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6

撒野撒野王子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2011版新课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enghuo721

已采纳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的是由国家教育部2011年12月28日发布的一套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学标准。该套课程教学标准包含了英语、语文、数学等19个教学科目。

其中涉及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具体内容包含了课程目标、分级标准、实施建议以及附录(包含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以及词汇表等9个附件)。

扩展资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级目标:

1、一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动作、做游戏以及做事情。在学习中敢于模仿、表达,对英语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2、二级: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能用简单的词汇互致问候、介绍朋友和家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以及讲述简单个的故事。

3、三级: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与教师或同学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有短句子描述系列图片以及讲述故事。

4、四级: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需要,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合作起草和修改简短的叙述、说明以及指令等。

5、五级:有较为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杂志并理解其大意。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

英语2011版新课标

233 评论(15)

非飞卖品

近日,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此次课标修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载体,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无疑会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育评价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日,王蔷教授在《全面和准确把握英语课程内容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前提》一文中就新版义教课标中课程内容的选取、教研和师训等建议的要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对广大教师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提供了拨云睹日般的启示和强而有力的帮助。通过其解读,我们也可以捕捉到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四大变动”。 一 变动之一 改变“义教课标2011版”课程目标突出学科本位、忽略整体育人功能的问题,将课程目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目标,突出体现了全新的育人价值观。强调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在发展学生国际视野和一定程度的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中华文化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其初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意识,发展核心素养。二 变动之二 改变“义教课标2011版”中提出的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五个方面构成的课程内容,从彼此间缺乏关联性的五项内容转向了以服务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六要素(即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整合的课程内容。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的持续发展。这六个要素紧密关联,不再是一盘散沙。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语言知识为语篇的构成和意义的表达提供语言要素;文化知识为学生奠定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提供内容资源;语言技能为学生获取信息、建构知识、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提供途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提供具体方式方法。重构的课程内容突出了以主题为引领,聚焦生活、社会、科学、自然等与学生成长关联紧密的主题,以语篇为依托,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种类型的文体和场景,以学习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为核心内容。教师可通过挖掘语篇蕴含的育人价值,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为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素养奠定基础。为避免碎片化教学,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新课标”要求课程内容以单元的形式呈现,以发挥单元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教师要将课程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中,改变传统的以孤立记忆和操练语言点为主的知识导向教学,从浅表性、碎片化和应试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指向素养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因为只有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持续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才能落实好学科育人的课程目标。因此,整体规划单元育人蓝图,开展育人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将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方向。三 变动之三 改变脱离语境的碎片化、表层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提倡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理念,强调语言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发展为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意义,依托语篇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强调英语课程的学习要通过精心设计,体现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融合发展的学习活动与内容六要素的有机互动和融合,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具体而言,学生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活动,获取信息,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形成知识结构;通过应用实践活动,内化所学语言和知识结构,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层次含义;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批判评价,开阔文化视野,形成是非观念,发展思维品质;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观点、策略和方法等在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一变化强调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关联互动是持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四 变动之四 改变以测验和考试为主、忽视课堂评价的单一评价方式,构建一个素养导向、主体多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日常教学要坚持“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确保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课堂评价的高度一致性。教师要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活动设计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实现整体统筹规划。其中,评价设计:既应包括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包括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评价;既包括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持续性评价,也包括单元学习完成后的结果性评价;既包括阶段检测,也包括期末考核;从形式上,既要有教师评价,也应有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而不论采用什么评价方式,其重点都应体现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业成就表现上,关注学生在文化意识、思维品质、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综合表现。

159 评论(14)

壁虎荡秋千

主要学习的方面没有什么变化,相对比2001版的有以下几点变化:1.引言2001:英语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英语教育尚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011: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整体国民素养。英语课程对青少年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总目标:200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2011: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3.基本理念:200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2011: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4. 课程性质2001: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主要语种之一。英语的学习既是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发展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201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5.评价建议200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注意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2011: 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然后是在目标啊,语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有了很多改动。

345 评论(15)

小葡萄蛋蛋123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5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