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ryalong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was the best physics professor in the world in 20 century. He was born in German in 1879.His father called Herman. Einstein had a small factory. His mother was housewife, liked music very much. When Einstein was six years old, she taught Einstein to play the violin. He is a usual boy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He didn’t like to play with others, so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didn’t like him. Once, one of the teachers said to him: “Einstein, yon won’t be successful when you grow up.” His uncle is a small engineer. He liked math very much. Einstein studied science and philosopher earlier with the help of his uncle. His father is a kind man. In October in 1896, Einstein started his learning in an industry university. He studied in the department of math and physics. He thought the education of the school was boring. Luckily, he could study more. Einstein studied very hard in the subjects that he liked best. After some years, he was famous for his paper about the light、electricity and heat. It was just the beginning, Albert. Einstein was very great in these three parts as in 1905. Einstein was a person who was very thrifty. He said: “If Darwin is existed now, he will make a heap of wood, because such as this waste party will burn all of us.” He was also a person who treasured time. He didn’t like to take part in activities and parties.Einstein loved science. He loved human, too. On the fourth of the April in 1955,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scientists called Albert Einstein died in America. A giant star fell, the whole world was sad.如何进行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 出处:网上 作者: 中国专题网 2005年10月30日 如何进行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的传播者,担负着培养人才的社会重任。当今世界性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全国性的教学改革正在深入地进行,对一位合格的、称职的物理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除了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品质,扎实的物理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有从事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用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述自己教学经验、研究成果的能力。 一、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教学研究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学校正常教学风气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参加教学研究活动中,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水平,以适应不断深入的物理教学改革的更高要求。学校的教学研究要立足于本校物理教师的教学实际,可以从学习物理新大纲、研究物理新教材,用现代物理教学论的观点,研究物理教学方法,研究物理教学规律,研究如何进行物理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 (一)学习新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来确定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知识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等,对教学大纲的研究要弄清它的精神实质。根据当前的物理教学实际,有以下一些题目可供研究。 1 .对大纲基本精神的研究。 2 .关于中学物理教材内容、体系、程度与范围的研究。 3 .新物理教学大纲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为什么提出这些要求? 4 .研究为什么物理课分为必修与选修。 5 .研究确定物理教学内容的原则、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这些原则。 6 .领悟大纲中提出的“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加以解决。 7 .明确必修与选修课本的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深度、广度和知识的前后衔接。 (二)研究新教材 教材是根据大纲的规定系统叙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大纲中所规定内容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大纲指导下,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要认真研究教材,有以下一些问题可供研究。 1 .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知道”、“理解”、“掌握”,在具体教材中的含义。 2 .研究新编物理教材的指导思想。 3 .研究某些重要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在联系。 4 .研究如何从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来分析教材。 5 .研究如何运用物理方法论分析教材。 6 .研究如何对教材进行知能结构分析。 7 .研究初、高中物理教材如何衔接。 8 .研究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贯彻大纲精神,减轻学生负担。 (三)研究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渗透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启发思维,使学生受到正确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训练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是关键的一环。它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为教与学铺平了道路,为解决教学中知与不知、能与不能的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正确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减少甚至消除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习质量。正确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过程变得符合学生认识过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不断探索问题,深入学习,从而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在研究教学方法的同时要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一些问题入手。 1 .如何根据物理教材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确定教学方法。 2 .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规律,确定教学方法。 3 .如何根据不同的类型课确定教学方法。 4 .如何根据现代物理教学论的特点确定教学方法。 5 .如何运用发现法进行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 6 .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 7 .试论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作用。 8 .中学物理探索式教学法实验的研究。 (四)研究如何进行物理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的中心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它以实现“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为目的。其次,教学改革要体现使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发挥,这主要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再次,教学改革还涉及教材内容改革的问题。与以上诸种改革同步进行的还有课堂结构、教学手段、教学评价、考试方法(主要是升学考试)改革等。 1 .物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教学改革要克服违背教育规律的单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偏向,破除只重视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观念,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根据教育方针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必须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因此,物理教学改革也不能离开这个宗旨。 (1) 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的社会主义公民常用的基本物理知识。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在迅速改变,一个人如果没有基本的物理知识,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即使是将来从事的工作与物理关系甚少的人,他们总要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许多现代设备、在社会生活中遇到诸如“能源危机”,“核电站的安全”、“ 噪音 污染”等社会关心议论的问题。没有基本的物理知识,他就不可能合理地使用这些设备和正确理解全社会关心的公共问题,至于将来从事技术工作的人,物理知识对他们就更加重要了。 (2) 要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即使是初步的科学方法,不但对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各种科学技术极其有用,就是对将来从事其他工作的学生,也是很重要的。 (3) 在物理教学中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要养成实事求是的分析的、客观的态度。这种科学态度,对将来无论是否从事科学技术研究都非常重要。 在我们现实的教学工作中,有一种不太正确的看法,似乎认为多讲些物理知识,讲得深一些,再多做些难题,教学水平就高。其实,对学生来说,如果他将来从事的工作与物理关系不大,在中学时学的那些物理概念、规律,有不少会被遗忘。但是,如果我们在培养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上狠下工夫并使他们逐步形成习惯,则可使他们终身受益。 2 .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 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要明确改革的目的,主要变培养知识型学生为培养知能型人才。所谓知能型人才,是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与方法,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会以不变的知识应付万变的需要,具有一定独创能力的物理人才。其次,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和系统的、整体的教育改革相结合,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入手,注意对行之有效的常规教学方法的使用和借鉴,并以此为基础,开创和发展,符合现代物理教学论特点的物理教学方法。第三,物理教学方法改革一定要适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等为依据。最后,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考虑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是否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过程是否最优化。最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要讲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这是一项破旧立新的变革,要踏踏实实地进行,不能幻想有什么捷径可走。 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列入方法论的研究领域,已向综合与边缘的方向发展,对它的改革与研究正深入到心理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美学、微机的应用等诸多学科。关于物理教学改革有如以下一些题目可供研究: (1) 结合物理教学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结合物理教学如何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 结合物理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4) 结合你校物理教学实际,研究如何进行物理教学改革。 (5)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 (6) 研究当代学生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法。 (7) 如何从物理学科特点研究物理学方法论问题。 (8) 研究当今学生心理、指导物理学习。 (9) 如何用“三论”的观点指导物理教学改革。 (10) 研究如何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提高教学质量。 (11) 研究如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12) 中学物理教学怎样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实践与研究。 二、如何撰写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一)撰写论文的目的、意义 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很丰富的教学经验,经过自己的选择有目的的参加一些教学研究或专题研究活动,在认识上提高一步。如果再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交流,通过归纳整理。使经验系统化、理论化,找出教学中规律性问题,对教师本人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对其他人也有启发、借鉴、学习和促进作用。这是提高教师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我们不希望物理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而要成为既能教、又能从事研究、还具有撰写研究论文的能力、有探索精神的学科带头人,或学科教学专家。 (二)撰写论文的方法 1 .如何选题 论文选题是撰写论文的起点,美国科学家 J · D 贝尔纳对于选题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当然,有了研究课题自然就有了论文题目)。论文选题是撰写论文的起点,它对论文的形成起奠基作用,是形成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选题的好坏,直接涉及到论文的学术价值,选好一个论文题目等于完成任务的一半。在一定意义上说,选题比完成任务更困难,从发展上来说,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可以产生一系列成果,由此看出选好论文题目是非常重要的。 论文选题从何来?要从参加教学研究活动,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来,这两项活动为我们进行选题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丰富的论文题目。因此,在本文的开始,我们就专门论述了做一个合格的物理教师必须参加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意义,也就是为选题提供了沃土和源泉。不参加这两项活动是很难撰写出有推广价值的经验论文,有学术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的。 2 .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的选题类型 一般说来教学研究论文的题目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 理论研究 指的是物理教学改革中已经遇到或即将遇到的理论问题;原有理论与教学实验成果之间暴露出来的矛盾问题;暂时看不出实际应用,但将来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问题;国际物理教育发展潮流中的趋势问题等,有以下研究课题。 ①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与学习规律的研究。 ②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素质及再提高的研究。 ③现代物理教学论特点与物理教学。 ④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⑤中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⑥如何解决物理难学问题(世界性问题)。 ⑦物理学史与中学物理教学。 (2) 实验研究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是否保证实验自身体系的完整;是否认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重视科学方法与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培养与训练;是否重视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否将物理实验教学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等。因此说实验课题的研究与论文题目的选择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切不可忽视,有以下研究课题。 ①关于身边物理小实验选题的研究。 ②物理教具的设计与创新。 ③通过物理实验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④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⑤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 ⑥关于具体演示实验的改进与研究。 (3) 基础研究 物理学的内容应该包括:物理思想、观点、方法,物理知识、物理实验等。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错误的将物理学理解为物理知识,这个唯一的内容,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局限于知识的研究,升学考试题目的研究,因此,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有全面的理解与认识,有以下研究题目。 ①物理概念教学与规律教学的研究。 ②物理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如何克服思维定势在物理教学中的消极影响。 ④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 ⑤物理教学中如何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 ⑥如何利用物理学史知识,开扩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 ⑦关于 摩擦力 教学的研究。 ⑧物体 受力分析 的思想方法研究。 ⑨牛顿三定律适用范围的研究。 ⑩物理教学中选择题、填空题的教学与研究。 (11) 相对论与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 (4) 应用研究 现代科学的发展既是高度分化,又是高度综合,各门学科互相渗透和交叉。但是,现在我们物理教材与物理教学是知识的纵向深入多,横向联系少。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只强调解决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忽略了观点上的综合和方法上的迁移;忽略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和灵活贯通,不能反映科学发展的上述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于这方面的论文题目可以从以下一些问题着手。 ①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②物理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除联系常见的物理现象和生产实际外,还要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应用;联系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如微电脑的应用、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③从几所学校的调查看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④从几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看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⑤系统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⑥微机与物理教学。 ⑦迁移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⑧物理教学试验改革报告。 3 .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的选题原则 论文题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 思想性原则 即选题是否反映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特别要符合今天教育改革的总趋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减轻学生负担,面向全体学生。 (2)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指论文题目有价值,即题目的先进性,正确性、准确性。先进性:指要写的论文内容是先进的,不是简单重复别人已经选过的题目及内容,或已经证明是陈旧的题目,如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五个教学环节的题目的研究。正确性:指论文的观点、论点、正确无误,并经得住时间进程的考验,在一段时间内有指导意义。准确性:指论文题目有明确的针对性,要解决现实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某个倾向性问题,或论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研究中的新观点、新见解、新方法,或针对别人论文中某个不正确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之商榷。 (3) 需要与可能性原则 论文题目的选定要从物理教学的客观实际出发,选择物理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并且别人尚未从理论和实践中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绝对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先拟定题目,再找材料来附合自己的观点。其次,论文的完成是否具备必要的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指的是自己的理论根据是否正确,实践中积累的第一手材料是否充实。客观条件指的是,是否查阅大量资料,了解你所选论文题目的历史和现状,你选的论文题目别人是否研究过,进展到什么程度,存在什么问题,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第三,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论文题目的大小,初写论文的同志,不妨把题目选的小些,具体些,以便能保证质量,使其顺利的完成。 (4) 发展性原则 指论文题目是否符合物理教学的发展方向,论文完成后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有什么指导作用,对物理教学工作有什么促进作用,能帮助解决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例如,选“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物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及其内部联系问题”,“从分析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入手,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等题目,都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5)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所说的理论指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物理科学方法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物理学科知识本身的理论等,实际是指教学过程的实际。一个论文题目应该来源于教学的客观实际,反映物理教学研究与物理教学改革的实际。在阐述论文的内容时,既不要停留在原始素材的阶段,也不要搞单纯的理论叙述,而应该用理论去阐明事实,由事实中提炼出理论,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6) 发展优势原则 指的是选择论文题目时,要从本地区、本学校、本人的长处出发,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教学优势,扬长避短,量力而行,以达到按期完成,并收到最好的效果。 4 .论文的体裁结构 撰写论文总的要求要做到论点正确,内容充实,真实反映自己的教学经验、心得、体会、研究成果,这是我们撰写论文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也是衡量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结构的逻辑性,论证的严密性,语言的精练程度。 不同题材的论文,体例不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法与风格。但是,一般论文大体上的结构,可以由下面几部份组成。 题目 应以醒目、简练、明确的语言反映论文阐述的中心内容,使读者由此迅速判断有无阅读价值。例如: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 (雷树人) 《使中学生从物理课学到一些研究方法》 (2) (董振邦) 《中学生学习〈电场〉一章的心理分析》 (3) (王致亮) 《传统教育、现代教育与物理教学》 (4) (乔际平) 序言 一般的论文都在文章的开头非常扼要地说明一下,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写这篇论文,想解决什么问题,这篇论文在物理教学中,在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文 这是论文的主体部份,正文的安排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要求作者正确地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充分利用第一手材料,详细、完整、而又重点突出的论证自己经验或研究成果,真实、准确地反映出论文的水平。使人们读后受到启发、感到有新意、有收获,对改进物理教学有帮助。 概括性结语 在正文后面用简短的语言,简要概括论文的要点,或对研究成果未尽善之处,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如果这篇论文或研究成果在撰写与研究过程中,得到某位专家、名师的指导,或研究单位同志们的大力协助,有必要的话,可以在最后附一句表示感谢的话,这也是个礼貌问题。 附录 通常把详细的原始数据、实验记录、公式推导等不便于放入正文中的资料,以附录的形式放入文章的最后。 参考资料 在附录的后面,应该按主次顺序,有序号的列出撰写论文,或作专题研究时,自己亲自阅读,并对论文有重大参考价值的主要文献,以便别人考证或进一步继续进行研究。引用报刊、杂志文献一定要写明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作者姓名、单位等。引用的一些重要观点与结论最好说明页码。 5 .如何撰写质量高的论文 如何理解质量高?我们认为衡量一篇经验文章或教学研究论文质量的高低,有两个主要标志:即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所谓学术价值,指的是论文对当前物理教育、教学,物理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理论问题,与暴露出的矛盾问题,急待解决的一些教学规律问题,在理论上提出的新的观点、新的思路、对某些问题有创见、有新意;方法上探索出某些行之有效的、符合教学规律、认识规律的好方法,并为物理教学专家认可的。所谓社会价值,指的是论文对物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些问题有推动与促进作用,在物理教学中产生积极影响,对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难题提出解决办法,并为广大物理教师所承认的。要达到以上要求教师应该做到: (1) 要有丰富的物理教学经验,随时注意观察、总结、积累第一手材料,并细心地加以分析、归纳、整理。另外,要有物理教学研究的基础,在“研”字上下功夫。 (2) 不要停留在经验积累的阶段上,而要努力学习物理教学论、物理方法论,物理教学心理与学习心理的理论,要用这些新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工作,指导研究工作,指导经验文章与研究论文的撰写。 (3) 随时注意查阅有关资料,积累资料,学习别人的经验与研究成果。经常与外界交换信息,了解物理教学、教改动态,把握住研究方向,站在物理教学改革的前沿,千万不能闭关锁国,孤陋寡闻,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当今的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改革,应该是一个“开放系统”,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写出的经验、论文才有水平。 (4) 要有一定文字能力,把问题说清楚,并注意提高写作水平。写作能力不强,这大概是理科教师的一个弱点,这也是物理教师不愿意动笔的原因之一,必须加以克服。 6 .撰写论文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写作之前要有写作提纲,它是论文的框架,也是写好论文的必要条件。编写提纲时,要确定论文的主题思想,中心内容,论文应该划分几段,各段落要说明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注意各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 (2) 文章结构要严谨。简明、朴实,层次清楚,逻辑性、针对性强。要说一个问题就把它说清楚,说透彻、重点突出,不“拖泥带水”。 (3) 经验性文章,要把自己的经验突出出来,内容要具体,并使之条理化,要把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利别人学习或推广。论证性文章,观点明确,说理清楚论据充分,最好要有典型事例,或调查研究的数据为依据,避免发空议论。研究成果性文章,要比较详细地说明自己的指导思想,阐明研究方法及简要过程,研究成果要做到真实,完整而且准确地反映出研究者的水平。 (4) 要有诚实的科学态度。任何教学经验或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真理,应该客观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做到恰如其分。对自己的经验或研究成果有不完善的地方,应该在文章结尾部分交待清楚,以便别人在你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别人对自己文章提出质疑时,要谦虚、谨慎、据理说明。对别人文章的观点、理论有不同的意见,也应该以理服人,采取商榷、讨论、研究的态度,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这才是学者的风度。 (5) 初写文章的同志,大都是经验性的,体会性的,或知识介绍性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是就事论事,只写出自己是如何做的,有什么体会,只回答了“是什么?”没有回答“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多实践、多研究、多学习,从根本上下功夫。 三、论文的评价 有关物理教学内容的文章,一般可分为教学经验、教学研究文章、学术性论文,这不是绝然划分的,它们之间有区别,有联系,对它们的评价,可有以下标准供参考。 思想性 文章的观点、内容是否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否符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否有利于贯彻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 学术性 用理论物理的观点说明中学物理教材中的知识性问题没有科学性错误。文章的基本观点、指导思想、研究方法有新意、有创见性,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见解。能从现代物理教学理论的高度,总结出教学基本规律。 实用性 对解决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参考价值,对物理教学改革有指导作用。
吕鹤是谁
Thomas Edison lost his first job.For the next five years he went around the country from job to job.At last Edison went to New York.He had little money.He could not buy enough food to eat.He had no place to sleep. For many days Edison looked for work.He was hungry.At last he found work fixing machines.He could fix the old machines.He also made new ones.The headman liked Edison�s new machines.He was going to give Edison $40,000 for them.Edison would now have money to do what he wanted. Thomas Edison was then 23.He used the money to build a shop in New Jersey.He had many people working for him.But he worked more than any of them.He rested very little.Soon he was making more than 40 new things at one time. In 1876 Alexander Graham Bell made a telephone.But it could carry voices only a little way. Edison wanted to make a better telephone.He soon made one.It could carry voices a long way.这篇是关于爱迪生的简介,你初二,应该没问题!
洒脱的家伙
欣赏别人可以给人鼓励,欣赏自己可以增添自信。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欣赏的名人素材,一起来看看!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连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都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我国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
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痛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孩子。”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而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继母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继母就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一生。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像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结交了一位苏联艺术大师,那就是著名芭蕾舞蹈家、苏联人民演员乌兰诺娃。1952年,梅兰芳观看了她演出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次领略了“芭蕾皇后”的丰采。那年乌兰诺娃已24岁,然而出现在舞台上仍是一个圣洁美丽、充满诗意的纯情少女。
1959年国庆前夕,苏联舞蹈家们在北京首都剧场举行了开幕演出,梅兰芳怀着浓厚兴趣坐在台下观看。第一个节目是根据肖邦的名曲《仙女们》改编的芭蕾舞剧,乌兰诺娃担任主角。第二个节目是乌兰诺娃的著名作品:根据圣桑的名曲改编的独舞《天鹅之死》。梅兰芳感到,“芭蕾皇后”的表演充满了思想和感情,没有一手一式是虚设的。乌兰诺娃说:“一个一个字母本来是没有什么含义的,但拼在一起就可以有说不尽的语言。芭蕾舞的一手一式舞姿,拼起来也可以表达千千万万的内容。”梅兰芳认为这话道破了舞蹈的真谛。另外,他还欣喜地发现,她的艺术日臻成熟,丰富、精练而深刻,确实已达炉火纯青的程度。梅兰芳特意为苏联《文学报》撰文,热情称赞她的精湛技艺。
梅兰芳家的客厅里,挂着那幅乌兰诺娃在《天鹅湖》中,被王子托在掌上的剧照。在梅兰芳眼中,她轻如飞燕,稳如磐石,而最引人入胜的,还是那双充满幻想的美丽的眼睛……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会计怎么样?”父亲的朋友接连地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1855年,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集《草叶集》闯进美国文坛时,情景是很悲凉的。出版了一个星期,一本也没有卖掉;第二年增订了第2版,也仅仅卖出11本。最使他痛苦的是连母亲和弟弟都不接受它,弟弟看了几页就丢了,母亲则斥之为“泥巴”。英美资产阶级评论家们,有的把它投入火炉,有的发出谩骂:“惠特曼最不懂艺术,就像猪猡不懂得数学一样。”惠特曼后来回忆说:“这本书所到之处,引起了暴风雨般的愤怒和斥责。” 初版《草叶集》只受到一个人的赏识,那就是惠特曼一向尊敬的美国散文作家爱默生(1803~1882年)。爱默生在给惠特曼的信中说:“你处在伟大的经历的开端,我祝福你。”
这部诗集的第一版,由惠特曼自己排版,自己印刷,自己发行,共94页,收了他多年来写作的12首诗。这位只读过小学,13岁就开始艰难谋生的诗人,出版这部诗集时已是须发斑白,但年龄不过36岁,是一个印刷厂的临时工。诗集表现了充分的民主思想,并首创了自由诗的新形式。此后,他用毕生精力来维护和充实《草叶集》,先后出过九种不同的版本,“临终版”里,诗歌总量达396首。
1、明代-大学士-徐溥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慎独是自律的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2、汉朝-儒学大师-孙敬
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因为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每当自己昏昏欲睡,头垂到一定的时候头发就会被拉得很痛,从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
1、马云
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
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
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2、苏格拉底
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
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
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3、爱迪生
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4、李白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岳飞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李清照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与少女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
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使酒骂座、痛饮拍案。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左思立志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高中生名人素材积累
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霍金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地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因患“渐冻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陈景润为了证实哥德巴赫猜想,他自学了英语、德语,乃至俄语。无论酷暑还是寒冬,陈景润都要花上十几个小时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证实哥德巴赫猜想时,光演算的草稿纸都装了几麻袋。
他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成果写入了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中。《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一经发表后,立马引起了国际数学界人士的重视。
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高度评价了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并将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成果写入书中,给其命名为陈氏定理。
邓亚萍,她出生在乒乓球世家,她的父亲邓大松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从邓亚萍两岁多开始,父亲常常把邓亚萍放在他的自行车上,带着邓亚萍到工人俱乐部看他们打球。邓亚萍5岁起跟随父亲学打乒乓球,父亲则给她制定了—套不同于常规的训练方法。
开始,邓亚萍拿的是横拍,由于邓亚萍个子长得慢,胳膊短,第二年起便让她改打宣拍。邓亚萍从小打球就特别认真。在邓亚萍成长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困难。
因为个头矮,省队不要她,这些情况父亲都跟邓亚萍说了,邓亚萍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自己争口气,要加倍苦练才行,所以邓亚萍从小就很乖,训练特别能吃苦。
古代著名工匠鲁班从单纯地练习将木头砍成四方形开始,经数年刻苦练习,最终成为名流千古的土木建筑发明家。
鲁班曾拜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工匠师傅向他学艺。他每天早出晚归,按师傅的旨意,从练习砍木头开始,经苦练到熟练以后,又开始进行砍木块、木条的基础训练。后来再制作各种小模型。日积月累,有一天他终于自己发明创造并制出了第一架活动小亭——现在的伞的“雏形”。后来又成为了著名的工匠、土木建筑发明家。
我认为鲁班之所以会有昔日的辉煌,是因为他当日有恒心能从小事做起,技术、经验与日俱增,才能有此成就。我领悟到做任何事都要从小事做起。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学习成绩是顶尖的,社会活动是广泛的。他办过报纸,写过文章,做过盈千累万的演讲,有过人的口才与机敏,这些对于他日后出任总理时的雄才大略不能不说有相当大的影响。假如他没有当年脚踏实地的工作,那么,当他面对一个上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不幸,他能够当好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吗?
我认为周总理之所以能够当好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是因为他成就大事业的光辉革命业绩与他早年从小事做起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我们应向许多的古今爱国人士学习,抗美援朝期间,邱少云和他的战友要完成一样任务,到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可是,敌人看到一只野鸡,就开了半天枪炮。邱少云等人好不容易才到了潜伏地。第二天,敌人无意中发射了一颗燃烧弹,正巧打到了邱少云,邱少云为了国家忍住了火烧,连叫都不敢叫,生怕被发现了。他明白自己要牺牲了,就小声的对他的战友说:“我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了,你一定要完成啊!”烈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后,烈火才熄灭了。邱少云她舍身为国,即使牺牲了也不害怕,只是咬牙坚持。被烈火灼烧身躯那是多么痛苦啊。而邱少云却能坚持住,他的心里有一种意志力,为了祖国可以奉献自己的生命,真是应了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位女子竟能挺住如此那个疼痛,作为现在社会的我们,拥有如此优越的条件,不应好好学习,努力为国争光吗。所以,我们应好好学习,长大成人成才,以点滴小事来报效国家。
天津家具城
名人事例作文素材1.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他的亲密战友文种,舍不得放弃,最终导致杀身之祸。2.不耽于枕席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凿壁偷光与映月读书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3.不能轻视背诵背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中国历来有“博闻强识”的治学之说。梁启超为学生讲解七千余字的《治安策》,且讲且背,并不看书。鲁迅先生为了背诵一篇文章,不仅朗读,而且动手抄写一遍,以此加深印象。4.一生才三天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要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一生只有三天。5.《明日歌》与《今日歌》明代钱福写了一则《明日歌》,内容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代文嘉又写了一则《今日歌》,内容为: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成就是用时间换来的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8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2年:弥尔顿写《失乐园》花了21年:伟大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整整花了40年的功夫。6.滴水穿石一滴从岩石滴下来的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长年累月地滴,却能造成奇迹。桂林的山洞中有不少长如石柱、蔚为奇观的石钟乳,就是岩石滴水的含有物历数万年的积累而形成的。7.会走路的“黑板”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8.牛顿忘记吃饭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9.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精于修改自己文章的人是很多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曾反复修改七次。马克思宁肯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把未经加工的著作遗留于身后。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天,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福楼拜,看见福楼拜桌上每页文稿都只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很是不解。福楼拜笑了笑说:“这是我的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只写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10.程门立雪北宋杨时仰慕程颐的学问,到洛阳拜程颐为师。当他到程颐家中求教时,程颐正静坐睡觉。杨时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等候。当时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一尺深了。后来,人们就用“程门立雪”来比喻学子毕恭毕敬就学师门。11.邯郸学步燕国有个人听说赵国人走路姿势很好看,就来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结果,他赵人走路的姿势没学会,连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这个故事比喻盲目模仿,结果把自己固有的本领、特色也丢了。12.王羲之苦练书法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刻苦练习书法。相传他在绍兴兰亭“临池学书”,苦练了20年。由于他经常在池里洗笔刷砚,竟把池里的水染黑了。有一次,他的儿子王献之问他写字的秘诀,他指着家里的十八口水缸说:“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写字的秘诀了。”王献之真的把十八口缸水写完了,果真也成为了大书法家。13.梁启超的读书法其一,读书要分专精和博览两类。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间不够用,不能博取资料。其二,有些书要熟读成诵,如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其三,要做读书笔记。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14.要重视讨论我国古代学者是十分重视与自己亲密的朋友讨论学问的。陶源明《移居》诗中就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话,张籍在《祭退之》一诗中也说到他与韩愈在一起时“披穷古今事,事事相酌量”的情景。而晋代的孙盛和殷洁两人有一次为了讨论一问题,竟至于连吃饭也忘了,以致“食冷而复暖者数四”。15.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有一天,牛顿散步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打在他头上。这件很平常的事引起了牛顿深深的思考。他想:苹果为什么一定要向地下掉呢?为什么不飞向天空和别的地方呢?他推想地心有一种吸引力,又推想这种吸引力对任何物质都存在。他通过研究,提出了计算引力大小的公式,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6.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春秋时,吴国和越国世代为仇。有次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向吴国求和,并答应了吴王的苛刻要求:越王去吴国侍候吴I。勾践来到吴国,小心谨慎地侍候吴王,三年后才被释放回国。为雪此大恨,他刻苦自励,锻炼斗志,睡的是柴草,饭前睡前都要尝一尝苦胆,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复国计划。不出十年,越国终于强大起来,一举灭掉了吴国。17.杨震“四知”羞王密范晔《后汉书》记载:杨震由荆州刺史迁东莱太守,上任时道经昌邑。昌邑县令是杨震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为报推举之恩,王密晚上前往驿馆拜见杨震,并奉献黄金十金。杨震连连摆手拒绝。王密以为他怕人看见,有损名声,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把黄金扔给王密,王密羞愧而退。“科学救国”北京西郊地质力学研究所的东边,有一条又长又窄的小路,人称“李四光路”,因为李四光生前每天都要在这条小路上散步而得名。今天,这条小路已被加宽变得热闹起来,但是,李四光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一生所走过的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仍给人们许多启示……18**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黄风县张家湾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原名李仲揆。李四光在农村生活了近14个年头。从五六岁起,他就在父亲教书的私塾里读书,还要帮着母亲打柴、舂米、推磨、提水……,艰苦的生活培养了他刻苦奋斗的精神和倔强的性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之后,洋务派兴起,湖北办起了许多新学堂,以讲新学而标新立异。李四光被深深地吸引,他只身前去投考,以优异成绩被录龋在新学堂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由于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被省里选作官费留学生,送到日本学造船。李四光在日本度过了7年,在那里,他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李四光回国后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汉口的保卫战,作为新被任命的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他亲自组织码头工人和人力车夫运军火、上前线。随后,他被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正当李四光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时,辛亥革命失败了。他发愤专心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走“科学救国”之路。他去英国留学,先是学采矿,以后转到地质。他祈盼着有一天,得见政治清明之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留学生活并不轻松。为了维持不断上涨的学费,李四光假期到矿山去做工。在伯明翰大学的6年里,他不仅专业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先后获得了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婉言拒绝了一家矿山的高薪聘请,接受了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担任教授。第四纪冰川的发现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他以严谨的冶学作风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他经常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教学,边看边讲。一个山头、一个沟谷、一堆石子、一排裂缝,他都不放过。学校经费不足,他带领学生白手起家搞建设,将学习环境收拾得十分雅静。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古生物蜒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在研究过程中,他从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而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寻找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真理。因此,他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例如,从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可是,李四光在研究蜒科化石期间,就在太行山东麓发现了一些很像冰川条痕石的石头。他继续在大同盆地进行考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到会的农商部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轻蔑地一笑,予以否定。为了让人们能接受这一事实,他继续寻找更多的冰川遗迹。10年以后,他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当李四光的这个学术观点再次在全国地质学会上发表以后,引起了1934年著名的庐山辩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国的科学家低人一等,外国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着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情绪到中国来的。因此,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几位外国学者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到黄山看罢回来赞叹道:“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李四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可是,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他干脆把家搬到庐山上,又在庐山脚下建立了一个冰川陈列馆,起名叫“白石陈列馆”(后被国民党海军炸毁)更深入细致地进行冰川研究。李四光关于冰川的多年研究,在1937年完稿的《冰期之庐山》中得到全面阐述。可惜由于抗战爆发,这部书10年后才得以出版。回国找油田1927年,李四光应蔡元培的约请,离开北京南下,主持地质研究所的筹建工作。1928年1月,地质研究所成立,李四光担任所长。搞地质研究常常要餐风饮露,条件十分艰苦。况且刚刚成立的研究所经费少,设备缺,甚至没有固定的所址。八年抗战期间,李四光和他的研究所受尽奔波辗转之苦。那时,他抽的是用草纸做的烟,穿的是土布衣服,生活十分清苦,但是,他和同事们始终没有放弃地质研究。由于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的劳累,他患了心绞痛和肺结核。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