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0

carryme2015
首页 > 英语培训 > 管理漏洞英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草心草心丶

已采纳

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理漏洞英文

113 评论(13)

一心不二

漏洞的意思具体如下:

1、缝隙;小孔。

引证:赵自《第二双眼睛》:“可以根据水流的方向,摸到进水的漏洞。”

2、破绽,不周密之处。

引证: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想来王伯申也很精明,这件事他一定另有布置,漏洞是早已补好了的。”

扩展资料

漏洞的近义词:

1、破绽

释义:事情或说话的漏洞。

引证: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做作的写信和日记,恐怕也还不免有破绽,而一有破绽,便破灭到不可收拾了。”

2、马脚

释义:比喻破绽。

引证: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六章:“天哪,被她看出马脚,那命就休了。”

270 评论(13)

enjoyduola

管理的漏洞:在管理上出现漏洞,应当是我们的管理制度出了问题,制定的制度没能做到全面具体,严密闭合,使一些有权有势的人钻了空子,如高官的腐败,有权人的贪婪,特殊岗位人的以权谋私,关键岗位人的吃拿卡要等,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当然,从国家的法律法规,到企业制度,都不可能那么十全十美。关键是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这些规定和制度,其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检查。检查是漏洞修补的最好措施,检查也是管理的一部分,如果管理出了漏洞,系统就很难正常运行,漏洞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公安部颁布“五条禁令”, 海关总署公布“六项禁令”, 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六条要求”等一些职能机关的豪言壮语,写的全,说得好。但是做得怎样大家都知道,违法乱纪的,贪污腐败的,刁难群众的更有人在。说到底就是检查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不执行。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制度体制下,权利往往大于法律,如果我们掌握权力的人选不好,检查制度再跟不上去,本来不应当有的漏洞也会出现。对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人,不管它的权利有多大,在他管理的范围内永远没有漏洞。个人理解,管理无非就是让企业发生管理者希望发生的事,不发生管理者不希望发生的事。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管理把预想的有利的事实现,把预想到不利的事避开。所谓漏洞,应该是指后者而言,就是对企业里可能发生损失的事情没有防范措施或制度规范,以致于一旦条件允许,就真的发生了损失。1、梳理公司的主要管理层构成、工作能力和老板的期望及公司发展的客观要求2、同一岗位,不同工资等级、职责要求、考核指标,实现差异化激励。3、外引竞争。大部门、主业务部门、重点薄弱部门,外引人才,单独成立部门,形成新部门和老部门的竞争。4、老管理层给出本部门的发展隐患和展望及解决方案。无解决方案的,对他们的,建议等于搅局,不予奖励和支持。5、新管理层签订岗位职责书,明确入职3个月内的业务目标,3个月后更换,直至一年期满。意在引导其不受老环境影响,按照经济法则独立开展业务。同时要求其提供业务调研报告和解决方案。6、综合新老管理层的意见和老板的意见,裁定改革阶段和实施人选。7、重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工资体系、职权,内引竞争、外引人才、中控制度,三位一体构建机制。8、独立成立监察部门,监督各项决议和制度的实施,特别在于各部门间工作的联查,特别在于业务指标所需要的数据的联查,不联查无法发现数据和指标是否真实有效,也就不能杜绝人浮于事、上令下达。9、绩效奖励和制度惩罚并行。各个岗位,不变岗,单对于工资,可上下浮动,但浮动办法必须明确,执行。10、3个月建设。6个月时,重新审视公司。剩下6个月,严格操办,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人员,针对不想淘汰的,削弱职权、使其被削弱部分由外引人才成熟接轨和并行。11、每月核算指标。年底按指标奖励并重组人事结构。

323 评论(14)

晓云1123

BUG名称由来:为马克2号(Harvard Mark II)编制程序的葛丽丝·霍波(Grace Hopper)是一位美国海军准将及计算机科学家,同时也是世界最早的一批程序设计师之一,有一天,她在调试设备时出现故障,拆开继电器后,发现有只飞蛾被夹扁在触点中间,从而“卡”住了机器的运行。于是,霍波诙谐的把程序故障统称为“臭虫(BUG)”,把排除程序故障叫DEBUG,而这奇怪的“称呼”,竟成为后来计算机领域的专业行话。

bug是计算机领域专业术语,意思是漏洞,原因是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有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的危害。

扩展资料:

windows系统漏洞问题是与时间紧密相关的。一个windows系统从发布的那一天起,随着用户的深入使用,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会被不断暴露出来,这些早先被发现的漏洞也会不断被系统供应商:微软公司发布的补丁软件修补,或在以后发布的新版系统中得以纠正。而在新版系统纠正了旧版本中具有漏洞的同时,也会引入一些新的漏洞和错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漏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ug

336 评论(9)

无双天帝

“BUG”的由来: Bug一词的原意是“臭虫”或“虫子”。但是现在,在电脑系统或程序中,如果隐藏着的一些未被发现的缺陷或问题,人们也叫它“Bug”,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第一代的计算机是由许多庞大且昂贵的真空管组成,并利用大量的电力来使真空管发光。可能正是由于计算机运行产生的光和热,引得一只小虫子�Bug钻进了一支真空管内,导致整个计算机无法工作。研究人员费了半天时间,总算发现原因所在,把这只小虫子从真空管中取出后,计算机又恢复正常。后来,Bug这个名词就沿用下来,表示电脑系统或程序中隐藏的错误、缺陷或问题。 与Bug相对应,人们将发现Bug并加以纠正的过程叫做“Debug”,意即“捉虫子”或“杀虫子”。遗憾的是,在中文里面,至今仍没有与“Bug”准确对应的词汇,于是只能直接引用“Bug”一词。虽然也有人使用“臭虫”一词替代“Bug”,但容易产生歧义,所以推广不开。 所谓“(Bug)”,是指电脑系统的硬件、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出错。硬件的出错有两个原因,一是设计错误,一是硬件部件老化失效等。软件的错误全是厂家设计错误。那种说用户执行了非法操作的提示,是软件厂商不负责的胡说八道。用户可能会执行不正确的操作,比如本来是做加法但按了减法键。这样用户会得到一个不正确的结果,但不会引起bug发作。软件厂商在设计产品时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不允许用户做非法的操作。只要允许用户做的,都是合法的。用户根本就没有办法知道厂家心里是怎么想的,哪些操作序列是非法的。 从电脑诞生之日起,就有了电脑BUG。第一个有记载的bug是美国海军的编程员,编译器的发明者格蕾斯·哈珀(GraceHopper)发现的。哈珀后来成了美国海军的一个将军,领导了著名计算机语言Cobol的开发。 1945年9月9日,下午三点。哈珀中尉正领着她的小组构造一个称为“马克二型”的计算机。这还不是一个完全的电子计算机,它使用了大量的继电器,一种电子机械装置。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哈珀的小组日以继夜地工作。机房是一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造的老建筑。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房间没有空调,所有窗户都敞开散热。 突然,马克二型死机了。技术人员试了很多办法,最后定位到第70号继电器出错。哈珀观察这个出错的继电器,发现一只飞蛾躺在中间,已经被继电器打死。她小心地用摄子将蛾子夹出来,用透明胶布帖到“事件记录本”中,并注明“第一个发现虫子的实例。”[1] 从此以后,人们将计算机错误戏称为虫子(bug),而把找寻错误的工作称为(debug)。

24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