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暖rabbit
就像中文一样民间积累的结果。。。。在前面的帖子中,我提到一句中国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个帖子发表后,网友vmax给我留言,问我这个谚语是否可以翻译成下面的句子。我回答他说,当然可以,但我不鼓励您这样做,主要原因是:您的译文,我们中国人看得懂,但外国人看不懂,他们根本不知道诸葛亮是什么人,如果您想让外国人也能看得懂,您就必须在译文的后面,额外增加一段注释,介绍一下《三国演义》,再介绍一下诸葛亮,只有这样,外国人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谚语,您说麻烦不麻烦?! Three cobblers are more clever than Mr. Zhuge Liang.(三个皮匠会比诸葛亮先生更聪明。) 其实,我们中国的许多谚语,都有对应的英语谚语,两者意思相同或者相似,完全可以互相代替,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我们自己翻译。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个谚语,就有一个对应的英语谚语,请看下面第一行。另外一个与《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谚语“说曹操,曹操到”,也有对应的英语谚语,请看下面第二行。 ①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个脑袋比一个脑袋更好。) ②When we talk about the devil, he will appear.(当我们谈论魔鬼的时候,他将会出现。)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问: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对应的英语谚语呢?我曾在北京王府井的外文书店中,看到过这方面的书,书名好象叫做《汉英谚语词典》(时间长了,记不清楚了),我们可以从这种词典中,查出大多数中国谚语的对应英语谚语。现在国内是“英语热”,英语图书(包括英语词典)多如牛毛,我想这种词典应当不难找到。 一个中国谚语,只有在词典中找不到对应的英语谚语时,我们才考虑自己翻译,不过这种情况好象并不多见。比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谚语,我就一直没有找到对应的英语谚语,因此我把它翻译为: One is willing to sell, and the other is willing to buy.(一个人愿意卖,另外一个人愿意买。)
二三子钩
(开头)无论母语还是外语中,都有许许多多的谚语,他们是经过长期过滤、筛选、流传下来的语言的珍珠,是人生宝贵经验的总结。今天我们学习谚语,就要逐步品味他们的真谛,用于鼓舞斗志,坚定信心,指导我们的日常言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美好。 我们常说的“学精于勤,而荒于戏”是告诫我们年轻学子要刻苦努力,有所成就,不能本能地贪玩,荒疏了学业,如纨绔子弟,一无所成,当寄生虫,“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活到老,学到老,九十岁还学巧”,就是告诉我们年轻时要学习,要加强学习,老了还要学习,永不停步,“不待扬鞭子奋蹄”,因为,“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啊。英语谚语之一的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意思是说“学习永远则不迟”,与“活到老,学到老”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千万不能误解为:年轻时不必学习了,老了以后再学习则不晚哪!(再举几个例子,例如:No pain,no gain.不入虎穴,焉得虎子。Well begun is half done.(原意:良好的开端乃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如此等等......汉英语相对照,说出正反两方面的个人经验体会)(结束段或自创更好的结束语!)除了学好数理化、史地哲和基础文明之外,让我们好好学习、背诵古今中外的著名谚语吧;当然,衷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总结出自己的谚语来,后者是你的直接的亲身经验体会,比间接的更显得难能可贵。如果我们把它们实践于我们的生活,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完善(完善言语和完善自我!),我们就会如鱼得水、心想事成、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