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7

陌茉默墨
首页 > 英语培训 > 文化英语教学案例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inwing168

已采纳

一、语言知识目标语言知识目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 语音英语音素(元音和辅音)、语音拼读规则和语调是语音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设置语音目标主要是在课程进行中系统安排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和操作,而且重点在操作。2. 词汇词汇目标涉及到词汇量,基础词汇目标(按 cobuild 语料统计为 700 词),词汇拓展的等级划分,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学习项目以及词汇的主要用法等。3. 语法语法目标需要确定语法学习的范围,并以句型为主要形式提供主要的语法条块(如名词、动词,时态等)的具体学习项目(即具体目标)。语法目标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对语法知识的细分,同时还要注意把语法形式、意义和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4. 功能功能项目目标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日常交际用语。功能目标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布功能项目。5. 话题所谓“话题”目标指的是按话题确定以上几项知识内容的生活归属。我们可以称之为“话题知识”。这是一种新的知识分类办法,具有按照实际生活需求组织语言知识的特点。二、语言技能目标技能目标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经做了具体的划分和等级界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微技能( micro-skills )合理地安排在各个学习阶段中。这里,我们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涉及的主要的学生表现进行一下简要的描述。1. 听做反应技能达标的最初级水平是依据输入信息作出恰当的反应。听的技能的初级表现是听做反应,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就是听做反应的一种,但是,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听做反应,如 listen and do, listen and paste, listen and make 等。2. 说唱反应学生在儿歌、小诗、绕口令等说唱和表演中来实现语言技能的目标,通过说唱来体验、感知、学习和运用语言。此类反应在小学阶段更为突出。3. 对话表演学生学习会话的初级水平是理解对话,理解的具体表现可以是表演。表演并不是真正的对话,但它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对话的过程。4. 角色扮演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实现的技能目标是角色扮演的具体行动。角色扮演( role-play )比对话表演的水平要高一些,因为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已经不是“念台词”,而是以特定角色来模拟教材中的示范性对话。这里有更加灵活的实际表现。5. 情景反应情景反应是一种对特定情景的随机反应性行动,你有来言,我有去语,“来言”和“去语”却发生在具体情景中。此时的学生表现已经可以脱离教材中的示范对话。6. 口头交流在积累了上述表现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口头交流了。口头交流的特点是完全按照语境要求有目的地倾听他人并有目的地回应他人,同时有目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景性和随意性是口头交流的本质特征。7. 读做反应学生接受书面信息,然后做出相对简单的反应,如 read and choose, read and number, read and match, read and make...8. 阅读理解实际上,读做反应也是阅读理解。但是,读做反应只是相当初级的理解。所以,我们把读做反应从阅读理解中分离出来。为什么?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能够做到的是简单的读做反应,然后才能对一个表述的较为综合的意见,作出自己的理解反应(如选择,回答,圈点,排序,配伍),虽然这样的行动反应本身不一定复杂,但它必须建立在综合理解的基础上。9. 读写反应读了书面信息,根据情景和沟通目的,再写点什么。这一表达高于“读做反应”和“阅读理解”,因为它要求学生即要输入、理解信息,又要输出信息——写出他(她)之所想。10. 书面表达在技能表现的等级排序中,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位于最高层次。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是真实的语言沟通活动,是我们的语言教育在技能上要求的最终目标。三、情感态度目标情感态度是可以评价的,这是我们坚信的一条原则。因为情感态度可以有各种外显的表现。概括起来,情感态度的表现可有以下几个方面:1. 持续的信心学生相信自己能做好,而且在受到某些挫折后,仍然相信自己能做好,他们的行动可以验证他们持续的信心。2. 浓厚的兴趣学生非常关注一件事,一个学习活动,一种言语表达情景,愿意投入到活动中去,并总是十分主动地做出参与的行动。这就是浓厚兴趣的表现。3. 积极的态度学生喜欢自己的教材,喜欢自己的老师,喜欢自己的小组,愿意参加小组活动,这些都是积极态度的表现。4. 明确的动机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有一种急于尝试的渴望,有一种主动行动的冲动,基于这些内心活动的听、做、演、说、写、交谈努力等都是明确动机的表现。5. 丰富的情感我们强调真实自然的语言运用,强调动情地用语言做事。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能够本色地显示自己的感情,能够适应具体情景表现出应有的感情,伴随着内心情感的起伏,学生能够显示特定的表情,姿态,手势和人际互动,这些都是丰富情感的表现。6. 有效的配合情感态度是在人际间存在的状态。所以,情感态度目标应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的行动配合,有效的配合是基于良好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的。四、学习策略目标学习策略在目标设置上应体现出具体的学习技能( learning skills ),教师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学习策略目标。1. 明确学习问题学生应当知道:“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做这些?”“我做这些有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怎么解决?”“我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2. 计划学习时间学生应当学会时间管理( time management )。计划( planning )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目标,而时间管理是规划自己行动的前提。其中包括:“我下周(月)做什么?我把主要时间用在什么问题上?”等等。3. 学会记笔记记笔记是一种信息管理方式,笔记技能应当从小学抓起。学生应当学会摘记,使用关键词语、整理要点、概括教师指导的要领,速记行动过程,使用表格,使用符号等。4. 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讲意识到困惑和问题是一回事,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是另一回事。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5. 学会小组互动合作学习需要有效的学习技能的支持。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小组互动。具体内容有学会领导一个小组,学会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学会求助小组集体的帮助,学会帮助小组中的伙伴,学会配合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等等。6. 积极与教师配合学生应当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而建立这种关系本身就是学习策略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主动呼应教师,主动参与教师引发的活动,主动提出问题,并帮助教师解决问题。7. 学会使用工具书学生的资源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学会使用工具书。学生应当能够知道工具书的功能,应当能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工具书,应当能够用工具书查找信息,解决疑难问题。8. 改进学习方式这也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一个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就方式来讲在不同的学段怎样让学生感到或清楚地知道学习方式适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是不是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起到重要作用,要让学生学会不断地改进他的学习方式,老师们要有意的在这方面指导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习方式来提高他的学习效果。五、文化意识目标《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文化意识的七个方面: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包括双向内容,一方面学生应当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要素和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要知道如何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介绍给英语国家的人们。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以下内容:1. 了解各国文化特点现在新编的教材基本上都引入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教师应当根据单元话题的内容编制各国文化特点的具体目标。2. 了解交流的礼仪教师应当为单元教学安排了解和演练社交礼仪的学习要点。引导学生学习礼仪的具体知识,同时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进行社交礼仪的实践。3. 了解各国的生活习惯各国生活习惯有各自的特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应当了解各国的生活习惯,并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4. 尊重他人行为规范尊重他人习惯,遵守行为规范,也是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内容,比如,影响他人,应表示抱歉;他人为我们服务,我们应表示感谢;在公众场合不大声讲话等等。5. 介绍中国社会的良好风范尊重英语国家的习惯和行为规范,和介绍中国人的优秀行为规范和良好的风范,这是文化意识目标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学生应当能够告知外国人,我们自己的节假日,我们自己的生活习俗,我们自己的文化观念。6. 介绍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特别是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因此,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但笔者在多次听课、调研中发现,目前仍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存在着目标虚设、目标错位等现象,导致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无序、随意,甚至造成低效、负效的结果。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案例 1:《新课标》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 unit 1 设计的单元目标( 一 ) 知识1. 掌握如何恰当地使用频率副词及短语: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how often, once, twice, three times a week, every day, habi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how often do you...?2. 掌握如何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3. 掌握如何描述基本的饮食结构: milk, junk food, health, unhealthy( 二 ) 能力能够综合各种信息,准确地表述频率。( 三 ) 情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分 析:案例 1 中,作为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者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及所谓的“三维目标”,三个维度面面俱到,也使用了 “掌握”、“综合”等表示结果的行为动词,但是,仔细分析,这样的设计存在很多问题。目标描述中三个维度交叉、混乱,没有做到“明确”。案例 1 中的“掌握如何使用”和“掌握如何描述”这两个短语的内涵似乎让人感觉是雾里看花,不免产生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完这个单元后是要“掌握”“如何使用”、“如何描述”的方法,还是期望学生具有“能够使用……”、“能够描述……”这样的一些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究竟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日常能力?我们认为,如果是“掌握”“如何使用”、“如何描述”,则属于知识的范畴;如果具有“能够使用……”、“能够描述……”的能力,即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应该列入能力目标中去,而其中的“掌握”又属于知识目标的范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一种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能力,更不是一节课就能学会的能力,而是要经过长期培养才可以形成的能力。可见,在这个目标设计中,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范畴是十分混乱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不具体”现象有二:一是把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总任务当作某一单元、某一课时的具体目标,这是很多教案中会出现的问题,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典型。这样的目标在具体实施中是无法操作的。二是具体课时教案中目标不够具体。在案例 1 中,如果是“如何使用……”、“如何描述……”,这些都是程序性知识,即“怎么使用”、“怎么描述”这样一些方法,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掌握”?如果是“能够使用……”、“能够描述……”这样一些行为结果,那么,这些行为结果的标准又是什么?我们可以理解为:设计者是期望学生在学习完这一课内容后“能够使用……”、“能够描述……”,但是,即使是“能够使用……”、“能够描述……”,其具体条件和标准又是什么?案例 2: the media (北师大版,必修模块 4 unit11 )lesson 41 world news( 1 )引导学生熟悉新闻类文章的文体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技巧,如根据标题预测课文内容等;( 2 )熟悉有关自然灾害报道的各种词汇,接触更多相关报道的文章,以加深对新闻文体的认识;( 3 )通过阅读课文并设计各种活动,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各种活动的能力;( 4 )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分 析:一、案例 2 没有按照三维目标的范畴来设计,而是将知识和能力等因素统一考虑。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因为误用了“引导”、“训练”、“接触”等动词,也会带来很多行动上的误区。二、案例 2 也存在教学目标不够“具体”的问题。如目标( 1 )的“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什么内容,是大意还是细节?理解到什么程度?目标( 2 )中“熟悉有关自然灾害报道的各种词汇”,到什么程度才能叫做“熟悉”?“各种词汇”指哪些词汇?目标( 4 )中“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也十分模糊:,存在着“量”和“度”的问题:对“被动语态的用法”要掌握哪些方面?这些方面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掌握”?第三、误用行为动词。“接触更多相关报道的文章,以加深对新闻文体的认识”、“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各种活动的能力”都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引导”和“训练”都是教师的行为,且为过程行为。不能用来描述学习结果; “接触”和“训练”两个动词的行为主体不同,前者显然是学生,让学生“接触更多相关报道的文章”,而后者的行为主体是教师,是教师“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各种活动的能力”。教学目标既然是教师对学生通过学习后其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测( expected learning outcomes ),那么,它描述的目标理所当然应该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显然,案例 2 中的“引导”、“训练”等是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行为。第四、误将过程当作结果。根据教学目标的内涵,“熟悉”、“接触”、“训练”、“养成”等都是过程词汇,不能用来描述教学目标,尤其是“形成……能力”,“养成……习惯”等不是一节课就能做到的,因此不能用来描述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章节的教学目标。案例 3: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section a 部分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例。1. 知识目标学习单词: section a — space museum,amusement park,aquarium,boat,water park,theme park,neither ;掌握句型: section a —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yes,i have. / no,i haven’t.i’ve ( never ) been to a water park.me neither. / me too. / so have i.2.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熟练地谈论所去的地方。分 析:目标虚设的问题目标虚设就是我们常说的假、大、空,甚至等于目标缺失,目标虚设往往造成教学目的的不明确,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在对知识目标进行描述时,该案例中用了“学习、掌握”这类表述比较笼统的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目标的虚设,由于目标表述语的不明确,学生不知道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具体程度。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任务的具体化。明确的目标表述语可增加教学目标的操作性,有效避免目标虚设的问题。建议教师尽量准确运用“了解、知道、理解、听懂、会读、会写、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如对知识目标可以这样来描述:学会……生词:了解……生词的汉语意思,并能正确读出其英语发音;能听懂含有……的对话。该案例中教师对能力目标的表述也比较模糊,其表述语为“使学生能熟练地谈论所去的地方。”存在的问题为: (1) 这样的表述语太笼统,学生不清楚要运用何种语言项目去完成该活动。(2 )表述语不准确,不是谈论所去的地方,而是谈论去过或到过哪里。(3 )以何种形式谈论,是 pairwork 还是 groupwork? 教师可以这样表述:能用本课所学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 ?”及答语 yes,i have. / no,i haven’t. 及 i’ve ( never ) been to … me neither. / me too. / so have i.”和同伴或小组成员间相互询问(从未)去过哪里及表述(从未)去过哪里。这样的目标表述比较具体,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因此,教学目标一定要落实到具体语言学习上,尤其要具体到某一语言项目的运用上。案例 4: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单元进行复习巩固而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复习、巩固对人的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的描述。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以下句型,如: stop doing / to do /love to tell jokes/have a new look /a little bit /the captain of…/the girl with long hair /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medium height/build./he has long curly black hair.分 析:目标错位的问题目标错位即标准误导,容易导致教学结果偏离方向。造成目标错位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教师语言表述不当或定位本身出现偏差。该案例在知识目标中有这样的描述语:“……能够熟练运用。”很明显,这是对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求,应属于技能和能力目标的范畴,而该教师把对能力目标的描述语用在了对知识目标的描述中,造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混淆。巩固复习课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夯实已学知识。因此,明确、到位的知识目标是非常必要的。知识目标应是对所复习知识提出的具体的、细化的要求。教师可以这样描述知识目标:( 1 )掌握下列有关人的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词汇的音、形、性、意(列出教科书上的黑体词);( 2 )熟练说出并能正确写出下列表达法: 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medium... 等。这样,学生对所学词、组、句的掌握程度就比较清楚了。案例 5: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 ( 下册)某一单元 reading 部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陈述及课堂上师生表现情况的描述。我有一次在八年级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读懂单元末的长篇阅读,备课时做了大量的工作:把所有学生可能不懂的单词、词组、长难句型统统列为教学目标。单词释义和词组造句等都翻遍词典寻求最佳解释和最佳例句,以为给学生最大的帮助和最佳的学习途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结果却事与愿违:课堂上,笔者辛苦地讲课,学生认真地记笔记,但看得出他们很被动、毫无趣味。词语讲解和练习刚进行了一半,下课铃就响了。那一瞬间,笔者无奈、困惑并思考着这节课失败的原因。分 析:从该案例中陈述的教学目标不难看出:该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目标设定产生偏差,即该教师将知识目标设定成了该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导致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设置的错位。结果导致教学目标即阅读的技能目标没有实现,知识目标也未完成。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从八年级 ( 下册 ) 开始,每单元后都有 reading 的主要教学目标“读”。教学中通常用两个课时来完成,而这两个课时的目标定位各有侧重。第一课时,教师应把主要目标定位在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上。教师备课时,应准确定位阅读课的“微技能”目标,以便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策略指导。如: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 skimming,scanning 等阅读方式进行快速阅读,如何找出文章的主题句等,如何进行猜词等。在关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语篇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阅读理解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侧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为依据课标的相应要求确定知识点,切不可遇点就讲,见点就练。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语篇(境)中感知、归纳语言知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一个范例案例 6:unit 1 reading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绝大多数学生能认读和理解文中的重点词汇: unpleasant,scientist,already,made,factory,simple,such,everywhere,human,shape,huge,snake,possible,electric, seem,impossible,40% 左右的学生对非重点词汇能基本理解,中等及以上学生能掌握文中的语言点及将来时态的用法;(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描述“机器人”基本的特点;( 3 )在理解文章内容和反复朗读的前提下,学会根据文章标题和相关图片获取新信息的策略; 80% 左右的学生能回答根据文章内容所提的问题,正确率应不低于 75% ; 50% 左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复述文章的大意;4 )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愿望。由于上述目标运用了适当的行为动词,对学习内容、结果行为以及结果行为的条件和程度都作了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界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观测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实施。总之,要真正发挥教学目标的有效作用,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将自己置身于学生所处的位置,并让学生去经历、感觉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够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文化英语教学案例

243 评论(10)

AA佳立航

导语:现今对英语的学习显得愈来愈重要,为了不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在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并且幼儿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开阔视野,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的渗透

幼儿园英语教学不是简单的词语拼凑,教师应让幼儿了解、体验英美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具体的生活细节,使幼儿能够真正地理解、喜爱、准确、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1.提高教师的英美文化素养

幼儿园英语教学中,教师既是在教授一种语言,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英美文化基础知识,结合视频、案例,科学、灵活地渗透到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中去,为幼儿树立榜样,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和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学习英语施加影响。

2.培养幼儿的英美文化意识

幼儿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更重要的是拓展幼儿的国际视野,了解英、美等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教师应适时地把与英语学习有关的英美文化知识和内容融入到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之中,利用视、听、说、读等多种途径帮助幼儿增强对、美等国家的小朋友的了解和认识,学好、用好英语。教师在幼儿园活动室可布置一些符合英、美等英语国家文化特征的墙饰,指导幼儿观看英文动画片,欣赏英文歌曲,给每名幼儿起一个响亮好听的英文名字,时常用简单的英语口语相互问候和交谈等,为幼儿营造英、美文化物质和人文环境。

二、幼儿园英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适应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特点的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说、唱、跳、演的教学手段,使幼儿在轻松愉悦地学习体验中初步培养起英语学习的良好兴趣。教师在幼儿园英语教学中,应采取如下方法:

1.兴趣化教学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幼儿的英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兴趣不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要靠教师的专心引导、精心培养和悉心呵护才能形成和发展。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喜欢新奇、热爱探究等是幼儿的典型特征。教师丰富多彩、形式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化、歌曲化、动作化、说唱化、表演化等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幼儿的英语学习以及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故事化教学原则

故事对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故事的情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充满童趣,教师在给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灵活贯穿英语学习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提升英语的学习兴趣。

3.情境化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生活化情境,并辅以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英语口语的含义。情境化教学模式能够较好的培养幼儿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和角色表演能力。

4.游戏化教学原则

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游戏化教学能激起幼儿学英语的兴趣,密切师幼间的关系,为幼儿创造充分运用语言的机会,能够调动幼儿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英语知识于开心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5.欣赏化教学原则

幼儿喜欢和渴望表演、表现,教师应善于利用幼儿的这一特征带领小朋友们一起欣赏、鼓掌、加油、发小奖品,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培养幼儿的胆识和表现力,发展幼儿的知识运用和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更好地调动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

6.竞赛化教学原则

竞赛能激发幼儿的好胜心和进取心。教师在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设计竞赛游戏,并配以各种形式的奖励,以表示对胜利者的奖赏,对进步者的鼓励。幼儿在欢快的竞赛游戏气氛中,你追我赶,英语学习的兴趣就会愈发高涨。

7.环境化教学原则

教师应着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将教学内容与墙饰环境、区角环境以及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英语教学融入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抓住一切机会与幼儿进行口语交流,努力消除上课与生活的界限,不断丰富幼儿的语言,使他们在生活情境中自如地运用英语,让他们学得开心,用得随意。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就应重视幼儿园英语教育,让幼儿在开心愉悦的英语学习活动中获得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总之,以培养幼儿英语学习兴趣为目的的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只要遵循上述原则,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就一定能使幼儿在开心快乐中体验、学习好英语。

一、教师应明确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前进的方向,幼儿教师应建立对幼儿园英语教育目标的认识,明确幼儿园英语教育应实现如下三个目标。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是幼儿园英语教育首要的、基本的目标,只有激发起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幼儿英语教育的效果,减轻幼儿的学习负担,使幼儿乐学好学。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善于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情绪、情感,为幼儿营造轻松、有趣、生动和真实的学习环境,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具和生动有趣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认知目标:训练幼儿的模仿能力,打好语音基础

心理语言学家证明,幼儿学习英语的优势在语音,与成人相比,幼儿音域宽、精确区分语音的感受能力及语音的模仿能力与再现能力强,语音的可塑性大,负迁移小,易形成地道的语音、语调。在英语教育中,教师应让幼儿通过听说活动,接受大量的语音熏陶,在反复听、反复模仿语音的基础上,养成自动化习惯,形成语音定势。

社会目标:培养幼儿初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开口说英语、学会开口用英语的能力,即培养幼儿初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用英语交往的环境,让幼儿在自然的、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培养交际的能力。

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英语教学活动仅限于几节英语课是远远不够的,幼儿要学好英语,首先要从“听”开始,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坚持用英语讲话,如:上课前,可以说:“Class begins!”组织幼儿喝水可以说:“Drink some water!”做游戏可以说:“Play a game”等等,幼儿熟悉后,教师可以提高难度,用英语讲故事、提问题,对幼儿提出的各种难题、要求,尽量用英语来回答,

这样,幼儿在一天天耳濡目染的积累下,并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气氛中,逐渐掌握越来越多的英语句子家庭是幼儿语言习得的重要环境,家长也应尽可能的营造氛围,制造机会,使英语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三、开展情境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很多幼儿会说许多英语,既流畅又标准,但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便“哑”了。如,我对幼儿说:“Nice to see you !”幼儿会回答我:“Nice to see you !”却从来不会自发性的用这句话跟别人打招呼,只是在别人对他说:“Nice to see you! ”后回答别人:“Nice to see you!”,造成幼儿只会说而不会用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幼儿不明白每一句英语的含义。针对这种现象,不提倡教师教一句英语,马上用汉语来解释。我们应该积极为幼儿创设情境,这种情境要生活化,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每一句英语的含义。例如:教师创设打电话、拜访朋友的情境,使用与当前情景直接相关的英语,并辅以大量的动作和表情,还要尽量符合英语文化特点,使幼儿不借助汉语的中介直接理解教师的英语含义,然后再让幼儿玩打电话、拜访朋友的游戏,及时的巩固了教学内容。以这种方式学习英语,幼儿即理解又能学以致用。

四、整体识记英语单词且避免与学习汉语相配合

幼儿学习英语单词强调的是整体识记,就如同认记汉字无需把汉字的笔画拆开来认记一样,认记单词也不能把组成单词的字母拆开来认,只要出示一单词,让幼儿看后记住该词的读音并运用就可以了。如教单词“apple”,出示单词,让幼儿仔细观察后记住基本的形象,然后教师手拿一个苹果,读“apple”,反复重复,避免用汉语解释“这是单词‘苹果’”。接着,教师便引导幼儿对单词五、开展丰富的英语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根据这一特点,将英语教学贯穿于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一个有限的英语环境,最初阶段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英语游戏,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大灰狼”的对白可以转换成“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小白兔”的对白可以转换成“It’s one o’clock!”以后逐步过渡到较为复杂的游戏,如:龟兔赛跑,白雪公主等表演游戏。选择游戏的内容应与幼儿当前的生活经验有关,游戏涉及的英语儿歌、歌曲、故事最好是原汁原味的,是英语幼儿熟悉的。这样,既让幼儿学到了地道的英语,又发展了幼儿语言反应能力,教学效果较好综上所述,我认为幼儿学习英语的潜力很大,教师只要掌握正确的英语教学方法,鼓励幼儿多听、多练、多讲、多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幼儿英语表达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进行运用,拓宽学习的范围。

307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