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229815572
北极黄河站、南极中山站。
除环北极圈国家在自己的本土建有北极科学考察站外,德国、法国、英、意、日、韩、波兰等非北极国家根据《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也在北极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地区建立了一批科学考察站。
共有17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在群岛开展研究活动。 2004年7月28日,中国在北极建立了第一个常年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挪威北部海域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新奥勒松镇(78o55'N,11o56'E)。
黄河站的站名,按照站名征集方案,新浪网在近3000个有效投票中筛选了30个候选站名,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提交中国极地考察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约20名委员分别进行排序的结果表明:“中国北极黄河站”排名第一。
最后,国家海洋局确定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站名为“中国北极黄河站”。
北极黄河站--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2004年7月28日成立。
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它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是我国继南极长城、中山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中国也成为第八个国家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

知足知不足m
中国人的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伊力特_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宾(Longyearbyen)落成;2004年7月28日,我国政府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Ny-A_lesund)建立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建立中国的北极科学考察研究站,是中国科学家从事北极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正如中国南极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南极科学站一样。从《北极指南》中喜见《斯瓦尔巴条约》1991年7~8月期间,应挪威卑尔根大学Y.叶新教授邀请,我参加了由挪威、苏联、中国和冰岛四国科学家组成的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南森”号考察船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及其邻近海域考察。我在“南森”号考察船上时,叶新教授把他的一本英文与挪威文对照的《北极指南》送给了我,还多次向我介绍如何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站的事宜。我翻开《北极指南》这本书一看,真是爱不释手。这本书从斯瓦尔巴群岛的历史讲到挪威政府对斯瓦尔巴群岛的管理和服务。其中,1920年2月9日和1925年8月14日先后两次由不同国家签订的《斯瓦尔巴条约》(10条),更是吸引了我。1925年8月14日,中国和比利时、摩洛哥、瑞士、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芬兰、埃及、汉志(原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大的王国)、阿富汗、葡萄牙、匈牙利、委内瑞拉、智利、澳大利亚、爱沙尼亚、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苏联等20个国家加入《斯瓦尔巴条约》。从此,中国有权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考察站。来源:自然与科技
杜佳妮625
中国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叫中国北极黄河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是中国依据《斯瓦尔巴条约》1925年缔约国地位而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
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黄河站是中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中国也成为第8个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南极五个考察站,北极一个考察站。 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后,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已于近日选址南极洲罗斯海。 罗斯海不仅是人类航海所能到达的地球最南的海域,也是历史上进入南极大陆腹地最便捷的地方。
而且,该区域存在着横贯南极山脉、南极最大的罗斯冰架,以及地球上第二大活火山等因素,一直是各国竞相建站的战略要地。 目前,已有美国、新西兰、意大利、德国和韩国在此建站,而我国的南极考察队已在罗斯岛上完成了地形、地质考察和海岸、历史遗迹考察等工作,并成功安装了自动气象站。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