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7

油炸妹子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专四题阅读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遥遥望沙飞

已采纳

英语专四考试阅读题解题技巧

专业英语四级的阅读考试中,考生的阅读速度是最重要的,那么想要提高阅读速度,正确的阅读方法就是关键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吧!

一、找出段落的中心思想

任何阅读材料都有主要意思,即大意main idea.。文字材料的大意有不同的层次。一个比较长的句子可以说很多事情,但一般只有一个大意,可以用几个词概括;一个段落包括很多句子,但也只有一个大意,通常是段落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包含段落的大意。通常人们说“大意”指的是整篇材料的中心思想。

非小说体的阅读材料通常有比较明显的大意,其结构也比较清楚。文章的开头部分introduction.就比较明确地指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主体部分的每一段也有主题句,通常在段首或段尾。文章的结尾还要对全文作一个总的概括。

为了找出段落的中心思想,读者应该在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寻求作者对生活所做出的直接或间接的评论。这些评论有时作者直接说出,有时隐含在篇章中,有时通过他人说出。为了便于找出作品的中心思想,阅读中你可以考虑以下问题:

1.作品是否表明了有关社会生活的某种重要的东西?它是否帮助你形成新的生活观?

2.作品是否表明了某个普遍真理?

3.你同意作品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吗?

二、如何对待阅读中的词汇问题

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生词。大纲中规定允许有3%的生词,也就是说2000个词中允许有60左右的生词,但一般不会有这么多的生词。有的人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有的则读完一两页后查字典,有的人则完全不管生词。其实阅读中遇到生词只要不影响你对篇章主要意思的理解,一般应该继续往下读。如果生词的确影响你对内容的理解,查字典当然是一种办法,但很不方便,而且频繁地查字典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影响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所以在平时阅读时,遇生词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上下文猜测。以下几条建议可帮助你猜测词义:

1.看看上下文中有没有生词的另一种说法,即找同义词。有时上下文会对一个生词作解释,或者提供一些暗示。

2.看看生词在文章中的词性,即看这个词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其他词类。另外再看看这个词在文中与哪些词搭配使用,再根据自己的其他知识,就可以进行正确的猜测。

3.分析生词的构成,尤其是词的前缀和后缀。英语中很多词都是加前缀或后缀而变来的。比如你认识这两个词write和similar,根据前缀re-和后缀-ity的含义,你就可以准确地猜出rewrite和similarity这两个词的意思。

4.看看同一生词是否在上下文的其他地方出现,把两处的语境相比较,也许能更加准确地猜出词义。

5.充分利用你关于所阅读的内容已有的知识。

为了巩固阅读过程中的生词,在读完一篇后,你可以把本篇中最重要的生词查一下字典,准确地了解这生词在文中的意思。因为我们训练的篇章都是大纲规定的题材,在真题中也可能会遇到这方面的文章,甚至单词。

三、推论出段落的隐含意思

有时,为了某种目的,作者往往不直接说出某一意思,而是含蓄地表达。这种隐含的意思有时是篇章的主要意思。所以阅读中经常需要推论making inference.。有时一句话的含义需要推论,有时整个篇章的含义需要推论。以下几条建议可以帮助你进行推论:

1.结合作者的思想观点、写作背景进行推论。

2.寻找作者直接陈述的诸多事件之间的联系。

3.仔细体会某些重要词的含蓄意义及其感情色彩。比如politician和statesman的意思都是“政治家”,但前者有贬义的色彩,即“政客”,后者则没有。

4.从作者的语气、语调、措辞等文体特征,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reading beyond the lines.。

5.得出某一推断后,尽量从上下文中寻找证据。

6.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各方面的知识,把文章中所述的.事情和自己的阅历或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考虑。

四、预测下文内容

预测下文内容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预测与猜测不同。猜测是对自己没有把握的文字意思的假设,预测则是假想下文将会发生什么事情。预测之所以能够提高阅读效率,是因为它使你产生某种“期待”expectations.。带着这种期待去读下文,你会努力为你的假想寻找证据,你的注意力将更加集中在文中的重要内容上。

当然,预测也不是随意的,必须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或已了解的内容加上你自己的一般常识进行符合逻辑的预测。当你继续阅读下文时,你的预测要么被肯定,要么被否定。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会加深你对原文的理解。以下是几条建议:

1.如果你对段落的主题思想已有初步的了解,想一想关于这一主题通常要描写哪些方面的事情,这些事情在本文中会发生吗?

2.应用你的英语语言知识及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习惯用法,预测篇章将要写什么。

英语专四题阅读

129 评论(13)

maggie13050

阅读时快速画出重点,仅阅读含有重点特征的句子,对文章进行“减肥”,以提高阅读效率。

1、有些细节题可能考察的就是一两个单词,和整篇文章主要说明的不对应是正常的,一定要有辨识力。

2、文章定位后要注意精读,特别注意一类陷阱是偷梁换柱,往往把表述的主体、特点偷换为另一主体(说明一定要把主体确定下来)。

3、对于有些代词的指代在定位后一定要明晰,这往往很重要。

4、全文作者的感情基调一定要把握住,对于态度题,要凭自己的感觉,得出的感觉往往就是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首先要判断作者是正面还是负面)。

5、作者对谚语、名言、典故的引用往往是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

6、写作目的、举例目的题一定要联系作者的论证观点来答。

7、当题目选项干扰很大无法确定是,比较哪个选项与文章主旨有较大的相关性或者相近性。

具体分析:

在英语阅读中要弄清楚层次,个人以为要弄清文章主旨,段落中心以及段落内部的次中心,这些在一些文章主旨题和一些细节题上很受用。常规的文章主旨都会有其固定的出现地点:首段末尾处、第二段的开头和最后一段。

当然也有非常规的情况,这就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寻找。找主旨需要慢慢训练,常规的、非常规的文章都能通过真题并结合后面的专家解析,这样能力就能够很快地提升。

常规文章行文逻辑。通过一般归纳总结,大致可以得到四个逻辑框架。这些框架特别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总体内容,阅读过程按框架有重点地跳读,辨明逻辑主线,在把握文章重点、段落中心和段内次中心基础上,会有很好的效果。

也许,在做英语专四阅读之初,很多平日里有扎实功底的同学也会出现全军覆没的局面,出现这种情况,并不一定是英语词汇有巨大的缺知,而可能是逻辑上出现混乱。

265 评论(10)

AppleApple是苹果

英语专四阅读理解选择一题一分,简答一题两分。阅读理解共15题,其中10道多项选择题,5道简答题,分值为20分。

能读懂英美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文章和材料,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英语专四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

1、例证题 :例证题的标记。当题干中出现example, case, illustrate, illustration, exemplify 时。返回原文,找出该例证所在的位置,既给该例子定位。搜索该例证周围的区域,90%向上,10%向下,找出该例证支持的观点。

注意:举例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论点或是为了说明主题句。举例后马上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用例子中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找出该论点,并与四个选项比较,得出选项中与该论点最一致的答案。例证题错误答案设计的干扰特征经常是:就事论事。

要求:在阅读中,遇到长的例子,立即给这个例子定位,即找出起始点,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2、指代题:返回原文,找出出题的指代词。向上搜索,找最近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句子。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代入替换该指代词,看其意思是否通顺。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与四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答案。

160 评论(9)

hylandstar

英语专四阅读答题步骤

1、同一篇文章的两部分题目一起做。根据专四阅读题型分析,文章的主题不一样,如果按顺序答题,时间上就会花费很多。因此,第一篇文章的选择题做完后,跳到后面的B部分,把这篇文章的简答题做了,再开始阅读第二篇文章。

2、带着问题读文章,这样可以帮助迅速找到考点,抓住阅读重点。

3、抓文章主题句,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特别注意首尾段落。抓住主题后才能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情节和论据。

4、图信息提示词答题。那些句子中的逻辑关系词,往往透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帮助答题。

英语专四阅读选择技巧

1、在做细节题的时候,将答案在原文定位,精准找到解题方向。

2、在做文章写作目的题时,结合文章主题句。

3、在做划线理解题时,将原文同义替换。

4、在做主旨大意题的时候,将原文进行归纳概括。

5、用排除法和正话反说规律。如:词义题主要是字面意义、表面意义或肤浅意义。细节题主要为轻重不对或答非所问。主旨大意题和例证题通常为以偏概全或观点概括性不足。当然还包括断章取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表述过于绝对等。

英语专四阅读简答技巧

首先,在答简答题时,要依靠主旨大意,我们可以通过文章结构来把握主旨大意。其次, 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语境和例证理解词汇, 尽量利用原文,进行巧妙转换。

大家可以对原文采用转换词性,语句转换,提炼主要信息,舍弃次要信息等方法精简语句,或概括性的语句归纳原文信息来答题。最后,做完题一定要检查,千万不要出现语法错误。

14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