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28

会飞的猪lucky
首页 > 英语培训 > 持续性房颤英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uyanni1987

已采纳

引起房产的原因很多,临床上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是引起房颤的最主要原因,其次还有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甲亢心等等,治疗方面应该治疗引起房颤的原发病为主,对于房颤患者应积极控制心室率,过快的房颤心室率极易发生心衰,是危险的。要引起重视,以免加重病情。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你也可以采取电转复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平时要注意戒烟,限制饮酒,效果不错的。

持续性房颤英文

97 评论(10)

偶da幸福

1、Af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2、ASO—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或中断。

以45岁以上男性多见,男女之比8:1,四肢动脉均可发病,但以下肢多见,常侵犯股浅动脉,其次是腹主动脉下1/3处,包括腹主动脉分叉处和髂总动脉及动脉近端。

3、AD—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4、DM—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5、HD—霍奇金病

HD,霍奇金病, 即霍奇金病淋巴瘤多见于青年,儿童少见,首见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 ( 占60%~80%),临床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肝脾常肿大,晚期有恶病质、发热及贫血。

左多于右,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互相粘连,融合成块,触诊有软骨样感觉,如果淋巴结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少数患者仅有深部而无前浅表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

表现的压迫症状,例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致咳嗽、胸闷、气促、肺不张及上腔静脉压迫症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硬膜外肿块导致脊髓压迫症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f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SO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尔茨海默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糖尿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D

337 评论(8)

为食猫88

危害:

据统计,房颤的致残率、致死率和医疗负担均在与日俱增。有研究表明房颤导致的女性全因死亡率增加2倍,男性增加1.5倍。截止2010年,通过年龄调整的死亡率为男性1.6/10万、女性1.7/10万,女性较男性略高;致残率,男性为64.5/10万,女性为45.9/10万,房颤导致的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及脑卒中。关于房颤管理所导致的费用,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其中美国约为10100-14200美元/人,在欧洲每年为450-3000美元/人,我国没有做出具体统计,大部分住院的原因包括房颤的管理、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房颤的其他并发症等。

房颤的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如栓子突然脱落,可导致脑卒中、血栓栓塞;房颤和心衰常同时存在并形成恶性循环,二者有着相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瓣膜病等,房颤可以使心衰的患病率增加3倍并且加重心衰的症状;房颤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倍,但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小,其心肌梗死的年发病率为0.4%-2.5%;同时对于没有脑卒中的患者,房颤同样可以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和海马部的萎缩,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记忆力、执行力和注意力这几个方面;肾功能不全是房颤的危险因素,同时也使房颤患者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

其中脑卒中、心衰是最常见且最危险的并发症,一旦出现,将严重影响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已经确诊为房颤的患者应该要注意:

1、积极控制原发病,如高血压病人应严格控制血压,糖尿病病人应严格控制血糖等,防止基础疾病的进展以免加重房颤;

2、按时服药,做好定期复查的工作,如有心慌、胸闷等不症状,要及时就诊进行心电图等必要的检查;

3、房颤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所以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锻炼,控制体重;

4、戒烟限酒,控制饮酒量,有研究发现,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发生房颤的几率较平素未饮酒的人高;

5、少引用咖啡、浓茶之类的饮品以免诱发房颤的发作;

6、清淡饮食,减少盐的摄入量,特别是对于已经合并心衰水肿的患者,过量盐的摄入会加重心衰的症状;

7、少食油炸食品,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额摄入量,否则会大大增加房颤发生的风险,应多食用一些新鲜果蔬及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

8、平常吃饭过饱过饥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所以房颤患者应按时、适量吃饭,避免过饱或过饥。

322 评论(11)

默默一个人旅行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50~59岁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0.5%,60岁以后发病率显著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倍,到80~89岁时上升到8.8%。发生房颤时,心房不遵循正常节律、杂乱无序地跳动,此时心房丧失了大部分功能,也导致心室跳动不规则,影响心室的正常功能。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正常的心房波消失,显示为极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 导致房颤的原因很多,上面提到的年龄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没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各种检查没有发现心脏结构异常的老年人也会得房颤。除了年龄因素外,许多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高血压病等都是导致房颤的重要原因。心脏以外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肺脏疾病、糖尿病也与房颤发生有密切关系。此外,最近的研究还发现,有些房颤和遗传有关。那么,房颤有什么危害呢?房颤的危害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房颤时心房、心室同步机械活动丧失,心室反应不规则,以及心率过快。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后,心输出量明显下降,这尤其易发生在舒张期心室充盈障碍、高血压、二尖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HCM)或限制性心肌病的患者。过快的心室率可导致心悸、黑朦、晕厥等症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室率持续性加快(130 次/分钟以上)还可导致扩张性室性心肌病。而持续的快速心房率会对心房的机械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心动过速型房性心肌病。 房颤的第二个危害是血栓栓塞。严重者导致中风是房颤的最主要危害,也是房颤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房颤时心房丧失了节律性机械收缩,导致左心耳血流速度减慢,血小板等易于在左心耳聚集,形成血栓。这些血栓脱落时,如果沿主动脉下行到达腿部,会导致下肢供血不好,引起下肢坏死;如果脱落的血栓沿颈动脉上行到达脑部,阻塞脑部血管,就会导致脑梗塞、中风,严重者导致病人死亡。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比没有房颤的患者高5~7倍。血栓栓塞在心脏瓣膜疾病导致的房颤尤其容易发生,这类患者中风的比例比没有房颤的人高17倍。目前,据不完全统计,65岁以上老人的中风,有约1/4是由房颤导致。 既然房颤具有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应当怎样治疗呢?由于房颤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心房跳动不规则、心室跳动频率过快、血栓形成,所以治疗也主要针对这几个方面。首先,人们考虑用药物或电复律的方法将房颤转复成正常心律即窦性心律。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有胺碘酮、心律平、索他洛尔等。这些药物都可以使一部分病人转为窦性心律。房颤持续时间越长的病人,越难转复过来。即使转为窦性心律,复发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还要用这些药物长期维持治疗。胺碘酮是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最有效的维持药物。但是维持的比例也不是很高。有研究发现,1年时间后,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也只有60%左右。另外,胺碘酮、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许多毒副作用,比如可以导致其他新的心律失常,胺碘酮还可能导致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肺纤维化等,许多患者不能耐受。通过电复律也可以使一部分房颤病人恢复正常心律,但也很容易复发,转复后还是需要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这和药物复律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且,电复律对于左心房扩大明显、房颤持续时间较长、存在心房血栓、年龄偏大的患者也不适用。由此看来,应用药物或电复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办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另一种方法只针对房颤导致的快速心室率。应用倍他乐克、地高辛等药物治疗,使病人的心室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如休息时控制在60~80次/分钟,活动后也不超过110次/分钟。这样的好处是避免心室率太快、心脏泵血减少的坏处。可以有效缓解心慌、头晕、乏力这些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治疗方法的缺点是并没有终止房颤的异常节律,所以仍然存在导致心房形成血栓的危险。所以,这些病人还需要长期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常用的药物有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华法林的抗凝效果较好,对于老年病人(>75岁)、合并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糖尿病,或者是以前有过中风的病人,都推荐用华法林治疗。应用华法林时必须经常监测凝血功能,现在常用的指标是国际标准化比值,英文缩写是INR。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应当定期查INR,将INR值调整在1.8~2.5。低了达不到抗凝的效果,高了容易产生出血并发症。阿司匹林也可以用于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一般推荐每天口服300mg。服用阿司匹林同样要注意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发现皮肤有瘀斑、牙龈出血、血便等,应当及时停药。必须注意的是,抗凝治疗并不能完全消除血栓栓塞这一严重并发症。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之外,最近针对房颤发展了一种新的根治方法,那就是在电磁标测系统(CARTO)的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1998年,法国专家发现,房颤的病因绝大部分和肺静脉有关。是肺静脉内的异常兴奋灶发放电冲动,因为心房也存在纤维化等病变,这些电冲动在心房内就形成房颤波。所以隔断肺静脉和左心房的联系,让这些电冲动不能传导到心房,可以达到根治房颤的目的。现在通过射频消融已经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将导管经过股静脉送到左心房,通过电生理检查找出四个肺静脉和左心房存在电连接的部位,逐一消融,彻底隔断肺静脉和左心房的电联系,这种方法叫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另外一种方法要使用一种新型的标测系统,叫CARTO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和肺静脉的三维结构,便于我们辨认要消融的部位。在CARTO系统的指导下,我们移动导管在左心房内围绕肺静脉做环形的消融线,把肺静脉隔离在里面,也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方法叫环肺静脉消融。前一种方法对阵发性房颤的效果较好,成功率在60~70%之间,对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效果只有30~50%。后一种方法成功率相对较高,对阵发性房颤可以达到90%,对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也可达到60~70%左右。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方法在最近10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每年全球接受这项手术的患者几乎都成倍增长。虽然射频消融还不能让全部患者得到根治,其成功率还有待提高,但是相对前面提到的方法,其副作用小,可以摆脱长期服药带来的并发症,从长远看,也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射频消融的具体方法还在不断改进、完善之中,在不久的将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141 评论(8)

小雨012345

房颤可加重心衰,同时加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状态,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增加其死亡率,也是目前最难控制的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致死性及致残性;当房颤导致左心房血栓并且脱落,易导致脑卒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房颤常见的病因有过量饮酒、急性心肌炎、冠脉搭桥手术后、电击、急性心包炎、急性肺部疾病及甲亢。

227 评论(15)

跟着Serena觅好食

哦,你姥爷是阵发性房颤,这个确实可以考虑做射频导管消融的,但是据我所致一般也就是60%-70%的成功率。而且存在一定风险。其机制一般如下:一般阵发性房颤,考虑多数是在肺静脉中存在异常类似窦房结的起搏细胞存在,那么它也可以发出节律,导致房颤的。所以我们目前多数就是对肺静脉进行电学隔离,把你肺静脉和左心房这里用射频消融,组织肺静脉内的异常电位活动进入左心房,这样不就解决了房颤吗。人一般有4根肺静脉,所以现在多数采用全部或者多数肺静脉电学隔离。更有甚至,干脆我就在换绕肺静脉口对左心房做线性消融,这样似乎更加彻底 。但是实际情况是你有可能异常电位并不在肺静脉内呢,或者你本身心房内已经存在较多微小的折返环,那么这些都是导致房颤上述 消融方法不成功 的原因。国外还有对心房最紊乱电位产生的地方进行消融,你心房里哪里是最紊乱的电位活动,也就是说这个房颤发生的最厉害的源头我对其消融,但是这个也就是Nademanee医生做的成功率较高,其他人没法复制的。因为我们首先必须找到消融的部位,目前的定位系统还比较困难。以上我大致讲了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治疗机制。一般其实还只是少数心脏中心可以做,一是需要高档的设备,关键是需要三维立体电解剖定位标测系统,比如CARTO,EnSite3000,因为这样定位相对容易些,一是需要技术非常高超的电生理检查/射频导管消融的高手。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但是即使这样,也就是国内北京上海等少数心脏中心有条件,做的比较好一点。另外也有外科手术,目前是可以做到迷宫手术Maze Ⅲ,本世纪初美国还有Mini Maze(微创迷宫手术)出现,这个是微创外科结合用胸腔镜手术技术来做的,道理和射频导管消融差不多,也是肺静脉消融,左心房内线性消融,心外膜部分去神经化,左心耳切除。国内部分医院比如北京安贞医院也开展了这个手术。国外最高有90%的成功率报道。不过,我个人以为这个似乎也是不太靠谱的。其实,射频导管消融也好外科微创迷宫手术也好,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比如你对肺静脉消融,那么可能导致肺静脉狭窄呀,而且目前大多是对多数肺静脉(3根甚至全部4根肺静脉)进行消融,那么一旦导致肺静脉狭窄,那么后果也是比较讨厌的。另外其他的情况比如心脏穿孔等很多严重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还有就是成功率实在并不那么高,据我所知就是所谓的成功者,也很多不是当场就立刻成功,往往是手术以后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的胺碘酮,大概3-4个月以后才成功的。实际上也反映了我们对房颤形成机制等很多情况并不完全掌握,以及我们定位也并不总是那么准确的。我个人认为,一项技术,如果你的把握性还不是那么大,那么就只能说还在探索中,这个我看还是应该科学一点,保守一点,你既然是探索中的,那么你就不应该收我费用那么多吧,对吧。我这个人说话实惠的很。

116 评论(8)

淡水氤氲

简单说,房颤的危害有五个: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当然,这些就够严重的了。

马宝琳答!

17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