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2

昆山angelababy
首页 > 英语培训 > 韦博英语爆雷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芊芊寻2013

已采纳

应该是由财务问题造成的,据说是已经破产了。

韦博英语爆雷

214 评论(9)

赤脚医师

前不久,知名培训机构华尔街英语,被曝出“将宣布破产”的传闻。 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这家成人英语培训企业欠下了高达12亿元的学费。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巨额的学费,是大量学员通过预付的形式支付给培训机构的,其中还有贷款的方式。这样的消费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玄机呢?

华尔街英语停止营业

学员依然要还贷款

央视 财经 《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2000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成人英语培训机构华尔街英语,将自己的客户定位为中高端人群,课程报价虽高,但却并不妨碍其成为教培市场的“宠儿”,曾经一度年均收入增长率超过40%。

然而如今, 一夜之间,华尔街英语在全国11个城市的39个学习中心,全部停止了营业。

根据天眼查的查询结果显示,华尔街英语培训中心(上海)有限公司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经营异常;同时,天眼查风险信息也显示,华尔街英语数家分公司因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一夜之间关门停业,让华尔街英语的学员感到无助,众多学员在当地派出所、线上法院、消费者热线上不断反映自己的遭遇,寻求退还学费的解决之道。

与此同时,一段8月11日华尔街英语高管与员工的对话录音也在网上流传, 虽然管理层对“华尔街英语将破产”的传闻不置可否,但却让消费者的维权之路,成为了网络的热门话题。

培训机构关门停业了,学员的学费能不能及时退还呢?目前华尔街英语没有给出任何官方的答复,而其中更为复杂的问题,也浮出了水面,那就是贷款进行培训学习的学员,现在深陷“没学上仍要背贷款”的尴尬境地。

23岁的小罗是一名普通白领,2021年1月, 她以22600元的价格在华尔街英语培训机构,购买了为期一年的培训课程。在销售顾问的介绍下,她通过一个名叫“度小满”的应用程序,以贷款的方式完成了支付。

短短两个月之后,小罗又在华尔街英语销售顾问的极力推荐下,以20500元的价格续费购买了一年的培训课程,这一次她是通过办理信用卡的方式完成支付的。

回忆起整个办卡过程,小罗说快得出乎意料,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月收入仅5000元,却轻而易举地获得25000元的贷款。但这也意味着, 为了偿付两笔华尔街英语的学费,小罗每月光是还贷就需要开支3000元左右。

一份由学员自发填写的华尔街英语维权统计表显示, 仅北京大望路中心,就有49名用户的购课合同金额超过10万元,最高一笔购课合同金额高达57万元。

而网上一份来自广州华尔街英语培训机构学员自发填写的维权统计表显示,购课合同金额超过10万元的用户有65位, 最高一笔购课合同的金额更是高达151.8万元。

另外有志愿者对各地华尔街英语学员的情况进行了统计, 截至8月14日中午12点,不到半天时间里,有6000多名学员参与登记,涉及合同金额4.8亿。

而这些学员中,52%的人是通过银行或金融平台贷款的方式支付学费。课程费用高昂,推荐贷款成为了华尔街英语销售顾问必备的售课流程。在两三个小时,甚至五六个小时强大推销话术的进攻下,让自己背上一身学费债的学员,不在少数。

2020年11月,大学生小向在北京西环广场中心的华尔街英语以18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年的课程,其中贷款支付的部分将近一万五千元,每个月要还1000多元。

作为一名生活费仅2000元的在校大学生,这笔钱大大超出了小向的支付能力。

不等小向过多思考,办理信用卡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出现在了现场,明明知道小向还是在校学生,没有出具任何收入证明等的情况下,甚至连信用卡都还没拿到手,就直接在应用程序上开通了贷款额度,并当场支付。

上不了课还要还贷款

学员欲哭无泪

随着华尔街英语线下门店的关闭,如今学员们普遍面临的窘境是:购买的课程既上不了,也退不了,但贷款却必须要还,否则会对个人征信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也有学员向贷款机构提出退贷申请,多家向学员提供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都表示,要想解除贷款合同,需要华尔街英语先向金融机构退款,并申请解除学员的贷款合同。然而,当小罗再次拨打华尔街英语的热线电话时,电话已经无法拨通。

已经关门停业的华尔街英语,如果未来走到了破产清算的程序中,学员们是否就有机会退还学费呢?

早在2019年,成人英语培训的三巨头之一韦博英语就因为资金链断裂,关闭全国多家门店,相关负责人“跑路”。直到2021年8月,部分学员在深圳法院起诉该培训机构胜诉,但由于韦博英语无资产可供执行,最终仍然没能拿回学费。

作为消费金融行业的热门场景,“培训贷”一直受到很多金融机构青睐。但近年来,教育培训分期风险也逐渐暴露在大众面前。相关培训机构可以一夜关门、停课,学员贷款的钱,培训机构早已拿到了手,丝毫不会归还给消费者。但金融机构更不会担心贷款的学员赖账,因为贷款者“逾期记录上征信”的规定,是卡住贷款消费者“命门”的一只“大手”。最终,贷款消费的学员,只能自认倒霉。

半小时观察:

消费金融呼唤有效监管

早在2021年年初,央行就发出了预警: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消费者不要轻信商家的忽悠,消费之前要想清楚自己的权益,会不会受到损害?

同时,期待更多监管细则的出台。消费金融是要发展,但绝不能成为商家坑害消费者的一只黑手。

来源 | 央视 财经

273 评论(9)

星耀夜阑

韦博英语是一家老牌培训机构,近百名员工称被欠薪,所以不得已多家门店关门大吉。据网友爆料,称韦博英语北京公司将宣布破产,北京各中心以装修和系统升级名义拖欠会员会费与员工工资。他的大老板高四海,说爱去哪里便去哪里,没钱就是没钱。如此耍无赖之举让大家心寒,也迎来众人一致吐槽。

韦博英语在北京已经发展过很多年了,造成停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公告中说他们公司无费可退,北京地区学员约3000名左右,如果要退费的话至少要3000万元,上面老板可能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拖欠着员工工资不发,肯定遇到了资金融通问题。

其次,韦博英语创立于1998年,目前已经在全国50多个城市设立了100多家培训中心。看似它的发展前景很好,但是像新东方等英语培训机构也日渐兴起,完全跟韦博英语机构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力。新东方创始人俞洪敏,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把新东方发展的如日中天,相对的其他培训机构也就落下帷幕。韦博英语已经没有竞争力,迟早都会谢幕。

最后就是韦伯英语机构内部管制较为松懈,没有合理的规划裁人制度,很多人都是占着坑不拉屎,不能担此重任。如此便造成了很多金钱的浪费,而不能为公司迎来很大的利润。

韦博英语迟早会面临破产,这已经是不可泯灭的趋势。

204 评论(15)

樱花龙女

“监管或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作者 | 刘晓月

监管或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受疫情影响而推迟的央视3·15晚会,终于在7月16日晚8点播出。敌敌畏养海参、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一个个案例看得人触目惊心!

互联网行业也成为了维权的重灾区。大家这才发现,看似光鲜、受到资本追捧的“独角兽”,实际上却是坑害消费者利益的“毒角兽”。而本文中专门谈到的两点,未来一定会更加危险、更加普遍,希望大家能够高度警觉!

几万课程打了水漂,

十几万贷款还得接着还

今年的疫情使无数人的就业受到了巨大冲击,这时,“每天30分钟就能挑战20万年薪”的广告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此外,在线教育机构如嗨学网还放出了“大专学历就能报”“课程保过、不过退费”的噱头,引得无数学员纷纷入坑。

然而学员们在国家官网上查询,发现自己没有报名资格,但平台仍然表示自己能搞定;而直到真正考试那天,学员们仍然通不过报名信息,这时,学员们想找平台退费,但好不容易骗来的钱,平台怎么可能吐出来?

原来,这就是平台们玩的套路,之前,“不过退费”之类的都是口头承诺,老员工会特别注意沟通方式,绝不会在公司官方系统留下证据:“在私人手机上说”、“微信里,用语音电话沟通”。

而真正白纸黑字的协议,却是另一回事。而员工们就会花式操作引导学员们在交钱时不仔细查看《嗨学网服务协议》的具体内容。

最后,当学员们发现上当受骗要求退钱时,嗨学网的投诉部门则会拿出协议,否定之前销售们的各种口头承诺。

即使有学员们跑来投诉,员工们也很淡定——“啥大风大浪没见过。”

这些年来,蒙眼狂奔的嗨学网,一直深陷维权事件。课程质量差、帮挂靠、欺诈、虚假宣传、退费难.......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 截至发稿,在黑猫投诉和聚投诉平台,有关嗨学网的投诉量分别已达1787件、1212件。投诉内容涉及虚假宣传、霸王条款、不予退学退款等问题。

而嗨学网这家在线教育机构还是来头不小,垂直领域响当当的“独角兽”。嗨学网已先后完成6轮超数百万美元的融资,目前已融资至D轮,投资方包含正心谷创新资本、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

最有意思的是,这家平台的价值观还是——“用户至上,精进笃行,创新开放,正直诚信”。

嗨学网,其实是整个教育行业乱象的缩影。根据时代商学院发布的《2020消费者维权白皮书》,2019年,聚投诉共受理全国消费者对教育培训行业有效投诉量9764件。

尤其是“交钱容易退费难”问题,是平台们的一大痼疾。 平台们往往会一次收取大额资金,甚至诱导学员们借网贷;像嗨学网这种至少还有课可上,更多的平台是卷款跑路,学员们不仅几万块的学费白交了,欠下的十几万网贷还得接着还,不然就要上央行征信!

就连行业龙头也是说跑就跑了!比如去年,号称“英语三巨头”的韦博英语就是轰然倒塌,百万名学员的巨额学费打了水漂。韦博英语学员的学费多为3万元至4万元,甚至有人学费超15万元。最悲惨的,是那些借钱来上学的学员们,非但学没上得了,反而欠了一屁股债!

网络交易验证码,也被瞬间转走!

在我们生活高度依赖手机、依赖互联网的今天,却丝毫没有留意到,一举一动都正在被监视!我们手机中的短信,可被瞬间全部转走,包括网络交易验证码。

央视报道,一些手机软件自带“窃贼”, 技术人员检测了50多款手机软件,发现这些软件中的SDK插件,都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读取这部设备的IMEI、IMSI、运营商信息、电话号码、短信记录 、通讯录、应用安装列表和传感器信息。

比如手机中的短信内容,“验证码是XX,请勿告知他人……”用户如此重要而私密的短信内容都会被传送至第三方服务器。

除了“偷看”之外,还有“窃听”。 前几天央视 财经 刚刚曝光,部分用户在线下闲聊时出现的词语,之后会出现在手机应用的推送中,由此怀疑手机App存在窃听的行径。

广大网友纷纷表示曾经中招:“自己和朋友闲聊到椰枣,但从来没有搜索过,第二天手机上出现椰枣的推送……”“遇到这种情况不是一次两次了……”

李彦宏曾经说过一句话:“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但大部分人绝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隐私究竟被侵犯到了何种程度。

一些手机应用刚刚下载,甚至一次都没有打开,就已经开始默默扒出你的数据,并向外悄悄传递了。而且他们不光自己用,还把你的数据传输给第三方。

我们的“个人隐私”,正在黑市上被大量倒买倒卖。 据业内人士透露,仅仅有姓名、电话号码的用户资料,黑市交易也已经叫卖到了好几元一条。如果含有信用卡额度、用户地址等信息的个人资料,甚至可以卖出近百元的高价。

那么这些隐私的泄露,究竟会有怎样的后果?

你的生活,会被没完没了的广告“骚扰”。 刚刚下了个背单词的软件,雅思培训的电话就来了;孩子刚到上学年龄,培训机构的电话就来了;刚刚搜了房价,房地产中介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刚刚办了银行卡,贷款公司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很多人借高利贷,就是这样入坑的。 一些无牌照甚至非法的信贷机构和高利贷机构,通过获取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芝麻信用分、银行卡号、是否逾期还款,甚至贷款人被迫提供给某一家小贷公司的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就可以继续给用户们狂轰滥炸、精准推送高利贷获利。

你的财产、人身安全,会时时面临风险。 电信诈骗已经不稀奇了,更有犯罪分子利用隐私数据进行绑架、盗窃。他们可以精确地知道你家住在哪里,你什么事后不在家,你有多少财产、小区安防情况如何.......作案起来简直是一做一个准!

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

在众多315晚会暴露出来的问题中,之所以专门点出来这两个,是因为这两点问题更为棘手、更为普遍,未来也会更加危险。

关于预付资金“退费难”,一方面,我们交的钱可能会越来越多, 疫情冲击之下,许多企业营收面临巨大挑战,未来更多行业、更多企业会更倾向于通过一次性预付大额资金来回补收入,而且会采用各种各样的花式手段诱骗用户掏钱;

另一方面,我们的钱可能会越来越难拿回来, 在经济不景气叠加行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的,诸多用户或将“血本无归”。

关于用户隐私遭窃取,一方面,未来我们的隐私被窃取程度会更甚, 因为现在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数据重要性都是越发凸显,不管是正当的商业经营还是违法犯罪活动,用户信息都是越多越好;

另一方面,我们隐私被窃取的后果会更加严重,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让骗子们的段位上好几个层级,现在已经有骗子通过 AI 合成的语音,冒充了一家英国能源公司德国母公司的 CEO ,成功欺骗该公司员工进行了大额转账,成功骗走了 22 万欧元(约合 173 万人民币)。想想看,单靠声音已经如此强大,加之“AI换脸”该是如何?

最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些商业模式创新,也应当守好法律的红线、道德的底线。这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加强监管,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高度警惕。毕竟在如今的“高风险 社会 ”,最能保护我们的,往往只有自己而已。

11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