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25

味增汤君
首页 > 英语培训 > 中央气象台英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在路上嘚吧嘚

已采纳

我觉得没什么不对

中央气象台英文

320 评论(15)

小禾小影

纵观整个夏季 从台风“温比亚”到“山竹” 让人们不禁产生好奇 台风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234 评论(11)

伯妮新娘

台风命名的业务程序(1)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东京台风中心负责按照台风委员会确定的命名表在给达到热带风暴及其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编号的同时命名,按热带气旋命名、编号(加括号)的次序排列。国际民航组织(ICAO)东京热带气旋咨询中心以及中国和日本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Ⅺ海区气象广播发布的公报也采用相同的命名和编号。(2)热带气旋名字按预先确定的次序依次命名。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史中保持名字不变。为避免混乱,对通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东京台风中心只给编号不给新命名,即:维持原有命名不变。负责给北太平洋中部热带气旋命名的美国中太平洋飓风中心也同意对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热带气旋维持东京台风中心的命名。(3)台风委员会所有成员在向国际社会(包括媒体、航空、航海)发布警报公报时都将使用东京台风中心分配的命名和编号。(4)对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热带气旋,台风委员会成员可以申请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删去(永久命名),也可以因为其它原因申请删除名字。每年的台风委员会届会将审议台风命名表。 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按每个成员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

340 评论(14)

飞天之梦想

由成立于1919年的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IMA) 所建立的专业认证制度,是全球针对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领域的权威认证。CMA一直被公认为国际财经领域中的黄金标准,享誉世界,有国际财务界的MBA之称。

CMA全面和实用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并且与企业发展同步,在09年被引进我国,刚登陆中国就被财政部、国资委、商务部、总会计师协会等16大机构列入国家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学习CMA能够帮助持证者职业发展,拥有职业竞争优势,并有能力和资格担任战略决策支持者的角色。

在企业招聘市场上,CMA是招聘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岗位的优先录用条件,是CEO、CFO职位的强有力“敲门砖”。

在中国,凡具有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大专、本科(要求有学位)、硕士、博士学历之一,即满足报名要求,可参加CMA考试。

CMA考试科目包括《财务规划、绩效与分析》和《战略财务管理》。一年有三次考试,取证周期短,一般6-8个月通过考试,有的学员还在4个月内考过两科。

有问题私聊我~

109 评论(13)

叹久妞子

中国气象局 China Meteorological Bureau

332 评论(14)

pinguo0911

cma就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是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简称IMA)于1972年推出的针对管理会计领域的全球专业财会认证,是目前全球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领域的权威的证照,cma资格证书自上世纪70年代就成为全球财务管理者的职业典范的象征,世界500强企业更视cma资格为衡量专业财务管理者职业水准和职业道德的最佳标准。cma 考试内容几乎涵盖所有MBA课程,这个考试被比喻为读了Mini-MBA。

283 评论(9)

Z黑暗中獨舞

中国气象局简称为CMA,英文译名为“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一、部门机构简介

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国务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开始施行,之后颁布实施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施放气球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二、中国气象局主要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行政管理局、中国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影视宣传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气象出版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25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