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丶路亽曱
reindeer英 [ˈreɪndɪə(r)] 美 [ˈreɪndɪr]n.<动>驯鹿例句:By the way, may I ask how many reindeer you have?对了,您一共有多少只驯鹿呢?Any reindeer in the park?公园里面有驯鹿了吗?
小笼0113
拉丁名:Elaphodus davidianus 英文名:Pere David’s Deer 分布范围: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北京动物园1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7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年繁殖成功 保护级别: 中国II级保护动物 动物简介: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麋鹿,英文名:Pere David’deer 拉丁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哺乳动物、偶蹄目、鹿科麋鹿属动物,因其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所以俗称“四不象”。 麋鹿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仅产中国。由于生境的变化,湿地日益减少,再加上人为大量捕杀,麋鹿数量锐减。清朝时麋鹿仅存于皇家苑囿。18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戴维神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活体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其时正值清朝末期,朝廷腐败,民生凋敝,外强入侵,皇帝尚难自保,更何况几头麋鹿?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据史书记载当时八国联军向南攻入了南海子皇家猎苑,并进行了一番劫掠。从此以后麋鹿在它的家乡就再也没有被发现。1900年,麋鹿在本土宣告灭绝! 此时欧洲一些国家动物园内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灭绝的威胁。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看此情此景,下决心出高价把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内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放养在他水草丰茂的乌邦寺庄园内。后经精心护理,再加放养得法,这18头麋鹿逐渐繁衍。 1985年经过中英双方的努力,首批20头麋鹿被从乌邦寺“重引进”回中国,放养于北京南海子的千亩鹿苑之内,其后不久,又从乌邦寺引进了18头。到2005年,麋鹿已经回归北京整整20周年了。这20年里,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帮助下,自然保护人士,与鹿共舞,不辱使命,在当年38头的基础上,繁衍扩大,现已达到1000多头,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并且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完全摆脱对人类依赖、可自我维持的麋鹿野生种群,结束了数百年来麋鹿无野生种群的历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确定为世界上15个成功的物种重引进项目之一,这是我们中国人、北京人对国际自然保护事业的贡献。 麋鹿保护的国际意义,在各种动物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当年,是一个法国传教士从科学角度发现了麋鹿并介绍给世界的;麋鹿在中国本土消失后,被辗转保存到英国的乌邦寺,所以,英国可谓麋鹿的第二故乡;麋鹿回归后不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感慨地说:“20世纪里,我们两国外交史上发生了两个特殊的事件:一是香港回归,一是麋鹿回归。”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但它的正式英文学名却以外国人的姓氏命名;它曾在中国生活了数百万年,20世纪初竟在故土绝迹;20世纪80年代,它又远涉重洋,重返故乡。麋鹿曲折的命运,使它成为世人关注的对象。已出土的野生麋鹿化石表明,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万年前,距今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时最为昌盛,中国境内无论是麋鹿化石点的数目或某个化石点的标本数量都极为丰富。但在距今约3000年的商周时期以后却迅速衰落,直到清朝初年野生麋鹿最后绝迹。多数麋鹿专家认为,麋鹿绝迹的重要原因是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大量猎捕,造成了麋鹿种群灾难性的减少。同时,各地许多沼泽或近海低洼荒地被开垦成为农田,使只适于在沼泽地带栖息的麋鹿没有了容身之所,成为平原地区最早的生态灾难的牺牲者。野生麋鹿的最后栖息地是长江口附近沿海地区。尽管麋鹿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及中部地区的长江南北,但主要分布中心仍在长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区。它们十分喜爱温暖湿润的沼泽水域,甚至喜欢接触海水,衔食海藻。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位于这一区域,这里麋鹿化石密集分布,从1967年至1998年先后出土麋鹿化石12处。考古发现,1万年至4000年前人类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数量,大致与家猪骨骼数量相当。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朝,古人对麋鹿的记述不绝于书。它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孟子》中记述,“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这证明至少在周朝,皇家的园囿中已有了驯养的麋鹿。汉朝以后,野生麋鹿数量日益减少。元朝建立以后,善骑射的皇族把野生麋鹿从黄海滩涂捕运到大都(北京),供皇族子孙们骑马射杀。野生麋鹿逐渐走向灭绝。到清朝初年,中国已只有一群约二三百只的麋鹿圈养在210平方公里的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这时候,国际动物学界还不知道麋鹿的存在。1865年秋季,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大卫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无意中发现了南海子皇家猎苑中的麋鹿。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群陌生的、可能是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的鹿。大卫以20两纹银为代价,买通猎苑守卒弄到了两只麋鹿,制作成标本。1866年,他将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被确认为从未发现的新种,而且是鹿科动物中独立的一个属。从此,麋鹿学名被称为“大卫鹿”。1866年之后,英、法、德、比等国的驻清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手段,从北京南海子猎苑弄走几十头麋鹿,饲养在各国动物园中。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猎苑的围墙,许多麋鹿逃散出去,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随着时间的流逝,圈养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的麋鹿纷纷死去,种群规模逐渐缩小。从1898年起,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中的18头麋鹿悉数买下,放养在伦敦以北占地3000英亩的乌邦寺庄园内。这18头麋鹿成为目前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二战时,这个种群达到255头,乌邦寺庄园因害怕战火,开始向世界一些大动物园转让麋鹿。到1983年底,全世界麋鹿达到1320头。麋鹿的故乡中国希望麋鹿能重返家园。1956年和1973年,北京动物园分别得到了一对和两对麋鹿,但因繁殖障碍和环境不适,一直未能复兴种群。1985年,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努力下,英国政府决定,伦敦5家动物园向中国无偿提供麋鹿。1985年8月,22头麋鹿被用飞机从英国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原皇家猎苑,奇兽重新回到了它在中国最后消失的地方。1986年8月,39头麋鹿从英国经上海运抵江苏省大丰市,麋鹿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最后栖息的沿海滩涂。现在,中国已在北京、江苏省大丰市、湖北省石首市、河南省原阳县等地实施麋鹿散养计划,目前已形成种群,全国已有麋鹿2000多头。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目前已有麋鹿648头,有效种群已达到50个,这表明这个保护区已形成了世界第一家麋鹿基因库,麋鹿的遗传基因已不会再流失。2003年3月,世界第一头纯野生的麋鹿在大丰麋鹿保护区内出生。别名:四不象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英文名:David’s deer鹿科: Cervidae 分布: 原产于辽宁、华北、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中国特产动物。 麋鹿性喜水,善游泳。由于至蹄宽大,侧蹄亦能着地,适于在雪地和泥泞地上活动。以青草、树叶、水生植物为食。6~8月发情。怀孕期约10个月,次年5月左右产仔。麋鹿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大型鹿类。头似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驴,俗称四不像。它体长约2米,肩高可达 1·3米。尾长,尾端下垂到脚踝;冬毛长呈灰棕色,夏毛红棕色,颈部有1条黑褐色纵纹延伸到体背前部,颈下有黑褐色长毛。雌鹿无角,雄性有角,角枝形态十分特殊,没有眉叉,主干离头部一段距离后。角分两枝,每枝2杈,每杈又分一些小杈。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角枝次级的分叉更为复杂些。麋鹿的尾巴比其他鹿类长得多,可达65厘米,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末端生有丛毛。
臭臭的猪宝贝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象”,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鹿亚科-麋鹿属
历史上麋鹿共有5 个物种,即双叉种、蓝田种、台湾种、晋南种、达氏种,现存者为达氏种。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如果麋鹿的前腿比后腿长,那么它的前半部应该比臀部高才对,但显然从图片上看不出来。
麋鹿参考图片
——————————————————————————————————
驼鹿
拉丁学名:Alces alces(欧亚驼鹿),Alces americanus(北美驼鹿)英文名:Eurasian elk(欧亚驼鹿),Moose(北美驼鹿)动物学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驼鹿属->欧亚驼鹿,北美驼鹿
最大的鹿科动物,驼鹿属下共有两个物种9个亚种其中有一个亚种已灭绝。驼鹿的名称取意于其肩高于臀,与骆驼相似。驼鹿在北美洲称为“moose”(源于东阿布纳基语的“moz”),而在欧洲称为“elk”。
前腿比后腿长的驼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