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尼yuan
钵读音:[bō]
一. 基本概念
钵,是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一般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钵、铁钵、木钵等。一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之用。现今泰国等南传佛教僧人,仍于每日凌晨沿门托钵。
二. 基本信息
1.钵 繁体字:钵 钵 拼音:bō 注音:ㄅㄛ
2.简体部首:钅
3.部外笔画:5
4.总笔画:10 繁体部首:金
5.五笔86&98:QSGG
6.仓颉:OPDM
7.郑码:PFA
8.笔顺编号:3111512341
9.四角号码:85730
三. 相关词语及解释
1、衣钵
造句:在他被杀害的那一天,我明白了我的人生属于巴基斯坦,于是我接过了我父亲的衣钵,继承他的遗志,领导他的政党。
解释: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相传。
2、营养钵
造句:本文在2JSZ?600型蔬菜自动嫁接机器人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可用于营养钵苗嫁接的砧木输送自动定位系统。
解释:用腐熟的有机肥料、肥土加水拌和压制成的小土钵。专用于育苗。移栽时连钵移植,幼苗不受伤损。
布川依夫
擂léi lèi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擂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擂 léi部首笔画部首:扌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五笔86:RFLG 五笔98:RFLG 仓颉:QMBW笔顺编号:1211452444425121 四角号码:5106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4C2基本字义1. 研磨:~成细末。2. 打:~鼓。自吹自~。详细字义〈动〉1. (形声。从手,雷声。( léi)本义:研磨)2. 同本义 [pestle]。如:擂捶(研物之锤)3. 敲打 [beat]。如:擂他一拳;用拳头在桌上轻轻擂了一下;擂鼓(急击鼓);擂鼙(击鼓);擂鼓筛锣(打鼓打锣);擂盘珠(比喻初来的婢仆)4. 〈方〉∶催促 [prompt]。如:擂进度;擂任务5. 另见 lèi常用词组1. 擂钵 léibō[motar and pestle] 承受杆弄碎的深碗形木容器擂 lèi基本字义1. 〔~台〕比武所搭的台子,如“摆~~”。“打~~”。2. beat a drumhit详细字义〈名〉1. 擂台 [arena;ring for boxing contest]。如:打擂2. 另见 léi常用词组1. 擂台 lèitái(1) [ring; arena]∶旧时比武所搭的台子(2) [challenge]∶比赛中的挑战摆擂台打擂台2. 擂主 lèizhǔ[challenger] 摆擂台的人
兔了里个酱酱
?bō 部 首 钅 笔 画 10 五 行 金 部首 钅 繁 体 缽 五 笔 QSGG笔画 : 10五笔 : QSGG笔顺 : ? ? ? ? ? ? ? ? ? ? 名称 : 撇、 横、 横、 横、 竖提、 横、 竖、 撇、 捺、 横、基本释义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子。饭~。茶~。乳~(研药使成细末的器具)。详细释义〈名〉(形声。从金,本声。僧人的食器)僧侣所用的食具,像碗,底平,口略小[monk's alms-bowl]吾一瓶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又如:钵盂(佛家语。是僧侣的覆钟状饮食器皿);钵多罗(佛家语。僧侣的食器)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 。如:瓦钵;饭钵;粥钵组词衣钵 钵头 乳钵 钵授 家钵 斋钵 四钵 研钵 龙钵 火钵 瓶钵 歙钵 钵单 钵略 更多百科释义报错钵,是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一般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钵、铁钵、木钵等。一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之用。现今泰国等南传佛教僧人,仍于每日凌晨沿门托钵。查看百科注:百科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由网友自行编辑。英文翻译alms bowl; earthenware basin新产品体验数学自动解方程x?+2x-1=0
安好即可
杵与臼 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六韬·农器》:“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钁锸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东厢石山犹传杵臼之迹。庭中亦有旧宇处,尚髣髴前基。” 唐 杜甫 《九成宫》诗:“苍石八百里,崖断如杵臼。” 以杵捣臼 《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碓舂於市。”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高肱举杵,正身而舂之。”《南史·宋纪上·武帝》:“明日复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觇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 唐 张籍 《太白老人》诗:“洞里仙家常独往,壶中灵药自为名。春泉四面遶茅屋,日日唯闻杵臼声。”《当代》1984年第3期:“吨,吨-咚……沉闷的杵臼声,似乎从 泸沽湖 底,从 狮子山 肚子里滚来。” 指 春秋 晋 人 公孙 杵臼 晋景公 佞臣 屠岸贾 残杀世卿 赵氏 全家,灭其族,复大索 赵氏 遗腹孤儿。 赵氏 门客 公孙杵臼 舍出生命保全了 赵氏 孤儿。事见《史记·赵世家》。 明 何景明 《下宫行》:“千金诈卖 赵氏 子,真孤乃存 杵臼 死。” 借指为别人保全后嗣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但怜此褓中物,恐坠宗祧。君义士,能为我 杵臼 否?” 杵臼,亦名研钵、擂钵、乳钵,民间称之为舂米桶、捣药罐、或蒜臼子的,几乎都是杵臼家族的成员。杵臼在英文里很简单,只有mortar一词可以取而代之,用mortar and pestle就可以表达“臼”与“杵”。 指春秋晋人公孙杵臼。晋景公佞臣屠岸贾残杀世卿赵氏全家,灭其族,复大索赵氏遗腹孤儿。赵氏门客公孙杵臼舍出生命保全了赵氏孤儿。事见《史记·赵世家》。 借指为别人保全后嗣的人。
飞花叶叶雪
杵与臼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六韬·农器》:“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钁锸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东厢石山犹传杵臼之迹。庭中亦有旧宇处,尚髣髴前基。” 唐 杜甫 《九成宫》诗:“苍石八百里,崖断如杵臼。”以杵捣臼《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碓舂於市。”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高肱举杵,正身而舂之。”《南史·宋纪上·武帝》:“明日复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觇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 唐 张籍 《太白老人》诗:“洞里仙家常独往,壶中灵药自为名。春泉四面遶茅屋,日日唯闻杵臼声。”《当代》1984年第3期:“吨,吨-咚……沉闷的杵臼声,似乎从 泸沽湖 底,从 狮子山 肚子里滚来。”指 春秋 晋 人 公孙 杵臼晋景公 佞臣 屠岸贾 残杀世卿 赵氏 全家,灭其族,复大索 赵氏 遗腹孤儿。 赵氏 门客 公孙杵臼 舍出生命保全了 赵氏 孤儿。事见《史记·赵世家》。 明 何景明 《下宫行》:“千金诈卖 赵氏 子,真孤乃存 杵臼 死。”借指为别人保全后嗣的人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但怜此褓中物,恐坠宗祧。君义士,能为我 杵臼 否?” 杵臼,亦名研钵、擂钵、乳钵,民间称之为舂米桶、捣药罐、或蒜臼子的,几乎都是杵臼家族的成员。杵臼在英文里很简单,只有mortar一词可以取而代之,用mortar and pestle就可以表达“臼”与“杵”。 指春秋晋人公孙杵臼。晋景公佞臣屠岸贾残杀世卿赵氏全家,灭其族,复大索赵氏遗腹孤儿。赵氏门客公孙杵臼舍出生命保全了赵氏孤儿。事见《史记·赵世家》。 借指为别人保全后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