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95

起舞徘徊风露下
首页 > 英语培训 > 初中英语趣味导入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云中子的小白

已采纳

导语:导入是一节课的序曲,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导入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是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和有效教学的重要一步。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整堂a课的教学质量,也是走向成功教学的重要一步。

一、讲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讲究趣味性,在日常教学英语教师要不断积累一些英语小故事。例如,在讲授第五册unit5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Let me tell you a story about my friend Mr Zhang. Listen to me carefully, and guess what it might be.”然后开始讲:“One mid-night, Mr Zhang heard some strange noises outside his window. At first, he thought it could be a cat, but when he listened to it carefully. It was someone crying. He thought it might be the kid of neighbor. But later on he thought it must be the wind. “What do you think it might be?” 这个故事一下调动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他们纷纷开始猜测,而笔者则乘机引入了本节课的重点情态动词,结果整节课学生都很投入,内容也掌握得特别好。

二、设置问题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这种方法多用于较长的对话或叙述性较强的文章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合上书,然后运用肢体语言先简单介绍一下教学内容,然后根据讲授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让学生带着问题收看录像或听课文录音。这无疑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调动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设计教案时,教师必须周密考虑讨论什么,其议题须与即将学习的课文所涉及的内容紧密联系。由于有效的问题能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投入到有关内容的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它也成为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讲授第五册unit1时,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Does he study by making vocabulary cards?”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唯恐丢掉信息,都很认真。由于问题难度较小,学生都能回答。在完成初级目标后,笔者又问:“How do you learn Chinese?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练习并拓展思维,这样不仅导入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用简笔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笔画因为简洁、夸张,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unit6时,笔者用简笔画了bananas, apples, strawberries, pears, tomatoes, oranges, ice-cream, milk and bread. 然后说:“I like apples. ”简笔画的直观性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说:“I like ……”然后笔者又画了两个小人的简笔画,并说:“She likes bananas, but he likes milk.”然后问:“Does she/he like……?”小人的样子让学生忍俊不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导入了新课。

四、用歌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学得又快又好,而歌曲能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即带给学生快乐,也带给他们知识。在学习“when is your birthday”时,笔者告诉学生:“Today is Tingtao’s birthday, Let’s sing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于是欢快的歌声立刻在教室里响起。学生唱了几遍之后,笔者又问:“when is your birthday?”由此引入了新课,引导学生展开对话。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上台表演,对年月日的表达也很好地掌握了。

五、开展游戏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使儿童的内心活动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和外在的平衡。”游戏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它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和幽默的氛围中获得新知识。例如,在学习身体部位时,笔者说汉语,让学生一边说出英语一边指出身体部位,对速度快而且准确的同学进行奖励。在游戏过程中,既训练了学生的反应速度又考查了学生对单词的熟练程度,同时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通过复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复习导入新课,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在复习阶段,教师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疑点,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传授新知识的契机。例如,笔者在讲授一般过去式时,先复习了一般现在时,然后再转化为过去式,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联系,他们的求知欲望一下被激发了出来,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对过去时掌握得也非常好。

总之,导入要讲究恰当的形式和自然的呈现方式,好的导入能为课堂增辉添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因地制宜,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导入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1)谈话导入法。

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作随意交谈(Free Talk),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我常和学生聊聊天气状况、家庭生活、爱好兴趣,班级和同学情况,明星趣闻、或一些节日等话题。因为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学生很感兴趣。讨论这样的话题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2)图片导入法。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网络图片导入新课,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开启他们的求知欲。图片的'选择都与复习或者新课有关联,它有趣味性,又适于用英语表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3)实物导入法。

把实物带入课堂进行教学,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而且语境真实。它能创设出一个个“最佳心理状态”和引人入胜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八年级上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时,我就把水果,酸奶和搅拌机一起带进了教室。学生马上都兴奋起来。我立刻说:Do you like a banana milkshake?学生立刻回答Yes.我立刻说:In thislesson I’n teach you how to make it.First.peel two bananas…说完并演示完后,我让学生到讲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说。学生的情绪高涨,都争先恐后地去演示,本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提问式复习导入法。

它是对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提问的方式。这虽是传统方式,但复习效果很好。在使用复习式导入的时候,可采用灵活的形式,如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或者是抢答等形式。我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当场的鼓励性的表扬和加分,学生的热情很高。它既复习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又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5)时事导入法。

时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境。它具体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效果显著。

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之后,我把有关的图片制成课件,在课堂上观看。同学们看完后都非常难过,我趁机问:What do you think wecall do for them?孩子们都纷纷举手发言。一个学生说:“I’llgive money to them,”另一个学生说:“I’ll give out my clothes to thekids in Wenchuan,班长站起来说:“I think wewill be volunteers to heIp the people who arehomeless”我也感动地说:“Yes!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helpthe people who are in trouble,So I think weshould not waste any time,We should workharder from now on.”学生们踊跃发言,都表示要自愿以实际行动为汶川做点事。接下来的一节课学生们的状态都特别好。虽然讨论时事新闻表面看会浪费一点课堂时间,但事实上,只要利用好了,即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和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了解时事新闻,还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6)游戏导入法。

游戏能让每一个人都参与或有参与意识,从一开始就能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为一堂课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心理基础。

教师可根据课的内容及特点,巧妙地设计符合本节课内容的游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七年级(上)unit 4时,我采用了“It’s me”的游戏。学生既练习了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面也扩大了。

(7)视听导入法。

播放电影片断或英文原版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最感兴趣,它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欣赏英文歌曲时,我不仅仅是播放音乐,而是一般先把歌词打到大屏幕,甚至漏几个空,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练习听力。例如有一次我请同学们欣赏英文歌曲《sailing》,我做了几张幻灯片,并把歌词如下展示,请同学们填所缺的单词。

I am__I am__home again,______the sea.I am__stormy______,to be near you,to be__I ara―I am―like a bird______the sky I am flying,______high clouds,to be______you,to be free

然后我让学生一边听歌曲,一边记下所缺歌词。就这样,我和学生们既欣赏了音乐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听力,让学生们轻松愉悦地学到了不少知识,

也可以根据英文歌曲改编一些歌词,使之朗朗上口。既与旋律相吻合,又是本节课重点内容。这样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体现教师的教学创造性。

(8)情景导入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在虚拟的情景中导入一些新的语言项目。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引人入胜。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人方法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英语课的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牵动学生的思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要坚持做好导入,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们进一步去研究这门艺术吧!

初中英语趣味导入

103 评论(13)

冷暖自知66暖暖

导语:“Well begun is half done.”课堂导入是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前五分钟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课堂导入如果得当,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作下铺垫。课堂导入形式多样,不拘于一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案例分析

同课异构活动是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无疑是把握课堂教学规律的捷径。在同课异构活动中,两位或多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进行授课,然后其他听课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议,以提炼出课堂中有效的教学行为。

案例描述:这是一次新教师亮相课,教学内容为《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3 Section A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词组并学会介绍家人,分别由A、B、C三位教师执教。

1.“提问式”导入导出活力

案例1:变“老三篇”为“生活篇”

【原音回放】教师A在教学时,采用了“提问式”导入法,用以下问题导入新内容的学习:How are you? What is this? Can you spell it?学生对教师的问题应答自如,教师自然十分满意。然后急转直下,进入新课教学。

【深层透析】这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典型的“老三篇”式提问导入。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就学过的英语交际用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其初衷是好的,旨在着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但是没有“导”出“活力”。问题在于:①老三篇”式的提问给大家“老生常谈”的感觉,缺乏新意,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活动的热情;②提问的内容与当天学习内容的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新内容的呈现会给学生带来“跳跃”的感觉;③同样的问题经常提,就成了“常规性”问题,太常规的问题不易引起学生思维的涌动,只会养成学生不积极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面对教师常规性“老三篇”式的提问,学生的“应答自如”,只是“机械”地“应对”而已,因为无须进行“思考”。这并不是真正的语言交流。

【抛砖引玉】笔者认为,“导”要导出“活力”,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变“老三篇”为“生活篇”,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可供师生进行交流的话题。如在学习主题为“家庭成员”的单元前,不妨设计一个有关家庭的话题,如拿出一张学生熟悉的全家福照片(比如《家有儿女》的剧照)问:What's this? Do you know them? 引导学生用英语谈论关于家庭成员的话题。这既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交流的机会,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他们通过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活动式”导入导出氛围

案例2:变“形式”为“内容”

【原音回放】教师B在教学时,采用了跟唱英语歌曲的方式导入,所选歌曲是北京奥运主题曲“You and Me”。学生和着优美的旋律轻轻哼唱,课堂里弥漫着一种浪漫的气氛。开始上课了,教师和学生以这首歌为话题用英语开始了交流,由此导入新课。

【深层透析】通过唱歌的方式创设浓郁的英语氛围,并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是不少教师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是这节课并没有导出与主题相吻合的“氛围”。笔者认为,这篇课文不需要歌曲中渲染的那么深奥的意义,而需要一种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温馨的旋律。这节课在“导入”这一环节上的问题在于:歌曲所渲染的氛围与学习内容不匹配,这位教师只是简单“粘贴”了唱歌这一“单元格”,而缺乏相应的内容。缺乏内容或与内容不符的形式非但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只会给人“东施效颦”的感觉。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并没能较自然地进入到课文学习的良好状态之中,这样的“导入”也就没有达到“导出”氛围的目的。

【抛砖引玉】要导出英语学习的氛围,必须要有与内容想匹配的形式。在这里,只要将歌曲换为“My Family”,氛围就会好得多。这首歌旋律优美、欢快,歌词比较简单,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容易模仿,也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去感受家庭的温暖。更难得的是,这首歌与课文主题相吻合,用它导入新课的学习能导出气氛,导出学习的情绪,导出学习活动的顺畅。

3.“铺垫式”导入导出实效

案例3:变“呆板”为“趣味”

【原音回放】教师C教学时先处理词汇,以扫除学习的障碍。这里暂且称之为“铺垫式”,即通过对词汇学习的检测与回顾导入新课。在本课中,教师C为了回顾并检测学生上一节课词汇学习的效果,和其他许多教师一样,先请学生用“Matching”的方式将单词和对应的英文释义连起来。

【深层透析】英语学习离不开词汇、习惯用语和主要句型的记忆,所以,通过“铺垫”的手段导入新课的学习,是很多英语教师常用的方法,用得巧妙会使学生感到收获颇丰。但这种单调的方法容易使学生厌倦,而且脱离一定语境的词汇练习往往会因为语境的缺乏而显得呆板、没有活力。结果不仅个别参与的'学生答得比较机械,而且大部分学生只充当了“观众”,成了词汇“铺垫”过程中的“匆匆看客”。因此,常用这样的方式作为“铺垫式”的导入,效果并不理想。

【抛砖引玉】笔者认为,“铺垫式”导入要导出“实效”,首先要导出“趣味”。这篇课文涉及的单词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回顾和检测,如:造句、对话表演、语言描述、做动作说单词等方法,引导学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具体语境中将单词的词义表达出来。如①可以通过做动作来表示的词汇和短语有:this, that, this is, that is, these are, those are等;②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或造句来表示意义的单词有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friend等;③可以通过对话表演表示意义的词汇和短语有pardon, excuse me等。在这样形式多变的“铺垫式”导入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参与热情提高了,英语学习氛围变浓郁了。随着活动的开展,新课的学习自然地导入,效果比单纯的“Matching”有趣得多。

笔者认为,衡量导入是否高效,要看它能否激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能否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能否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主题。只有在有利于启迪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定向思维的前提下,新颖、和谐、精炼才是可取的。应该说,一堂课如何引入,因教师及其教学风格、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甚至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模式。

二、初中英语新课导入艺术应用要点

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导入,在设计和实施中,笔者认为应遵循下列原则,才能导之有方。

1.导入目的明确

无论采用何种导入方式,都应保证设置的问题情境指向课题内容的总目标,由目标规定学习行为的方向。上课伊始,要有意地调动学生知、情、意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认知需要。

2.导入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

导入设计和实施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规律和学生实际,才能发挥其功能。①吸引注意。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学习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导入中使用足够的变化刺激,要抓准反映主、客观矛盾的教学情境,使这一矛盾的情境设计与学生的认识能力相适应。教师使用的各种导入类型,不论在形式上有多大差别,都要符合上述原则。②连接。问题情境的设置,应在分析新课与学生认知结构信息沟的基础上,形成新课与已学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③相互作用。只呈现学习材料不能产生学习的需要,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与学习任务相互作用,使学生意识到潜在的认识差距。导入中,教师必须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暴露出学生的主观认识与将要学的新知识的对峙,使学生个体潜在矛盾被自己充分认识,明了其自身存在的困难,从而引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只要教师能采用切实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好英语。

一、导入必须有目的性,能让学生快速明确本堂课要学什么

比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谈论物品的位置。我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运用实物bag,先询问学生“What’s this?”,在学生回答之后接着将bag放在不同位置并运用目标语言询问“Where is my bag?”,从而引出本节课要用到的新单词in,on,under。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就能够很快明确学习目标,他们也能够轻松参与下面的活动。

二、导入要有新意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音乐或视频导入已经不再新鲜,有时视频导入反而会让学生关注其他的与本课无关的一些东西。例如,曾经有位同事在讲Unit 5 I’m watching TV时,她用了一段江南style视频导入,结果发现好多学生只注意看“热闹”。因此,我在讲这一课时,结合上一个单元有关动物的话题,连续播放了几张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What animals can you see?What are they doing?”。这样,既能复习巩固旧知识,同时由于图片是连续播放,学生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老师的提问,这样就能达到有效导入。

三、导入要有趣味性,能促使学生去求知、探索

比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 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明星的图片(将脸部遮挡),然后播放了一段有特色的笑声音频(时间约半分钟的周星驰的笑声),询问学生“Do you know who he is?”学生们对周星驰很熟悉,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显示整张图片的同时追问“What’s his job?”,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入了该节课的学习目标。该导入中,被遮脸的图片尤为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导入仅是一堂课的引子,不能占用过多时间,最好在五分钟以内结束。因为过长的导入容易使学生精神疲劳,思想不集中,错过接受新知识的良机,影响课堂任务的完成。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但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变得更有活力。

296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