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1

  • 浏览数

    97

hellosnow.
首页 > 英语培训 > 取消英语的看法

1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霸气甫爷

已采纳

认可这一点,因为英语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被用到的次数非常有限。

取消英语的看法

123 评论(8)

人艰不拆XP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不能取消英语的,因为英语对于中国走向国际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人都说英语。

338 评论(12)

骆驼非洲

我觉得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因为现在英语的使用范围并不是特别的大,以前各行各业顶尖人才都是需要英语流畅的,以便学习、接触、接轨最新技术和信息,但未来,顶尖的技术也会慢慢有很多中文记录,所以英语不是必须学习的。

348 评论(14)

私人发艺工匠

支持态度。要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对高考改革探索之路有足够的了解,探寻高考英语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掌握相关政策的主要动因,如此才能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变化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一、信义路高考英语科目改革的内容

(一)国家政策文件的依据

2010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列为本阶段的重要发展任务之一,并明确指出要“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将“有的科目”的提法具体到英语科目,明确指出要“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

201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13)。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更详细的行动方针,要求“改革考试科目设置……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4)。文件同时指出要“开展改革试点”,并明确要求“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4)。

(二)地方性政策文件对比

2014年9月19日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发布了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细化落实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的有关要求。2017年起,上海市将执行新的高考方案,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除6月外另一次安排在每年1月;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

文件还特别指出,“深化外语考试改革。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建设外语标准化考试题库和标准化考场。外语考试要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标准化考试积累经验”(上海市人民政府2014)。

二、影响高考英语科目指定的核心因素

影响新一轮高考英语科目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我国政治、经济环境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对汉语言文化纯洁性的担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要求,以及政策转移和国际政策网络的影响。

(一)政治、经济环境及国际地位的提升

大力发展英语教育的举措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并在2001年达到顶峰。当年教育部要求全国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必修课程。这一举措背后有着现代化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动因。当时中国正处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关键时期。

之后,学习外语的热情逐渐淡化,大力推广英语教育的需求也开始减弱。以往“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学习英语”的提法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文化自信”、“文化复兴”、“中国梦”等强调中国文化本体性的新话语,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参与越来越广泛。中国崛起直接激发了国际上的汉语热潮,各国汉语学习人数不断增加。1991年,汉语水平考试(HSK)首次在中国大陆以外设置考点。

(二)对汉语言文化纯洁性的担忧

与“英语危害汉语论”相应的,是“国学热”的兴起。近年来“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热播就可见一斑。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制定了完整的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阶段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思想和实施细则。《纲要》强调了传统文化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

(三)提高教学质量要求的动因

虽然提高教学质量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否能够在实施中取得预期效果还要看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如2001年教育部规定全国小学从三年级起设英语必修课。这一政策的制定,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以外,一个重要动因是决策者认为越早开始学习外语越能学得好。

(四)政策转移和国际政策网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教育政策出现教育政策领域的“国际模型”(Guthrie&Pierce1990),国际教育政策趋同的一个原因是“政策转移”,把曾经用于一时一地的政策、规章、制度等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用于另一时或另一地的政策制定中。然而,政策转移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转移而来的政策似乎难以发挥其原始效果,且许多政策转移从根本上就是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换言之,真正得到转移的并非政策本身,而是政策话语。决策者把政策从外国介绍到本国,大多数时候并非期待外国政策在本国开花结果,而是利用外国政策话语来解释他们原本就计划在本国实施的政策的合法性。

总之,新一轮高考英语科目改革具有历史延续性,最重要的改革方向是实施社会化考试,以推动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新一轮高考改革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包括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整体状况和国际地位的改变、对汉语纯粹性和中国文化身份危机的担忧、对提升教学质量的要求以及政策转移和国际政策网络的影响等。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又反映了长期存在的教育教学要求,既有创新性,又有延续性,体现出决策者在外语教育、国家文化身份等问题上的立场。高考英语政策是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解其政策决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应在政策实施后加强对实施效果的评估,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360 评论(10)

wwddllhhppqq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因为现在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了,所以可以更多的重视一下语文科目,而英语科目因为在生活中有一些人确实是用不到,所以对于英语考试,我觉得应该适当的减减少分值,不过在我国留学或者是生活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而且还有很多人都会去国外旅游,所以英语不需要取消。

199 评论(15)

自由自在的GUCCI

我认为不应该取消英语考试。英语考试存在自然有他的理由。很多企业对员工的英语要求很高的。

242 评论(13)

傻傻的双子

对于高考取消英语,这一生,我觉得适合会情侣的,毕竟我们中国人的中文水平中文的文化要求应该是最根本的在生活中对英语的重要性不能高于中文,何况生活中大埔还是中文交流为主。英文只是在一些商务活动中大量被修,但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去为了考试学英文,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208 评论(12)

熊猫家的小姐

中央委员会委员许进先生这样说: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内,英语以及一些其他的外语课程,不应该与我们的语文跟数学成为同等的主课,而且建议不再将英语设为高考必考科目。这句话引起了很大的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许进就明确提出废除英语高考,他的话迎合了许多人的心声,但是,有赞同必定有反对。取消英语高考动了许多英语好的人的蛋糕,他们据理力争,列出学习英语的种种好处。英语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很绝望的存在,虽然数学也不被上大多数人喜欢,但还是最起码还能看懂,但是英语确确实实看不懂。但是我国的教育依旧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并不能很好地针对于每一个学生,作出一个特定的教育方式。所以在还没取消的时候,我们也要尽力地去帮助孩子学好英语。

有的辛辛苦苦学了几十年的英语,该记得都记得该背的都背了,等到真正工作时,却发现工作跟英语八杠子打不到一起,白白浪费扩展能力的时间。英语像魔鬼一样,紧紧缠着中国学生,无论将来要做什么工作,也不管将来的工作需不需要用到英语,都要学都要考,强迫似的制度和病态似的看重,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许多英语不行其他方面却极为优异的人才。当然,学习英语是有很多好处的:第一点,英语是语言类学科,学习英语有利于左脑思考,学生学习英语打开左脑,才更有机会更有基础的学习其他语言,也能更快上手艺术类的专业。第二点,英语是人的活字招牌。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不断扩大,外贸公司,外企员工也会越来越多,要求更会越来越高。英语对中国发展十分重要,它是衡量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准之一,发展英语看重英语,中国会有更美好的未来,更宏大的展图。

316 评论(12)

不服沙拉

个人非常赞同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

一、英语从恢复高考就一直占据着主科的地位

改革开放之初,要学习别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把英语设为主科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的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确实走在我们前面,我们要学习它,就要通晓英语,才能掌握他们的先进技术,引进来钻研和为我所用,这个时候的英语是堪为大用的,把它放在主科的位置上,就是要在一段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英语专业的人才,为我国所用,为建设四个现代化添砖加瓦。

二、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并不是不需要英语

个人认为,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并不是不需要英语。而是要把它降为副科,继续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只是在形式上和方式上进行一些政策和策略上的调整。比如:在学生的英语教学上,不要在幼儿园就要让幼儿去学英语,幼儿还在呀呀学语阶段,首先要学的是母语汉语,让孩子在心智上知道我们的根是什么。只有上到小学三年级以后才开始设立英语课,使孩子有分辨语言的能力。比如在学位评定和职称评定上,不把英语作为一票否决的评定标准,只考核学生和科技人员的英语阅读能力。

三、英语作为主科占据学习大部分时间

英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背诵,英语不需要太多技巧性的方法,记住了单词,介词短语,固定搭配,句型结构就可以打高分,而语文光记住生字词句型结构还远远不够,语文涉及到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等等另外还有古汉语的学习和理解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和培养的。英语作为主科自然就剥离了大部分时间。导致语文学习和阅读时间大量被压缩,所以最后结果就是语文成了大部分学生最弱势的学科。真悲哀,自己的母语居然成为了是最弱势的学科。一个外来语种毕业后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没有实际用途的学科却成了考试中拉开差距的优势学科。

综合上述,我是很赞同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

358 评论(12)

a淡淡小雨

逐渐取消英语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就是让英语的地位适当下降,以前我们要拼命学这个东西,因为在国际交往过程中我们要说英语。

202 评论(11)

jessica0930

第一,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据调查,英语在后续生活中使用率非常低,但是学习英语缺需要耗费很多心力,这无疑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第二,彰显教育公平。众所周知,相比其他课程,英语教学的要求较高,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发达地区比不发达地区好。第三、减轻学生负担的有力举措。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兴趣爱好。

9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