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田心ttx
区分汉语的适当欧化与不适当欧化,最重要的是看欧化后是有利还是有弊。有利的就是适当欧化,有弊的就是不适当欧化。
如果欧化借用西方语言的分类形式、功能用法,能够西为中用,强化汉语的表达能力和效果,就是适当的欧化。例如:汉语利用欧化词缀构词,既丰富汉语附加式的构词法,也使词性更加明确。
如果汉语欧化之后,表达的内容含混不清,削弱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和效果,就是不适当的欧化。例如句子中的关联词使用太多,修饰成分太长,容易使句子结构冗长,难以理解;再如汉语中受西方语言被动句式影响,被字句大量出现,使本来已经自然表明被动关系的被动句变得重复啰嗦。
挥之不去215
句子不说,说个词语欧洲倾向的例子什么什么"化" 就是欧洲倾向,本来中国词语词性不强类,没有形容词副词类明显区分,词汇中没有 -ly -nic一类的词.但是一个中国词语后面加个"化",当动词或者形容词来用,就可以直接翻译-ly -nic一类的词了.这就是汉语当中欧洲化的表现,你看我也"化"了.
doublel0814
欧化,顾名思义,指的是汉语句式受英语等语言的影响,无论从句式上还是语气上都套用英语模式。:“添加主语,定语繁长等的影响而在语法上发生改变的句子”(王力 1943)。例如:我思故我在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silvia147852
四、外来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汉语向其他语言借用外来词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开始了。人们熟悉的“苜蓿”、“葡萄”、“菠菜”三个词已在汉语里生存了二千多年,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它们是外来语。鸦片战争前,进入汉语的外来语多是动植物名称以及与佛教文化有关的词语,比例虽小,但影响较大。特别是佛教,自进入华夏大地,通过与儒教、道教、玄学的交织融合,很快演化成为一门国教,在长达七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于唐宋时期达到顶峰。佛教如“行善”、“慈悲为怀”、“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教义,对汉文化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 伴随近现代西方文化而来的外来语,其数量之多、涉及领域之广都大大超过了以前。虽然新旧交替很快,尚未进行完整系统的研究,没有确切的数量,但根据汉语言专家王力的研究,我们现在使用的书面语和鸦片战争以前相比,几乎一半以上是外来语,和“五四运动”时期相比,也有四分之一以上是外来语。最近出版的《汉语外来语词典》所收也达一万多条,其中主要来自英语和日语〔4〕。一般认为,在20世纪早期的二三十年间,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即发生欧化,主要有六种表现:(1)复音词的创造;(2)主语和系词的增加;(3)句子的延长;(4)可能式、被动式、记号的欧化;(5)联结成分的欧化;(6)新替代法和新称数法〔5〕。从近几十年情况看,汉语还算不上“欧化”,但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所受影响很大,如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增多,在现代汉语语篇中多达2/3以上;汉语的词缀增多以及词缀化加快;连词、代词的增多使逻辑关系也从传统的意合方式趋向于西方语言系统的形合方式。 总之,很多语言学家对外来语的“入侵”非常担心,他们提出要“纯正”汉语,防止语言异化。尽管汉语中涌入了大量的外来语,但我们不必过虑,因为它与汉语的总词汇量相比,所占比例很小。况且,开放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对于外来语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它不应是“一种严格的取舍,而是一种接受力度的问题,因为几乎没有人完全反对或完全赞同外来语”〔6〕。作为一种广泛的文化语言现象,外来语在某种程度上记录了不同文化主体与汉民族间经济、制度、思想等各方面的相互交流。外来语(主要是英语)词汇丰富,词缀灵活多样,对它们的借用,不仅可以丰富汉语的表现能力,扩大汉语的词汇量,而且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但是,对于外来语的借用和取舍,应当有一些规范来避免滥用现象,毕竟目前大多数的中国人不懂外语。中国文化流传光大了几千年,历经无数劫难而不垮,其原因是支撑中国文化的基础——经济始终具有相对优势。但我们也不能太迷信文化的自身生命力,近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对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这一影响甚至远大于军事。因此,急需发展经济是我们弘扬中国文化的首要责任和坚实保障。 综上所述,尽管外来语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冲击,但汉语并未像某些语言学家担心的“欧化”和“异化”,相反,外来语的进入扩充了汉语的词汇量,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文字系统和其悠久历史,不会轻易地被任何外来语所替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汉语也必将受到世界更广泛的关注。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