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1

布川依夫
首页 > 英语培训 > 商务英语翻译背景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aijiaying4

已采纳

随着全球经济的互通互联,各个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商务英语翻译也越来越变得炙手可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商务英语翻译进行很好的研究,了解其自身的特点与问题,熟悉相关的专业和英语知识,翻译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运用好相关的对策,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特点

商务英语从根本上讲还是英语的一个分支,具有英语学科的基本特征,但是它又是英语与商务知识的一个综合体,还必须以商务知识作为前提。商务英语的这种性质,决定了翻译商务英语的难度要比普通英语的翻译大的多。当今社会,商务活动开展比较频繁,通过商务活动的开展,有经济联络的双方可以很好的进行交流,从交流中获取自己更多的利益。商务活动离不开商务英语的翻译,翻译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到经济合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商务英语的翻译要求准确,这也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1.翻译要对词义表达准确完整。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一定要对被翻译的语句进行完整表达。只有对译入语翻译的完整无误,才能够让听者明白说者的意思,进而完成双方意愿的表达,对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做好铺垫。

2.语言术语翻译精确。商务活动中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所以在进行英语翻译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其它专业的一些专业术语,所以商务英语的翻译者要对多个行业的专业术语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准确的翻译出对话的内容。进行翻译过程中,还需要翻译者使用标准的专业术语进行翻译,从而是听者能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对方的意愿。

3.翻译的语句要简单、大方、得体。商务活动的开展一般时间都比较紧张,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资讯是每个参加方的意愿,所以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所用的语言要尽量简洁高效。在注重简洁的过程中,语言也要考虑礼貌和一些民族禁忌,做到精练而不是优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目的性、客观性,不求华丽的辞藻和装饰。

二、存在的问题

1.词汇。

1意义不同。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肯定会遇到一些不常用,或者说是在英文中有而在中文中没有对应词汇的字词。比如“desk cop”,在英语中讲的是“出版社向出书者赠送印刷出来的样书表示感谢”的意思,而在汉语中就没有合适的词汇进行对应。把它翻译成“赠书”,就没有了表示感谢的意思。有时候还会碰到一些英语中和汉语中都有,但是意义不同的词汇。比如,我们中国所说的“龙”意义是圈里高贵、吉祥的一种象征,而在英语中龙的意思是恐怖的怪兽。我们中国一提到西风,就会想动寒冷,而西方一提到西风就会感觉到温暖,因为地理气候的不同,一些词汇也有很大的变化。

2专业词汇难翻译。专业词汇的翻译,一直是商务英语翻译的难点所在,很多翻译者不能很好胜任的原因就在与此。专业词汇的量非常广,而且设计的领域又非常多,很多词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它的意思跟普通英语中的意思却相差甚远,如果翻译不准确,就会让别人觉得太通俗不够专业。如果翻译不当,有可能会导致整句话意思的错误。比如,“shipper”“carrier”普通英语中的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在商务英语中的意思却完全不同。“shipper”是运货人,而“carrier”是承运人。

2.句式。英语和汉语所代表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英语注重逻辑和抽象,而汉语注重形象思维,这种中西方语言所代表的思维和逻辑差异,会导致英汉句子句式的截然不同。

英语句式注重“形式”,它的逻辑性很强,非常注重句子的完整程度。一般对客观的叙述比较关注,很少使用人称。所以,在商务活动或者商务合同中,英语的表现主要是被动句式。在行文上,结构完整、紧凑,意义连贯,所包含的资讯量非常大。汉语句式注重意会和悟性,对资讯是否表达的完整要求严格,主要注重意思的表达,而不很重视语法,一般使用人称进行表达。

3.语用方面。在语用方面,中西方的差异也很大,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词汇的体系,不同民族之间肯定有很大的不同。同样的,在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一些问候语句、称呼等都会有很大不同。比如对回复感谢时,中文一般会用“不客气”或者“不用谢”,如果进行英文的翻译,“Do not thank me”是不合适的。

受到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人一般比较含蓄,语气一般非常婉转。所以,商务交往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中国人使用“可能”“也许”这些词语,即使非常肯定也会使用这些模棱两可的词语,但是在翻译中是不能直接翻译的,如果这样可能会让对方产生疑惑或者误解,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文化负载词。伴随着人类文明发祥地的不同,不同地理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人类。受区域、历史以及一些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商务英语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新词”,汉语中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汇,即使有也不是很恰当。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意思的解释,以使听着了解词汇的深刻含义。

三、翻译的解决对策

1.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同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类,随着人类的发展,语言、风俗习惯以及各种文化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往往有语言理解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要了解说者的文化背景,搞清楚一些词汇的真实意义。同样的词语在两个国家的意义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词语的运用上一定要考虑详细。所以,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一定要理解好交际双方文化上所特有的的语言和一些非语言行为,对他们的价值标准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翻译工作。

对商务活动进行英语翻译时,还要充分了解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的特点,培养翻译人员对商务英语中出现的跨文化意思的敏感性,尽最大能力对交往双方所出现的文化资讯能够准确的进行翻译,以免影响双方的理解。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个品牌,七匹狼,在进行英文翻译时,要考虑的到一些欧美的数字习惯,“7”在欧美等地有着非常好的寓意,是各非常吉利的数字,考虑这一因素后在翻译时翻译成“7-wolves”就比较合适,如果翻译成“Sept-wolves”就少了那么点文化的魅力。

2.遵循商务英语翻译原则。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曾经提出过等值翻译理论,是一个非常好的翻译理论,目前是知道我们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一个最好原则。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使双方的文化资讯相等或者等值,应该遵循忠实准确、语体得当、规范一致和灵活转化的原则。

忠实准确讲究的是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要忠实于原文,不能自己新增资讯,要非常准确的把说话者所传递的资讯用语言翻译过来,从而实现资讯在内涵上的对等。语体得当讲究的是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通过合理的方法使得文化资讯能够对等和等值,译文要在格式、措辞和语气等方面尽量能的语原文保持一致。规范一致讲究的是译文无论在行文方式还是语言上都跟商务文书上的语言和行文规范相一致,这些一致包含概念、译名和专业术语的一致,不可以把这些专业术语进行随便变换,否则会影响档案的效用。灵活转化讲究的是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能够很快的对原文相类似的档案进行讲解和阐述,使听着能够更好的对原文的相关资讯进行理解,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3.专业术语要熟悉并掌握。商务英语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与普通英语翻译有着非常的大的区别,商务英语所包含的专业词汇数量大,而且专业性非常轻,词义也非常的专一,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除了要精通两种语言的文化和相关的翻译技巧,还要掌握商务英语所包含的特点以及专业术语的拼读。所以,要想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能力和质量,不但要有雄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商务活动中所涉及的语言特点和方法,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和交往中存在的一些习惯或文化差异增强认识,整体上把握好翻译的真正含义,避免因为语言翻译错误而出现的不必要麻烦。

4.不同文化契合点的寻找。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差异,很大文化资讯在对方的文化中不能够对号入座,所以,等值翻译的标准就很难做到。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要准确的寻找到两种文化的契合点,这样就能够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还原资讯的本意,做到等值的标准。如果两种文化的契合点找到了,那是最好。假如没有找到,就要我们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做到灵活多变,寻找一种更好的方式力求寻找到对等的文化资讯,让两种不同的文化尽可能的融合。

比如,“Gold lion”这个非常出名的男装,如果用汉语翻译成“金狮”,是比较准确的。但是,我们可以保留“gold”的意思,而“lion”则采用了音译的手法,然后连在一起就成为了“金利来”。这种翻译的方式,满足了人们美好的心理追求,又让这个产品变得“高大上”,包含着大吉大利的寓意,肯定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还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天津的名吃狗不理包子,在进行英文翻译时,难倒了一大片人,如果直接翻译,肯定会让人产生反感。厂家通过谐音的翻译,最终选出“Go believe”这个品牌,在发音时跟狗不理有的相似,而在英文意义上也有很好的寓意,让英文国家感觉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东西,效果也非常不错。

5.顺应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前“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将来商务英语的外来词汇肯定会越来越多。在对这些词汇进行翻译时要综合考虑,可以使用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只要能够表达对方的意思,并让另外一方听起来顺耳符合当地的文化要求即可。

我们汉语中的很多词语也建立到英语的词汇中,比如“taikongnaut”。当年,中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且把我们的航天员杨利伟带入到了太空中,这一当时轰动全球的事件在全球中广为传播。为了纪念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功,西方把中文的“太空”的拼音和英文“naut”进行了组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因为词汇“taikongnaut”,这一词语的使用很快传播开来。这些词汇的建立和交流,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共识。

国家之间进行商务合作往来时,离不开商务英语翻译的贡献,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求我们生动形象的提供好翻译服务,而不是刻板的把字句翻译过来。这从根本上要求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能够准确无误的进行翻译,彻底驾驭翻译的工作。在翻译中要努力达到语言资讯、文化资讯和风格资讯最大程度上的对等。只有如此,才能够胜任商务英语翻译的工作,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商务英语翻译背景

126 评论(11)

画布大小

简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与语用因素

引言:商务英语翻译作为一门综合了各项语言和商务知识的学科,我们为大家分享浅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与语用因素论文,大家快来看看吧!

摘要: 随着商务的国际化和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的交流与贸易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作为国际商务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同时,对商务英语中文化因素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在前人对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语用因素,旨在分析跨文化商务英语翻译中语用因素,从语用角度提出商务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避免语用失误。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跨文化;语用因素

1 前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语际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如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所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近年来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青睐, 当然这也引起了国际商务英语使用者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关于商务英语翻译和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很少有人对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因素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分析。本文旨在填补这一空缺,从而能对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中涉及语用因素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2 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以及语用因素

国际商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作为全球商务语言,英语以它的多样性和易变性而著称。随着我国和其他国家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各种商贸企业蓬勃发展起来。在经济交往中,商务英语翻译又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翻译的得当与否可能关系到经济交流的失败。

商务英语翻译作为翻译活动的一个部分,其本身是一种语际转换,它不仅涉及将一种语言符号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还包含不同商业文化之间的沟通。Sperber&Wilson ( 1995:2 ) 认为“交际方式甚至比交际内容更重要”。所以,翻译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首先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同等的推理距离,然后再考虑“再现原作者对其意向读者所做出的假设集”。翻译过程最先始于原语交际,而原语交际又始于交际者角度上的明示过程而后是听话人角度上的推理过程。因此,只有译者依照说话人和听话人各自的环境再现出必要的推理, 才能取得翻译工作的阶段性成功。从事商务英语翻译工作,不仅应精通语言,更应熟知原译语的文化。跨文化商务交流中会出现各种文化冲突,而恰当运用语言,化解文化矛盾,是语用学的任务之一。所以,对跨文化商务交流的`理解和认识离不开语用学的支持。

作为一门综合了各项语言和商务知识的学科,商务英语翻译语用与文化以及语用因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文化是基石,商务英语翻译是转换生成器,语用则是商务英语翻译这部机器的一个必备的应用程序。

3 商务英语翻译中语用因素分析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一门学科,研究说话人如何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研究听话人对说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三元关系,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思想、文化的传递活动。译者在其中起着关键的连接作用:首先是听话人,他需要利用自己的原语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并在翻译过程中揣摩原语作者的翻译意图,运用语用学原则进行推理,对原语文本进行解码,继而译者又转换其角色,变成说话人,通过自己目的语语言知识,结合文化背景,把握目的语读者的理解程度,按照原作者的意图、风格,将对原文解码的结果呈现给目的语读者,让他们达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各自对原作的理解把握也不尽相同。这涉及到理解问题、重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语用用意的传达等问题。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理解语用学内涵,立足原文语境,充分挖掘原作者的语用用意,利用文章中的各种语意关联,深刻理解文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理解程度,呈现给读者通顺流畅、接受程度高的译文,这样同时也就达到了文化翻译的标准与意义。

例如在商务英语的商标翻译中,要顾及到中外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和审美心理,不能简单地音译或意译。以前有人把“白象”电池译为White Elephant,使得该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遭到挫败。因为在英语中white elephant 是“无用而累赘的东西”。另外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发生的语言使用方面的失误是由于对商务专业知识的欠缺导致的。例如:The draft has been presented to the Bank of China for clean collection. 此句中“clean”不是“干净”的意思,“collection”也不作“收集”解释,“clean collection”指“光票托收”。全句译为:汇票已经交给中国银行按光票托收。商务英语中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翻译时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以准确把握词语的语用信息,避免误译。

4 结语

种种因素的不同,构成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体系,人们的观念传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语言表达等也大相径庭。商务英语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际交流, 译者须具备熟练的语言知识,熟悉多种文化,掌握语用技巧,完成具有一定着其他类型的作用机制;另外,在用模因论指导翻译时,到底应该采用异化翻译还是归化翻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的。

参考文献

〔1〕侯晓丹.解读翻译学视野中的文化信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03):300.

〔2〕Blackmore,Susan.The Meme Machine 〔M〕.Oxford:OUP.1999: 66.

〔3〕王天华,杨宏.模因论对社会文化进化的解释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06): 129.

〔4〕王斌.密母与翻译〔J〕.外语研究.2004(03):39.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8.

〔6〕李捷.模因论视域中的言语幽默〔J〕.外语学刊.2008(1):76.

〔7〕侯晓丹.解读翻译学视野中的文化信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3)

第一论文网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24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