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之月
no SOS,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讯号。 1837年,美国发明家S.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还研制出一套由句号和破折号组成的电码。1844年5月24日,世界上第一次发报成功,接着开通了纽约—巴尔的摩—华盛顿的电报业务。到1851年,电报把美国所有的大城市都联系了起来。20世纪初,随着无线电的发明,莫尔斯电码开始响彻太空。不久,由莫尔斯电码组成的呼救信号SOS诞生,并于1908年取代原有的呼救信号CQD(快来,危险),被正式启用。 通常认为,SOS表示“救人”、“救船”或“终止其他信号”,实际并非如此。字母组合SOS并没有任何解释。它们是由国际无线电话公约成员选中的最简单、最快捷、最清楚的莫尔斯电码组合——3个句号、3个破折号、3个句号。从那时起,一昼夜48次,即每小时两次(从15分到18分和从45分到48分)太空有3分钟的平静。这时,要中断所有信号,即使说到半句也不例外,全球的无线电报务员都把频率调到SOS的波段——500赫兹,等待呼救信号的出现。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客轮在公海上遇难,首次发出SOS呼救信号。可惜,当时另一艘行驶在求救信号区内的船只,因报务员暂离岗位而与其失之交臂。但毋庸置疑,在以后的近90年中,正是由于使用了简捷的莫尔斯电码,SOS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实际上在无线电通讯中表示“紧急求救”的信号是三短三长三短,由于在莫斯电码中三短代表S,三长代表O, 所以紧急求救信号就被简称为SOS。由于这个信号简单明了,因此被世界各国所采用。现在,无论是船只还是飞机,当遇到危险时,都可以使用SOS求救。收到这个信号,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有义务前往救助,这已经成为国际间的惯例,不过一般SOS三个字母是要大写的
DP天圆地方
sos的全称英文有人认为是“Save Our Ship”(救救我们的船),有人解释为“Send Our Succour”(速来援助),还有人理解为“Saving Of Soul”(救命)。
其实,“SOS”的原制定者本没有这些意思。 SOS另有一种表现方法为191519。19、15、19分别为S、O、S在26个英文字母中的顺序。原因是SOS求救信号广为人知,当在极端被动的情况之下SOS会暴露受难者求救的信息,所以191519是另一种隐晦的传递和表达求救讯息的符号。
产生背景
鉴于当时海难事件频繁发生,往往由于不能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和最快组织施救,结果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于1908年正式将它确定为国际通用海难求救信号。
这三个字母组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因为它的电码“ ...---...”(三个圆点,三个破折号,然后再加三个圆点)在电报中是发报方最容易发出,接报方最容易辨识的电码。光线发射方法为:短光——长光——短光。
piaopiao1234
sos即S.O.S,是国际摩尔斯电码救难信号,并非任何单词的缩写。也没有没有其他意思。以下这些意思都是谣传的。"Save Our Souls"(拯救我们的灵魂);"Save Our Ship"(救救我们的船)"Send Our Succour"(速来援助);"Saving Of Soul"(救命)
Cora菱角
sos的英文全称是Save Our SoulsSave 读法 英 [seɪv] 美 [seɪv] 1、v. 救;节省;保存2、n. 救援,救助短语1、save courageously 勇敢地拯救2、save heroically 英勇地拯救3、save judiciously 明智地拯救4、save phenomenally 非凡地拯救5、save prudently 小心慎重地节省词语用法1、save的基本意思是采取措施把人或动物从险境中解救出来或使其“脱离危险,免受损失”,可指从危险、灾难、困难、错误中救起某人或拯救某人的性命,也可指人储存金钱、食物、节省时间(以备自救)等,有时还可指人“保全面子、名声”等。2、save作“救,拯救”解时,用作及物动词,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3、save作“储蓄,储存”解时,可用作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作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4、save作“节省”解时,可用作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作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接名词、代词、动名词作宾语,还可接双宾语,其间接宾语可转化为介词for的宾语。
zdx82627811
mayday是英语发音,源自法语M'aider,含义基本同莫尔斯密码sos。
Mayday是国际通用的无线电通话遇难求救信号。“Mayday”一字原为“救我”的法语“m'aider”,以英语发音变成了“Mayday”。在无线电内发出Mayday呼唤,是指遇上了威胁生命的即时危险情况。
民航界对这一信号的普遍看法是:飞行员大喊三声「 Mayday 」之后,能幸存的基本上都是奇迹。因此面对发出这一信号的飞机,附近其它所有飞机都会按管制员要求进行避让。
SOS第一次被采用在1905年4月1日,由德国政府规定于无线电的管理条例。并于1906年11月3日成为国际标准(之前使用CQD求救信号,但并未成为标准)。
在1908年7月1日后被广泛采用。之所以制订新遇难信号为SOS,是因为当时的抗干扰技术很差,之前常用的CQD信号,由于发送码长,而且电码的符号不一致,而S与O是摩斯电码中少有的连续码而且对操作员来说较易使用。而SOS在往后也成为一个易记,实用的求救方式。
君和家人
据航旅纵横介绍,首先,Mayday作为国际通用的无线电通话遇难求救信号,Mayday是法语单词M’aider的音译,在法语中表示「救救我、帮助我」,英语发音变成「Mayday」。其中,M代表我,aider代表救助意思。
Mayday是在1923年,由当时英国伦敦克里登机场的无线通讯高级军官Frederick Stanley Mockford选择使用的。
Mayday是飞行员最高级别的求救信号,在无法自救时会呼叫三次。连续呼叫三次主要是为了防止噪音干扰、误听或混淆等情况。
民航界对这一信号的普遍看法是:飞行员大喊三声「Mayday」之后,能幸存的基本上都是奇迹。
因此面对发出这一信号的飞机,附近其它所有飞机都会按管制员要求进行避让。
同时在航海途中船员遇到危机性命的紧急状态(如正在沉没,意外大火或爆炸)时,也可以用这一信号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