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麻烦啊
肝是人体内脂肪代谢的场所,食物中的脂肪会在小肠内分解,以甘油和脂肪酸的形式吸收,进入人体后,要在肝细胞内重新合成为甘油三脂,即脂肪,然后以脂蛋白的形式运出肝脏,运送到皮下贮存。当身体产生脂肪的量在合理范围时,脂肪被运输到合理的地方,如乳腺、臀部、大腿根部内侧等等,但如果脂肪太多了,没地方放了,就只好能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而腹部皮下的空间广阔,结果多余的脂肪都被扔到了这个地方。肥胖与科学减肥 很多人很痛恨脂肪,因为脂肪的堆积破坏了人体的曲线美,搞得很多人很苦恼很没有自信,减肥甚至成了一些人的终身大事。但脂肪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脂肪是我们人体能量的一种贮存方式,是人体的能量库,当人体需要用脂肪供能时,皮下的脂肪就会被调动,它从皮下通过脂蛋白,再运输到肝脏,然后在肝内燃烧供能。可见,肝是脂肪代谢的中心。当肝脏受损,如饮酒、吸烟、熬夜等等及某些营养素缺乏(尤其是B族维生素缺乏)时,脂肪代谢就会出现问题,导致人体对脂肪的利用障碍,大量脂肪积聚在肝细胞内,导致脂肪肝,同时肝脂肪利用障碍,大量脂肪堆积在体内,也导致肥胖和高血脂的发生。有一多数人都认同的观点:肥胖是百病之源,其实肥胖虽然有吃得多、运动少等等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肝的脂类代谢障碍,而肝的脂肪燃烧障碍绝不会是独立的现象,它是人体三大代谢紊乱的表现,但为什么蛋白质和糖代谢紊乱跟脂代谢紊乱比较起来前两者似乎很不明显或状况出现得较晚呢?主要是因为肥胖的人蛋白质是不足的,且蛋白质和糖都溶于水,不易被B超等检查出来,不像脂滴很容易看得到。这看上去就有点冤,很多肥胖的人每天大鱼大肉吃很多,怎么还会是体内低蛋白或蛋白质合成不足呢?当肝受到损伤,肝出现代谢障碍时,从食物中吸收人体内的氨基酸合成人体需要的蛋白质的反应就会减慢,甚至停顿。当合成蛋白质的反应减慢或停顿时,就会导致用于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氨基酸在体内堆积,身体是不准原料发生堆积的,身体会以为原料过多了,所以就把这些堆积的氨基酸转变成脂肪贮存起来,而吸收进来的甘油和脂肪酸又在肝内合成脂肪,吸收进来的糖也可转变成脂肪,所以当肝脏代谢功能不利时,吃进什么都会变成脂肪,人就会很容易胖起来,就应了人们说的那样:“怎么喝口凉水都长肉。”明白了肥胖的根本原因,减肥也就轻而易举了。目前有很多减肥方法。如各种各样的运动减肥,各种各样的药物减肥,针炙减肥,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肥胖的根源,所以往往会出现易反弹、减肥效果不易持久的问题,而且一些减肥方法会导致人体的营养素进一步流失,而使身体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比如运动减肥,其实运动也是需要营养的,只有在营养充足时,您的运动才安全且有益。我们身体的器官分为生命器官和非生命器官,所谓生命器官就是没它您活不了的那些器官,人体有五大生命器官,即大脑、心、肺、肝、肾。剩下的都是非生命器官,最大的非生命器官就是四肢。因为保命要紧,所以身体会不惜一切代价保证生命器官正常运转。当人体营养素缺乏时,身体会调用非生命器官的营养素给生命器官使用,从四肢调用营养素时,营养素的流向是从四肢流向中央。当您运动时,您是要强壮四肢,就要强迫营养素流向四肢,您是在跟您的生命器官争夺营养素,这样做不危险吗?另外由于营养缺乏,您的四肢的一些部位会加速老化,所以很容易受伤。因为四肢老化了,技术动作就做不到位,会变形,会力不从心,这样很容易受伤。您看看足球赛场哪位运动员是一上场就受伤,一般都是在下半场,因为这时营养跟不上了,疲劳了,就容易受到伤害。可能最多见的减肥方式就是自己在家里不吃饭,节食减肥,这样节食很伤身体,本来肥胖就是因为您身体的营养素不均衡,某些营养素缺乏造成的,节食会导致进一步的营养素缺乏,会使肝功能进一步紊乱。另外单纯节食是很难做到的,节食减肥的人往往又冷又饿,头晕眼花,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掉头发,记忆力减退,严重的甚至出现嗜睡、厌食、幻觉等等。唱《昨日重现》(英文歌名是《Yesterday Once More》)的那个歌手就是因为减肥而导致厌食,最后衰竭而离开人世。 所以我认为:目前减肥最科学的方法就是服用营养素减肥。通过补充人体缺乏的营养素护肝,肝脏脂类代谢恢复正常后,减肥会极其简单、快速且不易反弹。其实哪里长得不合理,我们身体自己最知道,最想让不合理的地方合理化。但营养素缺乏时,身体虽然知道应该尽快消除您的大肚子,因为“裤带长寿命短”,但身体没办法,没原料,没工具,营养素补充上之后,身体会自然而然地就把不合理的地方改造,使其长得合理,所以用营养素减肥不是单纯的减肥,更有塑身作用,让您该胖的地方胖,该瘦的地方瘦,尽显人体曲线完美,而且不但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反而会让身体各器官系统在减肥过程中恢复到最理想的状态。
胖哥high吃
MCT/LCT
Fat Emulsion [脂肪乳[中链及长链复合剂]]
脂肪乳;英脱利匹特;里波文纽斯;乐补欣;利波文斯;乐可仙;力保肪宁;力能;力保肪宁脂肪乳[中链及长链复合剂];力能MCT;中长链脂肪酸;脂肪乳(中/长链);脂肪乳剂注射液;Lipovenoes MCT;Lipofundis;脂肪乳[中链及长链复合剂];Fat Emutsion(脂肪乳[中链及长链复合剂])Fat Emulsion;Intralipid;Lipovenos;Liposy II;Lipofundin;Emulsan Infusion
消化系统药物 > 其他
10%和20%(100ml,250ml,500ml),30%(100ml,250ml)。
MCT/LCT所含中链三酰甘油比长链三酰甘油从血中清除、氧化供能更快。因此,适合为机体提供能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由长链三酰甘油提供,防止因必需脂肪酸缺乏所致的生物学紊乱;卵磷脂中含有磷,保证膜的流动性和生物学功能;甘油参与体内能量代谢或合成糖原和脂肪。MCT/LCT为肠外营养剂,提供营养所需的热量和必需脂肪酸,且无氨基酸和糖类溶液高渗压的缺点。进入血液后与血中载脂蛋白C结合,在脂蛋白酶的作用下,三酰甘油分解成非酯化脂肪酸,提供机体能量和必需脂肪酸。非酯化脂肪酸亦可与血浆中白蛋白结合,或经肝脏氧化,转化为极低密度脂蛋白,再进入血流。其粒径大小与天然乳糜微粒相似,均通过相同的代谢途径进行代谢。
MCT/LCT在循环中的消除与乳糜微粒的代谢途径相同。MCT/LCT正常人输入后的三酰甘油t1/2为16min,短于单纯输注长链脂肪乳后的三酰甘油半衰期(约33min),表明使用MCT/LCT后机体能够更快地利用三酰甘油。
主要用于需要进行静脉营养的病人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30%更适合输液量受限制和能量需求高度增加的病人。
对蛋或豆类过敏者、严重急性肝损害、严重代谢紊乱特别是脂肪代谢紊乱(脂质肾病、严重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脂血症)患者、血栓、黄疸、糖尿病伴酮中毒及败血症患者禁用。
1.因存在微生物生长的可能性,故若单独输注,静脉脂肪乳悬挂的时间不应超过12h。
2.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肝损害、肺部疾病、脓毒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疾病、贫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有脂肪栓塞倾向的病人慎用静脉输入脂肪乳。太快输入会引起体液或脂肪负荷过重,导致血浆中电解质浓度稀释、体内水潴留、肺水肿、肺弥散能力受阻。
分两类,即速发型反应,呼吸困难、发绀、变态反应、高脂血症、高凝固性、恶心、呕吐、头痛、潮红、发热、出汗、寒战、嗜睡及胸骨痛;迟发型反应,肝脏大、中央小叶胆汁淤滞性黄疸、脾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短暂性肝功改变及脂肪过量综合征。如输注速度过快,超过脂肪吸收的最大速度(成人每小时2~3g/kg)将产生急性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低血压(偶尔血压高)、发冷、发热、恶心、呕吐、潮红及荨麻疹、腹泻、水肿、嗅觉异常、口腔油腻感。个别出现贫血、腰酸背痛、肝脾大等。减慢滴注速度,反应可消失。输液局部可出现静脉炎、血管痛及出血倾向、静脉血栓形形形成。
成人,每天10%或20%,MCT/LCT250~500ml,最大剂量为每天2ml/kg;注射必须缓慢而连续,开始每分钟5~10滴,0.5h后逐渐增至10~20滴。新生儿和婴儿,首日1g/kg,以后每天增加0.5g/kg,每天不超过4g/kg。早产儿及低体重新生儿,最好是24h连续输注,开始时每天剂量为0.5~1g/kg,以后逐渐增加至每天2g/kg。
(尚不明确)
1.易于氧化水解。
2.氧化完全,体脂形成少。三酰甘油的水解是由脂肪酶催化,在肝脏为肝脂酶,在外周组织为脂蛋白脂酶(LPL)。LPL水解MCT的最大反应速度是LCT最快水解速度的2.2倍,HL水解MCT的最大速度是LCT的1.2倍。仅有不到2%的MCT会转化成脂肪。因而比LCT更少引起脂肪浸润。
3.生酮作用:中链三酰甘油具有比长链三酰甘油较多的生酮作用,对外围组织供能较多,有一定的节氮效用。
冷火秋烟
中文名称: 肥胖症 中文又名: 肥胖病 英文名称: obesity 疾病简介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并超过标准体重20%者可称为肥胖症,是目前最常见的营养疾病之一,大致分为两大类: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1:单纯性肥胖多见于儿童,一般无明显 症状,有饮食因素,生活因,遗传因素 等。 2:继发性肥胖,也成为增生型的皮质醇增多症,包为扩: (1):下丘脑病变所致的肥胖。 (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所引起的肥胖症。 (3):甲状腺功能减退所引起的肥胖。 (4):性腺功能低下所引起的肥胖。 (5):药物引起的肥胖。 (6):垂体性肥胖。 (7):糖尿病引起的肥胖。 (8):内分泌代谢紊乱引起的肥胖。病症简介: 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有单纯性和继发性两类。单纯性肥胖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继发性肥胖主要为神经内分泌疾病所致(见脂质代谢紊乱)。脂肪是人体大量储存热能的组织,正常人体均有脂肪储存以备应急之需,脂肪储存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对人体遭受外来冲击有保护和缓冲作用。脂肪细胞数目在青少年时期(16~18岁)就已固定,成年人的肥胖是因脂肪细胞内的脂肪含量增加,使每个脂肪细胞肥大和充盈,而不是脂肪组织的增长。肥胖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人的寿命与体重有关,据大量的追踪调查,最长寿命者是比标准体重重10~20%的人。而肥胖者血脂、血氨基酸、血胰岛素增高,易发生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肥胖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和社会的广泛重视,而且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始重视。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 绝大多数是由于摄入的热能超过了消耗的热能,超出部分的热能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皮下及内脏器官的周围,这种肥胖是渐进性的,在中年人,尤其是中年妇女表现明显,由于中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活动减少,若不注意饮食,热能摄入稍多于消耗,久而久之就会有脂肪堆积而发生肥胖。有人计算过,每天摄入的热能仅超过消耗热能的5%(大约为100kcal,相当于不到25g的粮食或肉),1年内体重就能增加3kg,两年内全身脂肪含量就比正常增加 1倍。看电视时间过长,活动量减少,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此外,遗传和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男性生殖腺功能低下及糖尿病等)及其他原因也可引起肥胖。这些情况下常表现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症状,防治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病理变化并发症 高血压是肥胖症最常见的并发病,肥胖易发生高血压的机制尚不清楚。据调查,肥胖症病人高血压的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人高 3倍。有些国家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常达50%左右。高血压病并发脑出血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向前推移。 心脏病的突发危险在肥胖人中也明显增加,因为肥胖症患者常有高胆固醇血症,血脂也高,而血脂中具有明显保护血管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浓度降低,而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则增高,这就有利于胆固醇在冠状动脉管壁的沉积,形成冠心病。 胖人也易于发生糖尿病,有人曾调查了1000名糖尿病患者发病前的体重,在标准体重以下者仅占8%,标准体重者占15%,超过标准体重者达77%。 有些调查还证实肥胖与某些癌症的高发有关,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更多时,癌的发病率在男子增加16%,妇女增加13%。 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胆道结石、关节炎、静脉血栓形成、慢性支气管炎等的发病率在肥胖病人中也都增加。 肥胖人由于动作反应迟钝,肢体不灵活,发生外伤的机会也增加。肥胖人作外科手术,一般伤口的愈合时间较慢,而且手术合并症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肥胖人增多还会带来不少社会问题,如肥胖人不适宜从事某些工种和职业,服兵役时肥胖人也不合适。 肥胖还会带来种种心理问题,这在儿童身上表现更为明显,如常常有人取笑他们,因而他们拒绝参加社会活动和少交朋友,产生孤独感,由于肢体活动不灵活,也拒绝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形成“越不活动就越胖”的不良循环,若不注意心理因素,即使控制膳食也不会产生积极的减肥效果。诊断诊断: 判定肥胖程度通常要测量体重、身高或测定几处皮下脂肪的厚度。简单判定标准体重的公式是: 标准体重 (kg)=身高(cm)-100超过标准体重的 20~30%者为轻度肥胖症, 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症,超过50%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也有以体重身长指数即体重/身高平方(kg/m2)来表示的,该指数对欧美人来说,24~30为正常范围,>30提示为肥胖症,<24为瘦型。而对亚裔男子,正常范围为20~25,女子为19~24。皮下脂肪厚度通常测量上臂二头肌、脐旁1寸、肩胛下及髂前上嵴四处的皮下脂肪,并以四处之和表示皮脂的含量,这种测量比较复杂,用皮下脂肪测定仪可能更准确。治疗肥胖者实行减肥措施时,一定要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肥时每日膳食供给的热能不能低于 500kcal。对于有适当活动的人,开始减肥时,适宜的热能在女性为1200kcal/日,男性为1500kcal/日。若减肥效果不显著,可将每天总热能减至女性 800~1000kcal, 男性1000~1200kcal,根据效果随时调整。体重减轻不宜过快,否则易引起酮中毒。 活动者每周减少 0.5~1.0kg左右,不活动者为0.25~0.5kg左右。在减肥的膳食中,还应保持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以满足生理需要,否则,会导致营养素的缺乏。减肥时要多选用含热能低、维生素高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使食物体积增加,减肥者有饱足感,而且可补充必需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粮食制品也应以粗制的成品为佳。用控制食欲的药物(如苯丙胺)或外科手术切除体脂的办法来减肥,更需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预防: 对于因热能摄入过多、活动过少而引起的肥胖症,预防的办法是有意识地控制热能摄入和积极从事体力或体育活动,以消耗摄入多余的热量,避免过多的脂肪在体内积存,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但要持之以恒。
无敌花花Nancy
醋酸维生素E(vitamin E)又称生育酚(tocopherol)是一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和α三烯生育酚、β三烯生育酚、γ三烯生育酚、δ三烯生育酚,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α生育酚活性最强[1]。
醋酸维生素E为细胞膜上的重要组成成分。亦是细胞膜上的主要抗氧化剂。醋酸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动物性食品以da型为主,植物油的醋酸维生素E含量较多,与亚油酸等多烯脂肪酸含量相平行。醋酸维生素E为多烯脂肪酸的抗氧化剂,在细胞膜上与膜磷脂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结合成复合物而稳定膜的结构,防止生物膜上PUFA和细胞中含硫基的酶受氧化剂的损害。当醋酸维生素E缺乏时红细胞膜上的PUFA易发生过氧化反应,使红细胞膜受损而产生溶血。
醋酸维生素E与硒结合,防止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成过氧化脂质,保护细胞膜,与生长、发育,延迟衰老有密切关系。可促进毛细血管增生,改善微循环。防止动脉硬化,抑制血栓形成;醋酸维生素E还为维持骨骼肌、平滑肌、心肝的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缺乏醋酸维生素E可引起贫血,肌肉营养不良。
醋酸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2]。
动物性食品以da型为主,植物油的醋酸维生素E含量较多,与亚油酸等多烯脂肪酸含量相平行。
含量最多的是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绿叶植物中心含量较多[2]。
醋酸维生素E可作为抗氧化剂用在调制乳(食品分类号:01.01.03)中,最大使用量0.2(g/kg)[3]
醋酸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对生殖功能、脂质代谢等有影响,可使垂体前叶促性腺细胞分泌亢进,促进 *** 的生成和活动,使卵泡增加,增加卵巢机能,黄体细胞增大及增强黄体酮的作用。醋酸维生素E缺乏致不易受精或引起习惯性流产。用于预防习惯性流产、更年期综合征及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在性器官癌症放射治疗时可提高有效率,并可延缓衰老,对炎症性皮肤病、皮肤角化症、脱毛症及早产儿脂肪吸收异常有一定疗效,本品对氧敏感易被氧化,故在体内可保护其他易被氧化的物质,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大剂量可促进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增生,改善周围循环。常用量口服10~100mg/次,2~3/d,肌注5~10mg/次。[4]
[4]
1.服用6个月以上者易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大剂量长期服用,可有恶心、头痛、疲劳、眩晕、视物模糊、月经过多、闭经等。个别有皮肤皲裂、口角炎、胃肠功能紊乱、肌无力等,停药后上述反应可逐渐消失。
2.偶致低血糖、血栓性静脉炎、凝血酶原降低。
醋酸维生素E中毒的治疗要点为对症治疗[5]。
血液生化检查、血清维生素测定
(1)血浆(清)醋酸维生素E测定:醋酸维生素E本身具有荧光,其强度与样品中的醋酸维生素E含量成正比,在一定波长下可测定样品中的醋酸维生素E含量。由于醋酸维生素E的荧光峰与溶剂的拉曼光谱严重重叠,因而影响了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报道采用同步荧光扫描法用于测定血清醋酸维生素E,有效地消除了拉曼光谱的干扰。
(2)红细胞过氧化氢溶血试验:由于醋酸维生素E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具有稳定不饱和脂肪酸和减少脂类过度氧化的作用。当醋酸维生素E缺乏时,脂类过氧化物迅速堆积,同时与含硫蛋白的巯基被氧化或结合后,细胞膜对阳离子的通透性过度增加,红细胞发生渗透性肿胀而产生溶血。该试验虽非特异,但是通过加入过氧化氢溶血后所得的血红蛋白量与蒸馏水溶血所得的血红蛋白量之比,观察红细胞膜的抗氧化能力,可以间接地反映血浆中醋酸维生素E的水平。
(1)VB标准储存液(2400μmol/L),同上法。
(2)VE标准应用液(24μmol/L),将VE标准贮存液用重蒸馏无水乙醇作100倍稀释,密塞后贮于4℃可用1个月。
(3)己烷。
(1)取10ml带塞离心管3支,标明测定管、标准管及空白管。
(2)在测定管中加入待测血清0.2ml,标准管内加入VE标准应用液0.2ml,空白管内加入重蒸馏水0.2ml。
(3)各管中再加入重蒸馏水1.0ml,混匀0.5min后,再加入重蒸馏乙醇2.0ml,再混匀0.5min后,加入己烷5.0ml,振荡3min后低速离心5min。
(4)取上层己烷相测各管荧光强度(激发波长295nm,发射波长330nm)。
附注:
(1)所用测试器材均需用浓酸处理,清洗后用双蒸馏水冲洗。
(2)VE在己烷相中及避光条件下可稳定24h以上。
(3)本法的CV小于2%,回收率为93%~103%。胆固醇及血红蛋白无干扰,甘油三酯可干扰本试验。线性为12~48μmol/L。
(4)血清中VE在避光条件下,可于4℃保存4w,低温条件下可保存数月。
血浆醋酸维生素E:11.6~46.4μmol/L
血清醋酸维生素E:(34.97±7.99)μmol/L
红细胞过氧化氢溶血试验:正常人过氧化氢溶血率<20%,当其溶血率>20%时提示血浆醋酸维生素E浓度<9.6μmol/L;如果溶血率>32.7%,血浆醋酸维生素E浓度可能<7.2μmol/L。
(1)临床诊断:醋酸维生素E缺乏病(vitamin E deficiency)多数由于醋酸维生素E体内贮存不足、摄入量少、吸收差或需要量多而引起。早产儿缺乏醋酸维生素E时临床上出现贫血、水肿,鼻部有水样分泌物,面、颈及头部有丘疹样皮疹。在儿童及成人中表现为神经、肌肉症状及不育。
醋酸维生素E缺乏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血性贫血,故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多及周围血象中可见异形红细胞增多。
(2)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评价:血浆醋酸维生素E含量测定是评价醋酸维生素E营养状况的一种方法,但血浆醋酸维生素E值与总脂含量有关,血脂低时,血浆醋酸维生素E值也降低;实际上体内不缺乏醋酸维生素E,因此需用每克脂类醋酸维生素E的含量来表达。成人以血浆中醋酸维生素E浓度<0.8mg/dl总脂为醋酸维生素E缺乏,在小儿<0.6mg/g总脂才定为醋酸维生素E缺乏。诊断醋酸维生素E缺乏病后,用醋酸维生素E治疗,醋酸维生素E在血循环中可存在1~2天,故服用醋酸维生素E 3天后方可重测血中醋酸维生素E的含量。
(3)血浆醋酸维生素E值与细胞过氧化氢溶血试验:红细胞过氧化氢溶血试验是一种间接的方法,且有假阳性出现,例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症,但该方法简单。血浆醋酸维生素E值与红细胞过氧化氢溶血试验之间的关系见表1。
vitamin E deficiency 红细胞增多 溶血性贫血 醋酸维生素E缺乏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早产儿
醋酸维生素E
Weishengsu E
Vitamin E
C31H52O3472.75
本品为合成型或天然型醋酸维生素E;合成型为(±)2,5,7,8四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烷基)6苯并二氢吡喃醇醋酸酯或dlα生育酚醋酸酯,天然型为(+)2,5,7,8四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烷基)6苯并二氢吡喃醇醋酸酯或dα生育酚醋酸酯。含C31H52O3应为96.0%~102.0%。
本品为微黄色至黄色或黄绿色澄清的黏稠液体;几乎无臭;遇光色渐变深。天然型放置会固化,25℃左右熔化。
本品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或植物油中易溶,在水中不溶。
避光操作。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置150ml具塞圆底烧瓶中,加无水乙醇25ml使溶解,加硫酸乙醇溶液(1→7)20ml,置水浴上回流3小时,放冷,用硫酸乙醇溶液(1→72)定量转移至20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0ml,置分液漏斗中,加水200ml,用乙醚提取2次(75ml,25ml),合并乙醚液,加铁氰化钾氢氧化钠溶液(取铁氰化钾50g,加氢氧化钠溶液(1→125)溶解并稀释至500ml]50ml,振摇3分钟;取乙醚层,用水洗涤4次,每次50ml,弃去洗涤液,乙醚液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置水浴上减压或在氮气流下蒸干至7~8ml时,停止加热,继续挥干乙醚,残渣立即加异辛烷溶解并定量转移至25ml量瓶中,用异辛烷稀释至刻度,摇匀,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E),比旋度(按dα生育酚计,即测得结果除以换算系数0.911)不得低于+24°(天然型)。
本品的折光率(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F)为1.494~1.499。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m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在284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收系数()为41.0~45.0。
(1)取本品约30mg,加无水乙醇10ml溶解后,加硝酸2ml,摇匀,在75℃加热约15分钟,溶液显橙红色。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1206图)一致。
(3)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取乙醇与乙醚各15ml,置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液0.5ml,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微显粉红色,加本品1.0g,溶解后,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不得过0.5ml。
取本品0.10g,加无水乙醇5ml溶解后,加二苯胺试液1滴,用硫酸铈滴定液(0.01mol/L)滴定,消耗的硫酸铈滴定液(0.01mol/L)不得过1.0ml。
取本品,用正己烷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用正己烷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2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3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1μl,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α生育酚(相对保留时间约为0.87)的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0%),其他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1.5倍(1.5%),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5倍(2.5%)。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正己烷,加二甲基甲酰胺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P第一法)试验,以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或极性相近的固定液),起始柱温为50℃,维持8分钟,然后以每分钟45℃的速率升温至260℃,维持15分钟。含正己烷应符合规定。
照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E)测定。
用硅酮(OV17)为固定液,涂布浓度为2%的填充柱,或用100%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柱温为265℃。理论板数按醋酸维生素E峰计算不低于500(填充柱)或5000(毛细管柱),醋酸维生素E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取正三十二烷适量,加正己烷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另取醋酸维生素E对照品约20mg,精密称定,置棕色具塞瓶中,精密加内标溶液10ml,密塞,振摇使溶解,取1~3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校正因子。
取本品约20mg,精密称定,置棕色具塞瓶中,精密加内标溶液10ml,密塞,振摇使溶解;取1~3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计算,即得。
维生素类药。
避光,密封保存。
(1)醋酸维生素E片 (2)醋酸维生素E软胶囊 (3)醋酸维生素E注射液 (4)醋酸维生素E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醋酸维生素E
Vitamin E
DLα生育酚醋酸酯;α生育酚醋酸酯;产妊酚;醋酸产妊酚;维生素E;抗不育维生素;来益;生育酚;生育酚醋酸酯;醋酸维生素E(SD型);醋酸维生素E(SD型)粉状原料;维生素戊
循环系统药物 > 调整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 抗氧化剂
1mg,5mg,10mg,50mg;
2.注射剂:5mg(1ml),50mg(1ml);
3.胶丸:5mg,10mg,50mg,100mg;
4.口服液(Aquasol E,与水混合制剂):50mg(1ml)(相当于dlα生育酚醋醋酸醋酸醋酸酯50U)。
维生素醋酸维生素E是一种基本营养素,确切功能尚不明,属于抗氧化剂,可结合饮食中的硒,保护细胞膜及其他细胞结构的多价不饱和脂酸,使其免受自由基损伤,保护红细胞免于溶血,保护神经与肌肉免受氧自由基损伤,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发育与功能,亦可能为某些酶系统的辅助因子。其对生殖功能、脂质代谢等均有影响,可使腺垂体促性腺分泌细胞亢进,分泌增加,促进 *** 的生成和活动,增加卵巢功能,使卵泡增加,黄体细胞增大并增强孕酮的作用;缺乏时可使动物生殖器官受损,不易受精或引起习惯性流产。还能改善脂质代谢,缺乏时可使动物的胆固醇、三酰甘油等的含量增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大剂量的醋酸维生素E尚可促进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增生,并改善周围循环。有报道可改善糖尿病的代谢异常。
口服易吸收,吸收过程需要胆汁存在。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贮存于脂肪组织中,在肝脏代谢,与葡糖醛酸结合后,经胆汁排入肠道,由粪便排出。醋酸维生素E50%~80%在肠道吸收(十二指肠),吸收需要有胆盐与饮食中脂肪存在,以及正常的胰腺功能。与血浆β脂蛋白结合,储存于全身组织,尤其是脂肪中,储存量可供4年所需。在肝内代谢,多量经胆汁排泄,少数从肾脏排出。
用于各型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性视网膜病、视神经萎缩、病毒性角膜炎、眼肌麻痹、各型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晶体后纤维增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角膜变性及恶性眼球突出等疾病的支持治疗。用于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脂代谢紊乱;也可用于抗衰老。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尚不明确)
1.(1)由于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患者;(2)缺铁性贫血患者。
2.药物对妊娠的影响:孕妇摄入正常膳食时,尚未发现有确切的醋酸维生素E缺乏。醋酸维生素E能部分通过胎盘,新生儿仅获得母亲血药浓度的20%~30%,故低出生体重婴儿,出生后可因储存少而致醋酸维生素E缺乏。
3.大量醋酸维生素E可致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升高。
严重的肺栓塞,此外尚有 *** 出血、肠绞痛、肌无力及肌病(伴有血清肌酐激酶浓度升高及肌酸尿)、创伤痊愈速度减慢(动物实验)。
1.(1)口服给药:①一般用量:每次10~100mg,每天2~3次;②间歇性跛行:每天300~600mg,疗程3个月或更久。(2)肌内注射:每次5~10mg。
2.儿童:口服给药:一般用量:每天1mg/kg,早产儿每天15~20mg。
3.慢性胆汁淤积者:每天服水溶性制剂15~25mg。
1.醋酸维生素E可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利用和肝脏储存,防止各种原因引起的维生素A过多过多症。同时可增加维生素AD的需要量。
2.影响脂肪吸收的药物,如液状石蜡、新霉素等,可影响醋酸维生素E的吸收。3考来烯胺因有吸附作用,可降低醋酸维生素E的吸收率。
4.同雌激素同用,如用量较大、疗程较长,则可诱发血栓静脉炎。
5.具有抗维生素K的作用,使凝血时间延长,与口服抗凝剂合用,增加抗凝作用。
6.口服避孕药可以加速醋酸维生素E的代谢。
7.同洋地黄合用,洋地黄的作用增强。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