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83

疯*草莓
首页 > 英语培训 > 敦煌设计说明英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aohongxing

已采纳

甜心甜心甘义子忄亏了,可以吗(´;︵;`)∴~U火星地球和你一样的。

敦煌设计说明英文

106 评论(14)

劳伦斯仿古砖

There is a room,you can eat in the desk,sit down at the shafa,watch TV,you can meet you friend and have a party there,if you like you can have cup of drink,or enjoy some beer,wine...= =.

300 评论(10)

sky刘小子

屏风 屏风,英文SCREEN. 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起初我们先祖的家居陈设是非常简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家具中的屏风制作也应运而生了。屏风的诞生,开始是专门设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称为“�”、“斧�”。它以木为框,上裱绛帛,画了斧钺,成了帝王权力的象征。《史记》中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屏风的制作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立式屏风、折叠式屏风等。后来出现了纯粹作为摆设的插屏,它娇小玲珑,饶有趣味。古时,王侯贵族的屏风制作非常讲究,用了云母、水晶、琉璃等材料,在镶嵌工艺上,用了象牙、玉石、珐琅、翡翠、金银等贵重物品。可谓极尽奢华。然而,民间的屏风制作大都崇尚实用朴素。大有陈设素屏者,而且,自魏晋以来,此风大盛。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作《素屏谣》曰:“当世岂无李阳冰篆文,张旭之笔迹,边鸾之花鸟,张藻之松石,吾不令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表明了其对素屏的崇尚之意。民间的素屏与帝胄之家的华屏相比,真是别具一格而韵味悠闲。 中国传统的工艺五花八门、名类繁多,可古人还是对屏风情有独钟。因为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美学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它的美学价值除了体现在屏风自身的工艺技巧上,就是在屏风上作画题诗,赋予屏风以新的美学内涵。史传,唐太宗就曾将他的治国之道书之屏风,以为自勉警人之意。古人有把功名赫赫的帝王将相或极具清名的节妇烈女的事迹画在屏风上的做法,起到歌颂传扬、说教警诫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讲,屏风的意义又大大地延伸了。古人在屏风上绘画题诗的形式各异,而以山水画为最早,在敦煌壁画中就出现了屏风,里面有山水的形象。最为著名的还是五代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画中绘有大幅的屏风,而屏风当中绘有山水的图案。而后,屏风画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山水、人物、花鸟、博古、书法等等。屏风作画题诗的习惯早就流传至日本,他们的传统绘画“浮世绘”很多就是画在屏风上的,可为中日文化交流之佐证。 屏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工艺手法也异彩纷呈,它作为传统工艺领域里的一枝奇葩而流传,深为民众喜爱。但随着社会的转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很难把它作为家庭的陈设品,以致其范围逐渐缩小,只有在特殊的文化场所才有它的身影,如剧院、茶馆、说书场等。近年来,海内外人士又开始对中国的古典家具感兴趣,包括屏风在内的古典家具文化的美感正逐步被人们重新认识,我们希望人们能从传统的屏风工艺中挖掘出新的美感,受到新的启迪。 屏风:让家居显得更美 常常听到一些朋友抱怨,想在家中的客厅和饭厅之间摆放一个屏风,跑遍市内家具商场,却发现合心意的屏风太少。要么款式少,且大多数是中式的设计;要么偶尔找到一个设计新颖的屏风,价格也不便宜。 事实上,小小的屏风确实比较难寻“芳踪”,即使是大型的家具商场也少有开辟专门的柜台销售屏风,只有少数布置精美的家具卖场能够找到几款,所以消费者要买到合心意的屏风,确实要多花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不少人而言,就算为了屏风“踏破铁鞋”又何妨。因为在家中摆放一个美丽的屏风,就好像端庄的女子蒙上面纱,能够添上几分幽雅、娇媚。 中式屏风雅致华丽 中式屏风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其价格根据其所选用的木料、雕刻的手艺、大小等而相差悬殊。便宜的只需要数百元,而质量上乘的则价格不菲。中式屏风给人华丽、雅致的感觉,屏风上刻画各种各样的图案,在工匠的巧手下,花鸟虫鱼、人物等等栩栩如生。若喜欢中式家具的典雅、美观,那么中式屏风无疑是很好的搭配。当然,即使家居风格不是以中式设计为主,也可以选择中式屏风。在不同设计元素的调和下,也许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与中式屏风设计风格比较接近的还有日式屏风,同样以设计典雅、大方见长。传统的日式屏风的图案也是取材于历史故事、人物、植物等,大多是工笔画。色彩方面也多用金色、灰色、白色等柔和色调,只是市面上正宗的日式屏风较难找到。 时尚屏风装饰性强 设计时尚的屏风,有时甚至比摆放在它前面的家具更加吸引目光。这类屏风无论是材料还是设计都非常大胆、新颖。选料上,往往摈弃了那些厚重的材料,由透明、轻柔的材料所取代。据介绍,以往屏风主要起分隔空间的作用,而现在更强调屏风装饰性的一面,薄薄的屏风,既保持空间良好的通风和透光率,营造出“隔而不离”的效果。色彩方面,与传统的黑、白、灰等色彩相比,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跳跃的红、鲜艳的黄、亮丽的绿等等都是受追捧的颜色。图案方面,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若难以作出选择,几何、花卉、纯色这些款式无论什么时候采用都不会过时。 如果觉得这类抢眼的设计难以搭配,不妨参考设计师的几款示范作品。粉红色的沙发床,红木茶几,盛开的花朵,这华丽的一切都比不上沙发床后的一道红屏风。娇美的摆设,也许更适合女士。简单的实木大床,设计上借鉴传统中式大床床架设计,融合西式的动物图案床套,耐看、时尚。这中西结合的设计,正好于床边垂下的挂式屏风相搭配,明黄与黑色,跳跃而不花哨的简单款式,带有一种潇洒的味道,这一设计更加适合男士的口味。 除此以外,有些设计师还为屏风装上几个大小不一的袋子,日常可以把杂志、报纸等物品随手摆放在那里,简单又实用。据说,这种款式的屏风一推出市场,马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看来,屏风的美丽,让家居显得更美 中国传统的工艺五花八门、名类繁多,可古人还是对屏风情有独钟。因为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美学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它的美学价值除了体现在屏风自身的工艺技巧上,就是在屏风上作画题诗,赋予屏风以新的美学内涵。史传,唐太宗就曾将他的治国之道书之屏风,以为自勉警人之意。古人有把功名赫赫的帝王将相或极具清名的节妇烈女的事迹画在屏风上的做法,起到歌颂传扬、说教警诫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讲,屏风的意义又大大地延伸了。古人在屏风上绘画题诗的形式各异,而以山水画为最早,在敦煌壁画中就出现了屏风,里面有山水的形象。最为著名的还是五代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画中绘有大幅的屏风,而屏风当中绘有山水的图案。而后,屏风画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山水、人物、花鸟、博古、书法等等。屏风作画题诗的习惯早就流传至日本,他们的传统绘画“浮世绘”很多就是画在屏风上的,可为中日文化交流之佐证。 屏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工艺手法也异彩纷呈,它作为传统工艺领域里的一枝奇葩而流传,深为民众喜爱。但随着社会的转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很难把它作为家庭的陈设品,以致其范围逐渐缩小,只有在特殊的文化场所才有它的身影,如剧院、茶馆、说书场等。近年来,海内外人士又开始对中国的古典家具感兴趣,包括屏风在内的古典家具文化的美感正逐步被人们重新认识,我们希望人们能从传统的屏风工艺中挖掘出新的美感,受到新的启迪。屏风:让家居显得更美 常常听到一些朋友抱怨,想在家中的客厅和饭厅之间摆放一个屏风,跑遍市内家具商场,却发现合心意的屏风太少。要么款式少,且大多数是中式的设计;要么偶尔找到一个设计新颖的屏风,价格也不便宜。 事实上,小小的屏风确实比较难寻“芳踪”,即使是大型的家具商场也少有开辟专门的柜台销售屏风,只有少数布置精美的家具卖场能够找到几款,所以消费者要买到合心意的屏风,确实要多花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不少人而言,就算为了屏风“踏破铁鞋”又何妨。因为在家中摆放一个美丽的屏风,就好像端庄的女子蒙上面纱,能够添上几分幽雅、娇媚。 中式屏风雅致华丽 中式屏风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其价格根据其所选用的木料、雕刻的手艺、大小等而相差悬殊。便宜的只需要数百元,而质量上乘的则价格不菲。中式屏风给人华丽、雅致的感觉,屏风上刻画各种各样的图案,在工匠的巧手下,花鸟虫鱼、人物等等栩栩如生。若喜欢中式家具的典雅、美观,那么中式屏风无疑是很好的搭配。当然,即使家居风格不是以中式设计为主,也可以选择中式屏风。在不同设计元素的调和下,也许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与中式屏风设计风格比较接近的还有日式屏风,同样以设计典雅、大方见长。传统的日式屏风的图案也是取材于历史故事、人物、植物等,大多是工笔画。色彩方面也多用金色、灰色、白色等柔和色调,只是市面上正宗的日式屏风较难找到。时尚屏风装饰性强设计时尚的屏风,有时甚至比摆放在它前面的家具更加吸引目光。这类屏风无论是材料还是设计都非常大胆、新颖。选料上,往往摈弃了那些厚重的材料,由透明、轻柔的材料所取代。据介绍,以往屏风主要起分隔空间的作用,而现在更强调屏风装饰性的一面,薄薄的屏风,既保持空间良好的通风和透光率,营造出“隔而不离”的效果。色彩方面,与传统的黑、白、灰等色彩相比,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跳跃的红、鲜艳的黄、亮丽的绿等等都是受追捧的颜色。图案方面,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若难以作出选择,几何、花卉、纯色这些款式无论什么时候采用都不会过时。 如果觉得这类抢眼的设计难以搭配,不妨参考设计师的几款示范作品。粉红色的沙发床,红木茶几,盛开的花朵,这华丽的一切都比不上沙发床后的一道红屏风。娇美的摆设,也许更适合女士。简单的实木大床,设计上借鉴传统中式大床床架设计,融合西式的动物图案床套,耐看、时尚。这中西结合的设计,正好于床边垂下的挂式屏风相搭配,明黄与黑色,跳跃而不花哨的简单款式,带有一种潇洒的味道,这一设计更加适合男士的口味。 除此以外,有些设计师还为屏风装上几个大小不一的袋子,日常可以把杂志、报纸等物品随手摆放在那里,简单又实用。据说,这种款式的屏风一推出市场,马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看来,屏风的美丽,让家居显得更美 。

226 评论(15)

向上七季

敦煌文博会标志含义「解读」

敦煌文博会标志含义【解读】说明:

整体造型是个“文”字,表意直接,紧扣文博会主题。整个文字由彩色丝带组成,增强了活泼灵动感;两条丝带相互交扣,寓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契合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也象征着文博会将推动文化传承与交流。

会议论坛开幕式及高峰会议

主题:传承丝绸之路精神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主办: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贸促会

时间:2016年9月20日9:00-10:50

地点:敦煌国际会展中心A馆1层国际会议厅

高峰会议分论坛

◆分论坛一:部长圆桌会议

时间:2016年9月20日14:30-18:00

地点:敦煌国际会展中心A馆2层多功能厅

主办:文化部甘肃省人民政府

主题:坚持“和平合作”,构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合作新机制

◆分论坛二

时间:2016年9月20日14:30-18:00

地点:敦煌国际会展中心A馆1层1号会议厅

主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甘肃省人民政府

主题:坚持“开放包容”,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多元共存

◆分论坛三

时间:2016年9月20日14:30-18:00

地点:敦煌国际会展中心A馆4层1号陈列厅

主办:国家旅游局甘肃省人民政府

主题:坚持“互学互鉴”,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融合发展

◆分论坛四

时间:2016年9月20日14:30-18:00

地点:敦煌国际会展中心A馆1层2号会议厅

主办:中国贸促会甘肃省人民政府

主题:坚持“互利共赢”,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成果共享

◆分论坛五

时间:2016年9月20日14:30-18:00

地点:敦煌国际会展中心A馆2层2号会议厅

主办:甘肃省人民政府

主题: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

高峰会议专项论坛

◆论坛一

时间:2016年9月20日14:30-18:00

地点:敦煌国际会展中心A馆2层1号会议厅

主办:中国史学会主题: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今天和未来

◆论坛二

时间:2016年9月20日14:30-18:00

地点:敦煌国际会展中心A馆3层3号会议厅

主办: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主题: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论坛三

时间:2016年9月20日14:30-18:00

地点:敦煌国际会展中心A馆3层1号会议厅

主办:甘肃省文化厅中国动漫集团

主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

◆论坛四

时间:2016年9月20日14:30-18:00

地点:敦煌国际会展中心A馆3层4号会议厅

主办:甘肃省人民政府

主题: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与“一带一路”建设

◆论坛五

时间:2016年9月24日-25日

地点:敦煌国际会展中心A馆2层多功能厅

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甘肃省人民政府

主题:大数据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敦煌宣言》发布会

时间:2016年9月21日19:30-19:50

地点:敦煌大剧院

出席人员:国内外嘉宾共约1200人

宣读本次文博会取得的重要成果——《敦煌宣言》

文化年展

地点:中国展区1号楼2层

●丝路沿线省区市文物精品共展出以丝绸之路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关的文物精品429余件。

●明代手绘丝绸之路地图作品宽0.59米,长30.12米,绘制于明代中叶(1524-1539年间),图中描绘了从明朝边关嘉峪关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的211个地点。

●“瓷上敦煌”精品瓷器展出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珍藏于景德镇瓷器博物馆,反映丝路文化的近现代精品瓷器80余件。

●“海丝记忆”——海上丝绸之路侨批珍品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和华人华侨群体移民历史的文物。主要由海丝扬帆远、飘洋两地书、华人风物志三部分内容组成。

●中国近现代书画精品展示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代表作品50余件;近现代著名书画家的代表作品60余件。

●敦煌印象丝路虹霓十位知名美术家为文博会创作的长40米、宽1.6米工笔画卷。

国际展区3号楼2层

●“文明之旅·魅力法国”——主宾国馆法国馆展区由“丝路有邦、时空之旅、感官法国、文明相约”四个板块组成,通过展示法国绘画、建筑、摄影、漫画、设计、音乐、电影、美食、时尚等文化,立体性呈现法国古今面貌。

●“四海一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艺术精品荟萃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国家的艺术精品,主要以绘画、雕塑以及具有各国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为主,展品约300件。

●“意会中国”——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油画精品展示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珍藏的100余幅丝路沿线60多个国家著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同时展出俄罗斯华人艺术交流协会组织俄罗斯等国20多名美术家创作的油画作品50余幅。

●“文明交响”——中埃当代艺术突出以绘画语言表现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透过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卢克索神庙这些典型符号,生动呈现了埃及艺术家眼中的中国、中国艺术家眼中的`埃及。

●“世·象”——中意当代艺术以“世·象”为主题,表现包罗万象的当代艺术,通过中国与意大利各13位著名艺术家交流而创作的以抽象、超现实、极简风格为主的艺术作品50余幅。

甘肃展区1号楼2层

●世界文化遗产主要表现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7处世界文化遗产,以“花儿”和环县道情皮影为代表的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始祖文化集中反映伏羲、女娲、西王母、周秦和李唐为代表的始祖文化的发祥与传承。

●史前文化甘肃共有史前文化遗址9000多处,以在我省发现地命名的文化类型近20处,主要表现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

●长城文化秦、汉、明三代长城的西端起点都在甘肃境内,现存遗址达3654公里,居全国第二,其中明长城长度居全国第一。

●石窟文化我省现存石窟寺600余处,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天梯山石窟等系统反映了佛教艺术在中国发展演变的历程,被誉为“石窟艺术之乡”。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集中展示我省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间民俗文化,特别是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

●红色文化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突出。会宁会师、哈达铺会议、腊子口战役、南梁革命根据地、两当兵变等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进程。

●现代文化集中展示以《读者》《丝路花雨》《大梦敦煌》、“黄河母亲”为代表的甘肃现代文化艺术成就。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成果

专题展区1号楼1层和3层3号楼1层和3层

●“文化记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魅力创意+”——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与设计

●“丝路之邮”——丝绸之路国际邮品展

●“敦煌飞天·九天揽月”——航天技术成果

●黄河万里图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展

●“朝圣敦煌”——美术精品

●“印象·丝绸之路”——采风写生创作作品

●港澳台文化创意产品

●“书香丝路”——丝绸之路精品图书

●丝路茶韵——丝绸之路茶文化展演

●“兰生染缬”作品展

●敦煌创意文化产品展

●“影像丝路”——国际摄影艺术作品

●“敦煌传奇”——丝绸之路动漫作品

●莫高霞光——当代艺术展

●浙江丝绸展

●丝路之光——2016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国际雕塑邀请展

●彩陶天地·绘就万千——彩陶创意展演

文艺展演

展演主题:荟萃艺术精品共享文化成果

时间:2016年9月18日至30日

地点:敦煌大剧院、敦煌剧院、《又见敦煌》演艺剧场、马戏大棚、会展中心场馆、驻地宾馆、部分景区

主要演出

开幕式演出:2016新版舞剧《丝路花雨》时间:2016年9月20日20:00地点:敦煌大剧院演出单位:甘肃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大型实景演出《又见敦煌》时间:2016年9月20日—30日20:00地点:《又见敦煌》演艺剧场演出单位:《又见敦煌》艺术团

闭幕式演出:大型综艺晚会《相约敦煌》

时间:2016年9月21日—22日20:00

地点:敦煌大剧院

演出单位:兰州演艺集团、中外演出团队

主宾国演出:法国乐队《中国墨》

时间:2016年9月20日15:00

地点:敦煌剧院

演出单位:果敢、法国演奏家安德里及LOJO乐队

交响音乐会《马友友大提琴之夜》

时间:2016年9月15日20:00

地点:金城大剧院

演出单位:马友友演出团队、兰州交响乐团

法国时装秀时间:2016年9月18日20:00地点:敦煌剧院演出单位:中贸集团

324 评论(10)

卷卷卷和毛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51个,造像5100余尊,最高的17米,最小的仅有几厘米,各类造像形象生动活泼,姿态飘逸隽秀。2001年,云冈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

127 评论(15)

松涛学大教育

敦煌壁画中的翻领袍源于唐代吐蕃。

翻领袍:

唐朝是个开放、包容的朝代,西域各国都愿意与唐朝交往,各国的商人也纷纷来到中国经商。

如果你穿越到唐朝的长安,你会看到繁荣的街道上到处都有卷胡子、穿胡服的西域人,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印度人和波斯人。

但有一点需要提醒你,穿胡服的不一定就是胡人,唐朝的男女受西域胡人的影响,也喜欢穿一种叫翻领袍的胡服,所以还要从长相上区分。

翻领袍,唐朝时人们喜欢穿胡服,有些胡服的领子向外翻开,很像今天西服的领子。

在发掘过的唐朝墓室壁画中有很多的胡人形象,他们大多是来自西域或外邦的使者商人,他们大多身穿翻领袍,以此说明,翻领袍应是从西域或外邦传入中原的胡服样式之一。

传统的服饰中,袍类衣物领子的设计根本没有圆形设计,一般只有袍子内部的贴身衣物才会设计为圆领。而在南北朝以后,古人吸收了北方胡服的衣着特点,设计出了这样一种圆领袍。

到了唐朝更是被大面积推广,而且因为不分阶级和男女深受各类阶层的喜爱。在大家所熟知的唐太宗的画像中,李世民穿着的便是圆领窄袖袍。

翻领袍则是由回纥的传统服饰相融合的,也是唐代男装的一种常见服饰,例如《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所穿就是翻领袍。

33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