zhangchanli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国债的发行也是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假设一个国家现在正经历经济大萧条,国家就会通过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来振兴经济,比如:降低税率鼓励生产和消费,增加财政支出来带动经济活动(包括投资基础建设,教育,医疗等等以达到提高就业)。国家的这种财政支出一部分来自以往的税收收入,另一部分就是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我国因为有多年的贸易顺差,所以国家积蓄充足,国债的规模就较小。美国另一方面,因为长期的贸易逆差和政府常年的大笔支出和赤字,就要通过大规模的国债来支撑。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央行每天与各个商业银行间买卖短期国家债券以达到央行所预期的现钞汇率的方式来进行的。英文称之为“Open market operations (OMOs)”。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最大的不同我认为就是他们效果的即时性和持久性不同。财政政策的效果比较直接也比较快。一旦政府决定提高财政支出或降低税率,人们日常消费就可以有很直观的变化,比如工作好找了,食品价格低了。货币政策主要就是通过利率控制通货膨胀。利率的变化在经济活动中确实很明显,比如国债的价格即时就会有变化,可是对人们日常接触到的东西的影响相对比较小。 货币政策对长远经济活动的影响比较大。
哪也去不了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产出(equilibrium)、投资(investment)、国民收入(Yield)
1、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
亦称货币存量、货币供应,指某一时点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供应量是各国中央银行编制和公布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现在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是以天为基本单位,所谓的某年某月某日的货币量实际上是吞吐货币的银行每日营业结束之际那个时点上的数量。
2、产出(outputs、equilibrium)
产出是指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有用的物品或劳务,它们可以用于消费或用于进一步生产。产出主要用于消费或进一步加工生产的各种有用的物品和服务。我们来看看一块比萨饼的“生产”。可口的比萨饼就是其产出。在教育中,有教养、有知识的公民则是产出。
3、投资(investment)
投资,指国家或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特定目的,与对方签订协议,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互惠互利,输送资金的过程。又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
4、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Yield)
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是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
扩展资料:
货币政策从政策手段到操作目标,再到效果目标,最后到最终目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传导过程的机能。货币政策分为制定和执行两个过程,制定过程从确定最终目标开始,依次确定效果目标、操作目标、政策手段。
执行过程则正好相反,首先从操作政策手段开始,通过政策手段直接作用于操作目标,进而影响效果目标,从而达到最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目的。 在西方经济学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大致可分为四种途径,即: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和汇率传导机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百度百科-产出
百度百科-投资
百度百科-国民收入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