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9

zhuhuals2008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培训机构禁令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吴晗晓美眉

已采纳
教育部颁布补课禁令10年 学生和家长称形同虚设 2010年08月16日 08:58进入暑假以来,有关有偿补课的投诉呈现井喷态势,本报陆续接到全省十多个市县的学生和家长的投诉,直言“严禁中小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的禁令形同虚设。这已经是“禁补令”下达的第十个年头,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早在2000年初,教育部便颁布了“禁补令”。十年来,每到假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会三令五申,禁止假期乱补课,违反规定者还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假期中的补课仍以各种方式或明或暗地进行。上周,南方日报记者随同广东省教育厅督导队“暗访了阳江、云浮、肇庆等地的学校。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应试的“指挥棒”下,“禁补”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补课乱象】毕业班复习,培训班补习,实验班预习闷热的教室散发出阵阵汗酸味,高三40个班的学生坚守教室复习……这是8月10日上午,记者在阳春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的教学楼见到的一幕。8月2日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重申严禁中小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的通知》,但不少中小学依然我行我素,利用暑假组织毕业班、实验班、培训班等名目繁多的补课。8月9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阳江市实验中学看到,从教学楼5楼至7楼,初三年级共12班正在紧张地复习。多名初三学生告诉记者,尽管学校还没有向学生提出收补课费的事,但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服从学校的补课安排。实际上,毕业班补课相当普遍。在记者走访的阳江市第一中学、阳春市第一中学、云浮中学、高要市第一中学、高要市第二中学、肇庆中学等学校中,均存在高中毕业班补课现象。“高一、高二就要把高中3年的教材学完,高三主要就是复习。”不少师生告诉记者,很多时候,即使学生手里还没有教材,但都会复印老师的教材来提前完成教学学习任务,为复习争取时间。除了毕业班,各种各样的培训也是暑期补课的内容。8月10日下午,高要市第二中学数名即将上高二的学生告诉记者,学校免费为学生组织了英语等科目的培训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弱势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愿参加。在高要市第一中学高二(6)班的课室里,刚刚经历中考的学生提早进入了高中的学习。“我们是实验班的学生”,杨同学告诉记者,他们是中考中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8月1日,学校将刚录取的“尖子生”组成“实验班”,免费组织补课,实际上则是提前预习新课。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学校只给学生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的休息时间,而有些学校则是在将近两个月的暑假中,学生补课和休息的时间各占一个月。在补课费方面,学校的收费大部分在150元至250元之间。范围之外,有的收费高达七八百元,有的则为学生免费补课。【“禁补”争论】毕业班学生和家长挺补课 反补课实质是反有偿补课虽然“禁补”的呼声、投诉不绝,但在“禁补”对立面上,要求补课的声音似乎更为浩大。“我们想联名写信给教育部门,支持补课!”梅州东山中学一位即将升高三的同学向记者透露说,进入暑假以来,某些学生屡屡向教育部门投诉补课问题,随后,梅州好几所高中不得不停止高中毕业班补课计划,“但实际上,去投诉的都是那些不想读书的学生,对想学习的人来说,很不公平。”在众多受访的学生中,超过90%的学生赞同补课。云浮中学高三(3)班的刘同学告诉记者,学生普遍都有偏懒的倾向,补课可以让大家保持勤奋状态。也有同学认为,即使自己在家里认真复习,但很多问题并不是自己可以解决,而补课则可以咨询同学或老师。在反补课阵营中,占比重最大的声音实质是“反有偿补课”。“老师补课就是因为没钱,就是因为想赚外快。”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打着补课的旗号乱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众对补课的反感。“如果不收费,我就赞成高三毕业班补课。”河源龙川县老隆镇的郑先生对记者说。“禁补令”下,毕业班与非毕业班是否一刀切的争论也甚为激烈。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老师都赞成毕业班假期补课,却力挺在非毕业班实施“禁补令”,他们认为非毕业班应该践行“禁补令”,减轻学生的负担。“这是自欺欺人!”高要一位家长说,“假如非毕业班可以假期补课,那就承认‘应试’,既是‘应试’怎能单指望‘临急抱佛脚’,这说不通!要么就都禁补,要么就都开放。”“学生自由了,我们家长忧愁了。”不少家长认为,应该看到非毕业班补课的必要性。“假期补课既可以让孩子学习,又可以摆脱无人看管孩子的尴尬,而且即使交费,也比社会培训机构便宜多了”,“试问古今中外,哪个成功者不付出多常人几倍的努力和艰辛?”“我们补课主要是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阳江市第一中学一位高二语文教师向记者感叹,暑假只放了20多天假,就有很多家长打电话要求学校组织补课。上面有三令五申的“禁补令”,在补课还是不补课面前,很多学校陷入两难境地。【过渡之探】对补课是堵是疏,学生意见中肯“别的学校都补课,我们不补就会落后。”很多学校在两难中还是顶着压力组织学生补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认为,尽管取消了重点中学的规定,但在社会上,家长仍然以升学率来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而各大学校招生也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考核标准,“因此,学校也希望组织学生补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升学率和保证声誉。”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虽然地市教育部门都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重申严禁中小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的通知》,但仍然有些教育部门对当地学校的补课现象不闻不问,“这说明有的教育部门最起码是默许。”“说白了就是应试教育的问题!”有多年高中教学经验的廖老师向记者分析,全省都是按照高考成绩来排名,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加上集体补课盛行,如果哪个地区不补课,万一成绩下滑,在其他人眼里,其教育水平就仿如落后,就会失去很多教育资源。云浮中学一位姓刘的同学坦诚地告诉记者,“即使全省一律不补课,但为了高考,我也宁愿补课。”“其实,对于禁止补课的规定,我是很认可的,这个大方向也是对的。”廖老师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纲要刚出台,教育部门应该抓住契机,一边针对高考指挥棒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教育改革探索,一边应该采取相对适当的疏导措施,不能对补课问题一刀切。”“我觉得简单地堵,不如有指导性地疏。”高要市第一中学的杨同学认为,教育部门可以统一规定毕业班的补课时间及收费标准,并且对违规的学校进行严厉处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起码可以规范目前的补课乱象。”南方日报记者谢苗枫 见习记者汤凯锋记者手记多元录取或能根治补课顽疾十年下来,中小学假期补课算是个顽疾,奈何法不责众。我的父母是老师,我的家族也近乎教师之家,说实话,在我的那些姨妈姑姐及父辈的好友同事教师圈子中,没有多少人希望集体补课。原因很简单,教师也是拿普通工资的普通人,平时工作就很累,补课也收不了多少钱,会有谁乐意在本可以休息的暑假再挥汗如雨?但是,不愿意补课,不等于可以不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你当然有权头悬梁、锥刺股,挑灯夜战至天明,因为这是个人行为。但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都这样苦学时,就成了集体行为。既然是集体行为,按照比较收益理论,大家都“抢跑”的时候这个比较效益就近乎为零,老师学校都那么辛苦,为什么不能“集体不补”?很多学校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只能是叹气:想停也停不下来,谁先停谁受损,谁都不敢冒这个险。上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针对高考制度改革问题,纲要提出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在这样一个契机中,与其一刀切地“禁补”,不如试点多元录取,或者更为大胆地对考试内容进行改革,让复习无从可复,让补课无计可施?与其对补课喊打喊杀,不如检视当前凭成绩好坏衡量人才的方式是否太过单一?

英语培训机构禁令

237 评论(13)

Arsenalzoe

开办此项目,是需要去工商局审核批准,登记备案。最好先注册一个公司,(法定最低资金3万元)然后再以公司的名义承办培训业务。否则个人办学属于社会团体的范畴,审核起来可能比较困难。也不是,如果很小规模的办学,并不想取得什么办学资质的话,可以以业务辅导的形式办个个体班,那样形式就灵活了,没有多少限制。

324 评论(15)

wuyan841106

呵呵,根本没有办不成的话。手续都很好办,就是怕拖,我以前办过。记得一定要送点礼。。。。

219 评论(15)

apple樱子

参加“坑班”以获得好中学的录取,校外培训机构竞赛成绩成为升学“敲门砖”,学校老师引导学生参加校外培训……针对种种教育怪象,教育部提出“十个严禁”底线要求,并联合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格的禁令能否让疯狂的校外培训回到正轨?记者对权威部门和专家进行了采访。现象1不报课外班怕掉队王女士为正在上初中的儿子报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科课外培训班,每年花费近8万元。对此,王女士很无奈,因为孩子的同学几乎都报了课外班,“独善其身”很可能掉队。在剧场中,前排观众站了起来,后排的观众为了看到演出也只好被迫站起来。“剧场效应”正是竞相参与校外培训的写照。南昌师范学院教育评估院院长叶存洪指出,校外培训机构往往以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数等模式,培训学生的“应试”技巧,裹挟家长带着孩子拼命抢跑,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群体焦虑。对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依规开展专项治理,学校也不得拔高教学要求、加快教学进度、增加教学难度,缓解家长你追我赶的焦虑感。政策纠正培训机构超纲四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提出,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现象2培训机构鱼龙混杂随着校外培训机构的大量涌现,鱼龙混杂、恶性竞争的局面也随之而来。近两年来,一些证照不全的预付费教育培训机构一夜间人去楼空,给家长和学生造成经济损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博认为,四部门通知的出台,制订了专项治理方案,明确了治理步骤、细化了工作分工、压实了部门责任,强化了规范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为构建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行业秩序提供了制度保障。政策检查整改安全隐患四部门通知要求,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也未取得营业执照,但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指导其依法依规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依规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处置。对虽领取了营业执照,但尚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具备办证条件的,要指导其办证;对不具备办证条件的,要责令其在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再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对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现象3不学就会进差班张先生自从女儿进入四年级后,就给孩子报了多个“坑班”,据称在“坑班”只要能通过考试就能被名校预录。而李女士虽然知道校外“奥数”等培训对自己孩子所在学区的小升初帮助不大,但依然给孩子报了名,因为“中学的分班考试要考这些内容,不学就会进差班”。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陈国治认为,产生校外培训无序和违背规律的各种乱象的一个重要根源是,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明里暗里的条件要求的助推,真正切断这一关联,才是釜底抽薪之策。此外,义务教育应当对公办中小学和民办中小学招生上同样对待,均不得允许学校进行招生测试或任何形式的选拔。政策查处培训挂钩入学四部门通知要求,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教育部对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的“十项严禁”中明确,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今年还首次明确提出,要将民办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严格规范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管理,引导其合理确定招生范围,并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现象4学校老师有所保留有媒体调查发现,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有所保留,将更多精力放在校外培训班,鼓励学生参与自己开办或任教的补习班。“中小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做好学校教育的本职,也是为校外培训降温的重要支持行动。”陈国治说,学校及其从业者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存在性质上的差异,角色不容混淆。专项治理工作要“使其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而不是教育秩序的干扰者”。政策或将取消教师资格四部门通知提出,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公布专项治理行动举报电话和信箱,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治理行动校外培训机构超纲教学被叫停记者26日从教育部了解到,针对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问题,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联合开展三个阶段的专项治理行动。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现有中小学生1.8亿,中小学课外辅导学生超过1.37亿人次,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校外培训机构的迅猛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求,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专项治理行动将重点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把确保学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治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把减轻学生校外负担放在最突出位置;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把强化学校和教师管理提到更重要位置。根据四部门要求,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机构和有关人员责任。专项治理将分三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中小学校将全面普查登记每一名学生报班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情况,为专项治理行动提供底数参考;第二阶段,各部门协同开展集中整治,全面纠正不良行为;第三阶段,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的“白名单”和“黑名单”。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联合对各省、各省组织对地市县的工作成效抽查检查,计划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28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