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纸来个兔宝宝
动漫人物扮演者英文叫coser或cosplayer。
coser或cosplayer,即角色扮装的扮演者,指的是通过穿上商业作品里各种角色的服饰,扮演成作品中的角色,范围包括动画、漫画、电玩、视觉系乐团以及台湾独有的布袋戏等等。角色扮演始于日本。
扩展资料:
角色扮演始于日本。刚开始时,各社团的成员打扮成动漫画或电玩中的人物以吸引同好前来参观摊位,称为“看版娘”,由此迅速引起了一股爆炸性的风潮,加入角色扮演行列的人数急速地成长。
到后来角色扮演已不再只是为了促销,而转向成为一种文化,打扮的出发点则变成由于热爱各作品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使原本只存在虚幻世界的人物,能够出现在真实世界里,同时也使得自己能有置身于漫画世界中的错觉,过一过当漫画主角的瘾。
COSPLAY起源于日本,约有数十年经验,中国则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渐渐发达。由于恰与网络时代衔接,Cosplay文化圈在短短数年间膨胀数十倍,保守估计全中国有Cosplay经验人数应已破万,而参加过相关活动的人,应在十万以上。
cosplay在国内早有历史,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起初,大多是以民间自发活动的聚会来展现。而在国内的漫画展上出现cosplay,大概是从1998年开始。
杭州出现cosplay是在2001年,经过四年的发展,杭州的cosplay水平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飞天小杨杨
cosplay
拓展资料:
顾名思义,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简略写法,其动词为cos,而玩cosplay的人则一般被称为coser[也称cosplayer]。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的cosplay最早的中文译名是出自台湾,意思是指角色扮演。但因为这种译法与游戏中的role play game(rpg)同为角色扮演之意,所以为免雷同,笔者更倾向于另一种译法--服饰装扮。以现今的cosplay而言,其形式及内容一般是指利用服装、小饰品、道具以及化装来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或是一些日本视觉系乐队以及电影中的某些人物,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定位上cosplay包含了相当广阔的发挥空间,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cosplayer在的地方,这一领域便绝对就是当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
Costume(名词)=某一角色的装束,服装。
Costume(动词)=制衣。
Costumer=穿着与某人物相似的人,与cosplayer差不多。
cosplay-起源:一个由Nov.Takahashi提出的,英语“CostumePlay”的简写。他的这一灵感源于在美国旧金山的国际化妆舞会,并且由于他在日本“MyAnim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1982年)中表示的对cosplay的热情,引发了1982-83年日本的cosplay运动。虽然cosplay并非起源于日本,但美国的cosplay却受了日本cosplay很大的影响。
cosplay(名词)=穿着有关动漫人物的服饰。
cosplay(动词)=穿上有关动漫人物的服饰。
cosplayer=穿着Costume的人。
Crossplay(动词)=cosplay的一部分:在cosplay中扮演异性。
Crossplayer=在cosplay中扮演异性的人。
Crossdressing=穿着异性的服装。一个人crosdressing的时候,并不能说明他是crossplay(也就是说,一个男的扮演一个男的,而后者喜欢女生衣服,那前者是crossdressing,但不是crossplay)。crossplay和cosdressing没有任何关系,只和扮演者的性别与扮演对象的性别有关。
举例:(不好意思啊,人名译不出:P)。
男生cosNuriko,KamatariorMana不是crossplaying却是crossdressing。
女生cosNuriko,KamatariorMana是crossplaying,却不是crossdressing。
男生cosUtenaorSakura是crossplaying也是crossdressing。
女生cosKenshinorVash是crossplaying也是crossdressing。
crossplaying和crossdressing并不能完全说明一个人的性别倾向。你不能断定一个Crossplayer是男(女)同性恋,还是双性恋。至于生活中的crossdressing,或多或少对一个人的性别倾向有所暗示,但请不要臆断,你可能会完全错误的。Glomp 定义:一种表达祝贺或问候的拥抱(有时候也表示攻击)。
猴子kami
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简写,日文コスプレ。指利用服装、饰品、道具以及化妆来扮演动漫作品、游戏中以及古代人物的角色。玩COSPLAY的人则一般被称为COSPLAYER。
cosplay比较狭义的解释是模仿、装扮虚拟世界的角色,也被称为角色扮演。由此,在网络上衍生出了新的含义,往往被用来形容“假扮某类人的人”。
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简略写法,其动词为cos,而玩cosplay的人则一般被称为coser[也称cosplayer]。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的cosplay最早的中文译名是出自台湾,意思是指角色扮演。但因为这种译法与游戏中的role play game(rpg)同为角色扮演之意,所以为免雷同,笔者更倾向于另一种译法--服饰装扮。
以现今的cosplay而言,其形式及内容一般是指利用服装、小饰品、道具以及化装来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或是一些日本视觉系乐队以及电影中的某些人物。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定位上cosplay包含了相当广阔的发挥空间,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cosplayer在的地方,这一领域便绝对就是当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
扩展资料
谈到cosplay最初的起源,大家一般比较认同的是将cosplay的发源地定位于日本,当然如果这是以现时代cosplay理念为基准的话确是可以如此而言。
但是如果从广义上来说,动画cosplay的真正发源地绝对是位于西半球的美国,甚至说如果真要探讨起cosplay原始形态的话,笔者可以毫不迟疑的告诉你cosplay最早的出现是在公元元年之前的数个世纪之中!
因为不论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已存在的希腊祭祀们的装扮,或是其后共同创作了两部伟大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那群活跃于公元前8世纪的伟大游吟诗人们,他(她)们实际上都是在扮演着别人的角色。
前者引变为后世的先知、先见,成功的cosplay了神之使徒的存在,而后者则如同是现今舞台话剧的鼻祖,出神入化的cosplay了那些可歌可泣英雄们的事迹。
事实上,cosplay所要包括和装扮的涵义不仅仅只是指一种外表上的形象化,更重要的是去cosplay人的内心。嗯,言归正传。接下来继续为大家谈一下cosplay真正的发源地--美国。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