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8

xianla198501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国三大政党英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贪吃的双鱼宝宝

已采纳

英国好像有保守党跟民主党两大党派,他们是每届轮流参与英国首相竞选与执政等

英国三大政党英文

165 评论(14)

ID换了又换

英国主要有三大政党,分别是保守党、工党、自由民主党。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议会第一大党。领袖戴维·卡梅伦,2005年12月当选。保守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1979-1997年间曾4次连续执政18年。2010年5月英国大选后,保守党重获执政地位,与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公共开支,压低通货膨胀,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等。工党(Labour Party):议会第二大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1997年至2010年连续执政13年。2010年5月大选失利,成为反对党。2010年9月,埃德·米利班德当选新领袖。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 Party):议会第三大党。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多数派组成,领袖尼克·克莱格,2007年12月当选。自民党政治主张居中偏左,在很多问题上与工党立场相近。主张通过减税还富于民,提高个税起征点;呼吁限制金融城过度扩张,对银行家薪酬课以重税;承诺公平教育,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倡导宪政改革,提出减少议员议席,在选举制度上采用比例代表制;支持欧洲制宪,主张加入欧元区,反对进行英欧关系公投。2010年5月大选后,与议会第一大党保守党达成协议,组建联合政府,获得5个内阁位置,首次成为执政党。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Plaid Cymru)、绿党(Green Party)、英国独立党(UK Independence Party)、英国国家党(British National Party),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会民主工党(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Sinn Fein)等。

282 评论(9)

Lucky小钰

工党[英国]英国工人运动兴起较早,起初按行业建立了各种工会组织,1868年进一步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组织——职工大会(工联),1900年成立了“工人代表委员会”并推选出自己的党选候选人,1906年组织正式改名为工党。工党是由工会、合作社组织和社会主义团体联合组成的,党员都是通过上述组织集体加入。1924年以前的英国一直是由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1923年大选中保守党失败,工党获得比自由党更多的席位。1924年1月22日工党领袖麦克唐纳组成英国历史上首届工党政府。麦克唐纳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内阁成员多数是工人出身。工党执政期间,对内通过了「惠特利住宅计划」,增加国家补助金用于住宅建设,还改善了保障制度,增加养老金和失业补助,废除了保护关税的原则。在外交上, 1924年2月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并签订贸易协定。1924年的伦敦会议上麦克唐纳从中调停,使法德接受道威斯计划。工党政府执行的这些较激进的政策受到保守党和自由党的攻击。他们抓住「坎贝尔案」反对麦克唐纳,说他有同情共产主义的嫌疑,麦克唐纳被迫于1924年10月辞职,第一届工党政府结束。2007年5月17日,戈登·布朗正式宣布接受工党领袖提名,作为唯一竞选者自动当选,取代托尼·布莱尔。保守党一词最早出现于1817年英国《保守党人》杂志上,主要指维护君主制、君主制原则或正统主义原则的政治力量。当代保守党主要指奉行传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坚持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保守倾向的政党。这些党大多强调要实现民主、有限政府、社会正义、个人自由和公民自由,建设“自由、正义、开放和民主的社会”,反对“第三条道路”。经济上主张实行“有竞争的市场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进程。1983年6月,以英国保守党为首的17个国家的19个保守党共同成立了“国际民主联盟”(俗称保守党国际)。该联盟现有87个成员党和5个地区性组织。英国保守党现任领袖:卡梅伦保守与统一党(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简称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也是全国拥有最多党员的政党。按下院所占议席数计算,保守党现时乃英国第二大党。有部份人认为,保守党是世上最古老的有组织政治团体,其演化可上溯至18世纪,早期在国会的托利党派系,以至于活跃于16至17世纪时期,一种在议会内支持政府,称之为“帝党”的不正式派别。普遍认为,保守党与美国民主党的份量与地位相若,而美国民主党的历史则可直接上溯至18世纪。以选举的胜出次数计算,保守党是英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政党,其现任党魁是卡梅伦,他同时是女皇陛下的忠心反对党领袖(Her Majesty's Loyal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并负责统率影子内阁。由于保守党乃发展自活跃于18及19世纪的托利党,所以它的党员常常会被称作托利党党员(Tories),而保守党亦时常被干脆称作托利党(Tory Party)。尽管在整个20世纪之中,保守党在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皆掌领了政府,不过保守党自从于1997年大选败于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以后,它一直处于反对党的状态。党名保守党甚少使用它的正式党名——保守与统一党。这个正式党名乃自1912年,保守党与自由统一党合并后所起的。该党与保守党一样,在1886年至1921年期间,一致主张阻止爱尔兰从联合王国分裂开来,并且与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及爱尔兰共和主义者处于对立局面。在地区上,保守党在苏格兰有统一党作为它的盟友,该党甚至已经在1965年起改称“保守党”。同样地,在北爱尔兰地区,保守党亦曾经长年得到北爱尔兰统一党的支持,而传统上保守党党鞭更会兼任该党党鞭;可是,由于两党后来在1973年就《桑宁代尔协定》的问题上出现分歧,以致两党出现分裂,所以现时保守党在北爱尔兰是与北爱尔兰统一党分开运作的。组织与党员大抵上,我们可以看到保守党之组织架构内存有数重的明显对照;一方面,党领袖的选举以及地区候选人的人选,往往都是由一群草根团体所主导的,但在另一方面,有关财政安排、举办选举,以及制订政策方针的工作,却会由保守党竞选总部负责。最后,党魁的工作则主要是处理党的日常核心事务,并在咨询其管治班子的情况下,订定政策。由此看来,这种权力分散的组织架构是不常见的。与工党的情况一样,保守党近年正面对党员人数持续下滑的趋势。尽管自卡梅伦在2005年12月当选党魁后,保守党党员人数一度有回升的迹象,但踏入2006年以后,人数即重新下降,至2006年年尾,其党员总人数甚至要比卡梅伦上任党魁的时候还要低。不过话虽如此,保守党现时尚大约有290,000名党员,仍然是英国党员人数最多的政党;至于工党和自由民主党则分别大约有200,000和70,000名党员,两者加起来的人数仍要比保守党的低。惟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保守党从不向公众公布该党的确实党员人数,所以外间很难作出确切的估计。任何人士加入保守党都要交25英镑会费,但22岁以下的人士则只须交5英镑的会费。另根据选举委员会的纪录,截至2004年12月31日,保守党在2004年的收入大约为2千万镑,但支出却是2.6千万镑。保守党以往以“自由火炬”为党的标志,但现今已改为使用一棵绿色的橡树作新标志。另在2005年12月6日,保守党又采用了新的口号,该口号为“以改变迎接胜利——不列颠的胜利”(Change to Win – Win for Britain)。传统上,保守党的官方颜色为红色、白色和蓝色,但蓝色则最为常用,以区别于工党的红色(在坎布里亚部份选区,保守党却会选用黄色,以象征当地朗斯代尔伯爵的家族纹章)。自由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辉格党。1832年议会改革后(见英国议会君主制),辉格党逐渐转向自由主义,要求自由贸易和自由政治。1839年,J.罗素开始使用自由党名称。1867年第2次议会改革后,自由党领袖W.E.格莱斯顿 4次出任首相。此时,自由党已成为英国资产阶级的政党。为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格莱斯顿实行市政改革加强官僚机构。1884年实行议会改革,进一步扩大选举权。主张给爱尔兰以自治;对外坚持““光辉孤立””政策,维持欧洲均势,但并没有放松侵略其他地区的弱小民族。19世纪最后30年,自由主义开始衰落。1886年,因爱尔兰自治问题,自由党分裂。以J.张伯伦为首的一批自由党人组成自由联盟党,脱离自由党倒向保守党。此后20年,自由党又在1894年短期组阁。1905年,自由党重新执政。H.H.阿斯奎斯自由党内阁促成议会通过1911年议会法,取消上院否决权,放弃传统的光辉孤立政策,积极备战,把英国推入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阿斯奎斯组成战时联合内阁。1916年以D.劳合·乔治为首的一些自由党人反对阿斯奎斯。不久劳合·乔治任首相,倾向保守党。1922年联合内阁崩溃后,同年大选保守党取胜,自由党已分裂为两个互相对立的集团。1923年重新统一,1931年,在支持J.R.麦克唐纳国民政府问题上再度分裂。1931~1932年短期参加过全国政府。1940~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过联合政府。但议员人数很少,从未超过14人,有时减少到6人。此后,自由党日益衰落。1981年,与社会民主党结成联盟。在1983年的大选中获得17个议席。现任领袖为D.斯蒂尔。组织机构分为领袖、下院自由党团、自由党委员会、总部。现在约有党员20万人左右,多数是工商资本家、律师、教师和学生。

131 评论(9)

wangxinrose

英国保守党前身为托利党,1833年改为现名1912年国家统一党与之合并,称保守统一党,简称保守党。1868年起同自由党轮流执政,逐渐变为大资产阶级、大地主和贵族利益的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自由党联合组阁。1924年后,与工党轮流执政。1945年7月大选前,除1923~1924年和1929~1931年由工党两度短期执政外,保守党一直处于执政党地位或作为联合政府的最大政党。但在1945年以后到1979年,除了1951~1964年和1970~1974年执政外,均处于反对党地位。1975年2月,M.H.撒切尔夫人当选党的领袖后,提出自力更生、自由企业和减少政府干预等方针。1979年5月大选中,该党获得绝对多数议席,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和西欧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并于1983年和1987年两次蝉联首相。1990年大选再次获胜。该党1979年执政后,进一步强调“反对国有制和社会主义集权,捍卫个人自由”这个传统的信条,改变了战后30多年历届政府实行的凯恩斯主义,推行货币主义为主的经济政策,重现保守的传统特性。[保守党领袖M.H.撒切尔夫人任首相达11年多(1979年5月~1990年11月)] 保守党的组织由领袖、议会党团、全国联盟和中央事务所组成。领袖权力很大,不受党的任何组织机构约束,执政时出任首相,在野时为反对党领袖。议会党团由下院全体保守党员组成,并由它组织内阁或影子内阁。设置业务委员会(亦称1922年委员会)、后座议员委员会和督导会。全国联盟是保守党议会外的组织,它包括保守党年会、中央评议会、执行委员会、区组织机构和选区协会等。全国联盟只起讨论和建议作用,无权决定党的政策,其主要任务是在议会外从事宣传和组织工作,以扩大党的势力和影响。中央事务所是党的行政机构。另外,保守党还有卡尔登俱乐部、樱草俱乐部等外围组织。保守党从未公布过党员数,据估计,1945年有100万,1954年有 280万,1970年有225万,80年代以来约200万人。1990年起J.梅杰任领袖。英国工党1900年 2月由职工大会(即总工会)发起创立,初称劳工代表委员会,由隶属于职工大会的工会组织和费边社、独立工党以及社会民主联盟组成。1906年改称工党。1906~1914年在议会中依附自由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支持政府的战争政策,并加入了自由党的联合内阁。战后,加入伯尔尼国际。20世纪初,力量日益增强,逐步取代了自由党。1918年 2月通过了由费边社创始人S.J.韦伯帮助起草的新党章,规定除保留原有的集体党员制度外,还在各选区设立组织以吸收个人党员。同年 6月,通过了由韦伯等起草的纲领性声明《工党与新社会秩序》,首次提出要埋葬私有制。1924年1月,在自由党的支持下首次组阁,并从此开始与保守党轮流执政。1945年以前,仅于1923~1924年和1929~1931年两次短期执政。1945年大选至1951年,组织过两届内阁。在此期间,发起重新建立社会党国际。1964~1970年、1974~ 英国政党政治的起点1979年,先后组织了 4届内阁,这是工党历史上执政最长的两次。1979年、1983年、1987年和1990年 4次大选连遭失败。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是费边社会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分配手段和交换手段的公有制,实行计划管理,以达到公平分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将此付诸实施,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但50年代开始,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工党内出现意识形态分歧。右派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变了,社会主义应是“增加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而不是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为目的;反对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现存的社会制度,主张在现存制度基础上追求更高程度的完善。50~60年代,这些思想在工党内占上风。但左派仍坚持国有化,认为没有国有化就没有社会主义。60年代初,“新左派”从文化上批判资本主义,认为资产阶级文化上的统治使人们处在全面异化的状态中,因此,必须向资产阶级发动全面的文化进攻,对资本主义社会实行总体改造。这对70年代后再次活跃起来的工党左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者据此提出国有化还应该加上工业民主化和生活方式民主化,对工党传统的社会主义进行了补充。 工党的组织由领袖、议会党团、议会外组织和总部组成。在野时每年选举领袖,并设副领袖;执政时可不改选,也不设副职。议会党团由下院全体工党议员组成。每届议会开始即选举领袖、副领袖和总督导员。在野时,由领袖、副领袖、下院议会党团主席、上院工党领袖、两院总督导员以及工党议员代表等组成议会委员会,领导议会党团活动。执政时,则由工党内阁代替,另设联络委员会与后座议员保持联系。在议会外,全国代表大会(工党年会)是工党的最高权力机构。下设全国执行委员会、区域会议、选区组织和全国劳工理事会。工党总部是行政机构。党员数:1947年是 500万人,1957年是 660万人,1975年是650万人,1984年是622万人。领袖N.金诺克(1983年起)。英国社会自由民主党1988年 3月由自由党及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内外政策主要是在原自由党政策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对内较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平衡,重视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以及环境、生态的保护;对外反对种族歧视,主张改善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强调维护和平,共同发展。有党员约10余万。领袖P.阿什当(1988年起)。英国社会民主党1981年 3月26日成立。创立人是从工党中分裂出来的 4名右翼人士。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参加者多数是公司经理、职员、企业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和私人开业者。主张改革议会选举制度,实行国营和私营企业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就业机会。1983年 9月,与自由党达成协议,结成竞选联盟。1987年大选失败后,联盟解体。1988年3 月该党分裂,多数人与自由党合并组成社会自由民主党,剩下约 3万成员继续使用社会民主党的名称。新的社民党把核威慑防务、社会市场经济和议会选举比例代表制作为主旨政策。领袖D.A.欧文(1983年起)。英国共产党1920年 7月31日由不列颠社会党、社会主义工党和南威尔士共产主义者委员会合并组成。成立后即加入第三国际,成为第三国际的英国支部。1936年,组织英国支队赴西班牙参加反对F.佛朗哥的战争。随后,又开展了声援中国抗日战争和反对A.N.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要求同苏联结成和平同盟的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力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和推动早日开辟第二战场,党的力量有很大发展,1942年党员人数一度增至 5.6万人。战后党的力量不断下降。1947年提出英国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十月革命的英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1951年公布第一个和平过渡纲领《英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宣布英国可以通过将议会改造成真正代表人民意志的民主机构并建立人民政府的道路,过渡到社会主义。1977年,部分党员因不同意党的路线而退党,另立英国新共产党。1988年 9月,英共发表了《面向未来》的文件,主张放弃旧有形式的“阶级斗争”,以适应消费和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新秩序”。英共每两年召开一次党的代表大会。组织机构分为全国执委会、地区委员会和支部三级。1988年有党员约9700余人。党的总书记N.坦普尔(1990年起)。中央机关报为《晨星报》(日报);理论刊物《今日马克思主义》(月刊)。

27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