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态1234
初中英语不是很难的,要是下定决心用一个月是可以把整个初中的英语学好的.提高英语成绩不是难事.化学也很简单,如果难就是会只学一年就中考了.知识点也很少,所以很简单的.下面我给你一些学习方法,只是建议,期望对你有用.英语的中考复习方法 “中考”迫在眉睫,你应当作好考试的准备. 我给你在最后3个月的中考英语复习提供一些参考。 “中考”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是对考生初中三年来学习情况进行的一次选拔性的综合考查。分析近两年的广州市中考英语试题、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导,不难预测2003年英语试题的走向: 1、既关注基础知识,更注重语言能力。 2、阅读文章信息广泛、内容新颖。 3、贴近学生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关注学生发展。 4、注重情景,强调话题。 由于重在选拔,中考英语试题的难度略有提高。如何适应新考试的要求,在较短时间里高效率进行复习,对于你非常重要,为使英语学习能有质的飞跃。 第一,请你: 检查:1、知识的条块是否分明? 2、主干知识是否明确? 3、知识的梳理是否到位? 4、复习的策略是否正确? 第二,教你: ◆ 如何制订复习计划? 周密、具体的学习计划是有效复习的保证。必须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复习内容。 时间安排:根据学校课程计划和自己学科学习的强弱情况,合理分配自由支配时间内的英语学习活动时间。例如,星期一,1.5小时;星期二,2小时……。 内容安排:将所要复习的全部内容分批分类,并结合自己学习和掌握的程度来安排复习。例如第1周:Book 3;第3周:专题训练;第5周:题型训练; ◆ 如何进行复习? 一、落实“五关” 第一关:“指导书”。“英语指导书”是命题的重要依据。要认真研读英语考试大纲和考试样题,反复阅读“指导书”中各专题内容,认真完成书中练习题(至少每小题都正确通过)。 第二关:“词汇”。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指导书”附录(1)词汇表内两个版本共有的词汇要熟练掌握。附录(2)中149组同族词汇要灵活运用。 第三关:听力。听力测试考查学生对所听内容进行正确的反应。听力测试需要一定的听力训练。要认真做好与“指导书”配套的四套“听力训练题”。熟悉语音、语调。熟悉考试题型,清楚考试要求,懂得答题技巧。例如,在播放音乐时,提前看清试题所提供的选择项,调出脑海中有关的信息,带着问题听录音。在听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有关“where, when, how, who, what” 的语句;遇到数目、数字时,用最快捷的办法记录便于稍后换算。 第四关:阅读。阅读能力的考查在现代英语测试中越来越重要。2004年广州市中考英语试题中,仅短文的考查,占试题的60分。(每题2.5分!!) 阅读过程中要着眼于整体,要善于从上下文、字里行间里寻找所含的信息,要深层次的理解。建议同学们:每日一读。限时阅读。尤其是反映学生生活和现实生活方面的文章。 第五关:口试。口试是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一种新的考试形式。 如果把握好,训练到位,高分很容易,训练不到位,可能是0分。 加强心理训练、技巧训练、策略训练。( 1、在无纸无笔提示的前提下,训练学生强记要点的能力。 2、适应性训练,反复调试语音、语速、语言思维习惯。 建议: 1、每天一写,3到5句。内容结合当天的学习重点,翻译、改写、造句等。 2、周内2文,每周写2-3篇相关内容,会考要求的短文。 3、加强经典范文的背诵与默写。 二、备好“三薄” 一薄:“备忘薄”。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和逼近,有些书籍或试卷只能读一次。因此,在学习市应将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以备忘。例如,“反意疑问句”中暗含否定词的复习,书中用口诀形式归类,非常贴切值得记录。 二薄:“问题薄”。在长期的练习和考试中,有些知识点反复出错。为防止“再犯”,应将出现的问题逐一记录在“问题薄”中。例如,在“remember, forget, stop”等动词后何时用 “-ing”, 何时用不定式,以及有何区别等类似问题应“记录在案”。 三薄:“重点薄”。在最后阶段的复习里,有许多内容属于考试大纲中反复提到的,也有不少的考点内容分散在不同的书和试卷中,为了便于复习和查找,应做到碰见一个,记录一个。 有了“三薄”,在考试的三天里,你不会手忙脚乱地“东翻西找”应付各科考试,只需静静地落实“三薄”。 三、保证“三不” 一不:不坠入题海。模拟考试后,大量的模拟试题扑面而来。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使有限的时间产生最好的效应。在茫茫题海中,花少许时间浏览,进行筛选留下: 1)与考试信息有关的题目。 2)能弥补自己知识结构中的薄弱部分的内容。 3)与生活实际、学生生活有关的 “passage”。 4)与考试大纲中要求的“Topic”有关的对话。 二不:不盲目死记。记忆在英语学习中起着很重要作用。但机械的记忆是不能适应当前的考试要求。学习中, 1)要学会建构、完善知识体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要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的复习,把零散的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对基础知识进行梯度提升。 3)以考点为目标,把单纯的知识点进行综合,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对相关知识及能力的系统复习、能力提升和考前训练(答题卡的标准化、规范化训练)。 三不:不狠开夜车。过度的疲劳是无效学习的根源。复习期间尤其是考试前夕,应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清醒的头脑,旺盛的精力是进入最佳状态、超常发挥的前提。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 KMnO4— 2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CaCO3+ HCl— 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 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 C2H5OH+ O2— 甲醇燃烧 CH3OH+ 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 可燃性 H2+ 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 O2— 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 O2— (氧气充足) C+ O2— (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 H2+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 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 ①与水反应: CO2+H2O— (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 CO2+Ca(OH)2— (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①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C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 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 CaCO3+ HCl—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铁)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3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4、黑色金属:Fe、Mn、Cr(铬) 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 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 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不能:置换) 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7、白口铁的用途:用于炼钢、灰口铁的用途制造化工机械和铸件。 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8、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9、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 (溶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
景德镇瓷器
满天星,原名为重瓣丝石竹,原产地中海沿岸。属石竹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为常绿矮生小灌木,其株高约为65-70厘米,茎细皮滑,分枝甚多,叶片窄长,无柄,对生,叶色粉绿。每当初夏无数的花蕾集结于枝头,花细如豆,每朵5瓣,洁白如云,略有微香,有如万星闪耀,满挂天边。如果远眺一瞥,又仿佛清晨云雾,傍晚霞烟,故又别名“霞草”。满天星【Lawn Pennywort Herb 】意为甘做配角的爱
民辉窗帘布艺
中考仅仅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每个人都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个体,中考失利,你可以选择上私立高中,也可以选择上职业学校,有的地方是允许复读的哈。除此之外,还可以学一些热门专业,比如说智能网联,比如说新能源汽车,都可以哈。
tastebytaste
满天星又叫锥花丝石竹。英文名:Gypsophila。
满天星是石竹科,石头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茎单生,直立,多分枝。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中脉明显。圆锥状聚伞花序多分枝,花小而多;花梗纤细,苞片三角形,花萼宽钟形,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匙形。蒴果球形,种子小,圆形。花期6-8月,果期8-9月。
满天星产亚洲中国、俄罗斯、蒙古;欧洲;北美洲。该种花型花色美丽,被广泛应用于鲜切花,是常用的插花材料,观赏价值高。其根、茎可供药用。
扩展资料:
圆锥石头花可使用扦插繁殖,在每年的8月下旬到第二年的4月下旬,从健壮的母株上花茎未伸长时取展开的、对叶有4-5节时的侧芽枝作插穗,去除基部2-3对叶片,留上部3-4对叶片,用500百万分比浓度的吲哚丁酸速蘸插穗,在1:1的珍珠岩与稻壳熏土为基质的苗床上扦插,株行距为3×3厘米。扦插后要适当遮荫,遮光度为30%-50%,需经常喷雾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温度一般保持在20℃左右,25-30天即可生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天星
漂萍过客123
英语要想一下子就提上去,我觉得挺难的,英语要靠平时的积累,不过我觉得只要你意志坚定,每天坚持学习英语,会考一个好成绩的。化学,不像英语那样,化学很容易入门的,你静下心来,其实化学不难的,尤其是初中化学,你自己整理一下笔记,背一下,不难的,真的,初中化学记忆的东西挺多的。只要你下定决心要上重点高中,只要努力,肯定就能上了
冬眠的羽毛
protein, amonic acid, nitrogenus bases(这是含氮碱基,不知道是不是生物碱),茶多酚(不知道是什么),sugar(carbonhydrate),carboxylic acid, 酯(家里书上应该有吧),类色素(他们学生物的应该知道,我可以给你找找)aromatic compounds, vitamin, enzyme。我qq 406793557,有什么英语问题加我吧。
蓝SE妖蝶
满天星,原名:圆锥石头花,别名:锥花丝石竹、圆锥花丝石竹、丝石竹、锥花霞草、满天星,石竹科、石头花属多年生草本。
英文:Gypsophila paniculata
满天星,原名:圆锥石头花,别名:锥花丝石竹、圆锥花丝石竹、丝石竹、锥花霞草、满天星,石竹科、石头花属多年生草本。产新疆阿尔泰山区和塔什库尔干。耐寒,喜冷凉气候,忌炎热,多雨。生于海拔1 100-1 500米河滩、草地、固定沙丘、石质山坡及农田中。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西部)、欧洲(西部、中部和东部)、北美也有。根、茎可供药用。栽培可供观赏。满天星的花语是:甘愿做配角的爱,只愿在你身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粗壮。茎单生 ,稀数个丛生,直立,多分枝,无毛或下部被腺毛。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2.5-7毫米,顶端渐尖,中脉明显。圆锥状聚伞花序多分枝,疏散,花小而多;花梗纤细,长2-6毫米,无毛;苞片三角形,急尖;花萼宽钟形,长1.5-2毫米,具紫色宽脉,萼齿卵形,圆钝,边缘白色,膜质;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匙形,长约3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平截或圆钝;花丝扁线形,与花瓣近等长,花药圆形;子房卵球形,直径约1毫米,花柱细长。蒴果球形,稍长于宿存萼,4瓣裂;种子小,圆形,直径约1毫米,红褐色,具整齐的钝疣状凸起。花期6-8月,果期8-9月。
喜热耐寒
耐寒,喜冷凉气候,忌炎热多雨,怕积水涝害。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生长适温为15~25℃,在 30 ℃以上或 10℃以下容易引起莲座状丛生,只长茎不开花。全年均能开花,但由于耐暑性弱,平地夏季高温,必须在温室中栽培。
土壤条件
宜在向阳环境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碱性砂壤土生长,土壤要求疏松,富含有机质,含水量适中,PH7-9左右。根系分布于20厘米表土层,定植前需深耕20-30厘米。定植后必须保持足够的水分,水分不足幼苗生长缓慢,分枝少,甚至呈莲座状丛生。土壤严禁积水,导致根系腐烂,植株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