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223

有毒的少女
首页 > 英语培训 > 钢琴家英文电影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点点葵

已采纳

我也看过!很感人、沉重,顽强的生命!一个人的执着可以到这种程度!

钢琴家英文电影

332 评论(8)

彷徨爱情

是根据自传改编的真实故事。

《钢琴家》是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阿德里安·布洛迪、艾米丽雅·福克斯、米乔·赞布罗斯基、爱德·斯托帕德等主演的战争片。该片于2002年9月25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根据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席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

剧情

作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阿德里安·布洛迪饰)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

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气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热爱的艺术

扩展资料

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波兰钢琴家,生于1911年,于2000年7月6日辞世,享年88岁。一直住在华沙直到死去 。

《钢琴师》一书于1946年在波兰出版,原名《城市之死》。这是波兰广播电台著名钢琴师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用生命和灵魂书写的一部回忆录。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他怀着清晰而痛苦的记忆,用朴素的语言和一颗经受过死亡洗礼的心,以平淡而毫不夸张的语气讲述那段犹太人和整个华沙城一起被毁灭的经历。

战争把犹太人像牲畜一样大批地转运和迁移,焚尸炉和毒气室里的魂灵,亲人的离散,疾病,饥饿和绝望折磨……神秘的生命呼唤以及最后的得救。所有这一切都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书中塑造的形象异常的清晰……可是它的道德内涵更引人注目:席皮尔曼从来不把任何人描写成英雄或魔鬼。”

“《钢琴师》是一部关于幸存的绝好回忆录……纳粹侵略的生动画面、对犹太聚居区情况的再现、以及他全家人与那么多犹太人一起被送到集中营的情景,所有这些都使读者感到心灵的震撼。席皮尔曼是技艺高超的作家。”2002年改编成电影《The Pianist 》译 名《钢琴师》或《钢琴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钢琴家》

184 评论(10)

芥末花vera

就是<<钢琴家>>片 名:钢琴家 The Pianist英文片名:The PianistIMDB:0253474类 型:剧情 / 战争导 演:罗曼·波兰斯基 RomanPolanski主 演:阿德里安·布罗迪 AdrienBrody, 托马斯·克雷茨曼 ThomasKretschmann, 弗兰克·芬利 rankFinlay编 剧:Wladyslaw Szpilman片 长:148 分钟上映日期:2004年2月 根据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作为一名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斯皮尔曼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躲避那些野兽的搜捕,依然在波兰的犹太人居住区住着。在这里,即便所有... 根据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作为一名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斯皮尔曼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躲避那些野兽的搜捕,依然在波兰的犹太人居住区住着。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终于等到黎明来到……

146 评论(12)

香浓寻觅觅

对,是“钢琴家 The Pianist ”

279 评论(12)

狐狸不会飞

电影《钢琴家》讲的是真实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瓦迪斯瓦夫·斯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和威尔姆霍森菲尔德(WilmHosenfeld)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相遇,一个是九死一生的波兰钢琴家,一个是对现实感到迷茫的纳粹德军上尉。很多年后,这位在世的钢琴家将他的故事公之于众,这一事件引起了轰动。

扩展资料

卡琳·沃尔夫的德国自传体小说《钢琴家》是根据斯皮尔曼的回忆录和霍桑·菲尔德的战时日记中的一些补充写成的,出版于1998年。小说展现了这位钢琴家的生活经历,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至今已被翻译成14种语言。

波兰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他有着从青年营逃跑的经历,母亲又死于集中营。看到这部自传体小说,书中残酷又真实详细的描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体会,使他终于有勇气去面对那个艰难的年代,通过电影创作和表达它。

338 评论(8)

空山微风

范文:In the film, although Spearman escaped from death again and again with the help of various friends and strangers, in that group of people, human nature is not always simple and great.

The pianist shows how the environment shapes people and makes people grow or distort in the "troubled times" with only terror, loneliness and instinct.

The impact of war on human hearts is beyond our imagination. What is more valuable is that the film lens is extremely calm and objective, avoiding all complaints and sensationalism.

该片中,斯皮尔曼虽然在各种朋友、陌生人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但在那群人里,人性并不都是单纯的、伟大的。

《钢琴家》所展示的是,在只剩下恐怖、孤独和本能的“乱世”里的众生相,环境究竟如何塑造人,让人获得成长或者扭曲,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超出我们的想象。而更可贵的是,影片镜头极度冷静、客观,回避了所有控诉和煽情。

287 评论(13)

真龙木木

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334 评论(13)

Angelia8412

电影《钢琴家》观后感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在于它所呈现的艺术魅力可以让观赏者从中得到真正的人生体验,电影《钢琴家》的艺术魅力是深入人心的。 该影片讲的是一位犹太民族的钢琴家在波兰遭到纳粹破迫害的故事。他是波兰人但同时他又是犹太人,在德国占领波兰的局面下,一个犹太人的身份,就注定他将有磨难的一段人生经历。那段死里逃生的回忆,他永生难忘。是痛苦!现实未免太残酷,他只不过是一个文质彬彬的钢琴家,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波兰人,只是因为他犹太人的血统,他受尽了磨难,亲人惨遭杀害,全部死去,他也在恐惧中挣扎、死里逃生,他只想弹好手里的钢琴,他对政治淡漠,但注定,他将拥有一段噩梦。 他和他的家人首先被关在犹太人隔离区内,他们开始受到各种各样种族歧视、不公平的待遇。后来,他们见到德国纳粹杀害自己的同胞,他们像待宰的羔羊,担心自己可能被杀害。恐惧,笼罩了他们每一个人。他们不敢在德国人面前愤怒,因为纳粹手里有枪,随时会杀了他们。后来,他们被关进了隔离区,注定了钢琴家和他的家人会经历一段悲惨的命运,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和他的家人被分开,再后来他通过朋友和不认识的战友、犹太人、波兰人的帮助在德国纳粹残酷的密密麻麻的枪口下侥幸存活了下来。该影片从来不缺乏真实情感的感性流露。当他们一家人从隔离区转移的时候,一家人坐在将要里离开的广场上,一家人短暂的团聚。钢琴家的父亲,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用二十波币买了一块糖,分了若干块,家里人一人一块。在未知的死亡面前,他们依然眷顾亲情。此情此景,是令人心酸的,但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亲情的伟大。 最动人一幕,在影片最后,在钢琴家逃难的废墟里,他碰到了一位德国军官,钢琴家很恐惧,以为德国人要杀他,哪知在为德国人弹一曲钢琴曲后,命运峰回路转,德国军官非但没杀他,而且还送给他吃的的,保住了他的命。我想,这正是人间大爱吧,战争可以带来杀戮,但是战争阻断不了人类的仁慈与善良,人类的善良与良知,依旧让人热泪盈眶。人类虽然创作了千千万万、数不清的财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和挑战,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情感会有某种程度的普遍缺失,在本片中,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

239 评论(15)

薇宝儿521

是的。

《钢琴家》根据符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1946年出版的回忆录改编。席皮尔曼是20世纪30年代纳粹占领时期,在波兰电台和咖啡厅圈子中非常著名的钢琴家。1939年9月,当华沙遭受野蛮轰炸时,波兰电台没有了播音员的声音,只有一个年轻钢琴家弹奏着肖邦的夜曲。六年之后,广播恢复,演奏的是同一曲目,表演者是同一位钢琴家——席皮尔曼。

其间席皮尔曼逃脱了去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命运,而是流落在华沙街头,在犹太人聚居区挣扎求存,用琴声抚慰每天生活在恐惧中的同胞。在一名富有同情心的德国军官的帮助下,席皮尔曼终于等到了纳粹被赶走的那一天,而那个军官自己却死于战俘营。

电影原型——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波兰钢琴家,生于1911年,于2000年7月6日辞世,享年88岁。一直住在华沙直到死去 。

1945年他开始撰写回忆录。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度过的每一段时光、交往过的每一个人的名字和住过的每一个地方。

这部回忆录于1946年出版,书名为《城市之死》,但由于书中描写了波兰犹太人对当时苏联的不信任,遭到苏联查禁。直到90年代,这本书才得以重见天日,改名为《钢琴家》在美国重新发行,一举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后来,这本小说被改编成电影《钢琴家》。

席皮尔曼——百度百科

钢琴家——百度百科

187 评论(15)

yyh心随我动

这部电影是根据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席皮尔曼的自传《钢琴师》改编的。

《钢琴师》一书于1946年在波兰出版,原名《城市之死》。这是波兰广播电台著名钢琴师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用生命和灵魂书写的一部回忆录。他怀着清晰而痛苦的记忆,用朴素的语言和一颗经受过死亡洗礼的心,以平淡而毫不夸张的语气讲述那段犹太人和整个华沙城一起被毁灭的经历。

扩展资料:

电影原型背景: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作为犹太人,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的父母、亲戚相继被送到集中营。他被迫开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帮助下四处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阴影时刻相伴。

直到一位热爱音乐的德国军官维尔姆.霍桑菲尔德被他的钢琴曲打动,决定冒险保护年轻的音乐家。在他的庇护下,斯皮曼苦撑到二战结束。

那个救了他的德国军官的名字是:威廉·霍森菲尔 ,仅知他于1952年死于俄国的战俘营。

参考资料: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百度百科

306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