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5

princess小姐
首页 > 英语培训 > 中式英语的历史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红桃小K子

已采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世界各国这间的交流沟通就变得更加紧密,而沟通最重要的就是语言了,但是像如今将中文简单的用几个组合起来的英文单词表达出来的中式英语的出现就是一个奇葩。语言虽说是拿来做沟通使用的,但是语言也是一门严谨的艺术,这也就是在不同场合人们讲话所使用的措辞都要求不一样的原因。

虽然说如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文也成为很多国家必须要学的一门外语,但是在国内我们不能够将中式英语作为规范或者是一种创新的英语形式存在。很多人认为中式英语的出现能够使得中国的学生学英语不用那么辛苦了,其实这样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中式英语只会在教育方面给学习的孩子带来困扰,而不是帮助他们。若是这些中式英语存在太多,现在孩子在学习英文的时候,就会在不经意间陷入中式英语的陷阱,这对于以后他们学习英语很不利,想想若是在一场很重要的国际大会上,我国有人去讲话,然后说出来的英语全是中式英语,那么不说外国人能不能听得懂,就是其讲话的说法也会让人家将中国看扁,这样的中式英语只能作为网络玩笑一笑而过,不能当真。

从语言的角度来说,任何语言的发展及存在都是一种历史的演变,是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形成的,如果我们直接这样说中式英语,其实是对英语这种语言的一种不尊重,也是对中文的一种不负责任,本来中文中很含蓄的表达被用中式英文表达出来后只能是引人发笑的说法,因此中式英语只是网络上一种奇葩的行为。

中式英语的历史

215 评论(8)

旷野和风

清朝时,Chinglish(中式英语)就已存在。一份“清朝英语教材”实物,用汉字标注读音、介绍奇奇怪怪的语法,目录倒也简单明了-“英话注释目录”标注各种门类,还附上使用说明-“汉字从右至左读、英字从左至右读”,作者编的正文也还不同凡响。       这样翻译和发音的“英语”,以字为单位作翻译,然后再用中文固有的发音去念英文,这是一百多年前的大清帝国国民普遍认同的学习方法,真的一直在用,也说的过去,否则不会整编成教材。不过话说回来,很多人现在学习英语,其实跟清朝人还是有相似之处的,特别是学一些网络娱乐用语。        清雍正年间,从四译馆分出“西洋馆”,“招满洲青年专修拉丁文”,以《华夷译语·拉氐诺话》作为教材。《华夷译语》为中国近代早期的外文译汉文的官方辞书,沿袭历史上汉译佛经的体例——外文词条以汉文注音,如“Don't answer at random”注音为“洞脱,唵五史为,阿脱,而蓝道姆”,教学效果,呵呵。

317 评论(13)

Rachelkeikei

1.we two who and who! 咱俩谁跟谁啊! 2.how are you ? how old are you? 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 3.you have seed,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brothers ! together up ! 你有种,我要给你点颜色瞧瞧,兄弟们!一起上! 4.as far as you go to die! 有多远死多远! 5.hello everybody!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say,then say!if you have nothing to say,go home!!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 6.you me you me 彼此彼此 7.You Give Me Stop!! 你给我站住! ! 8.know is know ,noknow is noknow...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9.WATCH SISTER 表妹 10.dragon born dragon,chicken born chicken,mouse’son can make hole!!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11..I give you face you don’t wanna face,you lose your face ,I turn my face 给你脸你不要脸,你丢脸,我翻脸 12.one car come one car go ,two car pengpeng,people die 车祸现场描述 13.heart flower angry open 心花怒放 14.go past no mistake past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15.小明:I am sorry! 老外:I am sorry too! 小明:I am sorry three! 老外:What are you sorry for? 小明:I am sorry five! 16.If you want money,I have no;if you want life,I have one!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17.I call Li old big. toyear 25. 我叫李老大,今年25。 18.you have two down son 你有两下子。 19.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20、Open the door see mountain 开门见山 21、five flowers eight doors 五花八门 22、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海 23、Un-ding-able 顶不住了 24、You go see see 你去看看. 25、Moon under old man 月下老人 26.so many people die, no see you die. 咁多人死唔见你死。 27.die away 死开 28.If you no three no four, I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如果你不三不四,我给你点颜色看看。 29.Ask what ask! 问什么问!see what see 看什么看!laugh what laugh 笑什么笑! 30.Have one leg with somebody. 跟某人有一腿。 31.What thing? 什么事? 32.Two breasts. 二奶。 33.Pack two breasts. 包二奶。 34.watch uncle.表叔

131 评论(12)

爱多肉的milk

在全球一体化的客观背景下,语言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性极高的语言,无论是口语还是语法都是需要潜心学习才能确保应用的熟练性和实用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为了制造宣传效应,衍生出了所谓的“中式英语”这一奇葩教学模式,甚至自诩为英语教学的创新,殊不知这种四不像的教学方式,不但对学员的英语能力提升无济于事,反倒会影响日后的实际应用和交流。

英语教育的普及,说明这方面的需求量是相对较大的,尤其是中外交流的全面放开,使得职场环境中的英语应用极为广泛,而缺乏英语基础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注定会非常吃力,这就使得培训机构为了提升招生效率而自创各种教学方式,但这些方式已经被证明是山寨方式,对学员的语言能力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很多时候只能在应试教育的情境中有所发挥,但学习英语的很多人都是为了掌握这门语言技能,因此标注汉字用来纠正发音的教学方式是极为荒谬的。学习英语的很多人都是为了强化职场竞争力,而不是跟学生一样为了应付考试,那么这种学习需求就应该按部就班的系统学习,任何所谓的创新教学都是不靠谱的。

语言能力的强化学习,需要从各方面去做出改变,尤其是对英语口语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汉子标注发音方式作为创新,毕竟这对学员的语言能力的掌握是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的,如果能够潜心研究教学方式,并且设身处地的为学员考虑,才能在教学质量上有所提升,这也是未来的英语培训需要改进的环节,而中式英语则只能作为概念性的炒作,对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是毫无益处的,相信很多参加过社会培训的学员对此都会有切身体验,毕竟语言能力的掌握最终还是要服务自己的实际应用,而奇葩教学方式则无法满足这方面需求。

249 评论(11)

sunhui3650

我认为渐趋走红的“中式英语”是创新。  首先,我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存在即合理的,一样事物的问世及出现都一定会有他出现的背景及条件。在这个信息交流极快的世界,地球已经变成了地球村,不论那个国家的信息都会进行交换,文化也会进行传播。在清朝末年,我们就已经派出了留学生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和外语,到现在英语也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广泛流行并且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和交流工具。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中国的汉字和汉语也越来越受到了外国人的喜爱,学习汉语的浪潮也愈发高涨,于是乎,汉英两大语种的碰撞就擦出了火花。所以许多的中式英语也层出不穷。  其次,近些年中国不断推出了一些专有名词,例如:土豪,大妈等新词,在英语中并没有这样的形容词汇,所以这些词英文版的出现就是一种创新,也让外国人可以充分的了解我们的社会,将中文和英语完美的切合在了一起;另外,近些年汉语本身也不断趋向简易化和流行化,所以英语也同时被人们推向了简易化和流行化,因此“中式英语”也就不断的进化发展。  因为英语被中国更多的阶级所接受,所以它越发的接近大众化,就使得英语更加的“接地气”微微带些幽默因素的“中式英语”就被我们创新了出来,使英语越发的本土化,也让我们更加的喜爱英语。所以我认为渐趋走红的“中式英语”是创新而非奇葩。

180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