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7

堆高于岸
首页 > 英语培训 > 上外松江校区英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tingzi

已采纳

虹口校区在虹口区,松江校区在松江区。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上外,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首任校长是著名俄语翻译家、出版家、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者姜椿芳。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革,于1994年正式更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拥有完备的本科、研究生、专科(高职)、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留学生等各级各类的教学体系。截至2015年4月,学校有虹口与松江两座校区,总占地面积约为74.7公顷。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外语院校图书馆联盟中心馆之一,有馆藏纸本文献约100余万册(其中逾半数为外文原版书籍)。已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数字音像教育资源库。学校拥有同声传译系统,以及卫星地面接收装置、闭路电视系统、无线网络系统、语言实验室等办学设施。截至2014年7月,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院,38个本科专业,包括25个语言类专业和13个非语言类专业; 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职员工1305人,在校学生10063人,其中本科生5972人,研究生2827人,留学生757人。

上外松江校区英文

190 评论(13)

上海花满屋

一、上海外国语大学有几个校区 上海外国语大学 现在有2个校区,分别为:虹口校区和松江校区二、上海外国语大学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虹口校区 地址:广中路区域大连西路550号。 上海外国语大学 现有两座校区,占地74.7公顷。其中虹口校区坐落在上海市中心,与鲁迅公园和多伦路近现代海派文化圈相接;松江校区位于上海市郊“沪上之巅”佘山脚下,毗邻“上海之根”广富林遗址。两者文脉相承,又各具特色。 2. 上海外国语大学 松江校区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1550号。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与新中国同龄,其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首任校长是著名俄语翻译家、出版家、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者姜椿芳。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革,于1963年入列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并于1994年正式更为现名。 三、上海外国语大学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ISU)创建于1949年12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上外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为办学使命,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历史承传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与新中国同龄,其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首任校长是著名俄语翻译家、出版家、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者姜椿芳。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革,于1963年列入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英文校名确定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SISU”),并于1994年正式更名为“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书香翰墨、桃李芬芳,顾杏卿、凌达扬、厉家祥、夏仲毅、方重、徐仲年、王燕生、王季愚、许天福、林鼎生、严庆禧、颜棣生、杨寿林、岳扬烈、姚枏、周退密、漆竹生、钱维藩、陆佩弦、浦允南、章振邦、徐百康、杨小石、薛蕃康、李观仪、王宏、戚雨村、胡孟浩、顾柏林、王德春、许贤绪、余匡复、侯维瑞、谢天振等众多杰出的名家大师,都荟萃于此,执教治学,开创并丰富着上外的人文传统。 ;

300 评论(9)

冬射未至

上海外国语大学有2个校区,一个是虹口校区,另一个是松江校区。虹口校区的地址是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50号,松江校区的地址是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1550号。两个校区都很不错。

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被列为国家 “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多能力、国际化人才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具有严谨的校风、教风、学风,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

扩展资料:

校训:格高志远 学贯中外

校训中的“格高志远”出自《礼记·缁衣》中的“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和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昭明文选》中的“气高志远,似若无敌”。

而“学贯中外”则源于“学贯中西”,这里用的“学贯中外”,而非“学贯中西”,因为“中外”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比“中西”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校训英文翻译历时近一年时间,先后邀请了国内外三十名专家经过前后五轮翻译、投票、讨论和审定。除英文外的所有其它语种翻译均由校内相关语言学科专家、教授、学科负责人根据中文校训内涵、参照英文翻译译成,并经外国专家审定

34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