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13

cindy5056315
首页 > 英语培训 > 黄帝故里英文表达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非人勿扰的2016

已采纳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Memorial Ceremony to Ancestor in Huang Di's Native Place 官方页面:

黄帝故里英文表达

126 评论(9)

super阿狸

前2878年~前期2768年) 远古时代,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经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以至神农氏,天下为12氏(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庐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庄子·肢箧》)。在西北黄河中上游的河套以南,南北绵延千里的子午岭一带,混居着两个古老的氏族——少典氏和有乔(虫旁,音轿)氏,他们相互通婚,孕育出了炎黄子孙的两位伟大祖先——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 公元前2878年阴历二月初二,黄帝轩辕氏出生于寿丘(今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桥山东南桥沟塔之长寿山),母曰附宝,乔(虫旁)氏女,父曰少典,有熊国君,娶于有乔(虫旁)氏,被封有裹氏。 (台湾轩辕教以为黄帝出生于清明节)? 前2877年(1岁),弱而能言,不到70天就能发出简单的语词,到1岁时,就语言明晰,常提出一些奇特的问题。? 前2876年(2岁),学步,思维敏捷,聪慧过人。? 前2875年(3岁),幼而徇齐,才智周遍,语言表达能力强。? 前2874年(4岁),初学于项先生,授之结绳记事之术。? 前2873年(5岁),初习伏羲卦象“——”、“——”,初识阴阳之理。? 前2872年(6岁),对神农氏以前主要文明成果基本涉列一遍,尤其痴迷伏羲卦象“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前2871年(7岁),学习神农所重64卦,精解卦意——对天地万物现象的记录和规律性的解释。? 前2870年(8岁),长于姬水(今陕西黄陵境内环绕桥山之沮水),因而姓姬。长而敦厚聪敏,善于思辩问题,通过游戏,在玩弄卵石、草棍中,发明了杠杆,以后又用绳子相系,用一块石子在木棍的前后移动,就可以称起不用重量的物什……这一发现,以后被发明为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杆称。? 前2869年(9岁),看人们从山上滚下的木头而发明了车轮,并进而想到,天地阴阳更替,周而复始,不也是车轮一样旋转吧?见一滚动的木头带动纵向搭于其上之木,感而有思,将车轮装于纵木之下,形成最初的“独木车”。? 前2868年(10岁),成而聪明。是年少典逝世,因搏技和发明,袭封君之地,代有裹氏为姬王。知神农之弊。?

294 评论(15)

火星电台666

黄帝是河南新郑人。黄帝, 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后葬于陕西省延安府中部县桥山,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 国语•晋语》及《世本》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都说黄帝是少典之子。《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其国号为“有熊 。绝大多数古代文献记载黄帝故里在有熊(今河南新郑),也有个别观点主张“昆仑说”、“天水说”、黄帝故里---河南新郑“姬水说”和“寿丘说”。后面的几种观点,早已经被学术界一一驳倒。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山东曲阜人孔安国为了提高他家乡的知名度,谎称黄帝生于寿丘,受其误导,西晋学者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附和了一下,当时就有人指出了皇甫谧的错误。孔安国篡改历史严重,其观点也早已经被历代史学家用如山的铁证驳倒,经其染指的书也被称为《伪古文尚书》。从春秋时期起,郑国名相子产就曾带领民众登具茨山祭拜黄帝,战国时期魏国的正史《竹书纪年》对黄帝故里在新郑有明确记载。对于黄帝故里在新郑,历代文献记载很多,新郑的古迹也很多。特别是十几年前发现的“具茨山天书”和“具茨山岩画”等远古时期遗址,进一步肯定了新郑的黄帝故里地位。学术界早已对此达成共识。黄帝故里在河南新郑,这是国内史学界的共识。几乎所有的古代文献都可以佐证,并且有20多处黄帝时期的历史遗迹可以佐证。新郑黄帝故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唯一的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中华第一大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郑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也是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拜祖仪式和历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现场。几乎所有的古代文献都可以证明黄帝故里在新郑。最早的记载是战国《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什么地方?《史记·五帝本纪·解集》说:“谯周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说:“新郑县,汉旧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本郑国之地。”1931年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有熊,黄帝之都,即今河南新郑县。”1986-1993年版《汉语大辞典》说:“有熊,古地名,传说黄帝所建之都。故址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不仅历代史书这样记载,明代至民国年间的《大明一统志》、《大清一志》、《河南通志》、《开封府志》、《新郑县志》都一致记载新郑古为有熊。另外,如碑刻,金代刘文饶的《修德观问道碑记》曰:“郑,古有熊之国,黄帝所都。”明正德十二年《重修太清观志》:“河南新郑,古有熊氏之国也。”以上历代文献、地方志和碑刻,告诉我们,从战国的《竹书纪年》至今,一致记述新郑古代为“有熊”。当代著名史学家李学勤在《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说:“常常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新郑这个地方的传说究竟有多少可信性?我说从文献上来看,新郑作为‘有熊氏之墟’和作为‘少典氏之国’这一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炎帝,又称神农氏、烈山氏、列山氏、厉山氏、连山氏,姓姜,名石年,传说中我国古代黄河流域上游的姜姓部落首领。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少典国君娶一个有蟜氏的女子为妃,名任姒(一说女登)。一日任姒外出游览华阳(在今陕西商县),“有神龙首”(《史记·五帝本纪·正义》),任姒顿觉心动,感而怀孕,生炎帝于厉山石穴之中,故称厉山氏、烈山氏、连山氏;长于姜水(即岐水,今陕西岐山),故以姜为姓;炎帝初生时,人身牛首龙颜,“三辰而能言,五日而能行,七朝而齿具”(《汉书·人表考》),“有圣德,以火德王”(《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故称为炎帝。可见炎帝是现在的陕西省人。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杭州图书馆

359 评论(12)

虫子在睡觉

Huangdi Emperor native place offers a sacrifice to the ancestor to commemorate Sincheng. China

159 评论(14)

列那的小屋

黄帝:河南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英文: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与炎帝、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有《黄帝内经》传世。炎帝:陕西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约四千多年前生于姜水之岸(今陕西宝鸡一带)。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这才有了今天的炎黄子孙。

140 评论(9)

兜兜兜尔

黄帝,中国神话人物,中国历代皇帝多为黄帝设庙祭陵等来取得象征的统治正当性,是中国宗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被称为汉民族的共同祖先,有学者以文献证据认为是始于晚清知识分子的推动下,从中国远古传说的三皇与五帝中脱颖而出,成为汉民族“炎黄子孙”的祖先。[1]“炎黄后裔”、“炎黄子孙”也成为中国人自称的常见说法,而其中的黄帝又比炎帝更常被提及。按今天的观点看,炎帝及黄帝可能均为远古部落联盟共主,根据山海经,炎帝在阪泉之战败给黄帝而后蚩尤纠集炎帝的部属再于涿鹿之战败给黄帝。[2]《史记》中的五帝之首。传黄帝姓公孙,后改为姬姓[3][4],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目录 [隐藏]1 简介 2 关联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链接 [编辑] 简介据《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轩辕之丘”位置尚有争议。相传黄帝出生夏历二月初二。黄帝在涿鹿之战擒杀了蚩尤[5],获得胜利,统一了中原各部落。战后,黄帝率兵进入九黎地区,随即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显现大蚓大蝼,色尚黄,人们说他以土德为帝,故自称为黄帝[6]。早前炎帝与黄帝结盟对抗蚩尤,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后炎帝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共主地位,起兵决战。炎、黄二帝展开阪泉之战,黄帝取得胜利[7]。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据说,黄帝奠定天下后,制定国家的职官制度,如以云为名的中央职官,管宗族事务的称青云,管军事的称缙云,又设置了左右大监,负责监督天下诸部落。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被任命为治民的大臣。他又经常封祭山川鬼神[8]。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历法。他定期巡视各地,了解人民生活情况,因此深得人民的爱戴。此外,黄帝当共主的时候,去古未远,人民生活简陋朴素,故黄帝教人民生火做饭,吃熟食,又创制纺织技术,用以制作衣服冠冕,御寒护体。他又命大臣负责不同的技术创造,如羲和与常仪分别负责观测太阳和月亮,臾区观测行星,伶伦创制律吕,大挠创立甲子,隶首发明算数,容成综合以上六术,制作乐律和律历。黄帝还让伶伦和垂制造乐器磬和钟,沮诵和仓颉造字,史皇作图,雍父造舂和杵臼,夷牟造矢,挥造弓,共鼓和货狄作舟。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9],她教人民养蚕缧丝,织出丝绸做衣裳,故有“先蚕”的称号,次妃名嫫母,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敬重。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10]。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相传黄帝亦通晓医术,中医《黄帝内经》是以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问题的问答体裁编著的,分成《素问》与《灵枢》二部。但实际上可能是后人假托黄帝之名的作品。黄帝崩,葬桥山(关于桥山的所在地历来有所争议,现今学术界较认可的说法是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温泉屯乡里虎沟村西南之桥山,其上直至后唐仍有黄帝庙并享有祭祀,直至辽统治中国北方后,从此断祀)。而陕西黄帝陵则为一衣冠冢,因为长期处于中原汉族统治区域,因此,自秦统一中国后,历朝历代每岁祭奠黄帝陵延续不断,被称为“天下第一陵”。但实际上,黄帝陵只属一个衣棺冢,黄帝陵前碑亦有表明此事情,另外,根据文献记载,黄帝离开之时有彩云飞天,并乘搭彩云离开。后世对黄帝的神化是逐渐进行的。《庄子》中提到黄帝得道成仙;《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仙登于天”;《列仙传》中的黄帝还能够驱使群仙。黄帝在道教中被尊为道家开创者之一,有特殊的地位。黄帝被尊奉为“中华始祖”。柳翼谋评论黄帝时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时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时,其历年虽无确数,以意度之,最少当亦不下数千年。故合而观其制作,则惊古圣之多;分而按其时期,则见初民之陋。牺、农之时,虽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诸物,其生活之单简可想。至黄帝时,诸圣勃兴,而宫室、衣裳、舟车、弓矢、文书、图画、律历、算数始并作焉。故洪水以前,实以黄帝时为最盛之时。”黄帝和炎帝时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而他们都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国人(包括一些海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每年中国官方在黄帝故里河南新郑举行国家级拜祖大典,同时陕西黄帝陵也举行祭祀活动。

32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