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妈跃跃
第四性一种新的性取向类别,与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向分庭抗礼,被称为“第四性取向”它指的是对性毫无兴趣的个体,或称“无性恋”“无性向者并不等于独身主义者”具体请参考百度百科第四性如果我的回答你觉得满意请别忘记采纳(^o^)y─~谢谢!
睡不死也睡
性取向什么意思
性取向什么意思,你了解吗?关于性取向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性取向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代名词。总是在我们套链恋爱感情观的时候回有这样的性取向问题抛向我们,那么真正的性取向什么意思,一起了解一下吧。
性取向是只一个人对男性、女性或两性产生持久的感情、爱情或性吸引。
当然,从内涵的角度而言,性取向其实是与其他(某些性别的)人群的一种关系。因为性取向并非单单依赖于性行为对象的选择,也包括在爱情、依赖感、亲密行为等非性方向的需求,比如崇拜爱慕、共同目标与价值观、互相支持爱护,长久承诺等。
性取向类型
异性恋 就算是不同的国家地区、文化差异,异性恋仍是以压倒性优势成为主流的性取向,占据总人口的90%以上,因此异性恋也被称为“正常性取向”。
同性恋 同性恋是除异性恋之外最为常见的性取向。截至如今,全世界已有30个国家或地区,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和民事合法化。
双性恋
双性恋作为特殊性取向最典型特征便是“男女通杀”,对同性和异性都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并且愿意与之在一起。另外,据美国调查发现,双性恋中女性占多数,达到双性恋总体的70%。
无性恋 无性恋者在性取向上其实具有一定的缺失性,也是无性恋者的特点:只能在精神上或审美上感觉到被吸引,但是无法产生性吸引。
‘第四性取向’的意思解析
无性向(英文:Asexuality)又叫第四性取向,是一种新的性取向类别,因为与异性向、同性向和双性向截然不同,被称为"第四性取向",它指的是对性和爱毫无兴趣的群体,也称"无性恋"。
这个世界除了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还有一种叫做无性恋,也被成为第四性取向。英国媒体于8月22日报道了一篇无性恋者的文章,记录了全球11个无性恋者想说的话。
来自中国的25岁于之认为,“我一点不认为没有性我错过了什么,我觉得性爱只是浪费时间。”
来自日本的42岁荣子认为,“就好你当人饿了,他们会吃东西,如果不饿,便不吃。”
来自意大利的20岁米歇尔认为,“无性恋者并不意味着性无能或者害怕做爱。”
情感困惑加导师/信,一对一免费分析
什么是第四性取向?
所谓‘第四性取向’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性恋者,就是崇尚生活或是感情中不掺杂任何性爱成分,他们认为性爱就不算是纯粹的`生活。与同性恋相同,无性恋者也无法得到人们的理解。
加拿大心态学家指出,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感受不到同性、异性的吸引力,属于无性恋者,应被归为第四性。
加拿大教授盖尔博指出,由于该类人是社会的潜在势力,思想不同于主流趋势,常感觉到孤独,社会应以宽容胸怀,同等看待各种性别倾向的人。教授认为,无性恋者人群应该大体分为两大类:A类无性恋者仍有性冲动,但绝对不会把这种性冲动向同性或异性表达出来;B类人群则是彻底感受不到性冲动。
研究指出,某些无性恋者(第四性取向的人)还是会想和他人保有亲密的情感关系,甚至会有人利用试管婴儿的方式生子,以避免生理关系。
加/信,一对一免费分析情感问题
无性恋者(第四性取向的人)数量有多少?
无性向的简称为"xal"和"al",这三个字母是从无性向的完整英文单词中选出的。无性向者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倾向的个体,即不对雄性或雌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倾向的一种倾向,不过无性向是否是一种性倾向到目前为止都还有争议。
对雄性和雌性都持著一种较冷淡的态度,不会对任何一方产生兴趣,但会因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而对某一性别多出一些好感。无性向者对本物种个体难以产生很多好感,亦不多会出现厌恶。2012年8月20日,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副教授博盖特的研究表明,全球约有7000万人为无性向者。
数以千计的人现时宣称他们对性毫无兴趣,并"乐于成为无性向者",而这一"无性革命"发展迅速,牵涉人数直逼同性向者的数目。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约1%的成年人对性完全不感兴趣,与估计3%的同性向者人数相去不远。这一数字比科学家预期的要高,显示"无性"应被视为一种正式的性取向。
如果这一倾向是人类性取向的一种类型,或许它很快便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其中一些活跃分子已蠢蠢欲动,吸引别人注意及呼吁大众接纳无性向者,例如,一个自称"无性视野及教育网络"的组织就在网上开设商店,售卖写有无性口号的T恤和皮带。另外,美国一个无性向者组织宣称他们目前有过千名会员。
无性向是一种正在快速增涨的性倾向。在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宣称性是人生的终极意义的世界里,一部分为数甚众的男男女女,同性向者、异性向者或双性向者开始觉得性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数据证明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无性向者,甚至在完全不了解这个概念的情况下!
在关于性倾向的调查中,勾选"对任何性别都不感兴趣"的人数从1994年的1%增加至2013的3%。以此增速,不久之后,英国就会有跟同性恋数目同样众多的无性向者。这股新崛起的第四性潮流跟六十多年前的同性恋运动有关。虽不至于遭受早期同志权利提倡者的磨难,但是偏见仍然是无性向者生活的一部分。
|烟、易戒
01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无性恋,英文有一个词叫 asexual,指没有性欲冲动并且不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人,中文译为无性恋。这样的人据估计占人口的 1%。事先约定彼此之间没有性生活的夫妻关系,叫作无性婚姻。另外还有一种人是主动遵循无性婚姻规则的,是出于宗教原因要做净侣的人。基督教的教徒也是分成两种,一种是完全禁欲的,禁绝一切性活动;另一种就像新教的牧师,是可以结婚的。02这一讲主要关注的无性婚姻不是上述情况。而是那种原本有性后来无性或者少性的婚姻。所谓少性是如何定义的呢?是指婚姻中很少有性活动,如果一年当中性生活少于十次,或者经常连续一个月以上没有性生活,就可以视为无性婚姻。插图来源于影片《昼颜》03造成无性婚姻的原因有哪些呢?我把它概括为四种。第一种原因一种是生理疾病造成的性功能缺失,比如说男性的勃起障碍,英文是叫 ED,或者女性完全的性冷淡。相对来说,女性的问题更不容易被发现,因为男性如果是功能障碍的话,会去就医,被确诊为性功能障碍。而女性是性活动中被动的一方,她到底有没有障碍就不容易知道。在西方,很多女性要是完全不能达到高潮的话也会去就医的,这是一种性功能的缺失。这是造成无性婚姻的第一个原因。插图来源于影片《昼颜》第二种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心理上的原因,有的人因为种种理由,觉得这个事不应该做了。比如年龄是最明显的例子,好多人认为老年人就不应该再做这件事了。性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欲是可以保持终生的。美国著名性学家马斯特斯有一项研究,他调查了 202位年龄在 82〜102 岁之间的老人,发现 62% 的男性和 30% 的女性仍然有性活动,70 岁左右的老人里有 17% 的人还有经历快感的能力。西方有句关于老年性活动的谚语叫作“不用则废(use it or lose it)”,这种思路很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因为中国人从心理上就先抗拒这件事了。有种说法叫先分床后分房,就是自己觉得这么一大把年纪了,都五六十了,就不应该有性了,即使生理功能没有障碍,没有问题,心理上也觉得不应该做了。插图来源于影片《昼颜》第三种原因无性婚姻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夫妻感情不和,渐渐地审美疲劳,渐渐地变得冷淡,也有可能是丈夫或者妻子有出轨的现象,由于关系的原因导致了这种无性的生活方式。金赛性学调查显示,男性出轨率是 64%,女性是 26%,男性比女性高很多。经过 20 世纪 70 年代的性革命以后,女性的出轨率逐渐追上了男性。现在各国统计的婚内出轨率约为 40%。另外女性的出轨率为什么比较低一点儿呢?很多比较老派的、保守的女性,在婚姻里原本就是不太喜欢性的,把性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或者当成一种负担。我调查时发现有好多中国女性对性持这种看法,年龄越大这种态度越明显。但是也有一部分中年女性,她说不喜欢,可实际上还是有比较活跃的性生活的,只是不喜欢跟她丈夫有性生活,她是有情人的。在做《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这项调查的时候,有个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位离婚女性对我说,她跟前夫在离婚之后偶尔还有性关系,是作为情人的性关系。在婚内的时候,十次性生活只有一次有快感,但是在婚外的时候,十次里面九次有快感。她说原因在于,她觉得在婚内是义务,婚外才是真正双方共同的需要。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