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淘的萌
纯银首饰足银: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90,打“足银”标记或按实际含量打标记。
925银: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25,打“银925”或“S925”标记。
80银:又称潮银,英文符号为800S,含银80%,含铜20%。
镀金:是利用电解原理在银或铜制成的首饰表面上镀上一层极薄的黄金,我国行业标准镀金层厚不小于0.5um,即使薄层镀金也得大于0.05um,镀金层首饰的标记为“GP”或“KP”。
包金:将金箔包在银、铜等金属材料的表面,要求金箔成色不低于10K,重量不低于材料总重的1/20,常用KF表示。
锻压金:本质上隶属于包金,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把金箔锻压在其它金属首饰标记不仅说明了首饰毛坯表面上。金箔的成色要求大于10K,其中锻压的K金总量不得低于成品的5%,其标记为“GF”或“KGF”,锻压金表面硬度强,耐磨度高,不易失去黄金质感。
扩展资料:
银为贵金属之一,符号Ag,英文为silver。银为银白色,相对密度10.49,熔点(961℃),不溶于碱和大部分有机酸,易溶于硝酸及热硫酸,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化合后变成褐色Ag2S。925银是92.5%的银加入7.5% 的铜及其它合金,使得银的硬度和光泽都有所改善。
白银的成色,用千分数表示。足银:含银不小于990‰,印记为足银或S990、银990。
按银的含量
925银
是指含银92.5%的银,在国际标准上被公认为纯银标准。100%的银较软,制作时不能成型,不便做成银饰,而且比较容易“氧化”,俗称“变色”。
素银
925银外镀外镀白铑(行业上称白金),能够最大可能的延缓银在氧化或硫化情况下变黄变黑的特性。行业上把没有外镀白金的925银称为“素银”,素银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氧化。一般市面上出售的925银有很大比例的产品为了降底成本,都是素银。
泰银
泰国特产,标准也是925的银含量。外表缺乏光亮度,追求一种“古”“旧”的“古银”效果。比起925银外镀白金的银饰,由于大众基础不够广泛,相对925银来讲,价格要较底一些。
藏银
一般不含银的成分,是白铜(铜镍合金)的雅称,传统上的藏银为30%银加上70%的铜,但即便是这样传统工艺的“藏银”,市场上也已见不到了,大多以完全白铜替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银饰
star小朋友
纯银首饰足银: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90,打“足银”标记或按实际含量打标记。925银: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25,打“银925”或“S925”标记。80银:又称潮银,英文符号为800S,含银80%,含铜20%。镀金:是利用电解原理在银或铜制成的首饰表面上镀上一层极薄的黄金,我国行业标准镀金层厚不小于0.5um,即使薄层镀金也得大于0.05um,镀金层首饰的标记为“GP”或“KP”。包金:将金箔包在银、铜等金属材料的表面,要求金箔成色不低于10K,重量不低于材料总重的1/20,常用KF表示。锻压金:本质上隶属于包金,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把金箔锻压在其它金属首饰标记不仅说明了首饰毛坯表面上。金箔的成色要求大于10K,其中锻压的K金总量不得低于成品的5%,其标记为“GF”或“KGF”,锻压金表面硬度强,耐磨度高,不易失去黄金质感。
hehefatter
银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g,原子序数47,是一种银白色的贵金属。银性质稳定,质软富有延展性。导热,导电率高,不易受酸碱的腐蚀。元素符号:Ag元素序号:47元素类型:金属元素系列:过渡金属所属周期:5所属族数:IB元素分区 :d密度、硬度 10490 kg/m3、2.5颜色和外表 带光泽银白色金属地壳含量:1×10-5 %单质:银单质化学符号:Ag原子属性相对原子质量:107.8683 原子量单位原子半径(计算值) 160(165)pm共价半径 153 pm范德华半径 172 pm价电子排布 [氪]4d105s1电子在每能级的排布 2,8,18,18,1氧化态:Main Ag+1(两性)Other Ag0, Ag+2, Ag+3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晶胞,每个晶胞含有4个金属原子。晶胞参数:a = 408.53 pmb = 408.53 pmc = 408.53 pmα = 90°β = 90°γ = 90°物理属性物质状态 固态(反磁性)熔点 1234.93 K(961.78 °C)沸点 2435 K(2162 °C)摩尔体积 10.27×10-6m3/mol汽化热 250.58 kJ/mol熔化热 11.3 kJ/mol蒸气压 0.34 帕(1234K)声速 2600 m/s(293.15K)反射率:91%电阻率:1.586×10^-8 Ω·m(20℃)其他性质电负性 1.93(鲍林标度)比热 232 J/(kg·K)电导率 63×106/(米欧姆)热导率 429 W/(m·K)电离能 (kJ /mol)M - M+ 731M+ - M2+ 2073M2+ - M3+ 3361M3+ - M4+ 5000M4+ - M5+ 6700M5+ - M6+ 8600M6+ - M7+ 11200M7+ - M8+ 13400M8+ - M9+ 15600M9+ - M10+ 18000最稳定的同位素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衰变模式 衰变能量MeV 衰变产物107Ag 51.839% 稳定108mAg 人造 418年 电子捕获 2.027 108Pd同质异构转变 0.109109Ag 48.161% 稳定核磁共振特性107Ag 109Ag核自旋 -1/2 -1/2灵敏度 6.62×10-5 0.000101化学性质银的特征氧化数为+1,其化学性质比铜差,常温下,甚至加热时也不与水和空气中的氧作用。但当空气中含有硫化氢时,银的表面会失去银白色的光泽,这是因为银和空气中的H2S化合成黑色Ag2S的缘故。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Ag + H2S + O2 = 2Ag2S + 2H2O银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但银能溶解在硝酸或热的浓硫酸中:加热2Ag + 2H2SO4(浓) ==== Ag2SO4 + SO2↑ + 2H2O银在常温下与卤素反应很慢,在加热的条件下即可生成卤化物:473K2Ag + F2 ===== 2AgF 暗棕色加热2Ag + Cl2 ===== 2AgCl 白色加热2Ag + Br2 ===== 2AgBr 淡黄色加热2Ag + I2 ===== 2AgI 黄色银对硫有很强的亲合势,加热时可以与硫直接化合成Ag2S:加热2Ag + S ==== Ag2S银易溶于硝酸和热的浓硫酸,微溶于热的稀硫酸而不溶于冷的稀硫酸。盐酸和王水只能使银表面发生氯化,而生成氯化银薄膜。银具有很好的耐碱性能,不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金属碳酸盐发生作用。在古代,人类就对银有了认识。银和黄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英镑和我国解放前用的银元,就是以银为主的银、铜合金。银白色,光泽柔和明亮,是少数民族、佛教和伊斯兰教徒们喜爱的装饰品。银首饰亦是全国各族人民赠送给初生婴儿的首选礼物。欧美人士在复古思潮影响下,佩戴着易氧化变黑的白银镶浅蓝色绿松石首饰,给人带来对古代文明无限美好的遐思。而在国内,纯银首饰亦逐渐成为现代时尚女性的至爱选择。银是古代就已经知道的金属之一。银比金活泼,虽然它在地壳中的丰度大约是黄金的15倍,但它很少以单质状态存在,因而它的发现要比金晚。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开采银矿,由于当时人们取得的银的量很小,使得它的价值比金还贵。公元前1780至 1580年间,埃及王朝的法典规定,银的价值为金的2倍,甚至到了17世纪,日本金、银的价值还是相等的。银最早用来做装饰品和餐具,后来才作为货币。纯银是一种美丽的白色金属,银的化学符号Ag,来自它的拉丁文名称Argentum,是“浅色、明亮”的意思。它的英文名称是Silver。月亮般的金属——银银,永远闪耀着月亮般的光辉,银的论文原意,也就是“明亮”的意思。我国也常用银字来形容白而有光泽的东西,如银河、银杏、银鱼、银耳、银幕等。我国古代常把银与金、铜并列,称为“唯金三品”。《禹贡》一书便记载着“唯金三品”,可见我国早在公元前二十三世纪,即距今四千多年前便发现了银。在大自然中,人们曾找到一块重达13.5吨的纯银!另外,也有以氯化物与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常同铅、铜、锑、砷等矿石共生在一起。银在自然界中较少以单质状态存在,大部分是化合物状态,因而它的发现要比金晚,一般认为在距今5500-6000年以前。天然银多半是和金、汞、锑、铜或铂成合金,天然金几乎总是与少量银成合金。我国古代已知的琥珀金,在英文中称为ELECTRUM,就是一种天然的金、银合金,含银约20%。最初由于人们取得银的量很小,使得它的价值比金还贵。在大约公元前1780-1580年间埃及王朝的法典中规定,银的价值是金的两倍。甚至到17世纪,在日本银和金的价值还是相等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讲到:“……而银的开采却以矿山劳动和一般比较高度的技术发展为前提。因此,虽然银不那么绝对稀少,但是它最初的价值却相对地大于金的价值。”人类发现和使用银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了。我国考古学者从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当中就发现镶嵌在器具表面的“金银错”(一种用金、银丝镶嵌的图案)。从汉代古墓中出土的银器已经十分精美。在古代,银的最大用处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银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公元前三百多年,希腊王国皇帝亚历山大带领军队东征时,受到热带痢疾的感染,大多数士兵得病死亡,东征被迫终止。但是,皇帝和军官们却很少染疾。这个迷直到现代才被解开。原来皇帝和军官们的餐具都是用银制造的,而士兵的餐具都是用锡制造的。银在水中能分解出极微量的银离子,这种银离子能吸附水中的微生物,使微生物赖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从而杀死微生物。银离子的杀菌能力十分惊人,十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能净化1千克水。我国古代法医早就懂得用"银针验尸法"来测定死者是否中毒而死,帮助破获了不少谋杀案件。银还是一种可为人类食用的金属,在我国和印度均有用银箔包裹食品和丸药服用的记载。同时银还是某些生物的食物。据我国古籍《天香楼外史》记载:古时候有一个妇人藏了150两私房银。有一天她开箱查看藏银,银竟不翼而飞。妇人大吃一惊,怀疑被人盗走,一时弄得全家人心惶惶。后来再开箱寻找,只见一大堆白蚁正团团集在一起,吃着残存的银粒。妇人一气之下,把白蚁投入炉中,以解心头之恨。“火烧蚁死,白银复出”,一称,恰好150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