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5

金色年华119
首页 > 英语培训 > 常爸语感启蒙英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新民娜姐

已采纳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部分连载作者:安妮鲜花 (点击查看作者博客)出版:外研社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前提下,英语资源的选择最关键的不是哪套资源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资源提供的时机和资源使用的方法问题。每一种资源都有它的功能,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把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立体使用,才能点燃孩子的兴趣,进而形成综合的能力和后劲。其实,资源真正的价值在于是否能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只要能让小朋友感兴趣的都是好资源。当然说到英语资源,那原汁原味又是一个前提。不管是视听资料还是书籍,都是如此。在原汁原味的、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资源里面,孩子自己喜欢的就是好资源。比如我在博文中说到《语感启蒙》好,很多人就说是不是只能用它来进行英语启蒙。当然不是这样,很多没听过看过这套资源的孩子英语也不错啊。我推荐它,仅仅是因为它符合原汁原味的标准,又有情境对应,并且我家孩子喜欢。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语感启蒙》这套资源符合启蒙阶段孩子的心理,通俗简单,非常多的孩子看到之后都喜欢。但是你要是说,我就用它了,我要让孩子把这里面的歌都学会,要求孩子跟着唱,那可能非但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还会让孩子害怕和逃避。同样这套资源,也可能有的孩子不喜欢。有些孩子不喜欢里面的歌曲,因为他过去从来没听过英语语音的东西,中文又很强势,所以不习惯英文的东西。如果孩子不喜欢,那还要不要听呢?我认为,不能强迫孩子。只能发现、引导孩子的兴趣,不能因为大人认为东西有用而要求孩子必须去做。孩子不喜欢的话,一方面继续去寻找别的资源,另外一方面就是创造环境一点一点引入,帮助孩子由熟悉到接受。很多孩子,尤其是大孩子,开始时排斥某种英语资源,经过逐步引入后,一般一个月左右都能慢慢接受并喜欢上它。有人说,不提倡听歌,因为听歌以后没法开口说话,而动画片则能通过复述练口语。我也赞成看动画片,但是,动画片和儿歌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儿歌的韵律节奏训练和动画片是有区别的。而且,儿歌一般更简单,它的韵律节奏往往能让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孩子很容易接受英语。同时,儿歌中的音乐本身就符合孩子的特点。从小听歌听音乐的孩子乐感会更好,以后学习乐器也会更容易。这一点在安妮身上得到了证实。动画片的精髓在于它的情境对应,这一点和原版书一样,可以构成孩子的口语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什么很多孩子上外教课口语还不灵?很大原因在于看的东西太少。当然,因为动画片对视力的影响以及孩子被动吸收的特点,我也不建议多看。目前有一种提取音频的软件,可以把动画片中的音频提取出来,这样,孩子可以在看过几遍动画片之后就开始只听音频,对听力训练的效果更好。在听音频的过程中,孩子的脑子里还会有画面浮现,能很好地起到情境对应的作用。对于小孩子,尤其是一岁左右的孩子,因为听力辨音能力强,所以儿歌中的语音他们很容易就能吸收,即使是语速很快的儿歌或者是新闻、脱口秀这类节目,也都能成为孩子的语音积累。有了这样的积累之后,三岁左右开始看动画片就会容易很多。对于有些大孩子,从小没有英语的语音积累,在中文强势的情况下,又不愿意听英语儿歌,则可以用动画片来提高他的兴趣。儿歌也好动画片也好,都要以兴趣为前提。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才会有最好的吸收。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相信孩子内在的能力。我们所给的一切资源,都是为了满足他们内在的需要;只有内在的需要得到满足,外在的资源才能内化成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要放弃自己的功利心,才能点燃孩子的兴趣,并且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内驱力。英语资源本身的趣味性应该足以让孩子爱上它。对这样的资源,如果你的孩子不但不爱反而觉得是负担的话,那就不是资源的问题,也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成人的目标和方法有问题。有妈妈说,为什么别人推荐的资源我家孩子不喜欢?这和孩子的发育程度以及敏感期等都有直接关系。所以说,不存在适合所有人的资源。资源选择的标准,一个是主题符合孩子的兴趣,一个是难度符合孩子的水平。有些东西,主题合适,但是难度稍大,孩子就看不下去。所以一般我选择资源的时候,都是根据孩子当时的状态,选择十倍于孩子需要的资源提供给他。这些资源,一般有10%—20%孩子会反复使用,另外一些看似没用,但是孩子只要看过一遍,甚至只开了个头,过一段时间都可能自己拿出来反复去看,这时候这些资源又变成了另外的10%。回想安妮和小宝看DVD的过程,从来都是他们自己选择。从一岁多开始,我们家DVD的遥控器就大权旁落了,我们要管的仅仅是整体的时间控制问题。安妮开始的时候,拿回来好多张光盘,她会一张一张地看。不喜欢的,看个头可能就不再理会了;发现一个喜欢的,别的就都被冷落了。记得那时候看《语感启蒙》,她自己就能看明白DVD上显示的序号,然后每次拿出来光盘就会直接按到那个序号,把自己想要的歌曲找出来。像这种精听的光盘,常常是一个晚上就听这一首歌。有些资源,可能我们大人觉得挺难,比如“ThomasandFriends”系列动画片,小宝也是一岁多就开始看。当时我觉得他根本听不懂,可他就是喜欢看。实际上,他是喜欢其中的人物。后来,我们又给他借了同系列的书,买了同系列的拼图,还买了三十多个火车头和轨道。所以,等到他开始准备自主阅读的时候,第一个选择的系列书就是托马斯系列。这套书他跟着安妮的音频听了十几本。很快,这十几本他就能自己指读了——这个和中文一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阅读,而是背下来的读。从读出来到自己拿着火车头背台词讲故事,小宝的英语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也就是立体使用资源的方法。立体使用资源会让孩子的兴趣更大,重复性更强,知识的内化也更容易。关于精听精读和泛听泛读的关系问题,有些妈妈很纠结,总想自己去帮助孩子选择。其实,孩子对资源的选择,一定是和他的认知能力相适应的,尊重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在规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去选择,这些都是内在建构的过程。而建构就是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发展后劲的过程。大人的干涉只能破坏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这就好比孩子现在还没准备好走,你一定要他走;而等他已经能跑了,你又限制他跑一个道理。有的家长说,孩子为什么总是翻来覆去听那一首或几首歌。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会了还翻来覆去地听,不是浪费时间嘛!这其实也是建构的需要。只有这样的重复达到一定程度,这个层面的东西才真正内化到了他的心里。此后,还需要有同样难度的资料来进行巩固。当这些东西达到一定的量之后,才会从量变到质变,上升到下一个层次。所谓螺旋式上升也就是这样来的。安妮听《语感启蒙》听了两年,小宝过去看“Leapfrog”(美国的英语教学产品,Phonics的系列动画片)马马虎虎,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要看,每天要重复几次。从开始的专心看,到现在的跟着重复,这也是他开始准备自主阅读的标志。说到泛听,也不等于不加选择地把资源一股脑地都扔给孩子。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贴近孩子生活经历的资源往往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泛听的东西可以给出一个区间,上下之间有一个跨度。然后孩子自己去决定选择低的还是高的。每过一段时间,妈妈都要对这些资源进行调整,及时更新补充新的资源。

常爸语感启蒙英文

117 评论(12)

唔记得叫咩名

宝宝情况: Tina Girl 4岁 性格:较为文静,但对学习感兴趣,喜欢听故事,画画,唱歌,跳舞,喜欢集体生活,爱交朋友 目前孩子水平:有一定的英文基础,喜欢唱英文童谣,玩英语的小游戏 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手中资源的利用率,打好英文启蒙的基础,珍惜启蒙的美好时光。 目前手中英语启蒙资源:绘分享英语系列:自然拼读全套,phonics+,pwf1/2.高频词400/800/1200,TTR绘本,New get  smart.清华幼儿英语,常爸英语语感启蒙系列课,甜心英语一,二系列,火箭英语全套,培生英系列(姐姐那时囤的书,现在沾了灰)。新入的Good baby Max。配有小熊点读笔,和东西出版社的点读笔。 家庭启蒙支持力度:百分之一百支持,但主要是妈妈鸡娃 妈妈的困惑:如何合理分配时间,让孩子能够一直坚持英语的启蒙之路,从而达到自主阅读。 自然拼读批的是英语中大约70%至80%的单词所遵循的拼读规律。按照这种规律,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形及其在单词中的发音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果我们掌握了这种对应关系,看到一个单词,就算不认识,也能大致读出它的发音。  学习自然拼读:要认识26个字母,掌握字母在单词中的常见发音。有一定的音素意识,能听辨出构成单词的不同音素。英语中有26个字母,44个音素,这些字母及字母组合与音素的对应关系,是需要在持续的阅读和听说应用中反复感受,积累然后才能掌握的。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 对于自然拼读Tina妈妈之前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就是大女儿四岁时跟风买过我的第一套自然拼读故事书。也特别希望孩子能“见词能拼”,最后达到“听音能写”的能力。能够系统高效的学习,坚持听读输入,从而达到说写的输出。Tina小朋友刚好四岁,结合实际情况,就使用绘分享的自然拼读系列。妈妈已经配齐了书本,用App软件打卡学习,加入绘分享自然拼读训练营同频互动学习,结合群里分享的游戏进行复习,游戏环节的插入,在玩中学,学完中玩,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规划跟踪:上图是自然拼读的游戏环节。绘分享对自然拼读社群进行了重新分组。Tina坚持每天app打卡,并积极参与微信群自然拼读bean班的每两天一次的L2的语音打卡复习,发现Tina慢慢地找到了一点感觉。发音不准时没有刻意纠正,多读多听了几次后,就标准了。 自然拼读的听写因为认知发展的局限,节奏慢一点,基础打扎实点。这就如同阶梯,需要一级一级地攀爬。期待Tina能够在这么好的自然拼读系列课的学习中,有妈妈的耐心陪伴+因势利导+持续坚持!静待花开。PS:由于自然拼读的26个字母,玩得游戏较为单一,其实Tina小朋友对字母的排序还不大熟练,于是老母亲不得不加多些字母迷宫和排序的游戏,目的是为了重复的学习,打好基础。 具体如下:这样的游戏在之前看中文绘本时玩过,只是换种方式来复习巩固。来缓冲孩子对于字母认识的压力。 图中有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两种迷宫,通过这种针对性的练习确实有所加强。 另外还有些小游戏作为补充:钓鱼游戏,拍词游戏,自然拼读圆标卡的排序,跳格子等等 。 还有starfall app也是不错的补充学习软件。

33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