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ki不乖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日前结束的2001中国企业高峰会上的特别致辞时说,在支持或反对全球化时,人们应当首先搞明白什么是全球化。 施瓦布说,全球化就象新升的太阳,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21世纪将由全球化所主宰,就象20世纪被工业化所主宰一样,但是仍有一点不同:工业化革命花了100年才分时间出胜利者和失败者,就是所谓的工业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而这一过程在全球化进程中只需要20年就足够了。这种新的全球化的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将会使那些没有充分利用这种驱动力的人或企业受到惩罚。 施瓦布说,有三全关于全球化的方面,应当注意,一便是剥削理论,按照这种理论,全球化被一些跨国公司用作来剥削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民的一种方式。这种理论忘记了,富有的顾客是好的顾客,并且忽略了全球化是被科技力量所驱动的,比如运输成本的降低以及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地球村的通信革命,很多公司都非常成功地利用了由全球化所创造的机遇,但是这些机遇并不是被用来作为剥削人民的工具的。第二个特别的方面是贫穷:有人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在1971年,全世界大约有4亿人处在非常贫困的境地,在2001年,全世界仍然有20亿人的生活非常贫困,是我们的社会没有进步吗?但是请不要忘记全世界的人口也在这期间由40亿增长到了60亿。 施瓦布说,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闭关自守的国家已经远远地落后于它们那些开放的邻邦了。不断增长的贸易以及国外投资可以帮助缩短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可以为穷人提供资金、技术、工艺以及帮助培育市场。在几十年的外国帮助都失败了的情况下,市场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第三方面是全球化正在驱使政府发挥其职能以控制经济、保护环境以及支持文化。尽管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上升,政府至今仍在国际舞台上保留着最重要的角色地位。它们仍然有税收、消费、保护主义、规则化以及将上述各点的所有职能都融入全球化规则的职能。但是,当今的全球化意味着政府不得不面对市场规律。如果政府不健康的运行经济政策,那么全球化市场都将制裁它。政府财政赤字、太高的货币膨胀、压垮人的负债水平、外商投资过于沉重的控制,投资者可能将他们的资金输往国外,这样出口市场将会消失。 施瓦布说,全球化真正的问题是双重的:第一,每个人都害怕变化会太快了;第二,他(她)们会丧失自我,在全球化过程中丧失其文化根基。全球化的脚步是不可停止的,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掌握其积极的驱动力,我们需要三个策略。第一,加强全球规则体系,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应确保稳定的、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体系的利益应该胜过在变化中相伴而来的约束力。我们也应该加强国际管理框架。第二个要求是加强各领域全球化的必要性。至今为止,全球化主要是在经济进程中,我们应该使全球化被广泛地接受,加强在综合领域的全球合作。在我们今年的达沃斯年会上,我强调用7个相关的政策来加强全球一体化日程的框架。最后,全球化要求全球企业改变一个新格局,私营和公共部门的企业要和政府一起就关于在全球议程里的一些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因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无法完全单独地迎接教育、疾病、地区分歧的挑战。
bigsunsun001
拿互联网来说,当你用英文(语言全球化)交流,自由获享美国国家图书馆的电子资料(信息全球化),用网上银行在伦敦预定酒店(商务全球化),视频见了法国朋友你自然地拥抱并亲吻他(文化全球化)时,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全球化
兔几小兔几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扩展资料:
经济全球化形成因素
一,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二,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三,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五,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全球化
huazhiqingci
当人类走出非洲扩散到各地,经过几万年的发展,有的进入农业 社会 ,如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埃及文明。有的游牧文明,如亚洲北部地区。有的直到二战后还停留在原始 社会 。
前工业 社会 中,农业 社会 最先进:人口多,文学繁荣,艺术丰富,工艺品精致。传统农业 社会 巅峰就是清朝。清灭亡前,中国人口有4亿多。
但农业和其它 社会 ,几千年来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生产力有限,体现在不能养活很多人。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天寒地冻,缺水,相对不稳定,需要从汉族中原地区获得生活物资,所以经常入侵。
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汉族的心头之患。争夺资源引发战争。战争反过来又削弱了生产力。中国 历史 ,每当朝代更替的战乱,人口减半,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过去几千年。东方世界就在汉族和游牧民族的拉锯中斗争中,以及汉人朝代更替中缓慢前进。1840年鸦片战争,惊动了沉睡的大清。有识之士称之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但在1500年左右世界的另一头,走出中世纪的西方,文艺复兴,大航海,科学革命,不断拓展人类进步的空间。随着工业革命的蒸汽机隆隆作响,响彻云霄,人类进入新纪元。从那时以来,我们今天经历的一切逐步向我们走来。
1. 工业化 industrialization
能源是现在 社会 的核心,没有能源, 社会 就无法运转。人类的进步就是利用能源的进步。古人吃生食,但从人类可以自己 “点火“开始,我们就可吃熟食。相比生的食物,熟食消灭一部分食物中的细菌,同时更好消化吸收,促进人的发展。
煤炭在地下静静地躺了几亿年,突然有天才发现了它的价值,人类开始利用煤炭作为能源。瓦特改造了蒸汽机,提升效率,发展生产力,商品极大丰富。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随后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就是电力革命。工业生产进一步摆脱地理限制,能源通过电线传送。同时石油逐步成为现代 社会 的血液,争夺石油引发地缘政治。诞生人类文明摇篮的两河流域,经过万年,逐渐不适合人类居住,但地下的石油,却成为当代战争的导火索。
驱动机器运转的能量来自燃烧,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也就化石能源(fossil fuel), 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以及有害物质,比如烟尘,二氧化硫等。这些污染物会损害人体 健康 。环境污染成为现代 社会 的一个严重问题。但对工业化来说,绝对的零污染也不现实,更有可能是在一定程度的污染范围是合理的。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从上世纪逐步成为一个热点。新能源主要是可再生能源或污染小的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核能等。
不管是1952伦敦的雾霾,还是2014/2015年北京震惊世界的雾霾,都是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代价。北京虽然没有很多重工业,但环北京的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是我国重工业地区,污染物就飘散过来,就像北京的沙尘来自内蒙古一样。
工业化生产的特点是需要大量钢铁,钢铁是基础材料,承重多,耐腐蚀,可塑性强。这种趋势目前依旧没有改变。人均钢铁消费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先进的指标。2018年,世界人均钢铁消费量是224千克,其中韩国最高1047千克,中国590千克。发国家人均消费量基本都在人均350千克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前提就是要有大量的钢铁,所以才有上世纪50年代,全民大炼钢铁的 历史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我国 社会 现代化进程加快,最大的特点是工业化速度加快。从建设工厂到商品,到处需要钢铁,所以我国钢产量逐年增加。2020年,我国钢产量占世界产量的50%以上。
工业化生产是流水线机器生产,也就是标准化生产,需要大量能操作机器的工人,所以西方最先建立了很多培养工人的职业技校,尤其是德国和瑞士。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西方的发达工业国家的技术工人依旧是尖端人才。
鸦片战争,清政府在坚船利炮的震荡下,开始寻求自强之路,洋务运动就是这样思想下的产物。30多年里,洋务运动建立的大量技工学校,如江南制造总局等,目的就是培养技工人才。
目前我国也需要大国工匠,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但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 社会 地位了收入需要提高。
工业化生产是一个系统,需要大量的合作。单个工厂而言,每个机组,每个部门都要完美地配合,一个部门出问题,其它就要停下来,整个生产就停止。所以,准时就成为这个时代最大要求。人类时间观念从未从此深入人心,手表成为每个人必备。古老的粗糙的日晷计时成为 历史 遗物。
这个系统还包括产业合作,人有职业分工,产业也有分工,特点是产业集群。经济学提到的比较优势,不同地区和国家,自然资源和 社会 不同,有不同的生产优势。比如内蒙古适合发展畜牧业和能源产业,但长三角和珠三角适合贸易和制造业。内蒙古的煤炭和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全国,提供能源保障。2021年入冬,煤炭紧缺,电厂发电不足,结果很多地方拉闸限电,工业产能受到一定影响。
工业化生产也是精细化生产,前工业的时代的很多生产一厘米或米为计量单位,但随着工业机器的精度越来越高, 对精度的要求达到毫米,纳米级别。生产的每次重大进步,伴随着精度的提高。工业强国的特点是生产的工业品精度极高。比如目前制约芯片生产的光刻机就是纳米级别。制造精度这么高的机器,对整个工业体系的要求都要是很高,也就匹配问题。
工业化也是异化人的过程。在农业时代,人处理和自然的关系,但在机器时代,人和机器接触,每天固定的事情,固定的时间,无休止的工作,永无尽头,结果就是人天性受到压抑。19、20世纪的很多文学作品描述过这种现象,卡夫卡《变形记》是这类文学的代表。
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但随后却产生”宅人“,就是不出门,每天呆在家里,不和人接触。这了现象也是工业 社会 进步,有人提供足够的生活物资,同时也工业 社会 对人的一种改变。
但人类总会进步,经过200多年的工业 社会 ,从小接受和认知工业化,逐步适应了这样生活。同时工厂环境有了很大改变。但我国很多工厂环境和收入依旧不容乐观,工厂打工依旧是是很多人的首选。
2. 城市化 Urbanization
因为工业生产集中在工厂,所以就人口集中。人集中度越来越高,就需要更多的住房。这些工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比如,一个18世纪英国炼铁工人,除了炼铁,还要基本的生活物资,所以相配套的其它产业也集中在一起,随之大规模城市化开始。城市化最大特点是一定区域人口密度高,所有城市化的所有好处和问题都是从这里产生的。
人多了首先面临问题是吃住。城市在某种程度是个大型加工厂,不生产粮食,只是把粮食加工成各种食物。如何解决城里人吃饭问题,从古至今都是管理者的头等大事。
秦,汉,唐的长安,虽有关中地区富饶的土地,产出很多粮食,但在秦国时,秦始皇感到粮食压力很大,开凿了很多运河,输送粮食。纵观中国 历史 ,每个王朝几乎都要修运河,经营漕运,运送粮食,保卫首都粮食供应安全。最有名的是大运河,开凿以后,一直是经济大动脉,更重要的运粮通道。
每当夜幕降临,大城市外环就会有无数卡车等着卸车,运送全国各地的物资到这个地方。消费者第二天看到的就是新鲜物资。就拿北京蔬菜来讲。每天凌晨三点,批发商到新发地批发市场,凌晨五点到达自己店里,上午八九点居民过来卖货。
除了粮食,更重要的就是能源。现在城市是个能源消费怪兽。超大城市周围地区密布着各大电厂,源源不断供电。内蒙古,山西,河北,山东,都在保卫北京电力安全。
再说住,现在生产力极大提高,初级农产品好像怎么也吃不完,而且还经常听到,某些农产品产量太大,价格下跌。对城里人来说,吃饭问题,外面源源不断地供应,价格波动不大。但住房就不一样,因为住房需主要在城市内解决,不能把房子盖在其它远地方。
但人口在增加,城区土地有限。如何解决? 一是盖高层,提高单位面积容积率。所以越是大城市,楼房越高。二是城市扩张,二环,三环...不停增加,但这也有个限制,不可能无限增加。北京二环32公里,3环48公里,四环65公里,5环98公里,6环187,7环(环京高速)940公里,其中890公里在河北。
人对住房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房子永远不会满足需求,所以大城市的房价几乎注定一直涨。没房的要买房,有房要换更好的房子,2房换3房,4房。有了房子的给子女购买,还要投资房产,
七环已经到了河北了,所以另外一种方式是卫星城,就是建立在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但小城市毕竟不好就业,为了连同卫星城和核心大城市,就要建立快速城际交通方式,高速铁路应运而生。
快速工业化,年轻人流向城市,乡村凋敝,逐渐被遗忘。而且城市和工业扩张,很多乡村从地图上消失。乡愁是人的的怀旧,是门口的大树,是儿时的玩伴,是小时候走过的路,是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3. 商业化 Commercialization
商业化的本质是买卖,或者说服务,基于人口高密度,你服务我,我服务你。只要有交易,财富就在增加,服务种类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是商品,需要到人才市场去交易,接受市场的检验。我们读那么多年书,不过为了获得市场认可。
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到处是产品,竞争激烈。如何让自己的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借助传媒,广告就产生了。伴随广告产生的还有明星,他们化身产品代言人,打造完美人设,完璧无暇,就像古老的图腾,昭示者他们无限的能力,让无数人拜服在他们面前。但这一切不过人一门生意,是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一厢情愿。他们是人不是神,人性所有的方面,光明的,阴暗的,他们都有,
下一步就要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或者顾客手中。从工厂到消费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国家层面要有完善的交通网,商家要建立完善的分销体系,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直到消费者手中,这是个庞大的产业。在一层层的运送中,也就是分销中,产品价格不断增加。
直到有一天,直播带货兴起了,主播让消费者直接从商家购物,减少很多物流成本,结果就是一个主播相当于无数个零售商的销售能力,传统的分销体制收到强烈冲击。
除了有形的商品,服务也是商品。现在农业和工业强大的生产能力,发达国家和我国解决了温饱问题。更多人需要个性化的服务,也就是第三产业。
这个产业吸纳了很多就业人口,因为服务业基本是人力密集型产业,靠人力产生价值。在农业和工业进入机械化时代,目前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第三产业还是人的天下。毕竟人活的目的还是享受生活,就需要和人交流。但这也造就惨烈的竞争,也即是内卷和城市人口贫困化。
4.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全球化不是一个新概念,从最早的智人走出非洲,就开始了全球化历程。丝绸之路就是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在古代,每次战争扩展伴随物资文化的交流扩散,都是全球化的一部分。
我们目前说的的全球化更多指的是进入现代 社会 ,全球更加紧密的商品,资本,人才,信息全球范围流动。
商品流动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地方保护主义。打开商品交易的大门并不容易。修长城除了阻挡游牧民族入侵,也有禁止贸易的目的。鸦片战争也是为了打开大门,结果就是开了很多贸易港口。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都是为了促进商品的自由流动。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也在在阻碍商品流动。
人才流动也全球化的一部分。唐朝,日本派遣唐使到大唐学习,随后这些人回到日本,参照唐朝的文字,制度,建筑等,开始改造日本。近代,清朝官办留美幼童到美国学习,虽然学习时间短暂,到依旧很多人为国家做贡献,比如近代修铁路的詹天佑。
一部近代中国史,就是伴随着留学生改造就中国的 历史 。解放前,留学生主要去四个地方:日本,美国,欧洲,苏联。共产党和国民党很多领导都有留学经历,他们带来可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人际关系。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全球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托福,雅思,GRE等进入我国,留学热潮进入新阶段。新东方等培训机构蔚然成风。全民英语热开始了。到目前已经持续40多年。
还有生活方式和理念的流动,新文明和古老的信念在碰撞。清朝灭亡,在新浪潮的推动下辫子,裹小脚被抛弃。新中国成立后,娼妓,纳妾,封建迷信等都被废除,真正的敢叫日月换新天。
另外一个浪潮是民主思想在时间范围内传播和实行。但事实证明,民主不是万能的。西方 社会 把民主万能理由,让别国屈服或照搬,本身就是对民主的践踏。
跨国婚姻也是全球化的产物,是民族融合的一种方式。在中国 历史 上,每一次战乱就会有民族融合。汉朝灭亡,分裂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期间五胡十六国,互相通婚,是民族大融合的催化剂。最后统一全国的杨坚一半血统来自胡人,包括后来的李唐也一样。
5. 信息化 Informatization
信息就是消息,古代打仗传递信息的狼烟烽火和日常通信的驿站。几千年了人类通信功能没有很大的进步。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经历了5个阶段。
第1 阶段:人力,马拉松就是跑步送信
第2 阶段:畜力,主要是马
第3 阶段:机械力,火车,飞机,自行车
第4 阶段:有线电话
第5 阶段: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前三个阶段都是文字信息,这个阶段因为不能见面,产生了大量的相思文学作品,一别就一年或多年,甚至一生。父母思念远游的孩子,妻子挂念远方的丈夫,情人互相惦记。多少爱恨情仇散落在唐诗宋词中。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直到贝尔发明了电话,实现了远距离的即时交流。到后来互联网横空出世,彻底颠覆了以前的认知和沟通方式。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交流更加方便,每个人随时都在线,沟通变得如此简单,而且有视频,彻底解决了看不到人的问题。但人也困在信息中。
除了个人的沟通方式,大众传媒在现在 社会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书是一种传递知识信息的的古老方式。但在古代,识字读书的人毕竟少数,说书人就这样产生了。后欧洲产生了报纸,提供最新的消息,帮助人们作决策。
再后来广播诞生,把说书这件事变得更加专业,它可以覆盖更远的地方和更多人群,随后主持人产生了。在后来就是电视诞生,从黑白到彩色电视,为人们打开了看世界的新方式。可以看到地球另一半人的生活和大千世界,对世界的感知变得丰富多彩。随之而来的是电视工业的诞生。
电视新闻,连续剧,电视广告等,塑造我们对 社会 的理解。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人也就成为名人,成为模仿和追捧对象。偶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
尾声
工业化,城市化,商业化,全球化,信息化,这个五个方面是非常宏大的话题,渗透到 社会 的各个角落,影响着我们每天的生活。如何处理它们的影响和关系也是当代全球 社会 治理的核心,如贸易问题,信息泄露,难民问题,环境问题等等。
愿2022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