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4

璐璐308738
首页 > 英语培训 > 袁花英语培训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变猪猪911

已采纳
1924年出生,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建峰村(现袁花镇新伟村)。 1929年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 1932年读第一本武侠小说《荒江女侠》,作者顾明道,之后更阅读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与《近代侠义英雄传》等。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 1939年读初三,与同学一起编著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大获成功。曾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1941年日军攻进浙江。进入浙江省立联合高中,临毕业时,因在墙报刊文《阿丽丝漫游记》讥讽训导主任,学校勒令退学。 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 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学(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因与国民党职业学生冲突,被校方投诉后被勒令退学。后在中央图书馆阅览室挂一职衔,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 1945年在杭州任《东南日报》外勤记者及英语电讯收译员。 1946年转赴上海东吴法学院(苏州东吴大学)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后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被录取为《大公报》(上海)编辑和英语国际电讯翻译。 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被调派南下到香港,续任国际电讯翻译。 1949年发表国际法论文《从国际法论中国人民在海外的产权》等文。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被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并做翻译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并以笔名姚馥兰和林欢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后应邀北上赴京到外交部任职,但因出身关系,不满而归。其父查枢卿作为“反动地主”在家乡受到清算镇压。 1952年《新晚报》复刊,调任该报副刊编辑,并以姚馥兰、林欢为笔名撰写影评。此外,又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 1955年以“金庸”为笔名,创作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连载一年,奠定武侠文学基业。并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 1956年《碧血剑》开始在《香港商报》连载。并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在《大公报》开辟“三剑楼随笔”专栏。 1957年写《射雕英雄传》连载于《香港商报》。同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并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以艺名林欢)。1958年与程步高合导电影《有女怀春》。 1959年写《雪山飞狐》连载于《新晚报》。与胡小峰合导电影《王老虎抢亲》。后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共写武侠小说15部。 1960年为《武侠与历史》杂志撰写《飞狐外传》。 1961年《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2年《明报》因报导“逃亡潮”而声名大噪,发行量遽增。 1963年为《东南亚周刊》撰写《连城诀》。《天龙八部》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4年发表《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社评。与《大公报》展开一系列笔战。 1965年创办《明报月刊》,创作《侠客行》。 1966年对“文革”做一系列分析。 1967年,香港爆发“六七暴-动”,《明报》成为左派分子重点袭击目标。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创办《新明日报》。在香港创办《明报周刊》。同年创作《笑傲江湖》。 1969年创作、发表巅峰之作《鹿鼎记》。 1970年开始创作《越女剑》。开始修订全部武侠小说作品。 1972年《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并开始修订金庸小说工作。

袁花英语培训

154 评论(14)

绿草泱泱

孩子写作业动不动就拖到半夜,练琴弹几首曲子也要拖好几个小时,连洗脸、刷牙这些分分钟就能完成的小事,也得拖个把小时。孩子的拖延让我想不通,这么简单的事,至于拖这么久吗?这孩子怎么这么气人! 如果时光倒流,我们能回到童年,想一想,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一个不磨蹭、不拖延的孩子? A. 是 B. 不是 很多父母一下子就被这个问题问住了,似乎忘记了童年时我们也曾经是一个让父母头疼的磨蹭小孩。回想一下,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你希望父母如何看待你的拖延? A. 奖励,“乖,做完作业就给你买棒棒糖去!” B. 惩罚,“再不快点儿写,今晚就别看动画片!” A选项,孩子都喜欢奖励,但不管奖励的是什么,时效性都比较短。孩子兴趣变化太快,奖品能勉强让孩子改变拖延一小会儿,用不了多久,拖延又会卷土重来。 B选项,孩子都讨厌惩罚,不管惩罚的力度大小,无一例外都会激起孩子的恐惧。一旦恐惧感被激发,结果一定不会如父母所愿。这样非但治不好拖延,还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残存的那一点儿意志力也会被吓跑。 别说孩子,大人也有拖延症,越是难的事,越容易拖延。既然从小孩到大人,不管成就高低、年龄大小,统统都在拖延,那么其中一定隐含着人性深处没有被发现的奥秘。 美国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认为,每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能被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藏在更深处、不为他人所见的海平面之下。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资深心理咨询师简·博克和莱诺拉·袁花了25年时间研究拖延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他们发现最重要的原因是恐惧。怕拿不到棒棒糖吃,怕被爸爸妈妈责罚?这只是表象,深挖下去,其实孩子最怕的,不是得不到棒棒糖或被责罚,而是怕做不成爸爸妈妈眼中的好孩子,做不成同学眼中叱咤校园的榜样。孩子们越想做好、越想被认可,越容易害怕。 如果让孩子不拖延的方式是恐吓,会让他们更害怕。本就因为害怕而拖延,而害怕的叠加,会让拖延越来越难根治。用错了药,一定会病入膏肓。 不是制造恐惧,而是给予人类最需要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归属感和价值感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潜意识中,甚至连孩子自己都听不到这个微弱得不能再微弱的声音。“我到底有没有被爱?”“我到底重不重要?”“当我拖延到谁都忍不了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能完成的时候,还会有人相信我吗?” 当一个孩子真的想放弃,那他会干脆就不做,而不只是拖延,更不会纠结,也不会在你面前叽叽歪歪。他在你面前所有的拖延行为都是想告诉你:妈妈(爸爸),我碰到困难了,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我重新找回做人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你能帮帮我吗? 我敢打赌,如果孩子直接跑到父母面前说出这番心里话,所有父母都不会责骂这样一个如此向善向好的孩子。但是孩子偏偏喜欢通过让大人抓狂的模式表达这份藏在“冰山”下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你的孩子是哪一种呢? B. 夺权式拖延。 孩子和父母对着干,催得越凶,做得越慢。比如父母催写作业,过了1小时孩子还没去,不断挑战父母的容忍底线。 C. 报复式拖延。 孩子专挑父母最在意的事拖延磨蹭。比如父母在练琴这件事上批评过孩子,孩子就非在练琴这件事上拖得最严重,专挑父母的弱点戳。 D. 放弃式拖延。 破罐子破摔,父母磨破嘴皮地劝,孩子也纹丝不动。父母心里着急却无能为力。 同样是孩子写作业拖延,模式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如果识别不出来是哪一种模式,光靠认同归属感和价值感,也无法找到拖延的解药。尤其是父母被孩子搞得身心俱疲、晕头转向时,根本想不起来是哪一种拖延模式——没有任何岗前培训教会父母如何面对拖延模式迥异的孩子。 最忠诚的永远是自己的感受。 是的,你没有听错,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感受能更迅速地识别别人的拖延模式,尤其是让我们如此牵肠挂肚的孩子。 当你感到心烦、内疚,孩子一定是黏人式拖延。 当你感到生气、挫败,孩子一定是夺权式拖延。 当你感到伤心、难过,孩子一定是报复式拖延。 当你感到失望、绝望,孩子一定是放弃式拖延。 比如,我会对女儿说:“小米,请你帮我设置20分钟闹钟,妈妈和你一起,你写你的作业,我写我的书稿。20分钟后,你来叫我,你帮我检查我完成了多少字。”让孩子帮忙,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妈妈需要的,妈妈是真心请自己帮忙,自然就不会再一遍遍用黏人的方式来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 比如,我会问女儿:“小米,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作业,你先写哪一科?”“数学这两本练习册,你先做哪一本呢?”“这本练习册第35页和第36页,你先做哪一页?”“这三支铅笔,你选哪一支来写呢?”给孩子的选择越多,孩子越容易找到掌控的感觉。写作业的顺序、文具的选择可以百分之百放权给孩子。就像成年人去上班,如果用什么笔写字都不让选,哪个成年人会做到毫无怨言并高效、准时完成工作,没有一丝一毫的拖延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小的孩子,也有基本的选择权。 比如,我会和女儿沟通:“小米,妈妈批评你时,你心里是什么感受?”“我猜你很难过,才会故意说难听的话,你也不想这样说,对不对?”“如果让你给难过打分,从1到10,你有多难过,你能告诉妈妈吗?”“有10这么难过呀!我们一起做些什么能让你感觉好一点儿呢,是抱抱还是亲亲呢?” 报复式拖延最具有迷惑性。孩子想要的是自己的感受被承认,当心乱如麻时,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无法准时、高效完成任务。表面上的拖延背后是难过的感受,当感受修补完毕,自然就不再拖延。 比如,我会对女儿说:“小米,妈妈爱你,不管你会不会这道题,有没有按时做完作业,妈妈都不会放弃你。我陪你,咱们先看第一行第一个字,其他的字先不看、也不想,看着它你想到了什么,能告诉妈妈吗?不急,慢慢来。” 及时给予孩子爱和信任,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提升,再破罐子破摔的孩子,也有“复原”的可能性。 只看到拖延行为的冰山一角,没有看到背后蕴藏的心理需求,那么用任何方式的奖励和惩罚,都会像“泰坦尼克号”巨轮撞到冰山一样。要想让拖延行为发生改变,第一步是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入手。 只有先搞清楚自己的感受,才能快速识别孩子到底是哪一种拖延模式,就不怕自己帮不到孩子了。

268 评论(10)

浮生若梦762

一、金庸的生平事迹:  金庸出自浙江海宁查氏,其家为书香门第,世居海宁县袁花镇,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出生于农历甲子年二月初六(公元1924年3月10日) 。  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  1936年入嘉兴一中读初中,离开家乡。  1937年日军入侵,因战事而随学校辗转余杭、临安、丽水等地,后1938年于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  1939年读初中三年级的他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收效不凡。  1941年因在壁报上写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阿丽丝漫游记》被其开除,校长张印通介绍他转学去了衢州 。  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对校内学生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反被退学。后在中央图书馆挂职,阅读大量书籍。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暂任外勤记者。  1946年赴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后并入华东政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同年秋天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1948年毕业并调往香港分社。  1950年曾赴北京到中共外交部求职,后重入《大公报》。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期间与同事梁羽生相识为友。而后总编辑罗孚安排查与梁写武侠小说于副刊连载,梁羽生编写《龙虎斗京华》,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写《书剑恩仇录》,引起轰动,顿时金梁齐名。  1953年至1958年期间,他曾以林欢作笔名,为长城电影公司编写剧本,其中《绝代佳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金章奖。同年与导演合作过两部电影,与程步高合导《有女怀春》及胡小峰合导《王老虎抢亲》。也曾以姚馥兰为笔名撰写电影评论,还为电影歌曲填词。  1956年,与同写武侠小说的梁羽生和百剑堂主在报上开设专栏《三剑楼随笔》,三人合写随笔,给“新派武侠”留下了一段历史见证。1956年在《香港商报》全年连载《碧血剑》。  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系列报刊,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 同年在自办的《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  1973年春,金庸应台湾地方政府之邀前往台湾,并与蒋经国见面会谈。文革结束后,金庸在1981年与1984年来到中国大陆访问,并先后在北京与邓小平和胡耀邦会谈。  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1985年至1989年,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1988年,金庸与查济民提出了“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主流方案)。  1989年金庸去基本法草委、咨委职务,结束了从政生涯。同年在《明报》创办三十年庆祝茶会上宣布卸下社长职务,只担任集团董事长。  1970年至1989年期间,金庸担任香港廉政公署市民咨询委员会召集人、法律改革委员会委员。  1991年1月23日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1991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明报集团1991年度的盈利接近一亿元,1991年明报集团香港上市后,他退出报业管理层,从此去周游列国、教书、静修、游山玩水、研经,他在1991年的《资本杂志》的《九十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名列中排第64位,他亦被誉为文人致富的典型例子。  1991年明报企业上市,金庸任董事长并签订三年服务合约,与于品海达成协议由智才技术性收购明报企业。  1993年两会期间赴北京访问,并获江泽民接见。同年4月宣布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更将明报集团售予于品海,宣布全面退休。  1994年金庸返乡参加嘉兴一中90周年校庆并于嘉兴高专兴建“金庸图书馆”。图书馆落成后再斥资1400万在西湖兴建“云松书舍”,供个人藏书、写作和与文友交往雅集之用。  1995年,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  1996年秋当“云松书舍”落成后,金庸改变初衷,毅然捐出斥巨资兴建的书舍,现已成为杭州的新旅游景点,内藏金庸作品及手迹陈列室等。  1996年至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2010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院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  2011年,国立清华大学授予金庸名誉博士学位院士。  2014年3月10日是金庸的九十大寿,于是各个领域纷纷为金庸先生庆生,有武侠迷手抄840万字贺寿。  2015年,金庸授权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将《鹿鼎记》改编为评书,由“连派评书”唯一继承人连丽如及其弟子播讲。  2016年3月,金庸过92岁寿辰,马云带领淘宝众筹祝寿。  二、作者简介: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96年至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360 评论(8)

xiaoyimoon

一、干宝干宝(约282年―351年)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后迁居海宁盐官之灵泉乡(今属浙江)。东晋文学家、史学家。二、陈奕禧陈奕禧(1648—1709),清代书法家。字六谦,又字子文、文一,号香泉,晚号葑叟,浙江海宁盐官人。三、朱自恒朱自恒,清画家。字北山,号小阮,海宁袁花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曾任建德教谕。工绘画,山水、竹石、花鸟无不传神。四、徐志摩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五、刘质平刘质平(1894年—1978年),音乐艺术家 ,是中国著名艺术大师李叔同的高足之一,中国现代著名音乐教育家。原名刘毅,字季武,浙江海宁盐官人。民国初年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受教师李叔同赏识,着意培养,并资助他东渡日本,入东京音乐学校深造。1978年10月24日病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志摩

182 评论(10)

大鹏村长

1、钱崇澍字雨农,浙江省海宁县路仲人(今海宁市斜桥镇)。植物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中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地植物学、植物区系学的创始人之一。2、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3、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4、徐骝良他早年留学法国,攻铁道专业,毕业于塔贝尔工程大学和巴黎铁道大学,通晓英、法、德多国文字,精通世界语。归国后创办铁路讲习所,培养专业人才。清宣统二年(1910),代表清政府参加万国铁道会议,并周游欧洲,考察10多个国家的铁道工作。历任沪杭铁路、陇海铁路、浙赣铁路、津浦铁路等处总工程师。从勘察、测量、设计到施工,无不亲临现场,认真从事,为开拓我国铁道事业作出贡献。与詹天佑有“北詹南徐”之称。5、蒋百里蒋百里为清末秀才、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早年常读《普天忠愤集》,1901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1906年留学德国,回国先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及代理陆军大学校长。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1937年出版了军事论著集《国防论》,是国民党将领中的第一人。并在日后一定程度的影响了白崇禧等人。

21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