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andamly
林语堂幽默小品文的幽默、性灵、闲适和娓语笔调及其小品文理论,都带有鲜明的个性文化特征;他在<语丝>、<论语>、美国、台港时期的小品文良多于莠;他的小品文古今中外、任意而谈,娓语笔调、亲切自然,亦庄亦谐、幽默有趣,语言平实、平中有奇,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幽默理论在上世纪30年代不合时宜,受到批判;但其作品和创办的小品文刊物,对当时的散文创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8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和发展也是有益的.他对中西文学、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受到海外评论界的高度赞扬,誉为"文化人之龙凤".
翻滚的小鱼人
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文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 小品文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现在的小品文因内容的不同,一般有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之分。 小品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小品文中的讽刺小品,就是用幽默讽刺笔调,批判错误思想,抨击腐朽事物的杂文。
我爱吃酸甜苦辣
林语堂 (1895~1976),福建省龙溪(漳州)县人,谱名“和乐”。父亲林至诚牧师,母亲杨顺命女士,有兄弟6人,姊姊2人。曾获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是一位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旅游家、发明家于一身的全球知名学者。 林语堂17岁入上海知名英文学校圣约翰大学,在预备学校奠定英语基础,改名玉堂。21岁与厦门富商廖悦发之女廖翠凤订亲。25岁于上海与廖翠凤女士结婚。28岁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再度获胡适资助。进入以语言学驰名的莱比锡大学攻读博士,研究中国音韵学。29岁以论文《古代中国语音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其后,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兼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开始署名语堂发表文章。 1924年5月将英文的Humor译为“幽默”,为“幽默”一词出现之始。1932年起,他先后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3本杂志,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编写范围与态度,提倡幽默文学。《论语》的成功,使先生得到“幽默大师”的美称。 1947年,林语堂发明“明快中文打字机”,1952年获美国专利。1954年,出任新加坡南洋大学首任校长。1966年返台定居,1972年,《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出版,1975年,小说《京华烟云》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 着有《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老子的智慧》、《苏东坡传》等经典名著。 1976年3月26日病逝香港,4月移灵台北,4月1日,一部圣经伴随林语堂遗体,安葬于故居后园,享年82岁。挚友钱穆题字碑上。(资料来源:香港《亚洲周刊》)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