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61

水中央1985
首页 > 英语培训 > 浙江取消英语高考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mianwowo

已采纳

追捧英语学习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了考试而学英语,另一种是为了追求教育质量而学英语。

前者除了课堂学习以外,一般是通过补课班学习英语,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的,就是要提升英语成绩,很多学生英语偏科,但是英语分分值高,不能不学也不允许偏科。

后者学习英语的追求就更高了,这类家长追求教育质量,对学英语的要求不仅仅拘泥于考试成绩,而是要求能熟练地应用英语与人沟通,希望通过学英语在生活和工作上带来优势,增长见识。

不管学英语是为了什么,当代学生都确实在学习英语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些看不惯的家长呼吁应该取消英语学习,将时间放在其他科目上,学英语难度高且实用性弱,取消英语能减轻学生的压力。

“取消英语”呼声高涨,91岁老教授一席话让人信服取消英语的声音越来越多,其中也有人反对取消英语的,学生们的想法也各不相同。学得好的自然是不希望取消,英语成绩好能拉分,而那些英语学渣恨不得举双手赞成,不学英语就不会因为偏科而吃亏了,各方意见不一。

学生和家长对英语是又爱又恨,大家就学英语到底有没有用也是吵得不可开交,对此北大的一位91岁的顾明远教授说出了自己看法。

这位老教授认为学习英语是非常有必要的,学英语有助于科技的改进和进步,不支持取消英语学习,但同时他也认同英语确实占用了小学生太多的时间,建议因材施教去学英语,不要盲目追捧英语。

学英语并非毫无意义

人们总想找到学英语没用的证据,举出一系列的例子来证明学英语是没意义的,例如不从事需要用英语的行业就完全用不到,学了英语也不会应用等等。

首先我们要承认,我国的英语学习确实存在诟病,也一直被称为“哑巴英语”,拘泥于书本和考试之中,这跟所处的环境有关系,一线城市的教育条件和语言环境会更好。

但是学好英语的意义是很明确的,首先英语是世界的通用语言,我们不能拒绝与世界接轨,学英语的国家也不只有中国,学好英语方便我们跟这个世界不同的人交流,便于接受来自各国的文化。其次学英语对职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并非只有英语相关行业才能用到英语,很多大企业的高端职位对英语都是有要求的,英语能力是晋升的基本要求。

最后学英语有助于国家的科研发展,搞科研处处都离不开英语,不学英语可能连图解都看不懂。

写在最后

学英语并不等于“崇洋媚外”,不学英语也不影响胳膊肘向外拐,学好英语能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也能让国家进步,取消英语学习是不现实的。

不过确实要注意不要过度地追捧英语,不要夸大英语的分量,英语只是一个工具,学英语要讲究方法,不要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待英语。

浙江取消英语高考

346 评论(14)

小宇宙晴

高考考英语。

2014年9月4日,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扩展资料

高考改革时间表:

上海和浙江在2014年试点中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两年内有效。

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这次改革将先选择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开展试点。2014年底,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考改革

345 评论(8)

米莱vicky

近日有媒体报道“2016年英语正式退出高考”,搜狐教育独家多方求证证实该报道不实。

去年中高考改革的话题引发了家长和考生的关注。其中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将退出高考统考尤为引人关注,英语可能退出高考变成一年两考,变为社会化考试。但是在对于英语是否真的退出高考,教育部并没有正式文件出台。搜狐教育也向北京市委教工委的相关人士求证给出的答复是没有接到正式文件通知,而向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求证,其给的答复是该消息不实。

教育部发言人续梅在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教育部的考试招生总体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实施意见仍在送审阶段,各地高考方案需待教育部总体方案公布,报经教育部审批后方可公布。至于英语退出高考能否成为现实,教育部仍在遴选试点

各地高考英语改革动向

省份

高考英语改革动向

详细

北京

高考英语科目分值将下调50分 向“一年两考”过渡(已出台)

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英语分数从150分调整为100分,比过去减少50分。

山东

外语听力不再纳入高考(已出台)

山东省公布201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外语考试科目中的听力考试暂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但外语考试的分值仍然是150分。此外,考生外语听力成绩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外语科目听力成绩中最好的一次,单独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江苏

英语拟尝试“一年两考”并以等级计 (未确定)

江苏新高考方案正在酝酿改革,目前最有可能的模式是高考考语文、数学以及文理“小综合”,而英语将实行一年两考,不再计入总分,而是以等级计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

辽宁

2014年高考英语改革暂无计划

据了解,辽宁省还暂无计划,至少2014年高考,涉及到英语的考试不会有什么变化。辽宁省的高考政策将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现在教育部尚未出台相关政策,所以辽宁不会调整高考政策。

湖北

2014年高考英语没有相关改革措施

湖北武汉市招考办表示,2014年湖北高考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考试科目将保持稳定,英语考试题型及分值不会变动。

广东

高考英语“不打分” 高考政策保持稳定

广东自2010年以来一直按照《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执行,仍考语文、数学、英语等3门主科+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并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列为高考录取必要条件。目前,广东高考政策保持稳定。

上海

正积极拟定上海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

近日,有消息传出2017年上海高考可能只考语文数学,英语不统考。上海市教委也通过官方微博表示,所谓的“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内容是不完整、不准确的。目前,上海正积极拟定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

浙江

2014年高考改革方案初稿已制订完成

近日,浙江版高考改革方案初稿已制订完成,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介绍,2014年浙江省高考招生改革方案主要思路是减少必考科目,增加选考科目,实行多次考试,高考招生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

宁夏

高考英语改革暂无通知

主管高考工作的宁夏教育考试院相关工作人员称目前尚未接到有关高考改革的通知。

云南

短时间内大规模改革高考有难度

云南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南高考改革之前已经有所进行,但此番涉及英语等科目的改革则将根据教育部等指导性意见展开。

湖南

高考改革方案2014年出台,基本思路确定

湖南省将从“宣传和落实高考加分政策、规范高水平运动员招收录取的调整方案”,“探索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招生制度、高考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制度和普通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机制”等方面来推进改革。

海南

高考改革方案9月前出炉,英语有望实现一年多考

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透露,海南省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高中不分文理科,全国统一考试的科目减少到语文和数学,外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以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

安徽

高考改革方案2014年底出炉,英语有望实现一年多考

据安徽省教育厅负责人透露,改革内容将涉及“本专分类”“招考分离”“学生多选”“高校自主”“不分文理”“一科多考”等多个关键词,将是一场整体的、系统的改革。

258 评论(9)

粉色小恶魔yiyi

对于高考取消英语,这一生,我觉得适合会情侣的,毕竟我们中国人的中文水平中文的文化要求应该是最根本的在生活中对英语的重要性不能高于中文,何况生活中大埔还是中文交流为主。英文只是在一些商务活动中大量被修,但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去为了考试学英文,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149 评论(13)

一心跟着习大大

还没有,计划施行

336 评论(8)

小铃铛MISS

支持态度。要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对高考改革探索之路有足够的了解,探寻高考英语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掌握相关政策的主要动因,如此才能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变化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一、信义路高考英语科目改革的内容

(一)国家政策文件的依据

2010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列为本阶段的重要发展任务之一,并明确指出要“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将“有的科目”的提法具体到英语科目,明确指出要“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

201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13)。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更详细的行动方针,要求“改革考试科目设置……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4)。文件同时指出要“开展改革试点”,并明确要求“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4)。

(二)地方性政策文件对比

2014年9月19日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发布了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细化落实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的有关要求。2017年起,上海市将执行新的高考方案,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除6月外另一次安排在每年1月;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

文件还特别指出,“深化外语考试改革。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建设外语标准化考试题库和标准化考场。外语考试要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标准化考试积累经验”(上海市人民政府2014)。

二、影响高考英语科目指定的核心因素

影响新一轮高考英语科目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我国政治、经济环境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对汉语言文化纯洁性的担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要求,以及政策转移和国际政策网络的影响。

(一)政治、经济环境及国际地位的提升

大力发展英语教育的举措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并在2001年达到顶峰。当年教育部要求全国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必修课程。这一举措背后有着现代化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动因。当时中国正处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关键时期。

之后,学习外语的热情逐渐淡化,大力推广英语教育的需求也开始减弱。以往“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学习英语”的提法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文化自信”、“文化复兴”、“中国梦”等强调中国文化本体性的新话语,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参与越来越广泛。中国崛起直接激发了国际上的汉语热潮,各国汉语学习人数不断增加。1991年,汉语水平考试(HSK)首次在中国大陆以外设置考点。

(二)对汉语言文化纯洁性的担忧

与“英语危害汉语论”相应的,是“国学热”的兴起。近年来“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热播就可见一斑。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制定了完整的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阶段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思想和实施细则。《纲要》强调了传统文化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

(三)提高教学质量要求的动因

虽然提高教学质量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否能够在实施中取得预期效果还要看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如2001年教育部规定全国小学从三年级起设英语必修课。这一政策的制定,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以外,一个重要动因是决策者认为越早开始学习外语越能学得好。

(四)政策转移和国际政策网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教育政策出现教育政策领域的“国际模型”(Guthrie&Pierce1990),国际教育政策趋同的一个原因是“政策转移”,把曾经用于一时一地的政策、规章、制度等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用于另一时或另一地的政策制定中。然而,政策转移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转移而来的政策似乎难以发挥其原始效果,且许多政策转移从根本上就是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换言之,真正得到转移的并非政策本身,而是政策话语。决策者把政策从外国介绍到本国,大多数时候并非期待外国政策在本国开花结果,而是利用外国政策话语来解释他们原本就计划在本国实施的政策的合法性。

总之,新一轮高考英语科目改革具有历史延续性,最重要的改革方向是实施社会化考试,以推动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新一轮高考改革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包括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整体状况和国际地位的改变、对汉语纯粹性和中国文化身份危机的担忧、对提升教学质量的要求以及政策转移和国际政策网络的影响等。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又反映了长期存在的教育教学要求,既有创新性,又有延续性,体现出决策者在外语教育、国家文化身份等问题上的立场。高考英语政策是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解其政策决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应在政策实施后加强对实施效果的评估,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310 评论(8)

诗酒趁年少r

近日,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要求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要严格按照中央和本市有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工作、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加强教育管理,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小学阶段1、严禁对小学1-3年级进行全学区、全区范围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包括学业质量监测)。2、严禁对4至8年级进行全区范围的学科统考统测;3、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或考查,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4、小学1、2年级可进行期末考查(1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3-5年级期末考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严格执行等第制。初中阶段1、语、数、外可举行期中、期末考;其他学科只进行期末考或考查。2、道法、历史、地理:采用开卷考(或以开卷、闭卷相结合的形式);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学科:应加强动手实验能力考查;信息科技、劳动技术、体育与健身、艺术、音乐、美术学科:只进行操作、应用和实践性的考查。英语被踢出考试,上海成为首个试点上海发布了相关的政策,将全面解决“以分为王”的教育困境,所面向的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这个政策中明确表示要全面减少考试的次数和科目。“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或考查,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和“3-5年级期末考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这两条新政意味着英语正式被踢出了小学期中和期末考试。根据相关消息,上海是我国首个“试点城市”,假如上海市将英语踢出期末考试得当,这个政策就很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谁也不会想到,我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极高,并且十分洋气的直辖市上海,居然会成为首个将英语踢出期末考试的城市。减负新政之后的家长,悲喜交加最近的“双减政策”在家长圈中可谓是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啊。在新政公布之后,家长和孩子们的第一反应会是“喜悦”,毕竟学生们终于有更多的时间好好休息、玩耍了。但是欢呼过后,家长们可又犯愁了。很多人担心“双减政策”下的孩子是不是会跟不上学习进度呀?特别是一些有留学计划的家长更是“愁上加愁”。毕竟在学校里如果得不到优质的英语教学,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留学之路,家长被迫再次“内卷”。特别是正在读我们这篇文章的爸爸妈妈们,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有学英语这方面的需求,关注我们公众号的还是留学家庭居多。那么,你们了解国际学校及留学需要的英语词汇量吗?国际学校及各类留学考试词汇量需求:1.公立高中国际部加试(适用于初升高的学生):40002.TOEFL 托福(适用于部分初升高和申美本的学生):80003.IELST 雅思(适用于部分初升高和申海本的学生):70004. TOEFL Junior(适用于初升高的学生):40005. SSAT:SSAT Elementary Level:4000SSAT Middle Level(适用于5年级升6年级,或6年级升7年级的学生):7000SSAT Upper Level(适用于8年级升9年级,或9年级升10年级的学生):100006. MAP(适用于小升初,初升高的学生):4000-8000(随年纪而定)虽然英语被体制内教育踢出考试,但需要的学生依然需要。学校里学不到英语了,就需要了解一下校外的其他英语学习途径。

83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