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小暖哈
天问一号。
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历史意义: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持续飞行以及后续的环绕、降落和巡视,表明深空探测是当今世界高科技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是众多高技术的高度综合,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开展并持续推进深空探测,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天问一号
伊斯坦布尔之夜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叶培建介绍,我国火星探测准备工作已就绪,计划将于明年发射,我国的火星探测器暂时命名为“天问一号”。
2018年3月2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IC)十一院研究员周伟江透露,我国的火星探测器计划于2020年发射,目前已完成气动外形设计,以及气动力、气动热设计工作。
2019年7月9日,在山东举办的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报告中透露:中国将于2020年7月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火星车联合探测火星。
2020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已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
2021年5月15日,国家航天局消息,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5月17日8时,天问一号环绕器实施第四次近火制动,顺利进入周期为8.2小时中继通信轨道。
火星探测器的相关内容
1960年,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火星1A号探测器,它是人类探测火星的开端。1964年,美国成功发射水手4号火星探测器,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到达火星的探测器。随后美、苏、欧、日等国相继发射了数十个火星探测器。
2020年7月23日,中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北京时间2021年2月19日4点55分,美国 “毅力号”火星车成功在红色星球登陆。
2021年5月15日,国家航天局消息,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火星探测器
崎岛莫奈子
4月24日,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上,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图形标识正式发布,那么火星探测任务命名是什么? 1、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为:“天问一号”(Tianwen-1)。 2、 “天问”出自《楚辞》,来源于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长诗,作品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进行想象与发问,从宇宙之本源,到阴阳之俱化;从天地之构造,到星辰之往亘。 2、 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著,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不断创新永无止境。 关于火星探测任务命名是什么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