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39

萨瓦底卡Fs
首页 > 英语培训 > 石川啄木英文名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张家阿婆

已采纳

查得很辛苦的!周作人(1885~1967)简介[编辑本段]光绪十年(甲申)腊月初一(1885年1月16日)生于浙江绍兴。鲁迅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寿,又名奎缓,字星杓,自号启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1903年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改名为周作人,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06年7月到日本攻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此间与羽太信子(1888-1962)结婚。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辛亥革命后,任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视学、绍兴县教育会会长、省立五中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1927年4月李大钊被杀害,曾保护李大钊之子李葆华避居自家一个月之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职。49年以后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译有《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冲击,曾被红卫兵无耻粗暴对待,于1967年5月6日去世。其主要著作书目[编辑本段][创作书目][编辑本段]孤儿记(文言小说) 1906年6月,小说林社自己的天地(散文集) 1923年9月,北京晨报社泽泻集(散文集) 1925年月12月,北京,北新书局谈龙集(文艺杂论集) 1927年12月,上海,开明书店谈虎集(上下集)(杂文集) 1928年月1月,上海,北新书局永日集(散文集) 1929年5月,上海,北新书局过去的生命(诗集) 1929年11月,上海,北新书局看云集(散文集) 1932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知堂文集(散文集) 1933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周作人书信(书信集) 1933年7月,上海,青光书店苦雨斋序跋文(序跋集) 1934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夜读抄(散文集) 1934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苦茶随笔(散文集) 1935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苦竹杂记(散文集) 1936年2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风雨谈(散文集) 1936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瓜豆集(散文集) 1937年3月,上海,宇宙风社秉烛谈(散文集) 1940年2月,上海,北新书局药堂语录(散文集) 1941年5月,天津庸报社药味集(散文集) 1942年3月,北京,新民印书馆药堂杂文(散文集) 1944年1月,北京,新民印书馆书房一角(散文集) 1944年5月,北京,新民印书馆秉烛后谈(散文集) 1944年9月,北京,新民印书馆苦口甘口(散文集) 1944年11月,上海,太平书局立春以前(散文集) 1945年8月,上海,太平书局鲁迅的故事 1953年,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1954年,上海出版公司鲁迅的青年时代 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过去的工作(散文集) 1959年,香港,新地出版社知堂乙酉文编(散文集) 1961年,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儿童杂事诗(诗集) 1973年,香港,崇文书店知堂回想录(散文集) 1972年,香港,三育图书公司[翻译书目][编辑本段]玉虫缘(小说) 美国爱伦坡著,1905年,翔鸾出版社红星佚史(小说) 英国哈葛德.安特路朗著,与鲁迅合译,1907年,商务印书馆域外小说集(一、二集) 与鲁迅合纂译,1909年,日本东京,神田印刷所炭画(小说) 波兰显克微支著,1914年,北京,文明书局黄蔷薇(诗歌小品集) 希腊等到国作品,1925年,北京,新潮社希腊拟曲 希腊海罗达斯.谛阿克多斯著,1934年,商务印书馆俄罗斯民间故事片 英国培恩编译,1952年,香港,大公书局阿里斯托芬喜剧集 与罗念生合译,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希腊的神与英雄 英国H.D.劳斯著,1950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希腊女诗人萨波斯湾 摘译英Arther Weigail著《萨福传》,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乌克兰民间故事片 1953年,香港,大公书局浮世澡堂皇 日本式亭三马著,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日本狂言选 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欧里庇德斯悲剧集(1-3集) 希腊古典文学,与他人合译,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石川啄木诗歌 日本,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古事记 日本安万侣著,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平社物语(历史演义小说),与申非合译,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日本古代随笔 枕草子,日本清少纳言著,1988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浮世理发馆 日本式亭三马著,1989年11月与浮世澡堂合为一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卢奇安对话集 希腊古典文学,1965年脱稿,1991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王尔德的《安乐王子》(即《快乐王子》)。收集在《域外小说集》。

石川啄木英文名

203 评论(12)

晴猫猫天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之二弟。 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赴日本留学,开始学建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11年回国,曾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浙江第五中学教员。1917年到北京,先后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编纂员、文科教授,兼任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1920年底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1921年后写了许多针砭时弊、批判封建文化的散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后任日伪政权的国府委员等职,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监禁在南京。新中国诞生后,家居从事翻译与写作。 周作人的早期散文有《苦茶随笔》、《苦竹杂记》和《风雨谈》等专集。自选的文集有《知堂文集》。

142 评论(13)

zhenghan116

周作人(1885~1967)简介[编辑本段] 光绪十年(甲申)腊月初一(1885年1月16日)生于浙江绍兴。鲁迅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寿,又名奎缓,字星杓,自号启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 1903年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改名为周作人,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06年7月到日本攻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此间与羽太信子(1888-1962)结婚。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辛亥革命后,任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视学、绍兴县教育会会长、省立五中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 1927年4月李大钊被杀害,曾保护李大钊之子李葆华避居自家一个月之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职。49年以后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译有《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冲击,曾被红卫兵无耻粗暴对待,于1967年5月6日去世。其主要著作书目[编辑本段][创作书目][编辑本段]孤儿记(文言小说) 1906年6月,小说林社自己的天地(散文集) 1923年9月,北京晨报社 泽泻集(散文集) 1925年月12月,北京,北新书局谈龙集(文艺杂论集) 1927年12月,上海,开明书店谈虎集(上下集)(杂文集) 1928年月1月,上海,北新书局永日集(散文集) 1929年5月,上海,北新书局过去的生命(诗集) 1929年11月,上海,北新书局看云集(散文集) 1932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知堂文集(散文集) 1933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周作人书信(书信集) 1933年7月,上海,青光书店苦雨斋序跋文(序跋集) 1934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夜读抄(散文集) 1934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苦茶随笔(散文集) 1935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苦竹杂记(散文集) 1936年2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风雨谈(散文集) 1936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瓜豆集(散文集) 1937年3月,上海,宇宙风社秉烛谈(散文集) 1940年2月,上海,北新书局药堂语录(散文集) 1941年5月,天津庸报社药味集(散文集) 1942年3月,北京,新民印书馆药堂杂文(散文集) 1944年1月,北京,新民印书馆书房一角(散文集) 1944年5月,北京,新民印书馆秉烛后谈(散文集) 1944年9月,北京,新民印书馆苦口甘口(散文集) 1944年11月,上海,太平书局立春以前(散文集) 1945年8月,上海,太平书局鲁迅的故事 1953年,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1954年,上海出版公司鲁迅的青年时代 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过去的工作(散文集) 1959年,香港,新地出版社知堂乙酉文编(散文集) 1961年,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儿童杂事诗(诗集) 1973年,香港,崇文书店知堂回想录(散文集) 1972年,香港,三育图书公司 [翻译书目][编辑本段]玉虫缘(小说) 美国爱伦坡著,1905年,翔鸾出版社红星佚史(小说) 英国哈葛德.安特路朗著,与鲁迅合译,1907年,商务印书馆域外小说集(一、二集) 与鲁迅合纂译,1909年,日本东京,神田印刷所炭画(小说) 波兰显克微支著,1914年,北京,文明书局黄蔷薇(诗歌小品集) 希腊等到国作品,1925年,北京,新潮社希腊拟曲 希腊海罗达斯.谛阿克多斯著,1934年,商务印书馆俄罗斯民间故事片 英国培恩编译,1952年,香港,大公书局阿里斯托芬喜剧集 与罗念生合译,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希腊的神与英雄 英国H.D.劳斯著,1950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希腊女诗人萨波斯湾 摘译英Arther Weigail著《萨福传》,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 乌克兰民间故事片 1953年,香港,大公书局浮世澡堂皇 日本式亭三马著,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日本狂言选 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欧里庇德斯悲剧集(1-3集) 希腊古典文学,与他人合译,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石川啄木诗歌 日本,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古事记 日本安万侣著,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平社物语(历史演义小说),与申非合译,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日本古代随笔 枕草子,日本清少纳言著,1988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浮世理发馆 日本式亭三马著,1989年11月与浮世澡堂合为一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卢奇安对话集 希腊古典文学,1965年脱稿,1991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王尔德的《安乐王子》(即《快乐王子》)。收集在《域外小说集》。现代日本小说选 20年代,上海商务出版社希腊神话 50年代脱稿,即将出版

100 评论(14)

pang小妞

分类: 人文学科 >> 外国文学 解析: 石川啄木(1886~1912) 日本诗人、小说家。 本名石川一,1886年10月28日生於岩手县。在中学求学期间,受诗人与谢野宽的影响,为与谢野宽主编的诗刊《明星》撰稿,开始诗歌创作。这时期,曾卖报支援足尾铜矿中毒事件的受害工人。后受与谢野宽的赏识,成为他领导的“新诗社”同人,190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憧憬》,并根据担任小学教员期间积累的生活经验,创作了表现勇於在教学方法上创新的教师的小说《云是天才》。 1907年迁往北海道,在函馆、小樽、钏路等地任地方报纸记者,体验到下层知识分子生活的艰辛。在此期间,受到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影响,於1908年 4月前往东京投奔好友金田一京助,从事小说创作。他并作歌抒怀,表示自己如置身俄国,愿为起义而牺牲,还要在日本发动一次大叛乱。在作歌的技巧上,受到挚友土岐善的作品的启发,将至今均作一行书写的短歌改为同内容密切结合的三行书写形式。 1909年发表著名论文《可以吃的诗》,反对诗歌脱离现实,主张诗人脚踏实地密切注视和吟咏现实生活,写出人民群众需要的作品。歌集《一把沙子》(1910)用通俗易懂而节奏铿锵的语言,咏叹青春的感伤和生活的贫困,为发展抒情性浓烈的诗风奠定了基础。如“东海小岛畔,汀洲卧白沙;泣涌感伤泪,同蟹戏狎”等歌,为日本读者所广泛传诵。1910年,发表论文《时代闭塞的现状》,指出自然主义文学已走入死路,认为打开时代闭塞的现状的唯一办法,就是正视国家权力,并对“明天”的社会有组织地进行考察。这篇论文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具有深刻历史性剖析和展望的文献。1912年歌集《悲哀的玩具》出版,收入作者1910至1911年间的作品。 从1910年6月至1911年1月之间,日本发生逮捕并杀害社会主义革命家幸德秋水等的所谓“大逆事件”。在这个所谓社会主义“冬天的时代”,晚年的啄木贫病交加,他的歌情调沉郁,并带有虚无主义倾向,被称为“灰色的生活和思想的纪录”。但他也描写农民的贫困,抒发新的明天必将到来的信心。《笛子和口哨》 (1911~1912) 是啄木最后一部诗集,被誉为社会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在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诗集中的组诗《无止境的议论之后》,表现了渴望革命但又难以实现的焦灼。 石川啄木所作日记( 3卷,1948~1949)包括1902年10月至1912年2月20日(4月13日逝世),亦即从17岁到27岁10年间的日记,记述了日本社会的闭塞和啄木的贫困生活及其思想发展过程,成为研究啄木和明治时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啄木的主要著作,大多在作者死后由土岐善麿编辑出版。中国在1962年翻译出版了石川啄木的诗歌集和小说集。

139 评论(11)

北京青年123

周作人生平 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浙江绍兴人。原名遐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重要笔名有独应、仲密、药堂、周遐寿等。1901年秋入南京水师学堂,始用周作人名。1906年赴日本留学,与鲁迅一起编译《域外小说集》,后入东京政法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1911年夏回国后,先后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和绍兴教育会会长、浙江省第五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春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国史编纂处纂辑员。 “五四”时期,周作人是新文化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参加发起文学研究会,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主持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是《新青年》主要撰稿人之一。他起草《文学研究会宣言》,并撰写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明确提出“文学革命上,文字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谈虎集·思想革命》);积极提倡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纪录研究”的“人的文学”(《艺术与生活·人的文学》),和“记载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的“平民文学”(《艺术与生活·平民文学》),反对“违反人性”的“古代礼法”、传统“习惯制度”,以及歌颂“才子佳人”,宣扬“迷信”、“黑幕”、“色情狂”、“奴隶”哲学的“非人的文学”(《艺术与生活·人的文学》)。周作人同时以极大的热情介绍了俄国、日本、希腊文学以及波兰、匈牙利等被压迫民族的文学,并用自己的散文和新诗创作(代表作《小河》)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和同时代不少寻求道路的先行者一样,他的社会思想和文学观念相当庞杂:“托尔斯泰的无我爱与尼采的超人,共产主义与善种学,耶佛孔老的教训与科学的例证,我都一样的喜欢尊重,却又不能调和统一起来,造成一条可以行的大路”(《雨天的书·山中杂信》)。但总的说来,资产阶级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五四”时期,他正是以此作为主要的思想武器,投入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并且在理论倡导与创作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的文学界和思想界都有着较大影响。 “五四”以后,周作人一方面作为“语丝”派的主要成员之一,写了大量着重“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散文,继续批判封建旧道德旧文化,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支持进步学生运动,并参加了反对甲寅派与现代评论派的斗争;另一方面,他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与封建隐逸思想有了发展,进而提倡“以表现个人情思为主”的文学(《文艺的讨论》),1922年1月30日《晨报副刊》,提出“复兴千年前的旧文明”的口号(《雨天的书·生活之艺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周作人虽然仍有“对于现状的不平”(鲁迅1934年5月6日致杨霁云书,1981年版《鲁迅全集》12卷),但更对人民革命斗争满怀忧惧,思想逐渐远离时代的主流,公开鼓吹闭门读书,以苟全性命于乱世。在理论上也倒退到根本否定“五四”新文学的彻底革命性质,把它看作是明末公安派文学运动的再现,同时提倡闲适小品,把文学作为“供雅人”“摩挲”、“抚慰和麻痹”的“小摆设”(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南迁,虽经各界人士的多次劝说敦促,周作人仍留在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北平,不久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督督办、东亚文化协会会长、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副理事长等伪职。日本投降后,以叛国罪于1945年12月入狱,1949年1月保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写作有关鲁迅的回忆资料外,主要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最早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创作实践上,他从自己的个性出发,从英国随笔、明末小品、日本俳文中汲取养料,形成了独特的成熟的艺术风格。他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在娓娓絮语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物,探寻人情物理,显示着爱智者的“博识”与“理智”,无“卖智与□学”之嫌(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却自有亲切、通达的风致,从容描绘中浸透着作家的闲适趣味,“蕴藉而诙谐”的“淡淡的喜悦”里(《药味集·谈俳文》)、《立春以前·〈文载道文抄〉序》),搀杂着几分忧郁、惆怅,文字表达上则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构成了平和冲淡的境界,同时注重适度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上述风格的《碰伤》、《卖汽水的人》、《乌篷船》、《谈酒》、《吃茶》等名篇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20年代在周作人影响下,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以“冲淡”、“清涩”为主要特色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文学史家认为是“很有权威的流派”(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在稍后的李广田等人的散文作品中,也隐现他的影响。30、40年代,随着思想的演变,周作人的散文以自我为中心,追求闲适和性灵,沉湎于“草木虫鱼”,结果只能如他自己早就说过的那样:“只见苍蝇,不见宇宙”(《知堂文集·苍蝇》)了。不但取材越来 越远离时代,风格也“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在读者中的影响日趋缩小。 周作人一生著述涉及十分广泛的领域,在民俗学研究、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研究、希腊及日本文化研究、性心理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参考资料:新浪BLOG-周作人生平

360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