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8

昂昂千里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培训俞洪敏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香喷喷的耗子

已采纳
俞敏洪是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也可以算是中国英语教育中最伟大的人。下面是我分享的俞敏洪学英语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俞敏洪学英语的方法   社会上其实也有不少英语培训的方法,好多人都是宣称自己英语培训的方法就是学外语的捷径,或者说很短时间速成,你认为学英语能够速成吗?有捷径吗?   俞敏洪:你要说完全能够速成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是因为英文水平的高与低,就像咱们中文水平的高与低,它是没底的。拿一个小说家、语言学家跟我们比,他们就比我们要高得多。你是记者,你的语文水平肯定就比我的高得多,这是从中文方面来说。   所以,你不能说英语就必然要速成,但是到一定等级之上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达到,这个达到的方法有无速成呵?不管你刚才提到的这个英语、那个英语等等,所以新东方现在提出来我们起一个名字叫什么什么英语,我们不愿意这么说,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一种跟其他的英语培训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办法,学生反复训练的一种方法。   首先,我们做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学生来学,我们先给他划定范围,你到我这里学习三个月或者一个礼拜你就变成了英语专家了,绝对不是。你在我这里学习两、三个月就是这个水平,我只能保证你到这个水平上。在此基础之上,你还要进入更高级的班去,并且告诉你学习的方法就如此简单,听、说、读、写跟着我们来,我们也不声称这是什么方法,学生首先进这个班目标特别明确了。   我到这个班交这么多钱,我就学到了这个水平上,只要我努力学,我就能到这个水平,到了这个水平还有另外一个班在等着我,我学到另外一个水平上,层次就会一阶一阶地提高。这样一来在短期内学生在那个水平上就能迅速提高。   像我们学过英语的学生,我是专门教词汇的,他们进来的时候abcd能背到底,好多学生就是刚刚学英语,但是一年以后英语词汇量就到三四千了,就已经背了三四千单词了,方法特别简单,就是,先听我讲完了你就回去背;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这个礼拜教的单词下个礼拜一定考试,考完试了,再到下个礼拜我还一定考你,我明确告诉你我要考你,你不行的话,你的分数就零分了。   那学生就不得不反复重复我教过的五六百单词,他重复几遍就彻底记住了。我从来不去批判别的语言教学方法,因为任何教学方法对中国学生学外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好处,有的方法宣传得过分夸张了点,有的方法宣传的背后没有底气,宣传的背后没有告诉学生,你学我这个东西学到什么地方,结果漫天夸口,这样带来好多人失望的心理。有的就是宣传自己的产品以后,后续工作跟不上,导致学生怨气冲天。我们学校把握的这一点就是不夸张、不浮燥,目标明确,对学生负责到底。这也是我们学校为什么发展这么大的原因了。   俞敏洪背单词的好方法   李:只要记住单词,不必考虑记忆方法科学与否?   俞:记单词本身不存在科学问题,能帮助记忆的方法就是最科学的。科学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不能为人类服务,这种科学可以不要。刚才你说的fatigue,其实特别好记,前面f-a-t,就是fat胖),后面的gue可以想象成argue争论),再加一个i—我。胖,又喜欢争论,可不就把自己搞疲惫了吗?记单词时自己总能想出些办法,人家也在帮你想。每个人记单词的方向感不同,但是不管怎样去想,不可能把所有单词的记忆方法都想出来,所以自我创造力很重要。但是创造要有几个前提,第一个是要知道大量单词的重要途径—记词根、词缀。准备gre和toefl考试的同学记词根、词缀的目的百分百是为了短时间内掌握大量单词。词根清楚了单词就比较好记。比如说,bio这个词根指“生命”,biology的意思是“生物学”,antibiotics的意思是“抗生素”,autobiography的意思是“自传”。这样,抓住bio这个词根一下子就能记住好多单词。这样成组的单词一起记就比单独记忆一个单词容易得多,虽然说记词根、词缀记熟了,记大量单词就会轻松得多。   李:对比较记忆法,别的书可能也有所涉及,但专门提出并且将其升华到一个普遍意义的是民。我印象特别深的有几个词,一个是minnow(小鲦鱼)一个是winnow(吹去杂质),还有比较经典的daunt(恐吓)、taunt(嘲弄)、vaunt(炫耀)和gaunt(憔悴)。我们新东方学校编的逆序词典就是基于这种比较记忆法吧。   俞:是的,逆序词典把后半部分相近的单词列在一起,这样通过比较记忆法单词就不容易混淆了。打个比方吧,双胞胎分开让你认的话,你常常不知道哪个是姐姐,哪个是妹妹;当她们站在一起时你反而能辨认出来。因此,越是相似的东西,越是要放到一起辨认,分开后有了距离就显不出差别了。我最爱举一个例子:flagrant和fragrant,前一个是“臭名昭著的”,后一个是“芬芳的”。这两个词就差一个字母,前一个是l,后一个是r。学生常常搞错。我就告诉学生,把f想成一朵鲜花,把l想象成掏大粪的长棍子。这样,他们的区别就在比较之中凸显出来了。其它相似的单词也是如此,你刚才提到minnow和winnow是“小鱼”,minnow是“扬谷”的意思,它们的区别是一个是w,一个是m,可以把m想成small,把w想wind(风),风是用来吹去杂质的,small指smallfish。这样,两个单词就不会混淆了。   李:我发现许多人都在用这种方法背gre词汇。   俞:但是联想记忆法必须与单词本身有关联,必须围绕单词,因为最终目的是把单词记住。   李:这些记词方法对于toefl和gre很有效,您觉得其中最有效的是哪一种方法?俞:我觉得都不错。这么说吧,词汇量在两三千以下时,单词都是从学习中得到的,不需要考虑词汇记忆法的问题。这时主要是掌握英文的基本功,不需要大量记忆英文单词,比如,高考的词汇量要求也就是两三千。像我的女儿吧,她记单词的方法特别简单,就是g-o,go;c-o-m-e,come,就这么念念。就像我们小时侯学写字,写上100遍就会了,背单词之所以需要这么多方法,是词汇量已经到了一定程度,需要突飞猛进式地记忆大量单词。   李:我想大概有这样的误导:认为从小记单词就需要无花八门的方法。我觉得四级和四级程序度以下的英语学习者不应该在背词方法上花太多的精力,而应该在学习中学会单词。   俞:四、六级总共有那么多单词(四、五千),为了记单词而创造的方法,加上词根、词缀倒有两三千个,那不太适合。gre要背两万个单词,就必须有方法。背单词要分层次。要尽可能考虑节省精力,节省时间。好多人问我:“俞老师,owl(猫头鹰)这个单词怎么记?”我说:“这用的着问吗?三个字母组成,看看就记住了,不必这样解释:o是猫头鹰的一只眼睛,w像猫头鹰的羽毛,l像猫头鹰所站立的树枝。用这套方法几记,还不如就o-w-l,owl这么记呢!”   李:有的同学存在这样的困惑:怎么使应试时记得单词持久化?   俞:如果想使所记忆的单词不再短时间内被遗忘,特别是以后还能用上,最好的办法是常常读读英文报刊杂志,你是报刊阅读方面的专家,这方面应该有好的方法。   李:关于记忆,有一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问题。在记gre和toefl单词时很多同学存在的问题是:记单词时反复记忆的方法不对。这种反复如何把握,尤其是对刚开始室反复的频率,您有何建议?   俞:在反复密度上,第一个月内要达到8—10次,一个月以后每个月反复2—3次就可以了。我当时把背过的单词写在一页纸上,在这页纸的右上角标上第一次背的日期,以后反复看,一般每页纸至少要写到两个“正”字,这就意味着已背过十遍,以后的记忆间隔可以相对长一点。   俞敏洪的英语学习方法   背单词的记忆方法   对一般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如果希望达到比较高的英语水平,就不仅仅是一个背单词的问题,还涉及到听、说和阅读的能力。词汇量的多少对阅读能力有影响,但它只起到一半的作用。特别是想要实实在在学好一门语言并且要把单词应用到阅读中的人,记忆单词应当完全在阅读中完成。   我主张有目的地背单词,即所背的单词都是阅读文章中将要出现的。比如你要学《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就应当先把这一册60篇课文的所有单词背下来,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看课文时翻词典。边查单词边看文章有许多害处,实际上它既浪费你的时间有影响你的阅读能力。边查词典边看课文就意味着你每碰到一个生词都要翻词典,尽管现在有的同学用电脑查寻单词的速度比较快,但他依然要花很多时间去注上音标,再根据上下文判断所查单词在课文中到底表达什么中文意思,并记在书上。这样做必然使阅读成为一种断断续续的行为,让人很难感受到读英语文章的乐趣。我们读中文小说时,决不会因为其中有一两个成语不知道就停下来查字典,除非你是想把它当作课本来学。   所以,我现在觉得最有误导的方法是让学生边查单词边做阅读,到最后是单词背不出来,阅读也读不好。所以我建议背单词与读文章应当分开进行。但是如果词汇量不够,读文章就回遇到许多障碍;背单词如果没有一定范围的话,就很盲目。所以要把阅读和背单词两者结合起来。怎么结合?就是保证所有的单词都是你将要读到的文章中会碰到的单词。在一开始就要选择有词汇表的教科书,这一点特别重要。   教科书所选的文章一般都是有代表性的,这就是说在以后你读其他文章时,所学的词汇通常都能出现。如果你想在国内提高外语水平的话,你背的单词一定要是实用单词。实用单词的标志是以后在读英语杂志(如Time,Newsweek, China Daily)或英文书籍的时候还能碰到的单词。这样背单词就有目的、有意义了。否则光背单词(我自己就背过Longman词典,到现在已忘掉一半了),背完了用不着,当然就忘掉了。   我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第一,背单词要与阅读相联系。第二,阅读文章中单词的难度要与自己的单词量基本接近。如果两三百词的文章中有近一半是生词,那阅读就完全没有乐趣了。第三,不要前掉大而空,动不动就背一本词典,这么做只是为了炫耀自己,没有必要。要实实在在把所碰到的文章中的单词背出来。阅读要读懂,还有另外一个跟背单词几乎要花同样多时间的事情,就是对于句子结构的解读。如果没有解读句子结构的本领,就是把单词背出来也没用。   每个单词都认识,可是不明白整句话的意思   这就是因为句子解读能力不够。中国学生有两个大难题:听说水平挺低,但是口语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只要努力听说,也不难提高。最难解决的问题是阅读的两大障碍,也就是词汇和句子结构。   只要记住单词,不必考虑记忆方法科学与否?   记单词本身不存在科学问题,能帮助记忆的方法就是最科学的。科学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不能为人类服务,这种科学可以不要。每个人记单词的方向感不同,但是不管怎样去想,不可能把所有单词的记忆方法都想出来,所以自我创造力很重要。但是创造要有几个前提,第一个是要知道大量单词的重要途径—记词根、词缀。准备GRE和TOEFL考试的同学记词根、词缀的目的百分百是为了短时间内掌握大量单词。词根清楚了单词就比较好记。比如说,bio这个词根指“生命”,biology的意思是“生物学”,antibiotics的意思是“抗生素”,autobiography的意思是“自传 ”。这样,抓住bio这个词根一下子就能记住好多单词。这样成组的单词一起记就比单独记忆一个单词容易得多,虽然说记词根、词缀记熟了,记大量单词酒会轻松得多。   四六级词汇和GRE词汇在记忆方法上的区别   四、六级总共有那么多单词(四、五千),为了记单词而创造的方法,加上词根、词缀倒有两三千个,那不太适合。GRE要背两万个单词,就必须有方法。背单词要分层次。要尽可能考虑节省精力,节省时间。   背过的单词怎样巩固   在反复密度上,第一个月内要达到8—10次,一个月以后每个月反复2—3次就可以了。我当时把背过的单词写在一页纸上,在这页纸的右上角标上第一次背的日期,以后反复看,一般每页纸至少要写到两个“正”字,这就意味着已背过十遍,以后的记忆间隔可以相对长一点。   分析词根、词缀的方法来记忆

英语培训俞洪敏

270 评论(15)

guoqingyi828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创业故事   俞敏洪,1962年9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担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等职。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创业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俞敏洪的个人简介   俞敏洪,男,汉族,1962年生,江苏江阴人,民盟成员。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大学学历。1985年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天津、南京、成都、重庆、沈阳、深圳、长沙、济南、哈尔滨、襄樊、太原、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的十八所新东方学校,两家专业研究机构,五家子公司及北美分公司,业务涵盖教育研发、图书杂志出版、在线教育、教学软件开发、文书写作、留学咨询等多个领域。   俞敏洪创业故事   新东方在美上市,造就了俞敏洪这个新的亿万富翁。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成功的老师,有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把这两个角色结合在一起,俞敏洪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北京时间9月8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首日收盘于20.88美元。新东方董事长、持有公司31.18%股权(4400万股)的俞敏洪的资产一跃超过1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作为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声名赫赫。十几年来,它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众多莘莘学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人评价说,“在中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像新东方这样,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   这样的赞誉现在看来也许并不为过,但对于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来说,当初却根本没有这样的“雄才大略”。   失意的80年代   俞敏洪的授课风格被学生们总结为“激励型”,他常常用到的一个例子就是自己的经历。   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喂猪种地。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 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那时俞敏洪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惟一出路。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   197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学习外语。住在30人一间的大房子里,俞敏洪的感觉就是进了天堂:可以一整天都用来学习了,可以在电灯下读书了。到了第二年春节,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绩已经进入前几名。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坚持考了三年后,最终考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惟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大三的一场肺结核又使俞敏洪休学一年,人也变得更加瘦削。   1985年,俞敏洪毕业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师。接下来是两年平淡的生活。中国随后出现的留学热潮,让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国的想法。1988年俞敏洪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减,再加上他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他所有的积蓄。   为了谋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去兼课教书,后来又约几个同学一块儿出去办托福班,挣出国的学费。1990年秋天,俞敏洪的如意算盘被打碎了:因为打着学校的名头私自办学,北京大学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高调宣布了对俞敏洪的处分决定。对此,俞敏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被逼下海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为了挽救颜面不得不离开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正是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俞敏洪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   离开北大后,俞敏洪开始在一个叫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办培训班,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这一年他29岁,他的目标是挣一笔学费,摆脱生活的窘境,然后像他的同学和朋友一样到美国留学。   卢跃刚在他的《东方马车》一书中生动描述了俞敏洪这段创业经历: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外面支一个桌子,放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班”正式成立。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学生满脸狐疑。俞敏洪见状,赶紧推销自己,像是江湖术士,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活说死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两个学生又回来了。他们心里不踏实,把钱又要回了……   尽管困难重重,但拼死拼活干了一段时间后,俞敏洪的培训班渐渐有了起色。   眼看着培训班越来越火,俞敏洪渐渐萌生了自己办班的念头。1993年,在一间10平米透风漏雨的小平房里,俞敏洪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俞敏洪说,最初成立新东方,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活下去,为了每天能多挣一点钱。作为一个男人,快到三十而立的年龄,连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买不起,连为老婆买条像样的裙子都做不到,整个家庭无家可归,连家徒四壁都谈不上,自己都觉得没脸活在世界上。当时他曾对自己说:只要能赚到十万元钱,就一辈子什么也不干了。   到今天,新东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在全国拥有25所学校、111个学习中心和13个书店,大约有1700名教师分布在24个城市。目前累计已有300万名学生参与新东方培训,仅今年就有87.2万名。外语培训和考试辅导课程在新东方营收中所占比例高达89%,是该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和增长动力。   俞敏洪说,“新东方走到今天,不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最初只是为了糊口,招几个学生办个小小的补习班而已。新东方到了今天,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期待,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为中国学生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教育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未来做更多的`事。”新东方为何能从竞争激烈的英语培训市场脱颖而出,俞敏洪说自己最成功的决策,就是把那帮比他出息的海外朋友请了回来。   “任何一个人办了新东方都情有可原,但我就不能原谅。因为我在同学眼里是最没出息的人。我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信心,结果他们就回来了。”   1995年底,积累了一小笔财富的俞敏洪飞到北美,这里曾是他心牵梦绕的地方,当年就是为了凑留学的费用,他丢掉了在北大的教师职位。在加拿大,曾经同为北大教师的徐小平听了俞敏洪的创业经历怦然心动,毅然决定回国和俞敏洪一起创业。在美国,看到那么多中国留学生碰到俞敏洪都会叫一声“俞老师”,已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同学王强也深受刺激。1996年,王强终于下定决心回国。   在俞敏洪的鼓动下,昔日好友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钱永强陆陆续续从海外赶回加盟了新东方。经过在海外多年的打拼,这些海归身上都积聚起了巨大的能量。这批从世界各地汇聚到新东方的个性桀骜不驯的人,把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了新东方。   俞敏洪笑言自己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如何将这些有个性的人团结到一起,并让每个人都保持活力和激情,是俞敏洪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俞敏洪说,在新东方,没有任何人把我当领导看,没有任何人会因为我犯了错误而放过我。在无数场合下,我都难堪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我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来,又无数次因为新东方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因为这些人的到来,我明显地进步了,新东方明显地进步了。没有他们,我到今天可能还是个目光短浅的个体户,没有他们,新东方到今天还可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培训学校。   像所有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民营企业一样,新东方几年后也遇到了一次次人事危机。2001年8月,新东方创业三位元老之一的王强决定出走。卢跃刚在他的《东方马车》一书中详细描述了这段事实:“在场的人都清楚,新东方可能正沿着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道路向下滑行,可能面临一个私营企业由于决策失误、理念不合、利益纷争而导致的内部分裂,有可能出现盛极而衰、灰飞烟灭的庸俗结局。”庆幸的是,在俞敏洪的极力挽留之下,王强最终没有离开。   新东方的“内乱”没有就此结束。2003年,北京新东方学校另一位副校长、著名TSE(英语口语测试)教学专家杜子华离开了管理层。2004年,新东方的另外两外干将——江博和胡敏也低调离开新东方。   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俞敏洪身价已逾10亿,其他董事会成员徐小平、包凡一、钱永强身价可能也将上亿。以后,在资本力量的左右下,这个“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的故事能否顺利延续呢?   新东方精神   如今,新东方已经成为无数人梦想的发源地和实现梦想的场所。成千上万人通过在新东方艰苦的学习,圆了自己的留学梦。   与新东方的英语培训一同冲向全国各地的,还有新东方精神。一位同行在参加完新东方去年的梦想之旅后总结道,新东方最重要的就是告诉了我们,尽管生活沧海桑田,依然不要停止追求自己的梦和理想!   新东方精神到底是什么?俞敏洪说,“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是我生命中一连串铭心刻骨的故事:是在被北大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在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在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是在被医生抢救过来后撕心裂肺的哭喊;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后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之后坚韧不拔的追求,在颤抖之后不屈不饶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   俞敏洪认为,人活着需要有一种感觉,新东方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也是因为新东方有一种感觉存在,凡是到新东方来过的人,都在新东方感觉到了一种活力、一种顽强和一种豁达。   “十年风雨辉煌路,百年教育报国心”。俞敏洪希望新东方能为中国学生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教育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未来做更多的事。   不过,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因“老罗语录”而名噪一时的新东方前教师罗永浩表示,“我认为媒体上说俞敏洪是最富有的英语教师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俞敏洪从来都不是一个英语教师,他只是一个商人。”   罗永浩在他的博客上写道,“我当初刚来新东方的时候,新东方在社会上成功地制造了一个一群理想主义者创业的美好形象,我来的时候对新东方有很多很好的向往、期待这样的东西。来了之后慢慢发现这个机构其实就是一个100%的纯商业机构,当然我不认为纯商业机构有什么不好,但是作为一个唯利是图的、没有原则的商业机构,总是宣传什么‘百年教育报国心’就比较恶心了。”   新东方就是这样在争议,甚至相互攻击中慢慢成长,过去是,将来可能也会是。   几年前,俞敏洪曾写道,“现在新东方做大了,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反而越来越多了,有些困难是因为中国的客观现实造成的,但有些困难存在完全是因为我的无能和性格缺陷所致。放眼看去,我开始明白,只要新东方存在着、发展着,我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将会无穷无尽。多少次痛苦万分时,我下定决心要放弃新东方,希望离新东方越远越好,多少次在我离开新东方一段时间后,又对她如此的魂牵梦绕、日夜思念,只要听不到新东方的消息就茶饭不思,坐立不安。”   创业故事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俞敏洪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报告显示,新东方2007财年第一季(2006年6月1日到8月31日)净营收为4.293亿元,同比增长31.4%;净利润为1.651亿元,同比增长100.8%。目前,新东方占有全国60%以上的出国英语培训市场。   俞敏洪是国内英语培训的头牌学校新东方的创始人。一路高唱着“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俞敏洪老师,终于在2006年9月7日迎来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纽交所上市。据测算,上市后,44岁的俞敏洪资产至少高达1.21亿美元,可谓“中国最富有的教师”。   俞敏洪的励志故事,《东方马车——从北大到新东方的传奇》中,有详细记录。其中令人印象尤深的是对俞敏洪一次醉酒经历的描述,看了令人不禁地想落泪。   俞敏洪那次醉酒,缘起于新东方的一位员工贴招生广告时被竞争对手用刀子捅伤。俞敏洪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上混,应该结识几个警察,但又没有这样的门道。最后通过报案时仅有一面之缘的那个警察,将刑警大队的一个政委约出来“坐一坐 ”。   他兜里揣了3000块钱,走进香港美食城。在中关村十几年,他第一次走进这么好的饭店。他在这种场面交流有问题,一是他那口江阴普通话,别别扭扭, 跟北京警察对不上牙口;二是找不着话说。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尴尬和恐惧,劝别人喝,自己先喝。不会说话,只会喝酒。因为不从容,光喝酒不吃菜,喝着喝着,俞敏洪失去了知觉,钻到桌子底下去了。   老师和警察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了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医生说,换一般人,喝成这样,回不来了。俞敏洪喝了一瓶半的高度‘五粮液’,差点喝死。   他醒过来喊的第一句话是:‘我不干了!’学校的人背他回家的路上,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着:“我不干了!—再也不干了!—把学校关了!—把学校关了!—我不干了!   他说:“那时,我感到特别痛苦,特别无助,四面漏风的破办公室,没有生源,没有老师,没有能力应付社会上的事情,同学都在国外,自己正在干着一个没有希望的事业.....”   他不停地喊,喊得周围的人发怵。   哭够了,喊累了,睡着了,睡醒了,酒醒了,晚上7点还有课,又像往常一样,背上书包上课去了。   实际上,酒醉了是很好对付的,但是精神上的痛苦就不那么容易忍了。醉了、哭了、喊了、不干了……可是第二天醒来仍旧要硬着头皮接着干,仍旧要硬着头皮挟起皮包给学生上课去,眼角的泪痕可以不干,该干的事却不能不干。   就这样有了今天如日中天的新东方! ;

34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