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要减肥
导语:课堂导入环节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它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热身环节。正确有效的导入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当中来。
一、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要求
1.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课堂导入发挥其作用,就需要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心理学分析,兴趣的产生能够为认知、学习的过程提供良好的精神状态。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够将心思放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地去探讨思考。因此,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应当运用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2.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导入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还要充分结合实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课堂导入设计,从而真正有效地体现出课堂导入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正式进入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3.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习不仅仅是增长学生见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因此,课堂导入的设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在课堂导入中应当注重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拓展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策略
1.多媒体导入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多种多样。这些素材对课堂导入非常有帮助,用多媒体代替教师进行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视频和音频或者影像资料上,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教学活动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小学阶段各个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初中阶段,部分英语底子薄的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导学,可以通过他人的学习经历来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杨澜访谈录中,对美籍华人黄西做了专访。他将近三十岁出国,英语的听说能力都比较弱,常常闹出笑话。但是在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竟然获得了化学博士学位,同时成为美国脱口秀界的著名艺人。从发展心理学分析,人的机械记忆能力的黄金时期是十几岁,也就是初中阶段,所以初中生学好英语是完全有这个潜力的。用别人成功学习英语的案例来激励学生,远比理论教育有说服力,这就是多媒体课堂导入的力量。
2.英美文化常识导入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教师将英美文化常识融入课堂导入中,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心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为教师的博学多识所折服,在崇拜教师的.心理作用下而好好学习。英语阅读理解成绩和听力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是初中教学的主要部分,学生在这些方面出现短板,很大程度是因为中英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习惯差异造成的。
在进入正课之前为学生讲一些英美文化常识,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当学生掌握了英语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时,课文的背诵和记忆就有了逻辑性,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在英美文化常识的普及中,还可以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识记。例如,在英美文化中,甲赞美乙的衣服非常漂亮,乙会很自然地回答“谢谢夸奖”。按照中国的表达习惯会说“哪里哪里”,这就与中国文化中的自谦大不相同。当学生了解这种文化差以后,就很容易对课文中的情景交际进行记忆。
3.问题引发导入策略
巧妙设计问题,引入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引发导入策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引发学生注意的问题,即设计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正式开始之后,学生就能够找到答案,从而获得一种学习成功的成就感。
第二层次,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类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第三层次,是教学内容的纵向延伸或者横向拓展。学生可以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这类问题主要是为学习能力强,并且学习自主性也强的学生设置的。
综上所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中英语课堂导入对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以及拓展学生思维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声情并茂的特点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英美文化常识来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底蕴,巧妙设计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以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英语的课堂导入也要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生的思维习惯没有完全形成,教师要通过提出问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丰富学生英美文化常识来为学生补给养料,最终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利用学生分角色表演导入新课
抓住学生的舞台表现欲,利用学生表演。它和游戏是孪生兄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能把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即兴表演。易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有不同外貌特征的人物上台表演,这样一来,既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涨,又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化难为易。
二、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多媒体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强以及文字、声音、图像一体化的特殊功能,很受教师欢迎。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结果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
三、利用谜语导入新课
人们总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感兴趣,尤其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教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学习新课时,有的教师总是用先检测学生背单词情况的方法来导入新课,这样往往很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而让学生上台用谜语式的提问来进行小组比赛从而导入新课就显得活泼、生动多了。
四、利用图片和图像导入新课
现行英语教材图文并茂,许多课文都配有密切相关的插图,大多是为教材的重点、难点服务的。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有关的图片,通过对插图的描述和讨论,逐步引入新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本课的话题内容,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师式导入
1、提问式导入
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以“连珠炮式的提问”、“突如其来的提问”等形式,使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介绍背景知识导入
有些课文内容与英美国家的生活、风土人情、待人接物的习惯有关,教师可在课前加以介绍。例如,在讲《Thanks giving Day》时,介绍感恩节的来历;在讲商业巨子比尔?盖茨时,给学生讲一些他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3、悬念导入
例如,在讲时间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可能回答:It’s a circle. It’s a plate. It’s a playground.接着我又在圆内画了一个小圆点,再问学生,此时他们会回答:It’s a face. It’s a cake.最后,我在圆内画上长、短针或是标上数字,这时学生便马上领悟到It’s a clock,从而就可以引出新的句型:What time is it?另外,利用值日生提问导入新课,询问天气、日期、学生的身体状况、考勤、班级情况等,也是不错的导入策略。
安妮宝贝88
导语:“Well begun is half done.”课堂导入是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前五分钟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课堂导入如果得当,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作下铺垫。课堂导入形式多样,不拘于一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英语课堂导入例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以最优化的方式来导入课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导入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话题导入
教师可以选择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如八上Unit 2 Section B 3a问学生What food do you like to eat? What do Chinese doctors call the food? How do Chinese doctors divide food into groups?八上Unit 6 Section B 3a问学生:Here are two kinds of friends for you:friends who are like you and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you.Who would you like to have or you don’t care?对于这些提问,学生很乐意了解和讨论,在阅读教材中,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还很多,只要有心,就能找到诸如此类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的话题导入新课。
2.复习导入
可以选择在复习上一课时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如果阅读材料的内容与上一课时密切相关,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无疑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八上Unit 1 Section B 3a中文章的作者就是2a听力材料中的主角。Unit 12 Section B 3a中学校才艺表演中的人物就是2a听力材料的人物。有了这层关系,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导入新课不但是巩固了原有知识,更是对即将阅读的材料进行铺设,学生可以快速地做好阅读准备。
3.情景导入
可以选择利用直观情境导入,如八上Unit 6 Section A 3a,可以直接提供双胞胎的照片给学生,他们可以比较出部分相同点和不同点,但要全面了解就需要深入阅读。八上Unit 8 Section B 3a,将课文中的图片提供给学生,问学生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last day off? What did they do last day off?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ay off? Why?What is a yard sale?这些课文图片给学生生动直观的外在因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材料的浓厚兴趣。
4.音乐导入
在八年级上Unit5 If you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ood time的复习课教学中,有一位老师就用一则非常轻快的旋律导入,没有任何歌词,没有flash,只有关于party的欢快的旋律,台上的学生非常轻松自在,还不停地点着头,用手拍打着拍子,脚尖不停地跟着节奏在动着,无比快乐。问着,“Do you like this piece of music?”所有的学生都在说,“Yes, I like it very much.”还有几位学生说,“My dear teacher, I want to listen to this piece of music again.”就这样,这节复习课上得非常成功。
5.背景分析导入
还可以从介绍文章背景导入新课,如八上Unit 9 Section A 3a,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文章中的名人很少为学生所熟知,所以在阅读前对这些人物作一些简单介绍,不但可以引入新知识,还可以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总之,根据不同的材料内容,灵活地采用各种方式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具有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就意味着教师从开始就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英语课堂导入的误区与建议
英语课堂导入要避开一些误区:一是英语课堂导入花费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导入显得冗长,影响整节课的进程;二是课堂导入不能偏离重点,中心不明,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中心不明,误导学生;三是“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导入方法,这样就能更大地提高和加快教学任务的渗透,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针对上述误区,结合平时教学,笔者给出如下建议:
1.设置情景渲染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
利用多媒体制作和与教材有关的背景资料,借助影视片和教材里的插图,教师设计相关问题,3~5分钟为宜。例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时 ,笔者在上课之前准备了几张歌星的照片并带进了教室,同时播放了几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在那儿叽叽喳喳地讨论,有的学生还哼唱起来,笔者趁势引入本节课的话题,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I like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I like musicians who pla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因为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语境中受到了感染,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根据学生认知,生活导入,建立概念框架
教师在充分把握、分析和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当前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实践,抓住知识相互交叉的机会,导入新知识,让学生把生活实践知识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能让学生一眼能看出本节课的中心。
3.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巧妙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导入无定法,要因班、因人、因场景而变,使用不同的方法,甚至同一班级中针对不同的群体,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一课时,笔者有意带了一个篮球,一根丝带,当笔者拿出篮球时,男生们纷纷猜测,于是借机提问:Do you know whose basketball it is?Yes,It’s Huang Qiang’s.Are you sure?Yes,It must be HuangQiang’s.然后,笔者又拿出丝带,女生们都看着我手中漂亮的丝带,在猜测是谁的,于是乘机教会他们用may,might,must来表达推测,用这种方式很自然地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课前导入虽然只是教学环节中很并不起眼的一小部分,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值得研究、探索。作为初中英语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