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2

jennyzhao701
首页 > 英语培训 > 5年级英语作业设计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密果儿Fiona

已采纳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在经过四年的英语学习以后,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已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习惯。儿童的特性使得他们活泼好动,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知识的欲望很强烈,并且有着很强的表现欲。作为老师应采用新颖活泼有趣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保持并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他们还不能够很好的控制情绪,集中注意力,因此就需要老师们在活动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知识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以及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运用导入,呈现、操练、交际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特别针对于孩子们的英语读写能力,作为老师更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引导孩子们打好扎实有效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目标如下: 1.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2.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 能按三会与四会的要求掌握所学词语。 4.能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5.能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6.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和录音材料。 7.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8.能演唱已学的英语歌曲,能诵读已学过的英语歌谣。三、教学内容分析及知识点梳理 本册教材共包括六个单元,其中五个单元的新授课,一个单元的复习课。本册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八个特点: 1、强调语言运用 教材体现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层层紧扣,体会了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从而为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能力培养 教材在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上都贯穿“学会学习”的主题,学生用书的设计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如:Ask and Find Out /Talk Together /Touch and Say等活动.同时在教材中还特别设计学习评价的栏目,如:Self-assessment/Reflection,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有效地增进孩子们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利于孩子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3.突出兴趣激发 教材在内容、形式 、方法、 插图及设计等方面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宗旨。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需求,如日常梦境,学校、家庭、运动、数字、时间、身高等。语言材料真实,简单易学,同时,突出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教学形式多样化,其中包括故事,对话、歌谣、歌曲、游戏、任务、绘画、剪贴等,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学习语言。本套教材全部采用卡通式插图,色彩鲜艳,图文并茂,设计精美。 4、重视双向交流 教材重视双向交流和中西文化的介绍。根据年龄特点选编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5.融合学科内容 教材重视在学习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的兼容并储,精选学生需要了解的,感兴趣的,易学会的有普及价值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 6.重视灵活扩展考虑到学校差异,教师差异和学生个别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在教材安排中具有的一定的灵活性. 7.提供多媒体的配套材料 教材是一套以学生用书为核心,集文字,音响为一体的多种媒体的教材. 知识点梳理: 一般过去时,部分常规动词的过去式,序数词,日期,比较级 四、教改主攻方向及教研课安排 1、根据各单元的课题,结合知识点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将课题与情景结合起来,达到语言的实用交际功效。 2、 上好导言课。借此机会熟悉学生的喜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 在会话教学中,融会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之中,让学生在表演中练,在交际活动中用。 4、 发展语言的创造性表演,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鼓励学生灵活组合,扩展会话。 5、 融词汇于会话中,力求做到在旧语言中学新词,用旧词练习新语言。 6、 充分发挥TPR活动的优势,让儿童在听听做做的活动中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从对各指令的反映中自然习得语言。 7、 将歌曲与歌谣教学灵活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以营造英语学习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巩固语言知识。 8、 做好过程性评价,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激励学生不断看到成绩,取得进步。 9、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寻求小学英语教学的最佳途径,多听英语课,每期至少上一节英语教改课,积极参与组上的英语教研课学习交流,并计划在第四周星期五早上第一节在二年级五班上教研课。 五、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措施 1、放慢教学进度,指导督促孩子们做好课前预习以及复习。 2、家庭作业的布置做到少而精、注重作业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3、注重课堂学习的质量和功效。 4、不私下征订学习资料。

5年级英语作业设计

254 评论(10)

侠女游浆糊

作业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是反映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一面镜子。然而,提到作业,大多数学生都会感到厌烦,部分学生作业不认真或是不能及时完成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老师们对此深恶痛绝却又手足无措,这样的问题同样困扰着我。大多数老师都会将这种问题的出现归结于学生的懒惰或是家长的不负责。试想一下,新教材内容新颖活泼,然而老师们布置的作业却依旧是死板的。英语课内、外作业仍然大多以抄、读、背为主,作业形式和模式过于单一,作业的设计缺乏个性和针对性,对学生来说非但不能有效发展其思维,更是成为一种负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作为作业的布置者,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一个深刻的反思:设计怎样的作业,能促使学生主动且高效地完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唯有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设计个性化的作业,使得学生愿做并乐做。在小学教学设计这本杂志上,读到苏州市学府实验小学曹国平老师对小学英语作业的个性化设计的观点,他认为教师应该设计操作型、实践型和融合型的作业,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一、设计操作型作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所谓操作型作业就是通过动手制作来检测学生掌握应用语言的能力。操作型作业是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而设置的,是以操作为核心,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来学习语言。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某一项任务,通过动手、动脑或通过小组集体活动来完成的。如:制作畅想画、制作英语小报、制作贺卡和标签等。以新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4 See the doctor为例,我们在布置第一课时的作业时,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巩固Story time板块的对话,习惯于让学生抄课文或重要短语。在新授时,老师们都能想到利用病例卡,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梳理课文,课后何不借着学生对医生职业强烈的好奇和兴趣,继续让学生以填写病历卡的形式来完成对课文的回顾和巩固?看似与课堂重复的操作,但课堂中的时间毕竟有限,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医生的角色,设计和填写Su Hai、Mike的病情以及医生给出的建议,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更深刻地复现和记忆了课文内容,满足了每位学生的表现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6B Project1 Being a good student,依照教材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书后99页的空白纸上设计海报的基础上再用文字对这一主题进行表达,这项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验,同时还反馈了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会始终去思考和辨别好习惯、坏习惯,在脱离课本时,也更容易自发出更多观点和看法,对于a good student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性,老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项作业,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展其能,既降低了作业难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二、设计实践类作业,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一贯以来,老师们习惯于布置笔头作业,认为动笔写才是最有失效的。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误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写固然重要,但会说、能表达、善交流更重要。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尤其是低年级,以课文对话教学为主,类似问答、采访以及小调查类的巩固活动设计不在少数,这正是在引导我们教师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体现的是英语的实践型和实用性。因此,布置此性质的作业,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应用语言。3B Unit4 Where’s the bird? 重难点为特殊疑问句Where’s/ Where are …?及用表示方位的介词进行回答。四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各种表示各种方位的介词,难点不在于介词的拼写上,而是在于学生对它们的理解记忆方面,若不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生生问答的操练,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同桌合作,用Where’s/ Where are …?句型对教室内物品的方位或是同学文具的摆放位置进行问答并进行记录,并鼓励学生多问多答,评选出“问答小达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设计融合型作业,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对于这一点,曹老师提到,作业布置可以于美术学科、音乐学科相融合,将绘画、英语歌曲以及节奏性强的韵律小诗和语言相结合,结合视听,有助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进行歌曲改编,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故事搭配更详细的插图。仍以Where’s the bird?为例,在Song time 部分,教材中提供的歌词为Where,where, where’s the bird?Where are her friends?The little bird and all her friends,they are in the tree.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起到示范的作用,先对歌曲进行改编:Where, where, where’s the rubber?Where are the pens?It’s on the pencil case,And they’re under the book.课堂上,优等生能当堂完成任务,后进生则会觉得困难。但我们的教学应该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课上不能实现,课后仍可以补缺。将其作为作业布置给每个人,既可以逐渐增强这项活动在课堂上的实效性,提高参与度,更以新颖的形式帮助学生主动高效地巩固了语言知识。作业是反映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一面镜子,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合理布置每一次作业,从而使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

114 评论(10)

我大旗网

一直以来,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形式单调乏味。抄写和背诵几乎成了一成不变的作业,内容枯燥,多数以巩固语言知识点为主要目的,很少注重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这样就不能够针对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缺乏针对性,因而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布置英语课外作业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途径行之有效。 一、数量上要做到“少而精” 虽说“有量变才有质变”,但这个量是指适量,不是大量,更不是过量。过量的作业只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他们失去原有的兴趣。过量的作业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会使他们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这与教师布置作业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注意量的控制。还要注意精选题目,选择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题目,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点,要让学生主动而又有兴趣地去完成作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真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笔者一贯以来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一般都能在20分钟内完成。 二、内容上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人的先天禀赋都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其素质发展的特点、水平和潜力也有所不同。不同学生的理解、认知、掌握能力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学习能力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英语作业的模式、难度不能搞“一刀切”,作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当然,这样做会给老师的工作增加额外的负担。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不可能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指导的。有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把他们划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然后根据不同的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例如,针对英语水平差的学生,老师可以叫他们熟读本节课的单词、短语、句型,并抄写等;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老师可以要求他们能用本节课所学的单词、短语、句型去完成句子;而对于水平优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正确运用单词、短语、句型去写句子,而且最好能写出长句。有差异地布置作业,首要目标是要将学生的薄弱环节提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让他们对英语学习长期保持兴趣。而对于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老师要擦亮眼睛,要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并有所突破,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展。 三、形式上要“多样性”,尽量贴近生活 有目共睹,目前,大多数老师为了应付学校的教学常规检查,为了批改时省时、省力,一般都布置一些机械式的作业。如,抄写单词、背诵句子、背诵课文、完成课本上或练习册上的习题等。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误以为他们只是在完成一种任务,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科学、有效的课外作业设计要让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体验英语,并把从课本上学到的英语知识恰当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学习了一些关于公共标志的英语词组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节假日在公共场所找一找生活中的警示标语,记录下来后与同学一起交流、分享。如No Smoking,No Photos 等等。还有,让学生留意一些服务机构的英语名称。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 等等。告诉学生:留意处处是学问。让学生意识到其实英语离我们并不遥远,身边到处有英语的影子,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把看到的东西、听到的话语,尽可能用英语说出来,不会说的就记下来,回去后就查查字典。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英语水平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对于高中生来说,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到社会上进行某一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如,在学完了高中英语模块3“关于车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之后,笔者就布置学生去当地调查一下近几年来私家车的数量、交通情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当地政府的态度及行为等。调查完后,根据数据制成表格,并根据表格写一份调查报告,时间是两星期。当时学生表现得很兴奋,他们自觉地三五个人组成若干个小组,各组员分工合作,协调完成任务,他们的表现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之外。 两星期后,每个小组都交上了一份凝聚了所有组员的努力和心血的调查报告。表格上各数据都非常具体,并附有调查的对象等。有的小组表现得更出色,把表格制成了柱状图,令人一目了然。调查报告的写法尽可能运用了以前学过的有关短语、句型。如: According to the chart / The chart shows that / In the past ten years / In conclusion / The government has taken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use of private cars . 等等。 四、对作业的评价要做到“鼓励为上” 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作业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有的老师一味采用单调的批阅方式,如,打钩、打叉或“A”“B”的形式等等。这样,学生就不能在作业中和老师有情感上的交流,让学生感觉很生硬,学生甚至会忽略老师的批改结果。以上这些“雷区”都使英语作业效率低下,甚至是根本没有效率。针对这些情况,笔者有以下体会:(1)老师应及时批阅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2)针对作业上监督不足的问题,建议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年级组或科代表、小组长的力量分层,抽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监督和管理。(3)教师的评语也不能总是相同,应该采用更加人性化、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评语。(4)教师批改作业时,除了给出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应该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如 :“Good / Great / Excellent ”等肯定性的评价语。对表现暂时不太理想的学生,老师要真诚而委婉地给予“ Not bad / Work hard next time / Come on ”等。在使用这些常见的鼓励性的评语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插入一些简笔画,如:笑脸,大拇指、红色的五角星等形象性激励评价,从而给他们信心,争取下一次的进步。杜绝使用一些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评价语。(5)教师还可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薄弱环节和学习方法的辅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了相对宽松的作业评价标准,学生也就能用比较自然的态度去完成英语作业。在这种状态下,作业已经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他们展现个人才华的小舞台,学生会在这个小舞台上乐此不疲。 五、各科老师要互相协调 每一天都有不同科目的课程,而每一科的老师都会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这样,在布置作业时,各科教师最好互相协调,不要只考虑本学科的作业量而不考虑其他学科的作业量。如果教师争先恐后地增加作业量,学生要完成的作业总量就很难控制了。各位任课教师应该把作业量控制在半小时左右,这样,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就能控制在三小时以内了,学生还能留出一点儿时间自行预习、复习。各学科的老师如果难以把握作业总量,可以请班主任来沟通、协调。每位任课教师把当天要布置的作业告诉班主任,由班主任汇总,并且在每天傍晚放学前统一布置给学生,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各任课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量了,不过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另外,为了更好地督促各科教师控制好作业的数量,学校也应该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做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如果发现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过长,学校就要认真调查,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总之,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策划者,要坚持做到课外作业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和课堂,从学生的需求、目的、兴趣出发,选准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调动到最佳状态,让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8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