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忠001
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 疤迫私帧闭獯始 ?872年。那一年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有:“金山为各国贸易总汇之区,中国广东人来此贸易者,不下数万。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国人呼之为‘唐人街’。建立会馆六处。”1887年,王咏霓在《归国日记》中也使用了“唐人街”:“金山为太平洋贸易总汇之区,华人来此者六七万人,租屋设肆,洋人呼为唐人街。六会馆之名曰三邑,曰阳和。”王咏霓的这句话与志刚的差不多。在这之前,王可能看过《初使泰西记》,因此,他在这里沿用了志刚的“唐人街”。“唐人街”是粤人华侨自创的名称。 疤迫私帧逼涫挡皇墙郑 浅恰?875年,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中就称唐人街为“唐人城”。张通英语,英语称唐人街为 Chinatown。其实,在这以前,张德彝更为直接,他将 Chinatown 直译为“中国城”,如《航海述奇》(1866年):“抵安南国,即越南交趾国…再西北距四十余里,有‘中国城’,因有数千华人在彼贸易,故名。” 爸泄 恰焙罄匆恢庇腥嗽谟茫 ?930年蔡运辰《旅俄日记》:“饭后再赴旅馆,新章五时亦至,候余甚久,公事毕,同游中国城。城在莫斯科中心,女墙高底,完全华式,华人名之曰中国城。”今人李欧梵有一篇有关唐人街的随笔,题目就叫《美国的“中国城”》(1975年),文章说:“唐人街是老华侨的温床、新华侨的聚会所。也是美国人眼里的小中国。也许我们应该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干脆称它为‘中国城’(Chinatown),可能更恰当一点。”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唐人街”还是要比“中国城”常用。 ----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 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 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旧金山的“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当年开发美国西海 岸的华工初来异国,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因此他们便集中住在一起,团结互助,休戚与共 。起初,他们开设方便华工的小茶馆、小饭铺,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渐形成了华 工生活区。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也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称这里为“中国镇”,爱上了 这里的中国饭菜。后来,“唐人街”成了繁华街道,街上除了饮食业外,刺绣、中国古玩等 也都在当地享有盛名。同时,唐人街办起了华人子弟学校,从事中文教育。还有各种同乡会 、俱乐部、影剧院等,成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区。 每逢春节,这里均耍龙灯、舞狮子,爆竹声中除旧岁,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种种风俗。 事实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许多地方,只是有的地方不这么叫就是了。 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Chinatown),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聚居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为早期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故此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 在唐人街多数会看到很多唐人餐馆,而餐馆和洗衣铺皆为早期华侨主要的营商行业。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于移民城市的旧区,环境会较为挤迫,治安和种族问题亦是某一些华埠要面对的问题。 多年来,凭著随著华人的富裕,华侨在外国的地位渐渐提高,新一代的华人移民会选择移民城市的其他地区居住,一些唐人街亦出现华人人口迁离、人口老化的现象。 现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经成了中华文化区的代名词。无论商业,还是娱乐,以及各种文化设施,都是体现东方华夏色彩的。并没有华人聚居地的本意了。
会发光的欧巴i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借词)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为词语的借用提供了多种条件。中国成功加入WTO,也促使更多的英语词汇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正如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言:"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汉语中从英语借来的大量新词就是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从借词中窥见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词语借用方式来发掘沉积在一个民族心理结构中的深层内蕴。新时期源于英语的借词涉及哪些方面,它们是如何在汉语中"安家落户"的,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借入形式,这些外来词对我们民族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有何影响?这些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一、源自英语外来词所涉及的内容汉语所吸收的英语外来词很多是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些在外来词的吸收上可以得到明显反映。如:饮食方面:绿色食品 (green food)、肯德基 (Kentucky)、麦当劳 (McDonald's)、自助餐 (buffet)、奶昔 (milkshake)、热狗 (hot dog)、奶酪 (cheese)、土司 (toast)、三文鱼 (salmon)、沙丁鱼 (sardine)、配司 (paste)、西冷牛排(sirloin steak)、培根 (bacon)、速溶咖啡 (instant coffee)、扎啤 (a jar of beer)、雪碧 (Sprite)、可口可乐 (Coca-Cola)、百事可乐 (Pepsi-cola)、软饮料 (soft drink)。穿着方面:牛仔裤 (jeans)、迷你裙 (miniskirt)、比基尼 (bikini)、运动夹克衫 (bi-swing)。日常用品方面:隐形眼镜 (contact lenses)、香波 (shampoo)、席梦思 (shermons)、腊克 (locquer)、马赛克 (mosaic)、特氟隆 (teflon)。交通工具方面:汽轮机列车 (turbotrain)、空中客车 (airbus)、ATV (air-terrain vehicle能行驶于各种地形的全地形汽车)等。此外还有桑拿浴 (sauna)、太阳浴 (suntan)、士多店 (store)、超市 (supermarket)、SOS儿童村、伟哥 (Viagra)、爱滋病 (AIDS)等等,也都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艺术、娱乐、体育方面,如:爵士乐 (jazz music)、肥皂剧 (soap opera)、迷幻摇滚乐 (acid rock)、摇滚舞音乐 (big beat)、爵士摇滚(jazz rock)、乡村摇滚 (rockability)、迪斯科 (disco)、霹雳舞 (break dance)、甲壳虫乐队 (the Beetles)、辣妹合唱组 (the Spice Girls)、派对 (party)、MTV (music television)、背景音乐 (background music)、迪斯尼乐园 (Disney land)、溜溜球 (yo-yo)、NBA (美国职业蓝球联赛)、呼啦圈(hula-hoop)、保龄球 (bowling)、高尔夫球 (golf)、拉力赛 (rally)、卡丁车 (karting)、蹦极跳 (bunge jumping)、飞镖 (boomerang)、水上芭蕾 (water ballet)、局点 (game point)、赛末点 (match point)、冠军点 (championship point)等。帕默尔说:"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这一点现在是十分清楚了。"这一观点在此可以得到印证。大众传媒迅速发展使不同文化相互融合,有关西方道德文化价值观念的词也不断涌现:代沟 (generation gap)、文化差距 (culture gap)、单身母亲 (bachelor mother)、应召女郎 (call girl)、嬉皮士 (Hippies)、雅皮士 (Yuppies)、荫皮士 (Yumpies)、朋克 (punk)、裸体飞跑 (streaking)等等。随着社会分工日益明确,除了传统上的"白领阶层"(white collar)、"蓝领阶层"(blue collar)外,又出现了"灰领阶层"(gray collar,从事维修保养技术工作的人)、"粉领阶层"(pink collar,指从业人员多半为妇女的职业)和"铁领阶层"(iron collar,指机器人)。新的科学理论的创立和新技术的出现产生一批新词:高科技园 (hi-tech park)、硅谷 (silicon valley)、传真 (fax)、激光打印机 (laser printer)、电视电话 (videophone)、IC (集成电路)、DNA (脱氧核糖核酸)、试管婴儿 (test-tube baby)、克隆羊 (clone sheep)等都是近年才出现的新词。因此可以说语言所反映的就是科学理论的惊人进展及工艺技术的花样翻新。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全球杂谈》(Global Paradox)中描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时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连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global village)。大量的计算机词汇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用语,如:硬件 (hardware)、软件 (soft ware)、数据库 (data bank)、电子邮件 (E-mail)、因特网 (internet)、Windows98、鼠标 (mouse)、对话框 (dialog box)、超文本 (hypertext)和CAI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伴随互联网络的兴起,又出现了:网络人 (cybernaut)、网络冲浪者 (cybersurfer)、网迷 (cyber mania)、网络资源 (cyber source)、网吧 (cyber bar)、网络文化 (cyber culture)、环球网 (worldwide web)、远程网 (remote computer network)等。当今电讯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这方面的外来词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例如:拷机 (call)、PPS电话机 (pocket phone service)、移动电话 (cellular phone)、CD (compact disc碟片)、VCD (video-compact disc,小影碟)、DVD (digital video disc,数码影音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码多功能光碟)、VTR (video tape recorder,磁带录像机)、VCR (video cassette recorder,盒式磁带录像机)、家庭录像 (family video)、毫微技术 (trinitron)。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新时期来源于英语的借词,数量大、涉及面广,尤其是科技借词多。这一方面说明科学没有国界,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全人类所共享。世界范围的科技交流传播使得某些科技术语由一种语言进入多种语言,为大多数文化群体所接受。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影响。二、汉语对外来词所采用的翻译方式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汉语的单音节、象形方块文字的特点等,使汉语对外来词的改造要比西方语言间的词语借用显得复杂,却又别具一格,更富于创造性。概括起来,汉语对外来词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音译: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如:酷 (cool)、迪斯科 (disco)、欧佩克 (OPEC)、托福 (TOEFL)、雅皮士 (Yuppies)、特氟隆 (teflon)、比基尼 (bikini)、尤里卡 (EURECA)、披头士 (Beatles)、腊克 (locquer)、妈咪 (mummy)、朋克 (punk)、黑客 (hacker)、克隆 (clone)等。2.半音半意: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复合外来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前半部分采用音译,后部分采用意译,如:呼拉圈 (hula-hoop)、冰淇淋 (ice-cream)、因特网 (internet)、道林纸 (Dowling paper)、唐宁街 (Downing street)等。另外一种是前半部分采用意译,后半部分采用音译,如:文化休克 (culture shock)、水上芭蕾 (water ballet)、奶昔 (milk shake)等。3.音译附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双音节译词加汉语语素的借词使用最多:一类为音译语素加汉语语素,如:嘉年华会 (carnival+会)、高尔夫球 (golf+球)、保龄球 (bowling+球)、桑拿浴 (sauna+浴)、拉力赛 (rally+赛)、拷机 (call+机)等。另一类为汉语语素加音译语素,如:打的 (打+taxi)、小巴 (小+bus)、中巴 (中+bus)、酒吧 (酒+bar)等。其中音译语素有的代表一个英语单词,有的代表部分语素。汉语语素有的是词根语素,有的是词缀语素。4、音意兼顾:即选用接近外来词词义的汉字进行转写。汉语同音字多,为译名用字的筛选提供了方便。或者是部分或者是全部音意兼顾。如:施乐 (Xerox)、香波 (shampoo)、味美思 (vercuth)、销品茂 (shopping mall)等。汉语作为表意文字具有很强的审美意味,所选用汉字往往可以诱发人的联想。美国有一种叫Revlon的化妆品被巧妙地译为"露华浓"。"露华浓"一词取自唐朝诗人李白描写杨贵妃花容月貌的名诗《清平调三章》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可称为归化的音意兼顾的译法,堪称两全其美,体现了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时特有的汉化处理功能。5.借译:按照外来词的形态结构和构词原理直译过来。例如:超人 (superman)、超级明星 (superstar)、超市 (supermarket)、毫微技术 (nano-technology)、千年虫 (millennium bug)、热线 (hot line)、冷战 (cold war)、绿卡 (green card)、情商 (emotional quotient)等。6.英文字母附加汉字:CT检查、BP机、T恤衫、IC卡、PHS电话机、SOS儿童村、三S研究会、ABC原则、OA病、BB仔、5A办公室、ABC革命、ZTZF学习等。7.英文字母缩写形式或单词:CD、VCD、DVD、DOS、TV、MTV、PC、BOT、CD-ROM、DNA、GRE、Windows98、cute等。从以上列举的实例不难看出,新时期外来词的输入的数量不断加大,而且外来词的借入形式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表现为上面提到的6、7两种形式,即用英文字母加上汉字或英文单词的"中西合壁"甚至"全洋"的词汇直接搬入汉语,一步到位,投入流通。这两种借入形式的出现,一方面显示出当今汉语与英语的接触已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的状态,说明了中国人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了,汉语对外来词的承受能力正在加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有些外来词的确难以译成简洁的汉语。新的借词形式具有简洁、活泼、异域风味十足的特点,可以大大缩短外来语言信息进入汉语的过程。因此,新的借入形式的出现和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此,我们应有兼收并蓄的宽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