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过江
楼主可以使用ARP防火墙,目前比较好用的APR防火墙有以下几种:1.金山ARP防火墙2.360ARP防火墙(建议使用,360安全卫士自带,配合使用效果更佳)顺便讲一下ARP的相关内容:防范ARP地址欺骗类病毒 什么是ARP协议 要想了解ARP欺骗攻击的原理,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ARP协议。ARP是地址转换协议的英文缩写,它是一个链路层协议,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层,在本层和硬件接口间进行联系,同时为上层(网络层)提供服务。 我们知道,二层的以太网交换设备并不能识别32位的IP地址,它们是以48位以太网地址(就是我们常说的MAC地址)传输以太网数据包的。因此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就必须存在一种对应关系,而ARP协议就是用来确定这种对应关系的协议。 ARP工作时,首先请求主机发送出一个含有所希望到达的IP地址的以太网广播数据包,然后目标IP的所有者会以一个含有IP和MAC地址对的数据包应答请求主机。这样请求主机就能获得要到达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同时请求主机会将这个地址对放入自己的ARP表缓存起来,以节约不必要的ARP通信。ARP缓存表采用了老化机制,在一段时间内如果表中的某一行没有使用(Windows系统这个时间为2分钟,而Cisco路由器的这个时间为5分钟),就会被删除。通过下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ARP的工作机制。 假定有如下五个IP地址的主机或者网络设备,它们分别是: 主机A 192.168.1.2 主机B 192.168.1.3 网关C 192.168.1.1 主机D 10.1.1.2 网关E 10.1.1.1 假如主机A要与主机B通信,它首先会检查自己的ARP缓存中是否有192.168.1.3这个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没有它就会向局域网的广播地址发送ARP请求包,大致的意思是192.168.1.3的MAC地址是什么请告诉192.168.1.2,而广播地址会把这个请求包广播给局域网内的所有主机,但是只有192.168.1.3这台主机才会响应这个请求包,它会回应192.168.1.2一个ARP包,大致的意思是192.168.1.3的MAC地址是02-02-02-02-02-02。这样的话主机A就得到了主机B的MAC地址,并且它会把这个对应的关系存在自己的ARP缓存表中。之后主机A与主机B之间的通信就依靠两者缓存表里的MAC地址来通信了,直到通信停止后2分钟,这个对应关系才会从表中被删除。 再来看一个非局域网内部的通信过程。假如主机A需要和主机D进行通信,它首先会发现这个主机D的IP地址并不是自己同一个网段内的,因此需要通过网关来转发,这样的话它会检查自己的ARP缓存表里是否有网关192.168.1.1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没有就通过ARP请求获得,如果有就直接与网关通信,然后再由网关C通过路由将数据包送到网关E,网关E收到这个数据包后发现是送给主机D(10.1.1.2)的,它就会检查自己的ARP缓存,看看里面是否有10.1.1.2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没有就使用ARP协议获得,如果有就是用该MAC地址与主机D通信。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在以太局域网内数据包传输依靠的是MAC地址,IP地址与MAC对应的关系依靠ARP表,每台主机(包括网关)都有一个ARP缓存表。在正常情况下这个缓存表能够有效保证数据传输的一对一性,像主机B之类的是无法截获A与D之间的通信信息的。 但是主机在实现ARP缓存表的机制中存在一个不完善的地方,当主机收到一个ARP的应答包后,它并不会去验证自己是否发送过这个ARP请求,而是直接将应答包里的MAC地址与IP对应的关系替换掉原有的ARP缓存表里的相应信息。这就导致主机B截取主机A与主机D之间的数据通信成为可能。 首先主机B向主机A发送一个ARP应答包说192.168.1.1的MAC地址是02-02-02-02-02-02,主机A收到这个包后并没有去验证包的真实性而是直接将自己ARP列表中的192.168.1.1的MAC地址替换成02-02-02-02-02-02,同时主机B向网关C发送一个ARP响应包说192.168.1.2的MAC是02-02-02-02-02-02,同样,网关C也没有去验证这个包的真实性就把自己ARP表中的192.168.1.2的MAC地址替换成02-02-02-02-02-02。当主机A想要与主机D通信时,它直接把应该发送给网关192.168.1.1的数据包发送到02-02-02-02-02-02这个MAC地址,也就是发给了主机B,主机B在收到这个包后经过修改再转发给真正的网关C,当从主机D返回的数据包到达网关C后,网关也使用自己ARP表中的MAC,将发往192.168.1.2这个IP地址的数据发往02-02-02-02-02-02这个MAC地址也就是主机B,主机B在收到这个包后再转发给主机A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通信,这样就成功地实现了一次ARP欺骗攻击。 因此简单点说,ARP欺骗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全交换环境下的数据监听。大部分的木马或病毒使用ARP欺骗攻击也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如何发现及清除 局域网内一旦有ARP的攻击存在,会欺骗局域网内所有主机和网关,让所有上网的流量必须经过ARP攻击者控制的主机。其他用户原来直接通过网关上网,现在却转由通过被控主机转发上网。由于被控主机性能和程序性能的影响,这种转发并不会非常流畅,因此就会导致用户上网的速度变慢甚至频繁断线。另外ARP欺骗需要不停地发送ARP应答包,会造成网络拥塞。 一旦怀疑有ARP攻击我们就可以使用抓包工具来抓包,如果发现网内存在大量ARP应答包,并且将所有的IP地址都指向同一个MAC地址,那么就说明存在ARP欺骗攻击,并且这个MAC地址就是用来进行ARP欺骗攻击的主机MAC地址,我们可以查出它对应的真实IP地址,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另外,我们也可以到路由器或者网关交换机上查看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表,如果发现某一个MAC对应了大量的IP地址,那么也说明存在ARP欺骗攻击,同时通过这个MAC地址查出用来ARP欺骗攻击的主机在交换机上所对应的物理端口,从而进行控制。 如何防范?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防范ARP欺骗。 (1)在客户端使用arp命令绑定网关的真实MAC地址命令如下: arp -d *(先清除错误的ARP表) arp -s 192.168.1.1 03-03-03-03-03-03 (静态指定网关的MAC地址) (2)在交换机上做端口与MAC地址的静态绑定。 (3)在路由器上做IP地址与MAC地址的静态绑定。 (4)使用“ARP SERVER”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广播网段内所有主机的正确IP-MAC映射表。 (5)最主要是要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包括:及时安装系统补丁程序;为系统设置强壮的密码;安装防火墙;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库;不主动进行网络攻击,不随便运行不受信任的软件。 ARP工作原理如下: 在TCP/IP协议中,A给B发送IP包,在包头中需要填写B的IP为目标地址,但这个IP包在以太网上传输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一次以太包的封装,在这个以太包中,目标地址就是B的MAC地址. 计算机A是如何得知B的MAC地址的呢?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ARP协议。 在A不知道B的MAC地址的情况下,A就广播一个ARP请求包,请求包中填有B的IP(192.168.1.2),以太网中的所有计算机都会接收这个请求,而正常的情况下只有B会给出ARP应答包,包中就填充上了B的MAC地址,并回复给A。 A得到ARP应答后,将B的MAC地址放入本机缓存,便于下次使用。 本机MAC缓存是有生存期的,生存期结束后,将再次重复上面的过程。 ARP协议并不只在发送了ARP请求才接收ARP应答。当计算机接收到ARP应答数据包的时候,就会对本地的ARP缓存进行更新,将应答中的IP和MAC地址存储在ARP缓存中。因此,当局域网中的某台机器B向A发送一个自己伪造的ARP应答,而如果这个应答是B冒充C伪造来的,即IP地址为C的IP,而MAC地址是伪造的,则当A接收到B伪造的ARP应答后,就会更新本地的ARP缓存,这样在A看来C的IP地址没有变,而它的MAC地址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了。由于局域网的网络流通不是根据IP地址进行,而是按照MAC地址进行传输。所以,那个伪造出来的MAC地址在A上被改变成一个不存在的MAC地址,这样就会造成网络不通,导致A不能Ping通C!这就是一个简单的ARP欺骗。
夏天可乐冰
借是能借到的,点点贷算是国内比较大的网贷平台了,不是骗人的。
但是这里面的认证程序比较复杂,还要邮寄资料。如果你确实缺钱,可以考虑试试。至于平台的可靠性就需要自己擦亮眼睛仔细辨别了。类似于点点贷这样的平台有很多,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p2p。要想不被骗,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知识。下面就给大家列举一些常见的防骗方法。
一:要像侦探一样“调查”平台1、可通过工信部ICP备案管理网站 (或百度搜索“网站备案查询”),输入网站下方的备案号,详细查询P2P平台的所在地、法人、注册资金等信息;2、看网站的“ICP/IP地址/域名”的信息,一般备案号会在页面的最下方。要看下平台名称与网站的域名是否相关;3、看网站的各类收费是否合理,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收费有账户管理费、利息管理费、担保费、手续费、取现费、VIP费。如平台相关费用较高,收费名目杂多,那就要谨慎了。4、看一超常促销不可信
二. 过高的收益率和强大的奖励措施,是诱骗投资人上当的最有力手段。随着中国P2P行业发展不断深入,从2014年各大平台的收益率逐渐回归正常状态,大部分项目的年收益率已经降到14%以下。现在营销方面也没有那么激进了,大笔返现的很少见。下平台的发标情况,了解每天的发标量、标期等基本信息。
三。 不要投投向模糊的标你需要注意到的是,正规P2P网站都是借给小企业主或农牧民,标的金额通常只有几千元到几万元,资金将如何使用也写得很清楚。
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或peer-to-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伙伴对伙伴)。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属于互联网金融(ITFIN)产品的一种。属于民间小额借贷,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信贷平台及相关理财行为、金融服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p2p
军大大大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元代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这厮故意的来揑舌,待诈骗咱的家私哩。”清 顾炎武《与人书》:“又审出此书即系去 年斩犯沈天甫诈骗吴中翰之书,奉旨所云‘海中带来者熟人借关系进行诈骗此类骗子往往是冒名顶替或以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的。而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或出于“热心肠”,上当受骗中介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当前,此类诈骗案件有上升的趋势。而此类骗子就是利用同学急于找到好的兼职、家教的心理,以招工点、兼职家教介绍所等名义进行诈骗或利用同学们作为其兼职劳动力,从中大捞一把。特殊身份此类骗子多以“能人”的名义进行诈骗,如谎称自己是导演、公安人员、气功大师、医生等,对找工作等难办的事表示“完全有能力”解决。这类诈骗手段较为单一,较易识破。帮助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别人帮助进行诈骗,从近 几 年来看此类骗子多以走失的或财物丢失的学生、灾区群众、落难者等名义进行诈骗。事实上,这种诈骗手段大都比较原始,大家稍加思考就能识破。小利以小利益取信,进行诈骗为实此类骗子极为狡猾,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先以曾许诺的利益予以兑现,让你感到此人所做的事可信,待取得你的信任后,就狠狠地敲你一把,让你在绝对信任和不知不觉中蒙受重大的损失,此类诈骗计划周密、发现不易,危害性较大。诈骗[zhà piàn]法律名词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中文名诈骗外文名To defraud拼音zhà piàn出处《合同文字》英文释义To defraud; To swindle限时折扣金融与经济犯罪辩护实操共106集2.8万热度精品荐读防不胜防:“民族资产解冻大业”的魔幻骗钱史作者:夹馍星球快速导航文献记载英文释义主要形式受骗原因防骗策略学术受骗罪名合同受骗票据受骗重要事件新骗术读音诈骗:zhà piàn文献记载元代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这厮故意的来揑舌,待诈骗咱的家私哩。”清 顾炎武《与人书》:“又审出此书即系去 年斩犯沈天甫诈骗吴中翰之书,奉旨所云‘海中带来者’。”英文释义[Defraud; Cheat; Swindle] 狡诈诓骗,讹诈骗取。英文 To defraud; To swindle; To play roguery主要形式熟人借关系进行诈骗此类骗子往往是冒名顶替或以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的。而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或出于“热心肠”,上当受骗中介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当前,此类诈骗案件有上升的趋势。而此类骗子就是利用同学急于找到好的兼职、家教的心理,以招工点、兼职家教介绍所等名义进行诈骗或利用同学们作为其兼职劳动力,从中大捞一把。特殊身份此类骗子多以“能人”的名义进行诈骗,如谎称自己是导演、公安人员、气功大师、医生等,对找工作等难办的事表示“完全有能力”解决。这类诈骗手段较为单一,较易识破。帮助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别人帮助进行诈骗,从近 几 年来看此类骗子多以走失的或财物丢失的学生、灾区群众、落难者等名义进行诈骗。事实上,这种诈骗手段大都比较原始,大家稍加思考就能识破。小利以小利益取信,进行诈骗为实此类骗子极为狡猾,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先以曾许诺的利益予以兑现,让你感到此人所做的事可信,待取得你的信任后,就狠狠地敲你一把,让你在绝对信任和不知不觉中蒙受重大的损失,此类诈骗计划周密、发现不易,危害性较大。受骗原因虽然诈骗行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一些共同的特征把握这些特征予以防范,是可以避免使自己误入歧途、落入圈套的。更何况很多骗子的手段并不见得很高明,受骗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受害人本身。一般说来,受害人具有一些不良或幼稚的心理意识,是诈骗分子之所以能轻易得手的关键。通常,下面几种不良心理意识易被诈骗分子利用:(1)虚荣心理;(2)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3)贪占小便宜的心理;(4)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5)好逸恶劳、想入非非;(6)贪求美色的意识;(7)易受暗示、易受诱惑的心理品质等等。以学生为例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很多同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十年寒窗”的经历,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2、同情心作祟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去“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大学生就是凭着这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但关键是要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学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帮忙”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常常是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进而铸成大错。4、贪小便宜,急功近利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骗屡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不良心态。受害者往往是为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见“利”就上,趋之若鹜,对于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防骗策略意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因此,对于表面上讲“感情”、“哥们义气”的诈骗分子(特别是新认识的“朋友”、“老乡”、遭受不幸的“落难者”),若对你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最好能对比一下在常理下应作出的反应,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