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63

毛的惊喜
首页 > 英语培训 > 中国加油用英语写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o0大鹏0o

已采纳

“为中国加油”可以这么翻译Cheer for China希望采纳

中国加油用英语写

202 评论(11)

excellentpri

Come on, China!

Come

英 [kʌm]   美 [kʌm]

v. 来;来到;来取、来拿;成为;达到;接近;摆出 ... 的样子;处于(某个位置)。

He will come on time even though it rains.

即使下雨,他还是会准时来的。

用法:

1、come的基本意思是“朝某中心点接近、到达某地点或达到某种状态”。

2、come可以表示“来临,降临”,常用以指时间或事件按规律或自然法则等“顺理成章”地到来,也可指和他人在一起来参加某活动。

3、“come+静态动词的不定式”构成复合谓语,可表示一种情况变化的过程,如由“不知”到“知之”,由“不清楚”到“清楚”,由“不理解”到“理解”,即给静态动词一个起点,而使其具有动态意义,且具有“终于”的意味。

168 评论(11)

歹徒通缉令

Cheer up, China!

342 评论(13)

囍兒小静静

Be strong China !绝对没问题满意请采纳 打字不易 感谢

337 评论(12)

空空的小新

中国加油的英文是China victory望采纳,谢谢!

234 评论(15)

玉江style

Cheer for China!

155 评论(14)

cn是一颗溏心蛋

中国加油”英文:Go China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81 评论(13)

素手宛花

中国加油”的正确英译 几天前,在下写了一篇关于“加油”英译的文章(参见:《老外眼中最牛“中国元素”竟是两个汉字》),得到太多人的关注与厚爱。 《时代》驻北京记者西蒙·爱勒根特给出了最好的,恐怕也是最贴切的英译文,“Zhongguo jiayou! Go China!” 也就是说,最准确的译文应该是两个:一个是拼音“jiayou”,另外一个叫“Go China”。换言之,这是两个译文,解说着同一个“加油”的意思。我们既可以只喊“jiayou”(拼音发出来的声音),也可以用英文喊“Go China”。这让我这个学习了二十几年英语的人,心中稍微有些释怀。毕竟,我们得到了最准确的英译文。至于其他中国人的翻译,甭管是“中式英语”,或什么式英语,都显得不重要了。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中国人看到“加油”不可翻译成英文,才发现原来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并与我一样,为这种独特性与唯一性感到无限骄傲。事实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在太大,也正因为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才有我这种人的存在的价值与必要:为中西文化搭建一座浮桥,也只能是浮桥,而不会是具有坚实桥墩的桥梁,也只是起到让东西方文化简单碰面的作用,而不可能使两种文化深入交融。 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著名诗句的英译,您就可以明白我的意思了。在中国人,哪怕是中国小学生的眼中,都知道李白的“三千尺”不过是个虚数,是一种比喻,是一种气势磅礴的比喻,并不具备用尺丈量的实际功效。但也正是这种“虚数”,这种“气势磅礴”,这种“不具备实际功效”的诗句,却在整个西方引起不小的误解。西方人认为,如果是三千尺的话,那一定不是三千一百尺,而只能是三千尺。他们的这种小儿科式的一句话,立马会引起我们中国人的嘲讽与感慨:怎么,连“飞流直下三千尺”都不能理解,还要把三千尺真理解为实际上的三千尺?于是,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人向我们这些所谓的英语大家问道,怎么,难道连这么有名的诗名都不能准确地翻译到英语中去?是的。是不能传神地翻译过去的。有太多的文人墨客已经尝试过N次了,但都失败了。也就是说,这种极具中国文化的东西太多,在洋人面前,却成了一堆垃圾,至少成了一堆不可理解的东西被无情抛弃。 由此看来,我们也就没有什么理由责怪“中国加油”不能被准确地翻译成英语的事情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我们终于看到,连纯粹的老外,纯粹的汉语通的老外,也开始关注中国文化的向外传播了。他们看到“加油”不能被很好地翻译过去,于是,亲自上阵,用“拼音”加“英语”,把“加油”翻译成了英语。呵呵,由此也可以理解,中国文化符号,中国文化现象,几乎没有什么可能被全面翻译到英语中去的。也因此让我想到,又怎么能指望着洋人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我们的文化,及我们的以文化为依托的整个举止行为呢? 不理解也罢,但老外们的所谓强势文化,却一再地对中国文化进行入侵,同化。以至于我们看到,年轻一代已经对洋文化产生一种依赖,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悲乎!事实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众多只懂得皮毛的老外们永远不能理解与掌握的,只因为我们中国一些文化人的英语水平极度低下,才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 应该是改变的时候了。应该籍奥运成功举办之际,中国文化向外输出与扩张。还等什么? 当然,我们最好从“中国加油”开始,踏上中国文化扩张的征程。我们还记得拿破仑描述中国的话吧:“La Chine dorme. Laisse la dormir. Quand la chine s'éveillera, le monde tremblera”。中译就是“中国正在酣睡,那就让它在那里睡吧。当它醒了的时候,也就是它将震动世界的时候。”现在应该是中国文化苏醒的时候了。我们应该不仅仅要用成功举办奥运会来向世界推广我们的文化意涵,更要用中国文化去震撼整个世界,让整个世界自觉地弄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真正含义。让整个世界自觉地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中国,加油!”有了最准确的译文。一是用拼音:“Zhongguo,jiayou!”,另个是用英语,叫“Go China”。

11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