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道兵
唐朝大诗人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用于形容送别知己好友的心境,但将它设定为远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倒也十分恰当,也就是实施远程教学时,必须让彼此相距千里之外的学生,上课时感觉好像坐在身边一样。要创造远程教学的「天涯若比邻」感觉,传输稳定的声音和视频仅仅是”必要条件”的基本要求而已,它还需要具备”充分条件”—让课堂所有参与者彼此间不觉得存在隔阂。因此,回顾整个远程教学的发展轨迹会发现,从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九〇年代开始的函授课程,其学习媒体为单一的印刷文字经由邮政系统传递;接着于二十世纪二〇年代的收音机广播教学,学习媒体为文字+声音;二十世纪五〇年代的电视教学,学习媒体升级为文字+声音+视频。这三种远程教学形式虽然都缺乏互动性,学习者只能单向接收教学端传递过来的学习内容,但媒材丰富度的提高,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普及,远程教学开始采用这个全新的信息传递管道,学习媒体进一步提升为多媒体,教学双方也可以进行问答对话,提高了互动性。这种形式的远程教学不仅广为运用于个人化在线学习,也有许多学校用于连结不同校区相同课程的课堂教学,或是协助偏乡地区学生获得较高质量的城市教学资源。 2007年台湾中央大学研究团队与高雄市教育局合作,首次尝试将分散不同学校的IRS即时反馈系统数据透过云端汇流,开展网络上的同步答题竞赛。其运作方式是将IRS问题同时发送到位于不同校园内的班级,坐在这些教室内的学生以反馈器答题后,作答数据实时回传云端,在网页上显示各班的答题进度和成绩。这项技术提升了远程同步互动方式,为远程同步互动教学打下根基。 第一个真正的远程同步互动教学课堂是在2015年由台湾网奕资讯科技支持,泰国教育部远程教学计划的成果展示活动。活动中分散于曼谷、佛统省和清迈的三个班级学生以视频会议系统传输视频、声音和电子白板教学画面,学生则可利用反馈器回答位于佛统省主教老师的提问,统计数据则同步显示在白板画面上,这次成功的试验使远程教学开始迈入同步互动时代。 不同学校班级间的远程教学可以分为主教端和参与端,主教端指的是授课教师所在的班级,其余班级都是参与端。因此远程教学的表示方式可以用两个数字相加来呈现,前一个数字表示主教端,后一个表示参与端,例如0+1,前面的0表示主教端没有学生,只有老师,后面的1表示有1个班级学生做为参与端;又如1+2,前面的1表示主教端不只有老师,也有学生,后面的2表示有2个班级学生做为参与端。在「 远程同步互动教学 」一文中介绍的香港辅小与厦门阳小远程教学是采1+1形式,主教端在香港,参与端在厦门,教学单元则是三年级英语《Riddle》。另外如台湾科技领导与教学科技发展协会、台北市南雅扶轮社和台湾读写教学研究学会共同发起的「偏乡希望工程,远距智慧语文」公益计划,也是以语文教学为主,以提升偏乡学生语文能力的1+1远程教学活动。既然远程同步互动教学有助于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那么当一个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担任主教时,是不是参与端的班级越多,越能彰显这个价值呢?答案是未必!以一个班级内三十名学生为例,在1+3模式下,学生总数就达120人,这对于教师要尽量照顾到课堂上所有参与学生的目标来说,人数已经远远超出一个老师的有效教学负荷了。因此,一个有效的远程同步互动教学能采用的模式建议限制在0+1、1+1、0+2、1+2和0+3这五种的其中一种。除了学生总人数的关系之外,影音传输受到网络环境影响很大,班级数越多,效果会越差。 台北市志清小学、香港学生辅助会小学、厦门阳翟小学和成都紫藤小学四所学校曾经进行一场0+3的语文远程同步互动课堂,由志清小学徐慧铃老师主教《亚斯的国王新衣》单元。在这个0+3课堂上,徐老师面对的是一个显示其他三地学生的显示屏,让她可以清楚看到所有学生的动态和反应。 远程学生则是能够在电子白板上看到老师在教材上划记的同步画面,另一个显示屏则将老师的人像画面以及另两个班级学生的缩小画面合成显示。看到对方画面可以建立大家同在一起的”见面感”,而同步的电子白板画面则让学生有真正的课堂”参与感”。 在学生互动方面,徐老师以IRS提问让所有学生作答,再根据统计数据进行补救教学,或以随机挑人方式挑选各班学生说明作答原因,该生说明之后由其他远程班级学生给予评价或回馈。这样的教学策略是让学生有深刻的互动感,让身处在不同教室内的学生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对话。 远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对老师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小组活动设计、工作分配、活动开展与协助、共同合作完成指定练习以产生作品等,很多时候学生都需要老师在旁指导,因此,在参与端教室内安排辅教老师就十分重要。辅教老师接受主教老师的指示,适时提供学生活动时必要的协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则可透过平板拍照等页面传送方式,回传主教老师端进行比较研讨。 在这堂《亚斯的国王新衣》单元的远程同步互动课堂中,徐老师针对小学二三年级学生,以绘本为题材,搭配文本阅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透过清晰的教学模式(说经验→摘重点→思体悟→论收获),一步步深入教学核心,训练学生聆听、归纳、比较、分析与表达的语文能力,培养他们理解并尊重个人特质差异的与人相处态度。 徐老师在这次0+3模式远程同步互动教学的尝试中,她的面前没有"真实的"学生,而是面对一个屏幕中显示着三个不同班级学生的画面来进行教学,而且这三个班级学生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在学校根据不同的课程纲要学习,使用简体与繁体两种不同的中文字体,她必须兼顾这些差异并创造真实的课堂教学感觉,而不单是坐着听讲的被动学习,这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可喜的是,对于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说,依然能够顺利延伸过往的经验,只要略作适当的调整,便能套用在新形态的教学情境中,开创新的教育价值。
史瑞克0111
To be certain, there are people out there that believe that only what affects them right here and right now is important. For them, the study of history might seem to be a waste of time if it does not affect their day-to-day lives. But for countless other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he study of history leads to improvements in activities that have an effect reaching far into the future, beyond their daily lives. The futures of mankind and the environment depend on these types of people who have enough foresight to study history to make for a better future for everyone.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