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7

大旺财爱小旺财
首页 > 英语培训 > 中式网络英语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瑾年凉薄

已采纳

1、Geliable或Gelivable 给力 Geliable其实是从网友发言中的ungeliable转过来的。前缀“un-”在英语中表示否定,后缀“-able(表示能力)”在英语中表示单词为形容词;而中间的“geli”却是直接音译自中文的“给力(geili)”。 还有一种写法是Gelivable,其理由是Geli是动词,作为形容词应该是Gelive,所以“不给力是ungelivable,给力就是gelivable”。2、Niubility或newbility 牛× 显然是拼音“Niubi”+表示能力的英文后缀“-bility”组合而成的一个词。也有网友写法为Newbility。3、Vegeteal 偷菜 当偷菜成为流行之后,偷菜的英语也出现了,其实是Vegetable(蔬菜)+Steal(偷)构成的一个词。4、Antizen 蚁民 由蚂蚁“Ant”+市民“citizen”构成的一个词。例句:蚁民遍布中国Antizens are all over around China.5、Sprother 春哥 李宇春被成为“春哥”,网络上也出现了春天“spring”+兄弟“broth-er”的合成词。“信春哥,得永生”的网络名言则译为:Believe Sprother,live a longer live。6、Eggache 蛋疼 蛋疼,网络流行语。“蛋疼”由中国的魔兽世界玩家创造,一般的含义是指因为太过无聊而做出的种种不合常理的事情,也代指无聊的状态,如“闲的蛋疼”。现在做的所有不合常理的事情都可以叫“蛋疼”。由此引出了,egg(蛋)+后缀-ache(疼)的网络词汇。也有英文写为“Bal-lache”。7、stupig 笨猪 很明显,这是一个笨的“stupid”+猪“pig”结合的单词。常用于形容愚蠢的、巨大的、看起来很胖的生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智力。读起来似乎也很顺口。8、Foulsball中国足球 网络流行语,“foul ball”是“界外球”的意思。而“foul”这个单词是“肮脏的,恶劣的,犯规的”意思。而整个合起来却可以被网友们用来代指“中国足球”。大约产生于2010年世界杯期间,实则是中国足球比赛对中国足球界的一种贬义描述。 9、Sextary 女秘书 这个词颇有讽刺含义,由secretary(秘书)与sex(性)组成,讽刺老板与女秘书的暧昧关系。10、Togayther 终成眷属 “Togayther”由together(一起)和gay(同性恋)组合一起,成为“终成眷属”的另类英文翻译,透露出年轻中国人对同性恋情日益宽容的心态。11、Smilence 笑而不语 网络上经常有人回答“笑而不语”,由此而生该词,由英文smile(微笑)+silence(沉默)构成。估计外国人会感到很费解。12、Emotionormal 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一词来源于禽流感等病毒来袭时,媒体经常用于形容病人状态,由此在网络上被广泛引用,由此也催生了Emotionormal,由于Emotion(情绪)和Normal(正常)组成。

中式网络英语

306 评论(15)

泡菜汤Ojz

中式英语的兴起,我认为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首先来说中式英语的兴起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大量的中国人拥有基本的英语能力。因为很多的中式英语是按照汉语的语法和构词生搬硬套的直接换成英语单词,这本身需要英语知识。另外就是中式英语要兴起还必须有受众,当然最能理解这里边的幽默味道的当然还是中国人自己。因为很多外国人因为思维的不同,听起来完全是一头雾水。所以有很多外国朋友专门请华人来讲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的兴起还需要另外一个前提就是国家地位的上升。国际社会希望了解中国,除了国人的衣食住行,还有就是国人之间的玩笑,比如说中式英语。当然也不排除是为了更好的融入中国的社交圈子,这本身也离不开国家的强大。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的话,这其实算不上创新。因为中式英语的产生就是汉语的框架下,诸字的寻找英语来代替。顶多算是一次尝试。如果说奇葩的话,可能有点小题大做。因为中式英语的使用场合绝大多是口语环境,而且是熟人之间的幽默的展现方式。如果你在英语考级考试中使用中式英语,相信阅卷老师会毫不留情的扣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你能掌握正确的英语语法习惯,在开玩笑的时候使用中式英语,这样未尝不可。因为毕竟无伤大雅。

中式英语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国人英语水平的提升。至少掌握了单词,如果根本不知道单词的含义,中式英语便没有生存的可能。如果牛津词典愿意挑选一些吸收的话也算是丰富了语言,当然这就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了。就像豆腐和沙发这两个词语的诞生本身就是简单的音译。

254 评论(8)

midnightdq

‘N o zuo no die(不作不死)’‘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我要给你点眼色看看)’……”网络热帖说的“中式英语”近年来十分走俏,甚至已经走出了国门,获得了老外们的关注并模仿。一个新创造的“Chinglish(中式英语)”也登堂入室,它指的是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例如,明显带有中国人寒喧特征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还有诸如“We two who and who(咱俩谁跟谁)”“You ask me,me ask who(你问我,我问谁)”等。这样的中式英语终于有出头之日了啊!这样用中式英语来考四六级,我觉得肯定不会有人会刷好几次才过的。什么时候咱们中式英语有出头之日了,哪敢情才叫好啊!这既是奇葩又是创新哦!假如不是创新的话,哪能有如今这样令人捧腹大笑的奇葩效果呢?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人走遍世界的同时,也将“中式英语”推广成热门。如果说,像“Know is know,no know is no know,is know too(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Watch Sister(表妹)”这样的表达基本上还算是搞笑的话,那么,像“gelivable(给力)”“Tuhao(土豪)”“Dama(大妈)”等词汇,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已被老外所认可,甚至于“lianghui(两会)”“Bu zheteng(不折腾)”等政治术语,也已被西方专业词典收入并广泛使用。其实感觉中英文结合也没什么,就像咱们也经常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结合啊!偶尔来几句文言文,说点诗词的也是极有味道的。好比写字的话,咱们也有的是繁体字和简体字一起写的。偶尔单词不会写了也是乱拼的,哈哈,想到了之前小学三年级刚开始学念英语单词时包括之后学单词 都是按拼音来度单词记音标的,哈哈,中英结合才不累啊!

虽说中式英语太不规范,但是偶尔用用还是可以的。毕竟学习英语是很枯燥的啊!语言的掌握和学习哪是一朝一夕的事啊。毕竟英语是外语,不是咱们的母语啊!偶尔也得有点生活小调味的啊!中式英语火起来,哈哈!

324 评论(9)

鑫宝贝66

中式英语 Chinglishn.Chinglish,这是一个由中国改革开放后、全民学英语的热潮带来的新生词汇,由Chinese和English拆开组合而成,指按照中文(汉语)思维习惯生搬硬凑的英语表达,第四名是“中国英语”(chinglish)。它以前专用以取笑外语讲得不地道,2005年美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第四名,但此番上榜并无取笑之意,而是指中国“英文通”渐增,英语大有成为中国“第二普通话”之势

229 评论(8)

七色缤纷彩虹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提升,没想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竟然学起了中式英语,这样不伦不类的东西。虽然有句话说得好,规则都是人类以后慢慢规定下来的,但是对于语言,这样比较规范化,大众化使用的语句,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那么以后岂不是随处都可以创造。我觉得这样的中式英语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也许会引起人们的好感,但是时间一长就好比现在中国的网络热词,并不像以前那么火,他的热情度会下降。如果这些外国人并没有经常的使用这些词汇那么他很有可能就会忘掉,或者说是收到自己本国语言的改画儿不记得这些词。中式英语不论在语法上还是发音上都是不对的。还有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如果中国的小孩儿也知道怎样拼写英语在外国人那边可以接受那么他们也许就会心存一种观念就是不用过于强调语法只要能够单词说的通,外国人就能听的懂。那么就可以这样会给一些小学或者一些平时学英语的人造成一种误导,误导他们像都远离的正式用语发展,而且学习些平常的日常交际用语,这个在正式工作荣可能用处并不是特别大。因此,我觉得这样的中式英语真的是一种奇葩,而不是一种实际的流行,如果我们中国人自己说一说大家能理解也就算了,但是让外国人也都去学习并模仿这样并不是特别好。因为这样对两国的人民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不仅不能因为今年流行一时。就会对他的后果不考虑。

35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