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豆丁
9.“典籍里的中国”《尚书》 1900年,在中国敦煌莫高窟的千年藏经阁中发现了《尚书》。《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也是文化元典。记录第一次统一音律、度量衡等。孔子晚年编撰。 典:标准、规范。读《书》的好处: 知先贤治政之本; 知朝代兴废之由; 知个人修身之要。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 尧舜禹,上古德政,鼎定九州; 夏商周,名望兴替,礼德治邦。民本思想: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8.“典籍里的中国”《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所著,开纪传体先河共130篇。 《本纪》12 《表》10 《书》8 《世家》30 《列传》70《史记》的开篇《五帝本纪》,记录的是黄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公孙轩辕,是华夏的道德楷模,人格典范;也是华夏的人文始祖。黄帝善战,炎帝善耕,炎黄联盟(合体)。正史:家国青史,国家主修。《24史》,《史记》位列第一。 前四史:《太史公书》、《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青史:可以资政,可以育人;人人可读,人人应读。 鲁迅:欲知大道,必读史。读历史者,不可不读《史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遇李陵之祸(李广之孙)遭腐刑,写《史记》; 周文王被拘禁时推演《周易》; 孔子在窘困之时编著《春秋》; 屈原被放逐赋《离骚》; 左丘双目失明做《国语》; 孙膑被残害剜去髌骨写出《孙膑兵法》; 《诗》300篇多数是圣贤的发愤而作。一箱《史记》,头一昏早买回了家,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开看。 曾国藩进京考试落榜,回家借路费100两,结果路上买了《史记》。回家每日圈读十页,第二年考中进士。所以我认为《史记》对读书人来说是个吉祥物。 7.“典籍里的中国”《论语》《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弟子的言行,1万六千字。 论:编纂。语:谈,说。 读《论语》知道如何为学、为人、为政。 《论语》的核心是“仁”。仁就得人,做人要有仁德。仁即二人,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55岁带着理想出发,周游列国14年。1)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做到推己及人。 2)耳顺——好话坏话听在耳中,可内心十分平静。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松柏:指在逆境中意志坚定,坚持操守的人。 4)读《论语》就是跟孔子学习。仁者爱人,以德立人;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思想。 5)子路:(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朝闻道,夕死可矣。 6)做学问应与时偕行。 7)学《论语》如何做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何为社会做更多贡献。在《论语》中吸取心灵的力量,悟得生命的智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孔子的三个爱生:子贡(富而好礼),颜回(贫而乐道),子路(护卫孔子40年)。 9)孔子穷困的时候激励自己: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做好一件事,事前的准备很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 你会向老师求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的学生会。 身在千里之外你会做梦都想你的老师吗? 孔子的学生会。 子贡问夫子(4问) 1.夫子求什么? 人人学为君子,实现天下归仁,以求天下大同。 2.如何学为君子? 君子当以大道为志向,以德行为根基,以仁爱为依托,以六艺为修身。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何为仁? 爱人,孝悌,忠恕,博施众济。 4.何为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6.“典籍里的中国”《孙子兵法》孙子,孙武田姓,被赐姓“孙”,字长卿,出生于齐国军事世家,是兵家之圣。20岁写完《孙子兵法》,用一生来完善这本军事巨著、兵学重典,是百代谈话兵之祖,6000字,13篇。 伍员,字子胥,楚国人。孙武的好朋友兼兄弟。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的军事哲学思想:慎战、不战。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重战、慎战、安国全军。 1)中华民族不好战但知兵;知兵但不好战。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2)止戈为武,打仗就是为了希望过上太平日子,战争是获取和平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3)外事和兵事都是保护国家利益的手段,能用外事解决的问题,不用兵事。 4)兵法之道应遵仁道。以人为本,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5)孙武和伍子胥在吴国兴令城郭、广积余粮、充实仓廪、充实兵库(甲坚盾固矛利),用六年养兵蓄锐的战略定力赢得了柏举之战。吴王不愿意休养生息,孙武归隐吴国山林。 6)曹操给《孙子兵法》注释,宋刻本《十一家注孙子》 《道德经》5千多字,《孙子兵法》6千字,就是看不懂,不然真想读。[呲牙] 5.“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游记》 徐弘祖, 号霞客,明朝江阴。徐家布,赛丝绸,夏天透凉,冬天暖。徐家织布买布。 外出游历,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长江溯源——金沙江。九嶷山又叫苍梧山。徐霞客30年行走于山水之间。徐母过世后万里遐征,长江溯源,三年有余。 三江源是黄河、澜沧江、长江的源头。 黄山的莲花峰,是最高峰。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脚下有根。 徐霞客游历回家会将一路的见闻讲给母亲听。徐母寿元81。湖北荆门郭店楚简。 4.“典籍里的中国” 《道德经》中国哲学开山之作——老子的《道德经》 中国哲学鼻祖——老子 叔本华: 《道德经》是关于理性的学说。 老子:宇宙的本源是“道”。老子成功悟道与水有关系,以水悟道。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问;探索宇宙和万物的本源和普遍的法则;探讨人和世界的关系,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哲人究天地万物之法则。 道法自然——“道”遵循天地万物的活动与法则。生生不息的天地大道。 日出而落,日落而息。——遵循自然节奏的生活。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过这个度,就会造成破坏,生态失衡。 善上若水——柔韧是有力量的。学习水滋润万物的美德。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对万物的福泽就像“水”。柔韧胜刚强,拥有如水一般的性格底色。 天,福泽万物;地,成就万物;人,生发万物。 只有读不完的书,没有不会走的人;典籍如灯照亮世人,每天的积累都是向悟道迈进。 悟道求学的路上,李耳与祁清、悉达多与乔文达,是挚友也是学伴。 尹喜:紫气东来(大人物要过关)。 守藏室之史,国家图书馆的馆长。 李耳的老师——商容先生:保护天真(问题先生——有提问才有答案。)所有的哲人都是从提问开始。 “海”是最广大的水,最聪明的水,守在最低处,所以长得最大。 鱼头冲着老人3.“典籍里的中国” 《周易》《易》的精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道本源:敬天爱人。 稻盛和夫将“敬天爱人”视为他的人生哲学。《易经》与《易传》,经传结合成为《周易》。 《周易》是一画开天地,画出大道至简;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华元典。孔子(杏坛讲学):加我数年,50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读“易”就是要通晓世间的大道真理。 韦编三绝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传》,说孔子晚年非常喜欢读“易”。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易”。《易经》是中国人感知世界,总结思想成果,指导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准则。知行合一的大道——“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是行的头脑,行是知的落实;真知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真知的达成。 知行合一——学到道理,就想去检验,推究事物的道理。曾子曰:“传不习乎!”(将夫子的话记下来,进行实践应用。) 孔子的弟子记录老师的话有了《论语》 王阳明的弟子记录老师的话有了《传习录》圣贤——能够领悟天道的人,是按天道行事,能够为百姓谋福的人。 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人,为天下人谋福。王阳明学做圣贤,并求文武双全。高清视频,正如撒贝宁说,四百年后的读书人遇到王阳明——挺爽!爽里各爽~ 《本草纲目》192万字,编写30年,校勘10年。身如逆流船, 心比铁石坚。 忘父全儿志, 至死不怕难。 ——李时珍格物——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大医精诚——待病人,皆如至亲之想。旋花汤(脚夫):补捞损,益精气。
雨虹阳光
chine是法语,是中国的意思。
出现场景:
按《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为汉语、法语、俄语、英语和西班牙语(1973年阿拉伯语也成为其官方语言)。 工作语言为英语和法语(1948年西班牙语、1968年俄语、1973年汉语和阿拉伯语也成为其工作语言)。所以,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经常见到用法语“Chine”表示。如果是在英语国家开会,中国则是CHINA,如果是非英语国家开会,中国就是CHINE。
扩展资料:
说起祖国的他称,也就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最为人熟悉的应该就是英语中的China了。各种《英汉词典》里的解释基本都是:China,名词,中国;形容词,中国的,中国产的。而各种《汉英词典》里的解释大体都是:中国,China。
除了英语中的China 外,其他多种西方语言中,也都有类似的称呼,如清末著名外交家薛福成在他的《出使日记》中就说(括注为笔者所加):“欧洲各国,其称中国之名,英曰采依纳(China),法曰细纳(Chine),义(意)曰期纳(Cina),德曰赫依纳(China),腊丁(拉丁)之名则曰西奈(Cinae)。”现在的学者们则认为,这个系统的称呼,最早见于古印度的梵文,最早的拼法是Cina,其他的拼法都是从Cina衍生出来的。
qq496257996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本书是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专业选修课教材。全书共二十四讲,按历史顺序安排选材,内容涵盖中国文化史中的上古神话、先秦诸子、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剧散曲、明清小说、文人书信等各个方面,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国内第一部全面训练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教材。《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结合题材和体裁特点,以“专题概说”、“经典英译”和“翻译练习”三部分组织每一讲的翻译教学,结构清晰明了。
戴小卓269500767
《典籍里的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推出的文化类节目 ,包含《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和《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由撒贝宁担任当代读书人,王嘉宁担任节目主持人,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 。
节目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
链接:
《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讲述从典籍出发的中华文明史。节目依托典籍的文化IP,另辟蹊径捕捉典籍中的亮点,把“珍珠”串联成文化之链,构建成深刻全面且有洞见的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对中华文明脉络进行梳理。节目设立“历史空间”、“现实空间”两大舞台创新节目形态,在历史空间中采用影视化拍摄手法,对典籍的故事进行可视化呈现 。节目邀请知名导演担当影视指导,口碑佳实力派的影视嘉宾进行故事演绎,结合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舞台技术,展现千年历史中经典书籍的诞生源起和流转传承。节目针对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度开发,设计网络衍生综艺、短视频、新媒体互动产品等多种内容产品,实现大小屏联动的“叠加刷屏”。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