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小痴
一代测序法(Sanger法):
科学家Sanger,于1977年建立,他本人也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该技术至今已用三十多年,现在已相当成熟完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就是使用该项技术完成的,现在***的仪器是美国ABI公司的***3730型全自动遗传分析仪,是经过国际和国家认证的仪器,可重复性达到100%,是亲子鉴定和法医鉴定的专用仪器。该方法是目前基因检测的国际金标准。缺点是通量小,适合少量样本,可进行个性化位点检测,成本极高,比芯片或高通量检测高100倍。
Taqman法:
准确性好,适合于大量样本、少量位点,价格贵,缺点是不能读出序列,不太直观。
质谱法:
准确性较好,缺点只能读出质量数据,不能读出序列,对于缺失和插入突变无法读出,但这种突变更加可怕,适合于大量样本、多位点(最多能检测25个位点),所以可能会出现少量假阳性和假阴性。
二代基因检测芯片法:
适合于超多位点,大量样品检测和科研参考,每个样本做几百个位点和做几千个位点的检测成本,相差无几,最大优点是成本低廉,一个位点的价格只相当于一代测序价格的1%,缺点是出来的大量数据,可信度不高。
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癌症患者的过度治疗会造成患者的器脏损伤,甚至化疗整个过程费钱费力却“不讨好”,所以进行在进行治疗之前先进行基因测序检测,会让靶向药物治疗事倍功半。
纳兰美黛子
HBV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英文缩写,DNA为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HBV-DNA即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是嗜肝DNA病毒。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是指HBV的基因组,也就是含有HBV全部遗传信息的成分。它是由3200个“碱基对”组成,为环状部分双股DNA,分长的负链(L)和短的正链(S)。负链上有4个开放读码区(S区、C区、P区、X区)。 S区又分前S1、前S2和S基因,分别编码乙肝病毒包膜上的前S1、前S2蛋白和HBsAg,三者合称为大分子蛋白,前S2蛋白和HBsAg称为中蛋白,HBsAg为主蛋白。C区编码HbcAg,前C区与HBeAg有关。P区编码DNA多聚酶(DNAP)。X区编码X抗原(HBxAg)。 HBVDNA位于病毒的核心,与HBeAg几乎同时出现在血液中,为游离型HBVDNA,是乙肝病毒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敏感的指标。在慢性感染的患者中,HBVDNA可以和肝细胞的基因整合,称为整合型HBVDNA。 HBVDNA的检测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两种。前者一般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它的原理是利用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与被检测样本中的HBVDNA结合,再通过显色显示检测结果。用该方法可检测到0.2~1pg的DNA,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等特点,但不能进行定量检测,灵敏度不很理想。 定量检测现多用荧光定量PCR,它通过用特异的引物与被检测样本中的HBVDNA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在体外对HBVDNA进行扩增,同时它还设计标记有荧光的探针,该探针也能与样本中的HBVDNA结合,并每扩增一次就放出一个荧光信号,通过信号接受器、电脑程序处理后便可得出样本中HBVDNA的含量(拷贝数)。 定量检测方法与定性检测方法相比,其灵敏度明显提高,可检测到100~1000拷贝数的DNA(一般HBVDNA>1000copies/ml为阳性)。但它的费用高,需一定的实验设备和条件,且有时会因污染而得出假阳性结果。 HBVDNA定量检测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使用价值。通过分析检测结果,我们可以了解病毒的复制状况。例如,HBVDNA>1000copies/ml或阳性,提示病毒有复制,而且拷贝数的高低与病毒复制的程度成正相关;若结果阴性,则表明病毒处于不活跃阶段,病情比较平稳。 医生可以参考HBVDNA的检测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给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患者转氨酶升高(特别是转氨酶高于正常值两倍以上者),HBVDNA>1000copies/ml或阳性,则应予抗病毒治疗;对一些肝脏有进行性损害(经肝穿活检证实)、HBVDNA阳性的患者,即使肝功能正常,必要时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HBVDNA还可作为判定抗病毒药物疗效的指标之一。如果抗病毒治疗3个月或半年,HBVDNA仍不转阴或下降少于2次方,则提示该药物抗病毒疗效欠佳,可考虑停药或换用其他抗病毒药。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