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0

狂想妄想不想
首页 > 英语培训 > 上海英文报增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梁山好汉v

已采纳

由于皮克伍德的洋行Pickwoad and Co.汉译为“字林西洋行”,因此报纸改称《字林西报》1850年8月3日,英国人亨利?奚安门(Henry Shearman)在上海英租界内创办了一份报纸,名为“North-China Herald”《北华捷报》。由于十九世纪之初来华的商人基本集中在广州,因此这些商人对广州以北的中国俗称为“北华”。报纸也因此得名。报纸主要刊载市场行情、船期、广告、中外新闻、英国驻沪外交、商务机关的文告,也转载其他报刊的稿件。文字采用英文,这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份英文报纸。1856年,奚安门去世后,英国商人查尔斯?斯宾塞?康普顿(Charles Spencer Compton)购得了《北华捷报》,并创办了增刊《每日航运新闻》,1861年由埃德温?皮克伍德(Edwin Pickwoad)接办,1862年增刊为《每日航运和商业新闻》,1964年,这份增刊开始独立发行,定名为North China Daily News《北华日报》。1866年改由皮克伍德亲自经营,由于皮克伍德的洋行Pickwoad and Co.汉译为“字林西洋行”,因此报纸改称《字林西报》,《北华捷报》反而成为了《字林西报》的副刊。《字林西报》从创刊时的四版一张扩大到最多时的三十二版,逐渐成为远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报刊,字林洋行也成为中国最大的报业出版集团,是英国报业在海外最大的一家。报纸拥有很强的作者队伍,他们熟悉中国国情,对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社会都有很深的研究,报社还从海外聘请政府官员、商人、传教士作为通讯员,这些人从自己职业的眼光撰写出很多有独特见解的稿件。报纸刊载的内容以通讯报道、时事新闻和中国军事新闻为主,还刊载公共租界的法令通告,报纸也因此成为了工部局的喉舌。该报垄断了英国路透社驻沪分社的稿件首发权,还购买了其他世界各大通讯社的电讯稿,报道第一手资料的速度远远快于同期在华报纸。报社的机器设备也十分先进,足以与《泰晤士报》相媲美。《字林西报》的报道大部分能够做到客观公正,不过毕竟是英国人主办的报纸,立场还是比较鲜明,对近代英国侵华的行为做了一些辩护,对英国在华势力的扩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0世纪,上海富商雷士德成为字林西洋行的董事长,他的参与进一步抬升了《字林西报》的社会地位。雷士德在上海拥有众多产业,他本人又担任法租界公董局的副总董。雷士德任命原法租界工部局董事李德立为报纸的主笔,报纸的风格开始转型,政治性逐渐增强。1911年,李德立以私人身份促成了清政府和革命党人的南北和谈,就是《字林西报》参与中国政治的证明。抗战爆发后,上海租界成为“孤岛”,《字林西报》不顾日方的威胁,客观真实的报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查封了《字林西报》。抗战胜利后,报纸在上海复刊。1951年3月正式停刊。《字林西报》在华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它所记录的内容是我们今天研究近代史,尤其是上海历史的一份宝贵资料。初创时,报社位于花园弄,今南京东路江西中路一带,后来迁到海关路(汉口路)、旧纤道路(九江路)。二十世纪初,旅居上海的英商,同样也是雷士德的故友马立师成为《字林西报》股东,他以自己位于外滩十七号的地产股金作价入股,报社也随即迁到了外滩。

上海英文报增刊

264 评论(15)

月球的球球

shanghai daily china daily,21century,etc

303 评论(15)

一抹熙云

Shanghai daily,China daily, 21世纪英文报,上海英文星报,上海学生英文报,

193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