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在fei
导语: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教育对象的素质。现行小学使用的牛津版英语教材,内容多、要求高,课时少,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要求,积极思考并探索各种优秀教学模式的选用与最佳搭配,提高教学效率。
一、Warm up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堂课的开篇,它的好坏直接影响这堂课的质量和接下来的环节的开展,热身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热身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唱歌、游戏、free talk 等,但不管何种形式的热身,都必须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为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服务,做到有的放矢。
二、Preview
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以旧引新,也可以说是温故知新,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新知前的渗透,为授新作好扎实的铺垫,使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自然过渡,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Presentation
这一环节作为一节课的重头戏,教师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设计这一环节的内容,争取做到目标最优化,效率最大化。可以说,一堂好的课,,教师教得轻松自然,学生也学得如鱼得水,两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很默契,学生乐学,学起来自然兴味盎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建和谐课堂。
1、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课堂上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因此,和谐的语言氛围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教师应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语言氛围。
2、利用实物,直观简单
真实的东西来源于生活,学生早已司空见惯,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更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如:我在教授服饰的单词时,我把自家的衣服鞋袜带来了,让学生认识dress,skirt,shirt ,T-shirt, socks ,shoes, jeans 等等,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表现简直是可圈可点。
3、借助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原因在于它能随心所欲地创设教师想要的情境,摆脱各种客观现实条件的限制,集动画、声音、色彩、文字四者于一体,绘声绘色,形象逼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教学效果显著。
四、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巩固和延伸”,顾名思义,巩固新学的知识,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再利用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巧妙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趣味十足的环节中,巩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
1、动手操作,加深印象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利用书中Let's do部分来强化新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印象深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灵活引入竞争机制,学生通过比赛、对抗,在紧张欢乐的气氛中既获得知识,又不易走神。
2、游戏教学,活跃课堂
将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可设计各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有趣游戏,让学生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
3、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提高学生创造和活用语言的能力,学生能把语言和表达的情境直接联系起来,真正地为生活服务,再者,角色表演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引导学生以Group work的形式开展各种形式的任务
如自编歌曲,讲故事,写报告,做调查。但必须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必须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者说是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能生搬硬套,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尝试、探索、总结、改进,使它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更富有生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根据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优化组合各个环节,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功能课
这是每一单元的第一课,以对话的形式向学生呈现本单元的主要句型,要求学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该句型进行问答。针对这种以呈现新句型为主的新授课,我们可采用:
1.陶冶式教学模式——情境
人的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牛津版教材突出的特点就是配有大量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在教学中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插图,能使学生从图中受到情境的感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更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点拨式教学模式——寻思
该模式以“思”为核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点拨,从而发展学生智能。功能课是以对话形式呈现的句型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看插图听录音,在听以前,围绕课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造成知识冲突,使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形成最佳学习心理状态。在听完一至二遍录音之后可引导学生根据所听内容逐个解决问题,其中要特别重视利用学生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点拨调控,进行必要的重复与强调,以求完满达到点拨提高的目的。经过多次点拨后,教师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句型、单词等通过练习的方式提出来,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教材,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有一个独立实践的机会,真正起到强化作用。
二、结构课
结构课是每单元的第二课,重点在于新单词的教授和功能课中主要句型的操练,针对这一特点可采用:
1.接受式教学模式——传递
用于新授单词,在新授过程中,我们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新单词的'含义;如5A Unit2,这课训练重点是方位介词“in、on、near、behind、under”及句型“What’s in/on/near/under/behind…?There is/are…”的熟练运用。一开课可以利用学生的文具及教室中实物复习已学介词“in,on”和句型“Where is/are…?It’s/They’re……。”随后,顺势将手中的实物摆放出一样物品“under”另一样物品的位置,并问“Where is the…?”帮助学生回答“It’s under the…”,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under”的含义。
2.模仿式教学模式——示范
教学最基本的模式之一,主要用来训练学生对主要句型的运用技能并适当迁移。教师在向学生呈现所要重点训练的句型后,可与学生进行参与性练习;当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训练的要领,能独立或小组进行练习时,就可脱离教师在场的指导,通过加大练习量,使对句型的运用技能更熟练;接着就是学习的最高阶段——迁移,即将所学的知识潜移默化,并在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的阶段,这个阶段,教师要通过示范、点拨,使学生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渐做到熟能生巧。
三、复习课
复习课不光是对前两课知识的总结,更是一个提高,它要求全面系统的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而且从4A起又加进了音标教学,如能选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来上,复习课肯定能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1.辅导式教学模式——自学
自学能力是加速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这一模式主要是把原来由教师系统讲授的部分改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教材,该模式可用于复习课中的Read and act,这一部分是带情景和复现滚动并含有本课重点句型的综合练习,学生经过初步的阅读便可熟悉大概的内容;
在学生独立阅读之后如有疑问,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旨在对共同存在的问题经过相互探讨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认识并能培养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讨论交流之后,教师应在该基础上进行启发指导,对其中的难点、关键和不同的看法进行重点启发、解惑,引导学生自已作出结论;
经过一系列的自学、诠释之后,学生们已理解了文章内容,此时,通过一些必要的练习,能使所学内容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如仿照课文编组对话表演并开展竞赛,或做一些看图补充对话的练习,都能激发、促进、锻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也可通过对学生在自学时的个别辅导,加深对学生基础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的理解,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模仿式教学模式——示范和陶治式教学模式——情境
适用于Ask and answer和Talk about the pictures,这两部分主要是带替换词的句型操练,可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句型操练,之后,教师适当拓宽,创设情境并示范,分层要求,注意每位学生均要有所得,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基础上,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的主动性,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学中传递、情境、寻思、示范、参与、自学等手段和方法的作用,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段内最优化的提高教学质量。
悠悠lvying
英语教学法有很多, 从事英语教学者最好读一些有关语言教学的英文原文书, 会对你的工作有很大帮助的~推荐书目: 1.《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3nd ed.) 》, Diane Larsen-Freeman 2.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4rd ed.) 》, H. Douglas Brown3.《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Richards Jack C. and Rogers Theodore S.以下再提供你几个目前常见的教学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统语言教学法 :文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听说教学法与认知教学法。1.文法翻译法 (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 @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 文法翻译法大约衍生於一七八0年代(Stem, 1983)。一九二0年代到五0年代的拉丁文文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有研读拉丁文及希腊文文学典籍的能力。其次为增进对第一语言的深入瞭解。第三为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较难教材的学习能力。教学著重於对文法规则的解说与字汇的学习与记忆。 @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 阅读的材料主要是取自於文学著作,为文法翻译者编著的书籍,内容的主要特色是每课课文之前有单字表文後有长篇的文法解析,练习的份量不多。 2.直接教学法 (The Direct Method) @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 直接教学法约萌芽於十八世纪末期 (Stem, 1983)。鉴於文法翻译法著重於熟记文法规则,无法习得交谈能力以及儿童对第一语言习得的经验而提倡。这个教学法在一九六0年代中期颇具势力,又称为『常识法』(common sense method)。强调在有意义的语言学习环境以画图、示范及表演等方式施教,提供以学习语言为主的密集式语言训练。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 标的语言(target language)教学使学生完全投入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情境中。 @优点: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於培养并建立学生交谈的能力,而不是对文法规则及结构的死背强记。 @ 缺点: 由於师资的遴选必须是能流利地使用第二语言的本国人或是外国人。所以,师资的来源可能较有困难。另外,由於这种教学多半以画图、示范及表演的学习活动来进行, 所以,比较适合年幼,培养初级与中级语言能力的学习者,而较不适用於年纪较大、高中及大学阶段的学习者。3. 听说教学法 (Audio-lingual Approach) @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 听说教学法基本上是承袭一九二0/三0年代的学习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才广被采用。它的教学理念是建构在行为学派的刺激反应及制约的学习理论。这种语言学习活动的目标在於使学生的外语能力达到以说该语言为母语的水准。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 教学课程采用编序学习(programmed learning)的编辑方式,依序著重对话及练习的熟记,句型练习及由句型来阐释文法结构。教材基本上分三部份:对话、换句练习及应用活动。学习语法结构重於单字,文法解析很少甚至不提及。 由老师讲,或播放录音带给学生听,学生反覆地练习发音、单字及片语以加强记忆,是一种教师本位的教学。 4.认知教学法 (Cognitive Approach) @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 一九五0年代是听说教学法的全盛时期,然而,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行为学派的理论并不适用於人类。认知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是以认知心理学 (cognitive psychology) 及衍生变形语法 (generative-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为依归。心智的功能在於处理有创造性、有规则辖制 (rule-governed) 的语言。 @教学目标 使学习者发挥语言的真实才能 (language competence),以便有好的临场表现 (language performance)。 @教师职责 认清学生既有的背景知识 (background knowledge) 或知识库 (knowledge base/bank),并善加利用,使学习者连贯与学习范围相关的知识,使整个学习语言的过程具有意义。教师协助学生获取、整理以及储存知识。上课重於瞭解,教师使学习者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教师并且能提出全新的结构与概念使学习者瞭解语言的功能型态及关系。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 教材的编写必须由深到浅都有。课程与篇章著重有意义的学习与练习及应用讨论。每一个语言技能与课程密切地配合,除非有必要,尽量少讨论文法。◎ 近代语言教学法及模式 近代语言教学方法及模式包括:谘询学习/社区语言学习教学法、全身反应法、密集教学课程、建议教程教学法、同化模式教学、功能/观念性教学、自然教学法、语言纯熟度教学法、监督模式教学、瞭解教学法、沟通实力教学、潜移默化教学法及发问教学法。 1. 谘询学习/群体语言学习教学法 (Counseling-Learning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CL/CLL) @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 柯蓝(C. A. Curran)氏在一九五五年所提出,旨在消弭学习环境中,团体所带给个人的焦虑、竞争及冲突。 @教学目标 发展完整的个人学习过程与建立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信关系,使学生安心、用心、专心、有上进心地增进记忆力及辨别力。 @教师职责 充当学生的顾问,随时提供协助。在入门阶段,学生可用母语自由交谈,教师提供翻译上的协助,以锻鍊学生敢讲的胆量及自信。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 教材依难易程度分为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为入门,後两个阶段为高阶。 2. 全身反应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3.自然教学法 @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 一九七七年由特瑞尔氏 (T. D. Terrell) 提出,其理论与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柯拉申氏 (Stephen D. Krashen) 所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的假设不谋而合。(参看 2.9 监督模式教学) 教学理念有五个原则:一、以语言沟通能力为目标。二、理解先於发言。三、容许学生依程度发言。四、教师强调『习得』的活动,而非『学习』的活动。五、将课堂活动的情感因素减至最低。 @教师职责 教师要求学生注重语言的意义,而非句型及结构。教师强调内容重於传达资讯,瞭解输入讯息。让学生依程度发言,由简单到繁复,由字串到整句。要求学生在发言前先瞭解语言。教师负责营造出使学生乐於与教师及同学相互交谈的课堂气氛。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 由於这种教学法重视『习得』活动,因此,教师将提供大量可以理解的语料输入,要求作作业不得使用口语,学生在写作的同时准备演讲稿。学生在学习到资料後再发言,对话练习少。强调『学习』与『习得』的不同,不强调性向的影响,减少第一语言的干扰。 4. 潜移默化教学法 (Silent Way) @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 因为儿童和成人对於语言的认知有很大的差异,导致儿童在学习第一语言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不尽相同。葛特诺氏 (C. Gattegno) 鉴於自然教学法不适用於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於是在 1983 年提出著重心智灌输、控制严谨的人工方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是:教师不干预或误导学生进入旁轨,使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学习自由地创作简单的语言。认定学习是为了预备学习者学习新内容的心理准备,目的在於运用已知的背景知识,不包含模仿练习及教师的干预。学习活动重於教学本身。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将会用到三种工具:1. 颜色棒。2. 挂图/表。3. 教学杆。将单字写在图表上,用杆子指出正确的词,另外用不同颜色的棒子代表不同的句型及其结构。 @教师职责: 教师可以完全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由运用他们心智知觉的能力。教师不提供正确的答案,坚持学生自己检讨功课,不替他们改正,浅清他们被纠正的心理压力。
掉了BOWL
(一)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语言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英语课堂只有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才会充满活力,学以致用,知识才能转换为能力,才能为英语课堂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如学习有关 shopping的语言,可以把讲台当作柜台,用精美的剪贴或实物充当货物。在学习颜色和服装的名词时,可以请班上穿着漂亮的学生进行Fashion show.问学生:“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clothes? Let’s learn these clothes.”一边欣赏表演,一边教学新词。(二)把幽默,顺口溜,英语歌曲带进课堂。如。在教颜色和星期时,可把阿凡提的幽默故事带进课堂:巴依想刁难阿凡提,叫阿凡提把布染成不是white,不是blue,也不是green,不是orange,也不是yellow,阿凡提很快就答应了,并叫巴依不是Sunday也不是 Monday,不是Thursday也不是Friday 和Saturday来取布,让学生对颜色和星期的单词得到了巩固。顺口溜的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学生乐于记忆。 完成 实践 值得忙(finish, practice, be worth, be busy) 继续 习惯 别放弃(keep on, be used to , give up ) 考虑 建议 不禁想(consider, suggest, can’t help, feel like ) 喜欢 思念 要介意(enjoy, miss, mind)(三)启发、点拨,注重学法。今天的教师应既传授知识也传递资讯,提供学习资源更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充分发掘智力的潜能。正如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总之,教好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英语成功教学的关键。下面,我想就以交际对话课为主的课型、以话题阅读为主的课型以及复习课课型三个模式谈谈我的看法:一 以对话交际为主的课型这类课型的课堂教学如下: 1.课前热身 2.创设情景 3.操练 4.实际性操练 5.思维拓展 6.回扣课本我们现在用的冀教版教材每个单元设置了一个功能话题,单元中的所有内容围绕话题展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语言的交际性和教材的特点,重组教材内容,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动能性。二 以话题阅读为主的课型这种课型提倡通过共同协商,讨论,解决某项问题,而教师则在各组之间走动,提供咨询,这种教学一般可概括为:导入-----教学情景------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归纳总结------回扣课本 三.复习课关于复习课,我们都知道,复习的知识学生都学过,倘若复习方法单一的话,就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怎样设计好的复习课能使我们的学生感到:“学而复习之,不亦乐乎?”倘若把一节复习课比作一台晚会,那么怎样才能整体筹划好这台晚会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我在办公室和同时闲聊时,谈到这个话题,手里摆弄着学生的作业本,猛的想出一个主意。作业本上印刷着“蓝猫精品系列作业本。”我顿时萌发这样一个想法:我把这课命名为“蓝猫超市开业了!”我想借助本节课的设计和大家一起探讨新课程的复习课的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英语表演的舞台。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我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上课心情愉悦,精神饱满。课堂活了,学生动了,他们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有合作、有竞争、有质疑、有表演、有争论、有深思、有困惑、有猜想、有笑声,也有欢乐。然而,再有创新的教学设计,如果脱离了双基的落实,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算不上是好的设计。因此,不能被新的想法冲昏了头,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合理使用教科书,精心备好每节课。我们有时存在这样一种心理,一本教科书教下来,从头到尾什么东西都不落下,一落下我们回自责:我误人子弟呀!这个单词,没教给他,唯恐学生不知道。其实是我们把教材和教科书混在一起。拿到教材,做到四个字LARA。 L ----Leave some out. 就是删掉一些东西。不适合自己的学生的,就删掉。 A-----Learn to amend something. 就是要修补一些东西。任何东西,没有绝对的完美。对教材不能太迷信,在解读的过程中要学会 修补一些东西。 R-----replace something. 就是取代一些东西。有些部分,有些东西,不合适,或已经过时了,就应用别的内容来代替。 A-----add something. 要补充一些东西。语言是个积累,量越大,它的积累速度就会越快,在教材处理过程中应建立一个大的教材观。(二) 在教学中,我坚持的出发点是:讲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会了。放低起点,加大训练力度,学生课上活动的时间占全部课堂的五分之四。课堂听说练习,形式灵活多样,但无论什么练习形式,都力求做到:1 密度高。不是练一两个回合,而是接二连三地、自始至终地、不间断地进行;不是稀稀拉拉、松松垮垮,而是有节奏,精心设计地练。2 不是几个尖子生练练,而是分层次进行训练。由学优生举例,中等生练,学困生先倾听、模仿、重复,后练习,优等生评判,从而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问题,激励学生“能飞则飞,能跑则跑”。(三)带学生走进快节奏的课堂。所谓快节奏,就是师生的语速快,学生的反应快,在相同的时间内,师生、生生互动多。相反地,若语速慢,学生肯定听得清晰,且每个词都有思考的余地,那么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但这样好吗?慢,容易滋生依赖心理,思维处于松弛状态,只能适应较慢的语速。这样,他们的听力能提高吗?能与别人自由的交谈吗?而教师的语速快,学生要听懂,他们的注意力就必须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抛锚。这样,就使得学生的脑弦紧跟着老师的思维转。有些老师曾问我:“你的语速那么快,你的学生是怎样适应的?”其实,“快”是相对的,而并非绝对的。一方面,在一堂课中,过渡性活动的节奏相应放慢,内容密度减小,时间适当长些,15分钟左右。把本课的重要的语言结构,规则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操练,使形式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结合。活动形式有扩展句子,看图说话,模仿对话,复述,相互问答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当我刚接手新一届的学生时,我会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在开学第一周,先是慢语速,当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口语之后,语速逐渐加快。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