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tingzi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院校代号是14390,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学校简介: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以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为特色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陕西教育学院,1963年由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1906年建立)和陕西省教师进修学校(1956年建立)合并成立。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学前师范”命名的本科院校。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的校训和“立身传道,自强不息,大气大度,止于至善”的办学精神,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突出学前教育和教师教育特色与优势,扎实推进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积极构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实践锻炼”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古都西安,截至2021年4月,学校有雁塔和长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20余亩。本专科在校学生13362余名,校园环境优雅,办学条件优越,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活动中心、师资培训楼等;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50万余册,电子图书146万余册。 院系专业截至2018年3月,学校设有教育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学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二系·音乐系、学前教育三系·美术系、学前教育四系·环境与资源管理系、学前教育五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政治经济系(思政教学部)、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系、化学与化工系和体育系14个教学单位,开设28个本科专业,25个高职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培并重,不断壮大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8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66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6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1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7人,获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级师德标兵等以上荣誉称号30余人次;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校坚持以本为本、质量立校。截至2018年3月,学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四项、部省共建实训基地1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院系1个(学前教育系)、有省级优秀教材6部、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2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特等奖一项)、省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22项。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积极服务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截至2016年4月29日,学校有省级科研机构2个,校级科研机构20个。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研究教育平台“陕西省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研究中心”、陕西省社科联科普基地“陕西学前教育书画艺术展训基地”和“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设立了陕西区域发展研究院(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生物工程研究院、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等24个校内科研机构。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83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3项。先后与高陵县、咸阳渭城区、淳化县等县区开展教育战略合作;同陕西云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天路通公司等企业开展产教研合作,共建“葛根深加工研发中心”、“杜仲深加工研发中心”、“柿子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等,开发应用技术成果66项,40余个品种。实现成果转化15项,制定企业标准20余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截至2016年4月29日,学校先后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美国威斯理安学院、台中教育大学、新西兰幼儿早期教育委员会等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高校管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校际合作协议,与陕西师范大学建立了对口支援、帮扶合作关系。学校是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园长和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陕西省创业研究和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中心、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陕西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等机构均设在学校。多年来,共培训基础教育教师和管理干部16万余人次,为陕西省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三秦基础教育教师和校园长的摇篮”。学术期刊《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是由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原陕西教育学院)主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5年8月,1991年获陕西省高校学报“优秀奖”;1992年获全国教育学院“优秀学报”;1995年被评为陕西省一级内部期刊;1998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公开发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了刊名;1999年7月获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证书;2000年5月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2年7月加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1年12月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2年5月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二等奖。期刊设有学前教育和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两个专版,逢双月交替出版,自2016年1月起期刊从双月刊变更为月刊出版,设有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和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三个专版,开设的重点栏目有:学前教育研究、初等及高等教育研究、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专业学科研究等。优势专业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英语、历史学、生物科学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心理学、汉语言文学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前教育陕西省一流专业名单(培育项目):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学
上海花满屋
西安外国语大学简称“西外大”、“西外”,位于陕西省会西安,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2011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3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实现了由单科外语院校向突出外语教育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色,以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的转变,是国家西部重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在西北地区的外语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科研实力强,波兰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为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创办的《外语教学》《人文地理》《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是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和中国地理学核心期刊,其中《外语教学》《人文地理》杂志连续多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最真的poor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设有以下专业: 1、能源工程系: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建筑工程技术、矿井建设技术 2、机电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技术 3、地质测量系: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工程地质勘查、钻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生产技术 4、电子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 5、经济管理系:财务管理、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医药营销、建筑经济管理 6、临床医学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7、医学护理系:护理、助产 8、医学技术系:学影像技术、药物制剂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及医疗美容技术 煤矿开采技术(能源工程系)、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地质测量系)、护理(医学护理系)、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工程系)、应用化工技术(地质测量系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技术系)、工程测量与监理(地质测量系 )为省级重点专业。学校简介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陕西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其前身创建于1953年。2001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煤炭工业学校、省部级重点中专西安煤炭卫生学校和陕西煤炭职工大学合并组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2011年划转陕西省教育厅管理。学院本部位于咸阳市文林路29号,辖设临潼医学校区和西安培训中心,设有煤炭与化工产业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学院、护理学院、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体育教学部等10个二级院部,其中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学院是陕西省省级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院(系)。学校现有在校生17000余人,开设专业50个(包括1个电气自动化本科专业),其中国家骨干专业4个、国家级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1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1个。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示范院校建设专业及专业群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4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99人,专任教师549人,高级职称182人、中级职称19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74人,“双师素质”教师26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全国煤炭行业职教名师1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5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教师14人,职教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近年来,学校每年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50人左右。成立了“博士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注重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在教师培训方面,近两年来共投入人才工作专项经费449万元,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培训共计958人次,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近三年教师参与横向、纵向科研项目75项,获得专利202项,发表论文563篇;学校表彰奖励教科研成果770项,学校教科研工作成果斐然。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室)覆盖全专业,其中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丰硕,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在线开放课及资源共享课程150余门、重点课程包括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在线开放课程2门、创新创业课程6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提升显著,近三年各类技能大赛中共获得213项奖项,国家级奖项11项。学校发挥办学特色优势,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度,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应用水平考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设计创意教学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学校被陕西省科技厅批准为“陕西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受咸阳市政府委托,学校牵头成立了陕西能源化工职教集团、陕西康养职教集团、咸阳能源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学校被咸阳市人社局批准为“咸阳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的特色发展道路,坚持“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铸院、创新兴院、依法治院”的办学理念,坚持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安全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6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校园文化精神,形成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素质品牌和拼搏奉献、求实创新的“太阳石”精神。2008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16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被确定为全国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先后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称号。 以上内容参考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